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转基因作物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1995年后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种植迅猛发展.优良的农艺性状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示出转基因作物是解决21世纪不断膨胀人口对食物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争论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也日趋尖锐.为保护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发展起来的"终止子技术"引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对生物安全有关问题斗争激烈,迟迟达不成协议.围绕转基因作物的斗争已不仅是科学技术之争,已发展到经济领域,甚至政治领域的斗争.本文对转基因作物的发展与生物安全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作物和利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5年后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种植迅猛发展。优良的农艺性状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日益显示出转基因作物是解决21世纪不断膨胀人口对食物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急讼随和物的商品化也日趋耨税。为保护转基因作物知识产权发展起来的“终止子技术”引垆经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对。《生物多样化约》缔约国对生物安全有关问题半急激烈,迟迟达不成协议。围绕转基因作物的斗急已悄仅是科学技术之  相似文献   

3.
正在众多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中,转基因是否可以以花粉为媒介漂移到非转基因作物品种以及环境中的野生近缘种?这种转基因遗传物质的漂移是否会带来负面的环境影响?这些都是公众最为关注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农作物的商品化,为缓解全球的环境污染和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转基因农作物的大规模商品化种植也引发了公众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加拿大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数据库19年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转基因作物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势.采用EXCEL"数据透视表与数据透视图"功能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至2006年8月止,加拿大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累计达6 927次,涉及31种作物,20多种性状和40多家公司或研究机构.1988~1998年间,试验次数呈指数方式上升,其后呈乘幂方式下降.2006年试验物种数由最高峰时期的22个降到12个,其中油菜的田间试验次数占81%.80%以上的转基因作物田间试验由孟山都和拜耳等7~8家私人公司完成.转基因田间试验的频次分布反映了转基因技术应用和发展的自身规律,是利益与风险博弈的结果.结论是只有经济价值高、风险小、消费者容易接受的转基因产品才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建议我国加强转基因技术在非粮食作物的应用,重视引进消化和加强转基因作物安全生产体系的建设,促进转基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转基因水稻商品化应用的潜在环境生物安全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和商品化应用将为提高我国水稻的生产力提供新的机遇,并缓解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转基凶水稻的人规模环境释放和商品化生产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转基因水稻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通常所指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生物胁迫转基因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效应;(2)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作物和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可能带来的生态后果;(3)转基因作物对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4)抗生物胁迫转基因的长期使用导致靶标生物对转基因产生抗性等.为了安全有效和持续利用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有必要对转基因水稻的环境生物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价.基于风险评价的原则,本文对转基因水稻在我国商品化生产和大规模种植可能带来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希望为我国转基因水稻商品化应用的决策和生物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s)特别是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应用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在推动农业、医药和工业等领域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吸引越来越多公众注意力,生物安全问题成为突出的争论话题.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的快速准确检测成为社会发展的急切需求,转基因技术的多样化也要求检测策略和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系统综述针对各种作物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产品的检测策略和技术,全面比较各种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对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基因培育优良作物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培育出多个高抗害虫的转基因作物。但是,人们对转基因作物潜在的风险尚存在疑问,这是目前转基因作物是否能进一步获准商品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综述了中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转基因产品安全性检测技术取得的主要进展,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将来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微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王忠华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2):2469-2472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应用的增多,对其进行生态风险性评价尤为重要.