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莹  徐平  戴二黑  张瑶 《微生物学报》2023,63(8):2948-2966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仅次于正在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第二大单一感染致死病因。COVID-19的大流行对TB的诊断及治疗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全球实现终结TB目标的进展偏离了轨道。因此,早诊断、早治疗依然是防控TB蔓延的关键。TB精准诊断一直受MTB抗原特异性、检测技术特异性和灵敏度的影响,因此亟需挖掘高特异性新抗原、开发新检测技术。随着蛋白质基因组学(proteogenomics)和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从临床体液、组织样本中高效、精准靶向检测MTB特异性已知、甚至新抗原的表达,以及监测治疗过程中的抗原表达量的动态变化,是TB诊断及治疗的发展趋势。在MTB标准菌株H37Rv的4 008个注释基因中(NC_000 962.3, NCBI),国内外报道的已注释抗原虽有140多个,但仅有极少的抗原应用于TB的筛查及辅助诊断,离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诊断标准尚远。本文通过对MTB已报道抗原以及基...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tuberculosis,TB)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所致,是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TB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建立恰当的动物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探索TB发病机制、研发全新高效疫苗,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实验和理论依据。兔TB模型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动物模型之一。综述了兔TB模型构建特点及应用进展,从免疫机制和可行性角度深入分析兔TB模型的优势及其局限性,同时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构建兔TB模型用于药物研究、疫苗研发和TB治疗方案评价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rifampicin,Xpert MTB/RIF)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的价值,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与免疫科收治的801例HIV/AIDS合并疑似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801例患者中,657例进行了Xpert MTB/RIF、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sis T cell spot test,T-SPOT.TB)、抗酸染色涂片镜检和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等检测。以液体培养及菌型鉴定结果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确诊结核病92例,Xpert MTB/RIF、T-SPOT.TB、抗酸染色涂片镜检在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和肺外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72.8%、55.4%和69.6%,特异度分别为96.8%、90.3%和84.4%,与“金标准”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19 (P<0.01)、0.430(P<0.01)和0.424(P<0.01)。Xpert MTB/RIF检测502份呼吸道样本,结果显示其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6.7%和96.0%;在痰涂片阳性和阴性的患者中,Xpert MTB/RIF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分别为77.4%和35.2%,特异度分别为87.7%和 97.8%。采用Xpert MTB/RIF检测343份肺外标本,结果显示其诊断肺外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3%和95.2%。以上结果提示,Xpert MTB/RIF在HIV/AIDS患者中诊断结核病(包括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高于肺外结核,因此推荐将其作为HIV/AIDS患者疑似结核病的首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2019年底暴发以来,已导致上亿人次感染和数百万人死亡,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建立一种能快速对新冠病毒疫苗中S蛋白抗原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免疫山羊制备多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了S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抗原检测方法,并验证其线性范围、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及符合率。结果显示,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1U~64U,相关系数R2大于0.99;特异性良好,敏感性为92.1%;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5%~11.7%和1.3%~14.8%,检测已知背景样本符合率为96.7%。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且稳定性和准确性高,可用于新冠疫苗中S蛋白抗原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免疫斑点试验的反应强度与活动性结核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6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342例的住院患者,所有住院患者均进行了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分析T-SPOT.TB对结核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在活动性肺内结核病组、活动性肺外结核病组及陈旧性结核病组的T-SPOT.TB的免疫强度。结果 T-SPOT.TB检测结核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67%,79.19%,64.00%,93.84%。在活动性肺内结核病组中T-SPOT.TB免疫斑点数为抗原A(10,36),抗原B(11,50),在活动性肺外结核病组中为抗原A(15,50),抗原B(15,40);在陈旧性结核病组中为抗原A(6,20),抗原B(6,30)。比较活动性肺内结核病组、肺外结核病组及陈旧性结核病组T-SPOT.TB的免疫斑点数,发现活动性肺内结核病组与活动性肺外结核病组免疫强度强于陈旧性结核病组(H_A=0.015,H_B=0.012,P0.05;H_A=0.006,H_B=0.006,P0.05)。结论 T-SPOT.TB对结核病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T-SPOT.TB阴性时可有效的排除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阳性时有利于辅助诊断活动性结核病。  相似文献   

