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9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实验采用AFLP的荧光标记分析技术和常规的AFLP银染技术,对施用农药和未施用农药的狼蛛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用4对引物扩增和银染法共检测出32条带,荧光标记技术共检测出223条带.荧光技术比银染方法在每个位点上多检测到24条带,检测效果更为理想,更适于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研究;对两种方法的费用和工作效率做了初步分析,AFLP荧光标记技术的检测效率是银染法的690倍,同时对AFLP荧光标记技术中低成本、高通量多重PCR体系的建立及Genescan软件数据分析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机制,应用AFLP技术对6个拟环纹豹蛛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8对引物组合扩增出1 038个AFLP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86.622%,全部个体显示了各自独特的AFLP图谱。AFL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拟环纹豹蛛无论在物种水平(P=86.62%,H=0.2622,I=0.3101),还是在种群水平(P=73.0%,H=0.2155,I=0.2554)都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湖南长沙雷锋镇种群内遗传变异最大,云南高黎贡山福贡种群内遗传变异最小,华南北部(湖南、湖北、江西)地区拟环纹豹蛛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华南南部(云南、海南)种群。据种群变异来源分析,有35.77%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64.23%的变异来源于种群内(Nm=0.898),不同地理种群显示出一定的遗传分化。分析认为海拔是影响拟环纹豹蛛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这为进一步明确我国稻田狼蛛优势种群在农药胁迫下的遗传适应性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基因培育优良作物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培育出多个高抗害虫的转基因作物。但是,人们对转基因作物潜在的风险尚存在疑问,这是目前转基因作物是否能进一步获准商品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综述了中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转基因产品安全性检测技术取得的主要进展,对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将来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壤动物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动物是当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其对环境的指示作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生态学家的重视.对土壤动物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国土壤动物的研究现状和现代土壤动物学研究的一些热点领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分子标记技术在蛛形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分子标记作为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遗传标记形式,凭借其可靠有效等优点,在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简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原理和特点,并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蜘蛛亲缘关系界定和系统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2种杀虫剂对拟环纹豹蛛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2种杀虫剂对化学防治田(化防田)和生物防治田(生防田)中的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田间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甲胺磷对拟环纹豹蛛杀伤较大,但锐劲特在高剂量下两地种群的死亡率也较高。甲胺磷对拟环纹豹蛛的毒力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化防田y=1.387 7 x+0.837 4, 999.09 mg/L,生防田y=1.778 4 x+0.880 4, 207.23 mg/L;;锐劲特对拟环纹豹蛛的毒力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化防田y=2.0215x+0.0620,277.22mg/L,生防田y=2.0948x+0.1568,205.11mg/L。锐劲特对两地稻田蜘蛛的毒力均大于甲胺磷,因此水稻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或与其他杀虫剂混配使用以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天敌。  相似文献   
7.
两种突颜蝗的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继英  傅鹏  郑哲民 《遗传》2004,26(6):870-874
采用染色体C分带技术初次对癞蝗科Pamphagidae中国特有的突颜蝗属Eotmethis B.-Bienko 2个种,即天祝突颜蝗E. tientsuensis (Chang)和景泰突颜蝗E.jintaiensis Xi et Zheng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中期I)染色体C带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2种突颜蝗的染色体基数、着丝粒位置及染色体分组形式相同,且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反映了癞蝗科昆虫核型的稳定性。同时,2种突颜蝗染色体相对长度值较为接近;结构异染色质总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并且两者无论在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还是减数分裂中期I细胞,其3号、4号和X染色体上都显现深着色较大块的着丝粒C带, 9号染色体上都出现大块深着色的端部C带,2号染色体上都发生清晰的近中部居间C带,以上反映了2个种在系统发生上的亲缘关系。另外,2种突颜蝗在C带带型上的差异,在1号、7号、8号染色体上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尤其是对应的7号、8号染色体上着丝粒C带块的大小和强弱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多样性与其生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布于我国中南、西南和海南岛8个不同生境的拟环纹豹蛛种群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10对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200~2 500 bp片段84条,其中多态性片段62条(占73.8%).表明种群存在明显多态现象.Shannon指数、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测定以及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拟环纹豹蛛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5177,而且种群内遗传变异(64.24%)大于种群间(35.76%);8个狼蛛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0.2426,变异范围为0.0753~0.3725,表明8个种群由于所处生境条件不同而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变异.多元回归统计结果表明,制约拟环纹豹蛛成为稻田优势种的主要因子是年平均气温和农药的长期施用.  相似文献   
9.
Cry1Ab蛋白对稻纵卷叶螟幼虫体内三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采用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转B t基因水稻表达的Cry1Ab蛋白对稻纵卷叶螟幼虫体内3种保护酶(AChE、SOD和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转B t基因水稻处理稻纵卷叶螟幼虫,饲喂4 h、36 h后,其体内AChE活力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2.09%、128.51%,并且都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取食转基因水稻叶片4 h后,幼虫体内SOD酶活性比对照提高了91.5%,与对照有显著差异;36 h后活性达到最大值,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取食转基因水稻叶片24 h后,幼虫体内CAT酶活性达到最大值且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48 h后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与对照差异显著。同时,测定了幼虫体内及其粪便中Cry1Ab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取食转基因水稻叶片12 h后,进入体内的Cry1Ab蛋白随粪便排出,幼虫体内的Cry1Ab蛋白含量一直低于粪便中的含量,且在24 h时两者差异达到最大。由于Cry1Ab蛋白在幼虫体内的积累,扰乱了稻纵卷叶螟幼虫体内AChE、SOD和C AT保护酶的动态平衡,使虫体内自由基的清除遇到障碍,从而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