国内外对转基因作物中外源基因向野生亲缘物种漂移的可能性、昆虫对抗虫转基因作物的耐受性以及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文中从Bt杀虫结晶蛋白在土壤中的残留特性、Bt杀虫晶体蛋白对土壤微生物可培养类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等方面对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潜在生态风险性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同类研究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大规模种植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甚至争议。经过遗传改良并具有自然选择优势的转基因作物进入商品化种植,可能将带来环境生物安全的顾虑。在这些生物安全的顾虑中,转基因通过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向栽培作物的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导致的潜在环境风险,就是世人最为关注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转基因作物进行商品化生产之前都必须对转基因逃逸及其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进行严格评价。按照风险评价的框架,转基因向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带来潜在环境风险的评价包括3个连续的步骤:1)检测转基因漂移到作物野生近缘种的频率;2)分析转基因在野生近缘种中的表达;3)确定转基因对野生近缘种群体适合度和进化潜力的影响。大量基因漂移的研究结果已表明,转基因通过基因漂移向栽培作物邻近的野生近缘种群体逃逸难以避免,而转基因也会在作物的野生近缘种群体中正常表达。因此分析和评价转基因为野生近缘种带来的适合度效应,对于转基因逃逸及其环境风险的评价至关重要。对适合度的概念及其进化意义进行介绍,并对如何利用转基因的适合度效应分析转基因逃逸的环境风险,以及对此类环境风险进行研究和评价的具体方法予以介绍。上述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将有助于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环境生物安全及其评价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大规模种植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甚至争议。经过遗传改良并具有自然选择优势的转基因作物进入商品化种植,可能将带来环境生物安全的顾虑。在这些生物安全的顾虑中,转基因通过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向栽培作物的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导致的潜在环境风险,就是世人最为关注的环境生物安全问题之一。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转基因作物进行商品化生产之前都必须对转基因逃逸及其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进行严格评价。按照风险评价的框架,转基因向野生近缘种逃逸及其带来潜在环境风险的评价包括3个连续的步骤:1)检测转基因漂移到作物野生近缘种的频率;2)分析转基因在野生近缘种中的表达;3)确定转基因对野生近缘种群体适合度和进化潜力的影响。大量基因漂移的研究结果已表明,转基因通过基因漂移向栽培作物邻近的野生近缘种群体逃逸难以避免,而转基因也会在作物的野生近缘种群体中正常表达。因此分析和评价转基因为野生近缘种带来的适合度效应,对于转基因逃逸及其环境风险的评价至关重要。对适合度的概念及其进化意义进行介绍,并对如何利用转基因的适合度效应分析转基因逃逸的环境风险,以及对此类环境风险进行研究和评价的具体方法予以介绍。上述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将有助于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环境生物安全及其评价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1.
转基因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7,他引:40  
随着转基因植物商品化进程的加快,对其进行生态风险性评价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诸如转基因逃逸到其它亲缘物种中、产生超级杂草和病毒、昆虫产生耐受性及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等问题已在部分转基因作物中显现。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中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卢宝荣  夏辉 《生命科学》2011,(2):186-194
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生产和大规模环境释放在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引起了全球对其生物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其中转基因通过花粉介导的基因漂移逃逸到非转基因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进而导致的潜在环境和生态风险就是备受争议的生物安全问题之一。转基因植物的环境生物安全涉及两方面关键问题:如何科学评价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种植以后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影响;如何利用环境生物安全的研究成果来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措施。对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的科学评价应包括三个重要环节:(1)检测转基因的逃逸的频率;(2)检测转基因逃逸后的表达和遗传规律;(3)确定逃逸后的转基因对野生近缘种群体适合度的影响及其进化潜力,本文将围绕对转基因逃逸及其潜在环境风险的科学评价,以转基因水稻为案例来对转基因逃逸带来生态影响的研究好评价的进展进行简要介绍,并对目前依据风险评价研究成果制定的各种管理策略进行了讨论。只有提高对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研究和评价的水平,并制定有效的风险监测和管理措施,才能为我国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产品的商品化应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ISAAA信息     
转基因作物漫画读本——MANDY&FANNY转基因作物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的漫画读本——"Mandy和Fanny"近日出版。该书阐明了转基因作物的贡献,对如何使转基因作物得到应用、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改善数百万农民和消费者生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Mandy和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品化概述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自1996年至1999年,全球共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12个工业化国家和4个发展中国家),全球的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长了20余倍(23.5倍),达到3990万公顷(1996年为170万公顷)。详见表1。农民对转基因作物的接受程度在所有新技术中是最高的。接受程度高表示农民满意转基因作物的表现。199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比1998年增长了44%,(比1998年的2780万公顷增加了1210万公顷)达到3990万公顷。当年在12个国家种植了7种转基因作物,其中,葡萄牙、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是首次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表1 1996~199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 机遇还是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成才 《植物学报》2013,48(1):10-22