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系通过分析鉴定2019年武汉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而被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将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COVID-19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基于病毒核酸的病原学检查、通过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血清学检测以及一般检查。目前,实时逆转录PCR是COVID-19确诊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存在漏检和假阴性的问题,因此,为了更有效防控COVID-19,有必要发展高质量、高敏感的诊断方法。本文综述了COVID-19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应用现状及最新进展,以期为快速准确诊断COVID-19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感染引起的结核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及连接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桥梁细胞。DC通过表面表达受体识别并吞噬病原体,参与抗原提呈,并发育成熟,同时分泌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决定T细胞分化方向,最终影响细胞免疫应答效应。在MTB感染过程中各成分与DC相互作用的特性研究,是分析MTB毒力基因及致病机理的基础,并可为结核疫苗研究提供候选优势抗原。现对目前MTB与DC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患者出现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传染性高于2003年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COVID-19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同时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因此,快速、精准地诊断COVID-19患者,阻断病毒快速传播至关重要,但是在COVID-19诊断中存在早期漏检和后期复阳等情况。现综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感染后各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及检测意义,并将其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进行比较,以期为SARS-CoV-2等冠状病毒的高效诊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肺外结核病指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感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肺部以外器官和部位的结核病。近年来肺外结核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未能得到早期有效治疗的肺外结核病患者可能并发畸形、截瘫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对从病原学角度诊断肺外结核病至关重要。基于此,总结了近年来肺外结核病细菌学检查方法、结核分枝杆菌的抗原检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等微生物学诊断方法的概况及应用进展,并对这些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为今后肺外结核病病原学诊断的研究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新冠肺炎的有效诊断及疫情后COVID-19疫情的有效检测和监控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疫情的发展,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了自疫情爆发以来,对于COVID-19感染者的临床诊断的医学影像诊断方法和分子检测技术以及临床实践中取得的经验。研究表明:临床上的疑似病例须结合流行病学接触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疑似病例的呼吸道样本或血液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疑似COVID-19肺炎患者不排除测试结果呈假阴性的出现,需要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病毒核酸呈阳性才能完全确诊。  相似文献   

11.
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高,早期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目前病原体培养仍是临床病原学诊断的主要方式,但其敏感性低、耗时较长,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具有覆盖病原体广泛、快速、无偏倚、无需特异性扩增的优势,在鉴定罕见、混合感染、免疫抑制患者感染和常规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到病原体的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也有特异性较低、公认判读标准缺乏、测序结果与治疗关系不明确、耐药基因检测困难、价格较高等不足。在临床应用中,宏基因组学测序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技术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提高临床诊断效能。本文就近年来宏基因组学测序方法在临床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coronavirus 2, SARS-CoV-2)感染引起,临床表现多样。近来,在未感染SARS-CoV-2的人群检测出了SARS-CoV-2特异性记忆CD4~+、CD8~+ T细胞和能识别SARS-CoV-2的抗体,这揭示了人群中存在SARS-CoV-2的预存免疫。这种预存免疫可由4种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 HCoVs)感染诱导。这些HCoVs是季节性感冒的致病因子,其抗原表位和SARS-CoV-2有广泛的同源性。HCoV诱导的SARS-CoV-2的预存免疫可影响SARS-CoV-2感染的发生和COVID-19症状的轻重。该发现有助于SARS-CoV-2感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改进和SARS-CoV-2疫苗的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中国武汉暴发波及全国,截至2月14日,死亡人数已经超过 1 300,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采用的抗病毒、抗细菌、激素、机械通气和循环支持等治疗手段,均为引发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当患者继发真菌感染时,病死率会大幅提升。因此,应制定科学、规范的预警技术,以便早期发现真菌感染;研发便捷、高效、低廉和覆盖面广的抗高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试剂盒以及新型抗菌材料防护物品,确保做到早期预警、明确诊断、精准治疗和有效防护,以应对可能出现的COVID-19继发严重真菌感染的状况。密切关注COVID-19并发、继发性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复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动物模型是进行结核病研究的基础。