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次西非埃博拉疫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度重视,各国纷纷开展风险评估研究。我们采用仓室模型和基于Agent模型,对北京市和广州市想定发生输入性埃博拉疫情的后续疫情发展态势开展计算实验研究,对影响疫情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严格执行埃博拉防控预案、尽快隔离传染性病例的情况下,埃博拉在两地暴发的风险很小。同时,以数据为驱动的计算流行病学也对公共卫生应急部门的基础数据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西非埃博拉疫情是今年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其态势发展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为了研判其发展态势,计算流行病学家使用基于个体的传染病传播模型对疫情的发展进行预判,相关结论在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本文综述了基于个体的传染病传播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并讨论了当前基于个体的传染病传播模型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14年空前的西非埃博拉疫情,使得埃博拉病毒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针对埃博拉病毒病,目前还没有获批上市的疫苗和药物,但有几种疫苗和药物已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证实了保护效果,其中少数品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文集中介绍几种最具前景的疫苗和药物,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埃博拉病毒疫情正在西非一些国家蔓延,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埃博拉病毒流行,在当地造成极大损失,也对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介绍了埃博拉病毒暴发流行的历史和特点、在自然界的贮存宿主、传播特征等方面研究的进展,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2月,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暴发,来势汹汹,迅速蔓延,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人们的恐慌情绪不断加剧,全世界都在焦灼于没有有效的抗埃博拉病毒药物。在灾难面前,人类不甘束手就范,各国医药研发机构和国际药企巨头纷纷加入了抗埃博拉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大军。埃博拉离我们并不遥远,在可能出现输入性埃博拉病例国家进行的预测排名中,中国排名16位。在抗击埃博拉疫情中,我国实现了国内防控"零输入"和中国埃博拉医疗队援非抗疫的"零感染"。  相似文献   

6.
2014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疫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为做好疫情监控,严防疫情输入,药监总局启动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应急审批程序,推动应急用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尽快完成审批。本文就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应急审评要求及审批条件进行解析和介绍,并结合此次应急审批工作提出了对应急审评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以表达扎伊尔埃博拉病毒表面糖蛋白的重组、可复制水泡性口炎病毒为基础的疫苗(rV SV-ZEBOV)是有希望的埃博拉病毒候选疫苗。本文主要描述了在西非的几内亚地区所做临床试验临时分析的结果。此次标签开放、群随机的环状疫苗接种实验,Basse-Guinée(几内亚,西非)的埃博拉病毒疑似病例由国家检测系统的埃博拉应急小组独立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8.
科研快讯     
<正>《传染、遗传与进化》:埃博拉病毒研究获突破2014年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病毒(Zaire ebolavirus,ZEBOV)疫情,到目前已造成2万多人感染,超过9000人死亡,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疫情最严重的一次爆发。尽管现在疫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再次爆发的风险仍然存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张波课题组对历年来所有埃博拉疫情中的ZEBOV进行了分子系统进化和全基因组选择压力的综合分析,在2014年西非爆发的ZEBOV分子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于国际传染性疾病研究期刊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上。全  相似文献   

9.
<正>2014~2016年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已导致超过11000人死亡,目前还没有批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以往研究结果显示,表达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的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可以保护非人灵长类动物抵抗致死埃博拉病毒攻毒。然而,这些疫苗表达的糖蛋白来源于在中非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突变株,与在西非爆发的Makona突变株在氨基酸序列上的同源性为97.3%。本研究中,我们证明了免疫Ad5-Mak GP的豚鼠可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反应;疫苗完全保护了埃博拉  相似文献   

10.
埃博拉出血热自1976年首次暴发以来,其高致死率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病疫情已造成6800多人死亡。其暴发流行既有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因素,也与西非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现状及应对措施密切相关。因此,综合分析造成流行的因素,有利于尽快控制疫情的迅速蔓延。目前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国际社会给予了积极帮助,国际社会与西非本国防控力量的有效结合将在更短的时间内控制疫情,并为我国做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的相关防控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In experiments on Black Sea skates (Raja clavata),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of the ampullae of Lorenzini and spike activity of single nerve fibers connected to them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lectrical and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Usually the potential within the canal was between 0 and –2 mV, and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250–400 k. Heating of the region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was accompanied by a negative wave of potential, an increase in input resistance, and inhibition of spike activity. With worsening of the animal's condition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became positive (up to +10 mV) but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a positive current was nonlinear in some cases: a regenerative spike of positive polarity appeared in the channel. During heating, the spike response was sometimes reversed in sign. It is suggested that fluctuations of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and spike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reflect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n the basal membrane of the receptor cells, which is described by a relationship of the Nernst's or Goldman's equation type.I. P. Pavlov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I. M. Sechenov, 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Pacific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Far Eastern Scientific Center,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Vladivostok. Translated from Neirofiziologiya, Vol. 12, No. 1, pp. 67–74, January–February, 1980.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