转基因生物技术是一项全新的育种技术, 也是当前国际上进展最快、竞争最激烈的研究领域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生物技术育种诞生以来, 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应用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就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该文就世界上转基因生物技术育种及产业化现状、几个主要转基因作物安全性案例及最终结果, 以及如何科学推进我国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等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以期帮助公众科学地理解和面对转基因生物技术所带来的育种技术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商品化概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1 导言全球人口 2 0 0 0年已超过 60亿 ,到 2 0 50年有望达到 90亿 ,到那时 ,全球约 90 %的人口将集中居住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 ,在发展中国家有8.4亿人口营养不良 ,13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转基因作物即通常所说的基因修饰作物 (GM) ,由于其对保障全球粮食、饲料、纤维安全起关键作用 ,因而是一种有前途的技术。在 1996年到 2 0 0 0年的 5年里 ,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 ,主要原因是由于种植转基因作物简便灵活的田间管理 ,更高的生产力 ,以及由于减少了常规的杀虫剂的使用而对环境更加安全 ,其产品令人满意 ,能使种…  相似文献   

17.
全球转基因逃逸及其生态后果的最新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宝荣 《生物多样性》2003,11(2):177-178
自 198 6年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作物被释放到环境中进行田间实验以来 ,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商品化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目前已超过了 5 ,80 0万hm2( 8.7亿亩 )。而转基因的生物安全也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商业机构、科学家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全球对转基因的生物安全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也获得了很多研究结果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信息。但是 ,如何对这些庞大的生物安全研究结果和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利用 ,使其对转基因的生物安全评估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并有助于人们对生物安全问题的理解和风险管理以及建立合理的转基因…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80年代转基因植物诞生以来,世界各国专家在转基因作物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问题上就一直争论不休,并严重地影响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解决的方法就是在转基因植株筛选后将选择标记和其它一些辅助序列剔除。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植物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方面的发展和研究成果,详细地论述了这些转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一步比较了它们彼此间的优缺点,结合实际预测了该技术在生物技术和商品化农业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通过基因漂移可以渐渗到作物的野生近缘种,由此而导致的环境风险是全球广泛关注的生物安全问题.有3个关键因素可以决定环境风险的程度:特定空间距离的转基因漂移频率,转基因在野生近缘种中的表达水平,以及转基因为野生近缘种群体带来的适合度效应.本文将根据现有研究结果,从上述3方面对转基因漂移到非转基因栽培稻、杂草稻和野生稻造成的潜在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栽培稻品种之间的基因漂移频率很低,可以通过空间隔离或其他方法使其降低到可忽略的水平.在共同分布的环境中,栽培稻基因(包括转基因)向杂草稻和野生稻的漂移不可避免.尽管抗虫转基因(Bt或Bt/CpTI)在栽培稻和野生近缘种杂交后代中可以正常表达,但由于在低虫压环境中,抗虫转基因不会明显改变野生近缘种的适合度,抗虫转基因漂移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十分有限.因此对基因漂移而言,抗虫转基因栽培稻的商品化种植应该比较安全.然而,抗除草剂转基因渐渗到杂草稻或野生稻会改变群体的适合度,可能会引起不可预测的环境后果.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全球生物技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发展态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概况 2012年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17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 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703亿公顷,比2011年的1.6亿公顷增长了6%,即1030万公顷.作为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第17年,在连续16年(1996~2011年)的增长后,2012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增加. 生物技术是应用最为迅速的作物技术 2012年标志着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前所未有的增长,从1996年到2012年增加了100倍,由170万公顷增至1.7亿公顷.这一增长使得转基因技术以可观的利润成为现代农业史上应用最迅速的作物技术. 全球数百万农民因利益可观而选择了种植转基因作物 从1996年至2012年,来自全球约30个国家的数百万农民种植了转基因作物,这是对生物技术作物益处的最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