本文分别对小鼠、豚鼠、兔和非人灵长类结核(TB)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进行综述,由于潜伏性感染是结核病的重要特征,因此慢性持续性感染模型是TB动物模型研究的重点。Animal model is essential fortuberculosis(TB)research.The reported animal modelsincluding mice,guinea pig,rabbitsand nonhuman primate model were reviewedinthis cuurent paper.MTBcan persist withinthe human hostfor years with-out causing disease,in a syndrome known as latent TB,so MTB…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至今仍是世界三大传染疾病之一。2014年,TB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HIV。二线抗TB药物是临床治疗耐多药TB(Multidrug-resistant TB, MDR-TB)的主要药物,然而某些MDR-TB患者由于未及时诊断、治疗方案不合理、所处区域医疗条件差等原因,逐渐发展成为广泛耐药TB(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B, XDR-TB),使治疗更加困难,其死亡率甚至与肺癌接近。目前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耐药性机制研究已经转向非一线药物,如二线、三线和一些新研发的抗TB药物,揭示这些非一线药物的耐药机制对于耐药TB的治疗和新型抗TB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非一线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常用的TB耐药性诊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比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病后血清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本研究使用三种不同检测原理的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盒,对来自甘肃省33例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确诊病例的58份血清标本,分别进行了病毒特异性抗体(IgM、IgG和总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COVID-19发病后IgM、IgG和总抗体阳性率随发病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上升:发病早期3d以内,三种试剂盒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在13.6%~31.8%之间;发病4~7d时,阳性率在36.4%~45.5%之间;发病8~14d时,阳性率在55.6%~77.8%之间;而发病15d以上时,阳性率达到100%。此外,本研究使用三种试剂盒检测了健康人血清标本,检测特异性在99%~100%之间。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三种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三种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盒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COVID-19疑似病例在核酸检测阴性时的辅助诊断;本研究初步获得的SARS-CoV-2特异性抗体动态变化特征可为COVID-19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无症状感染者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提高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Immunohistochemistrystaining,IHCS)技术是用已知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相应抗原或抗体定性、定位或定量检测 ,经组织化学反应 ,使标记于特异性抗体的酶、金属及荧光素等呈现出某种颜色 ,并借助于光镜 ,荧光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其颜色变化 ,从而了解抗原抗体结合部位和数量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 [1~ 2 ]。它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方法步骤统一等特点 ,能将形态、代谢和机能密切结合在一起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相关学科的研究之中。近年来 ,我们针对骨及其 IHCS技术的特点 ,对如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开发有效的治疗药物迫在眉睫。中和抗体作为最有希望的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治疗药物,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展现很好的治疗效果。对抗新冠病毒单克隆中和抗体药物研发的进展、涉及的主要技术和主要临床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包括COVID-19在内的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和抗体药物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是用于检测潜伏结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的传统方法.自从干扰素-γ释放试验(interferon-γrelease assay,IGRA)进入临床应用之后大有取代TST之势.IGRA是在体外检测T细胞经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之后产生和释放干扰素-γ能力的免疫学技术,藉此判断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国际上广泛使用的IGRA有2种,即4澳大利亚产的Quanti 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和英国产的T-SPOT.TB.目前在我国各地医院应用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20.
免疫组织化学中抗原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织中抗原性的妥善保存和抗原修复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成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如何妥善保存抗原以达到最大限度保留组织的抗原性及如何对抗原加以修复成为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重要步骤。免疫组织化学 (immuno histochemistry) ,简称免疫组化 ,是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形态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是用已知抗体 (或抗原 )检测组织细胞中的未知抗原 (或抗体 )的技术 ,具有操作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已广泛用于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胚胎发育、神经解剖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大量实践证明组织中抗原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