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始于70年代后期,曾多用于染色体异常的研究,近年来随着FISH所应用的探针种类的不断增多,特别是全Cosmid探针及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技术的出现,使FISH技术不仅在细胞遗传学方面,而且还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研究,如基因诊断、基因定位等。本文对FISH探针标记、信号处理等有关技术特点以及在细胞遗传学研究、基因图谱绘制、基因扩增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做了具体的 综述。  相似文献   

2.
PCR技术检测水体中大肠菌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肠菌群被广泛用作饮用水的卫生学检测指标。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长、专一性差、干扰因素多。因此 ,迫切需要开发快速、灵敏的新方法。近年来 ,应用PCR技术检测水体中大肠菌群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利用PCR技术扩增编码lacZ基因 (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 )和uidA基因 ( β D 半乳糖苷酶基因 )的DNA片段 ,可以分别检测总大肠菌群和E .coli。但目前利用PCR进行定量分析还缺乏精度 ,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代建丽  吴萍 《生物技术》2015,(2):173-175
[目的]研究RBM5(RNA-binding motif protein 5)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确立RBM5荧光探针用于肺癌组织检测的原位杂交技术体系。[方法]以RP11-493K19菌株为材料,提取含有RBM5的质粒进行PCR验证,采用缺口平移法制备RBM5荧光探针,并与人肺癌组织石蜡切片进行杂交实验建立肺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的检测体系。[结果]RBM5 15℃标记12h可获得合适的探针,探针与样本杂交后样本细胞内出现清晰明亮的绿色荧光信号,通过与呈橘红色荧光信号的CEP-3探针比较,可以判断肺癌细胞是否存在RBM5的缺失。[结论]RBM5探针制备的最佳条件是15℃标记12h,FISH实验的参数为10μg/ml蛋白酶K处理样本100 min、探针与样本37℃杂交16h、2×SSC/0.3%NP-40洗涤杂交样本5min。该实验体系适用于肺癌组织RBM5的FISH检测。  相似文献   

4.
FISH检测快速诊断曲霉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曲霉菌感染的可行性和特异性,以期早期病原学诊断临床真菌感染。方法采用地高辛末端标记的18S-1寡核苷酸探针与27例经HE及PAS染色诊断为可疑真菌感染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FISH检测。结果 HE及PAS染色可疑真菌感染分别为23例和27例。27例可疑真菌感染标本14例检出FISH阳性信号。结果 FISH可以特异性地检测出组织石蜡切片中的曲霉菌,设计不同菌属探针进行靶DNA杂交可以快速检测各种临床标本中的真菌感染,从而作为IFI早期病原学诊断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在染色体、间期核和DNA纤维上定位特定DNA序列的一种有效而精确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20年来,植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发展迅速:以增加检测的靶位数为目的,发展了双色FISH、多色FISH和多探针FISH鸡尾酒技术;为增加很小染色体目标的检测灵敏度,发展了BAC-FISH和酪胺信号放大FISH(TSA-FISH)等技术;以提高相邻杂交信号的空间分辨力为主要目的,发展了高分辨的粗线期染色体FISH、间期核FISH、DNA纤维FISH和超伸展的流式分拣植物染色体FISH技术。在植物基因组分析中,FISH技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用于:物理定位DNA序列,并为染色体的识别提供有效的标记;对相同DNA序列进行比较物理定位,探讨植物基因组的进化;构建植物基因组的物理图谱;揭示特定染色体区域的DNA分子组织;分析间期核中染色质的组织和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鉴定植物转基因。  相似文献   

6.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染色体定位、基因克隆、遗传标记以及染色体畸变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用于FISH技术的染色体特异重复序列探针的开发和利用有了巨大进展.就近年来小麦、黑麦等FISH技术中染色体特异重复序列探针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PCR法(链式聚合酶反应)制备17号染色体的绿色荧光计数探针。[方法]首先通过对人类基因组17号染色体着丝粒序列分析,找出其特异性的重复序列,设计引物,通过PCR法制备绿色荧光探针,然后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实验检验所制备17号染色体计数探针质量。[结果]FISH实验结果显示,利用PCR法制备的计数探针荧光信号清晰可辨。[结论]PCR法可良好地应用于17号染色体计数探针(Chromosome 17 enumeration probe,Cep17)的制备,制备的探针可用于相关疾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背景:染色体相互易位在人群中比较常见,下一代常常产生相同或不同的易位,易导致容易流产,而植入前诊断方法之一的CGH难以检测到相互易位,因此原位杂交(FISH)依然是解决诊断相互易位的有力手段。目的:通过设计个体化的FISH探针,制备探针,并在卵裂球单细胞水平进一步验证探针的准确性,为筛选正常核型的囊胚进行植入奠定技术基础,为个体化的FISH探针植入前诊断提供应用研究基础。方法:通过设计1 q和6p平衡易位探针,进行探针标记,再采用患者和正常人核型验证探针质量,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一步检测正常人受精后的卵裂球中1q 和6p平衡易位对易位染色体状态。结果:3个卵接球裂均呈现单个完整细胞核,荧光原位杂交中各细胞核均有清晰明亮的杂交信号。信号数分别为2。均为正常胚胎,可以考虑进一步对该易位患者进行卵裂球进行诊断,上述研究对个体化的易位探针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了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单增李斯特菌)的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PNA)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的荧光扫描检测方法,以简化普通PNA原位荧光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方法中显微镜观察步骤。【方法】在具有单增李斯特菌特异性的肽核酸探针的5′和3′分别标记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基团形成分子信标PNA探针,利用FISH技术和荧光扫描技术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测。【结果】用普通PNA探针进行荧光扫描检测时,以N1处理为空白对照,假阳性率11.4%,假阴性率为0;以N2处理为空白时,假阳性率降低至4.3%,但假阴性率上升为18.6%。用分子信标PNA探针进行检测时,用N1为空白对照时,假阳性率8.6%,假阴性率为1.4%;以N2处理作为空白时,假阳性率5.7%,假阴性率为1.4%。与普通探针比较,分子信标PNA探针能有效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2种普通PNA探针的杂交成功率分别为83.3%和95.2%;2种"分子信标化"的肽核酸探针的成功率分别为91.7%和90.5%,表明探针两端标记并不会降低与目标菌的杂交成功率。【结论】将液相PNA-FISH和荧光扫描技术结合,通过大通量快速的荧光扫描检测可大幅提高检测效率。同时将肽核酸探针分子信标化,有效的降低了荧光扫描结果的假阳性,并通过了N1和N2两种空白对照处理把假阴性控制在较低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FISH技术在强化生物除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涵  王秀蘅  李楠 《生物技术》2007,17(4):93-95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一种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技术,在强化生物除磷(EBPR)过程中,用来鉴定系统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群,直接观察其在污泥系统中的形态结构、分布状态,跟踪监测其各个阶段的动态变化,并将其量化。与DGGE/TGGE、SSCP、RFLP、DAPI染色等研究方法,可突破FISHj技术不能提供活性污泥内部种群多样性、检测"未知"微生物的研究局限,增加研究的准确性。发展探针检测水平、发现更有效的染色鉴定方法、与生理生化研究相结合将成为FISH技术在强化生物除磷过程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