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周培瑾,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四任所长(1991年3月至1995年12月)。1938年9月生于湖北武汉,1963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1963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1983年6月至1985年9月期间,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生物系DonnJ Kushner教授实验室做访问学者。1986年6月,晋升副研究员。1992年11月,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利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修垣   《微生物学通报》1995,22(6):383-384,357
俄罗斯利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新进展王修垣(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应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微生物研究所所长M.V.伊万诺夫之邀,我和周培瑾所长于1994年10月10日至20日赴莫斯科访问。本文概述他们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方面的新进...  相似文献   

3.
刘双江 《微生物学报》2023,63(8):2931-2932
周培瑾,我国极端微生物学的主要开创者。在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区域生态与系统进化、生理生化以及极端酶的基础与应用基础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分类单元有周氏菌属(Zhouia)[1]、周氏盐微菌(Halomicrobium zhouii)[2]、周氏盐杆菌(Halobacterium zhouii)[3]、周氏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zhouii)[4]、周氏钠线菌(Natrinema zhouii)[5]等。周培瑾先生曾任《微生物学报》第六届、第七届编委。2022年12月31日,周培瑾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为了纪念周先生在微生物学领域的贡献,本期特刊发《微生物学报》执行主编刘双江研究员以及崔恒林、许学伟两位教授撰写的纪念专题文章。以此深切缅怀周培瑾先生。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多样性的全球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微生物多样性的全球影响张树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张树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45年至今从事微生物生理生化、代谢及酶等基础及应用研究。50年代即开始曲霉淀粉酶的研究,证明了黑曲霉糖化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遗传》2011,33(2):96
张永清,男,1963年10月生于湖北。1985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8年7月获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12月获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1992—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作博士后,1994年1月—1995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1994年6月—1994年12月,荷兰瓦赫宁根(Wageningen)大学访问学者,1995年9月—1997年12月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后,1998年1月—2002年10月美国犹他大学博士后,2002年11月—2004年12月,美国范德比尔特(Vanderbilt)大学博士后,2005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当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相似文献   

6.
973项目“极端微生物及其功能利用的基础研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敏  东秀珠 《微生物学报》2006,46(2):336-336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研究员主持承担的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极端微生物及其功能利用的基础研究”,于2004年10月获得批准立项。参加该项目的有:武汉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国家海洋局三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微生物学家王大耜先生 ,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2年 8月 1 3日不幸逝世 ,享年 79岁。王大耜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微生物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王大耜先生一直从事工业微生物学和细菌分类学研究 ,对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和国家发明奖 ,1 977年出版《细菌分类基础》专著。王大耜先生在任《微生物学报》编委期间 ,审阅了大量稿件 ,他知识渊博 ,谦虚谨慎 ,为《微生物学报》的办刊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王大耜先…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9月22日,《生物工程学报》第四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地区的编委以及期刊联合编辑部成员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生物工程学报》主编杨胜利院士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秘书长东秀珠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致辞。编辑部陈宏宇博士向编委会汇报了期刊的总体情况及近年来在加强期刊组稿、期刊宣传、对作者/读者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成果。编辑部还特别邀请了汤森路透科技信息服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酿造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内外著名的工业微生物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我国现代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原副所长、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员方心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3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方心芳先生1907年3月16日生于河南省临颖县石桥乡方庄。早年就读于河南卫辉府(今河南汲县)法文学校和上海中法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2月.35年前,学部委员、国际著名真菌和植物病理学家戴芳澜教授、邓淑群教授和学部委员、我国工业微生物学重要奠基人方心芳教授领导创建了微生物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应用真菌研究所.35年过去了,今天的微生物研究所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现有六个研究室,一个中间试验厂,一个实验技术中心,两个院级开放实验室,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所现有在职职工530多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150多人.35年来,我所无论是在科研条件,还是在科技力量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微生物研究所是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综合性研究所.现已形成了六大稳定的支柱研究方向:微生物分类和保藏,植物病毒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生理生态,工业微生物,微生物生化和酶学,微生物遗传等.各个研究领域都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保障了学科的不断发展,追踪世界先进水平.自“六五”以来,我所每年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2月.35年前,学部委员、国际著名真菌和植物病理学家戴芳澜教授、邓淑群教授和学部委员、我国工业微生物学重要奠基人方心芳教授领导创建了微生物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应用真菌研究所.35年过去了,今天的微生物研究所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现有六个研究室,一个中间试验厂,一个实验技术中心,两个院级开放实验室,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全所现有在职职工530多人,其中高级科技人员150多人.35年来,我所无论是在科研条件,还是在科技力量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微生物研究所是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并重的综合性研究所.现已形成了六大稳定的支柱研究方向:微生物分类和保藏,植物病毒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微生物生理生态,工业微生物,微生物生化和酶学,微生物遗传等.各个研究领域都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保障了学科的不断发展,追踪世界先进水平.自“六五”以来,我所每年都  相似文献   

12.
<正> 赵继鼎先生一九一六年九月十六日出生在山东省东阿县。卒于一九九五年三月十二日,享年七十九岁。 1948年他毕业于国立西北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同年10月到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工作。解放后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前应用真菌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工作。1957年参加九三学社。生前曾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会副秘书长和真菌学报常务编委等职。  相似文献   

13.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特种保鲜剂—乳链菌肽》于 2 0 0 0年 1 0月 2 5日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鉴定。乳链菌肽 (Nisin)又称之为乳酸链球菌素 ,是由乳酸乳球菌产生的一种小肽 ,对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利斯特氏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等引起食品腐败的革兰氏阳性菌有强烈抑杀作用 ,并对人体安全无毒 ,已被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广泛应用于乳制品、植物蛋白食品、罐头食品、肉制品和乙醇饮料的防腐保鲜。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还连栋研究员主持的该攻关项目 ,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浙江省天台银象生物化工厂全体…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上海昆虫所等协作单位完成的国家“七五”重点攻关课题——苏云金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工程,于1990年11月27日通过了由中科院生物  相似文献   

15.
<正>著名菌物学家、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云章先生于美国时间2012年10月22日0时22分与世长辞,享年106岁。王云章教授1906年10月12日生于河南内黄县,1931年毕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在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任助理员,1936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9月22日,《生物工程学报》第四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地区的编委以及期刊联合编辑部成员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生物工程学报》主编杨胜利院上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秘书长东秀珠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致辞编辑部陈宏宇博上向编委会汇报了期刊的总体情况及近年来在加强期刊组稿、期刊宣传、对作者/读者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成果。编辑部还特别邀请了汤森路透科技信息服  相似文献   

17.
<正>前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会(今中国菌物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第一、二、三届常务理事,前《真菌学报》(今《菌物学报》)第一、二届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齐祖同先生于2010年1月19日午后5时因病不幸逝世,享年84岁。齐祖同先生于1926年12月  相似文献   

18.
从长期受RDX污染的土壤中和污水中分离筛选到六株棒状杆菌,这些菌既能好氧降解RDX,又具有转化TNT的能力。首次应用该选育菌种在处理装置中接种挂膜,采用兼性好氧——好氧两步生化法处理TNT-RDX混合弹药废水取得成功。混合废水在静置生化反应器中可去除90%以上的TNT及少部分RDX,再经接触氧化反应器可去除85%以上的RDX,90%以上的CODcr和BOD205。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各项水质主要指标均低于国家排放标准。再经活性炭过滤脱色后,出水清亮无鱼、无臭。经鱼类急性毒性试验证明,生化处理后的出水毒性极低或基本无毒,并能循环使用,为处理该类废水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梯恩梯(α-TNT)和黑素金(RDX)是两种主要的多硝基炸药,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在其制造和装弹过程中排出大量废水、污染环境、危害水生生物、动植物及人体健康。国外早在40年代即已开始研究生化处理TNT废水,但结果并不理想,认为此种废水有高毒性妨碍生化处理。直至7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于微生物转化、降解这类炸药及其废水生化处理的问题都进行了不少研究,并取得若干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张树政   《微生物学通报》1996,23(6):376-379,367
关于“菌物”与“真菌”名词的辨析张树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我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已经40多年,但未从事过微生物分类学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我应该学习的东西很多。1993年5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戴芳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