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与CHOP化疗联合治疗感染乙肝病毒(HBV)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35例B细胞NHL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13)为感染HBV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CHOP化疗方案;对照组(n=22)为非感染HBV的患者,单纯接受CHOP化疗方案,两组治疗4~6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肝功能。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CR率)为76.92%,对照组CR率为40.91%(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肝功能损害I~Ⅱ级发生率为23.07%,对照组肝功能损害I~Ⅱ级发生率18.18%(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30.77%,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2.72%(P0.05),两组在肝功能损害及毒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HBV均未再激活。结论:感染HBV的B细胞NHL患者用R-CHO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以及在化疗时预防性、足疗程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减少HBV再激活的发生,并且可以降低肝功损害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1例B-NHL患者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1.67%,略低于对照组的45.71%,但无统计学差异(x2=0.118,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B-NHL中期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徐菱蔓  梁素英  黄远德  刘斌  郑洁 《生物磁学》2013,(36):7066-7068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本院诊治的4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2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FOLFOX方案治疗,每2周重复1次,治疗3周期;观察组患者给予FOLFOX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是两组常见的毒副反应,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脱发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痤疮样皮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4%VS0,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方案可提高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效果观察及对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2018年9月到2021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利妥昔单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利妥昔单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治疗观察3个月,观察与检测血清RBP、微循环状态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利妥昔单抗组的总有效率为97.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 %(P<0.05)。两组治疗后的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水平低于治疗前,利妥昔单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高,且利妥昔单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甲襞微循环管绊形态、流态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利妥昔单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RBP含量低于治疗前,利妥昔单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能有效改善微循环状态,抑制血清RBP的表达,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促进改善肾功能,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K-Ras野生型mCRC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观察组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4.17%和91.67%,均高于对照组的31.25%和81.25%(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PFS和中位OS均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皮肤痤疮样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野生型mCRC的ORR、DCR与年龄、肿瘤部位、肿瘤转移部位、肿瘤分化程度以及西妥昔单抗治疗时间有关(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野生型mCRC疗效确切,预后较好,患者对不良反应可耐受,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转移部位、分化程度及西妥昔单抗治疗时间可能是其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西妥昔单抗(爱必妥)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与单用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4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组22例,单用FOLFIRI方案组24例,观察比较两组方案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客观缓解率(CR+PR)分别为41.6%和12.5%,其中联合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FOLFIRI化疗方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有痤疮样皮疹、腹泻、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等。除痤疮样皮疹和腹泻外,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化疗方案治疗K-Ras基因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较单用FOLFIRI方案无明显增加,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M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治疗前后总发作次数、年均发作次数、生活质量、病灶数目及总体积变化,同时注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6个月、6~l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及>36个月的PF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MS总发作次数、年均发作次数均显著减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束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总发作次数、年均发作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灶数目无明显变化(P>0.05)但病灶总体积显著减小(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病灶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病灶总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多发性硬化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与化疗相结合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lymphoma,DLBCL)患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CD20阳性的DLBCL患者,采用利利妥昔单抗与化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有56例患者治疗艹6个周期,占66.67%;有28例患者治疗6个周期,占33.33%。84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其中,初治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复治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否为初治、是否存在B症状以及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周期等变量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5年,治疗后第l年、2年、3年和5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88.1%(74/84)、72.62%(61/84)、60.71%(51/84)、60.71%(51/84)。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周期以及治疗效果等变量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尤其是对初治患者而言,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时不会加重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老年复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老年复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60例,按治疗方案分成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n=30),研究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对照组给予单纯CHOP方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及治疗效果评估,研究组CR为10例,PR为15例,总有效率为83.3%(25/30);对照组CR为3例,PR为6例,总有效率为30.0%(9/30),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42,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MST、PFS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抗癌药物毒性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用于老年复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时间,且没有增加老年患者毒副作用,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在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方法:收取2010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3例患者给予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多西紫杉醇以3周为1个周期连续用药4个周期,曲妥珠单抗连续使用8周~52周。对照组39例患者只给予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指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51P1察组总有效率(60.47%)高于对照组(43.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受益反应有效率(76.74%)显著高于对照组(4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患者临床受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龙花胶囊对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促血小板生成素,肾功能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收治的9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龙花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PLT)计数、促血小板生成素(TPO)、肾功能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LT、TPO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PLT、TPO水平较低,Scr、BUN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龙花胶囊能够升高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以及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临床疗效较好,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康莱特注射乳剂与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毒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康莱特注射乳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康莱特注射乳剂联合放疗治疗。结果: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康莱特注射乳剂与联合放疗治疗,不仅能提高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还能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老年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使用单独放疗或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放疗或化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Ⅲ~Ⅳ度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的总改善率为4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5%(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可以提高老年肿瘤放化疗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毒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FOLFIRI方案进行化疗,A组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贝伐珠单抗进行治疗,B组在化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缓解率、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两组患者的缓解率、控制率、恶心呕吐、头晕、延迟性腹泻、肝肾损伤、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尿蛋白的发生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患者骨髓抑制和皮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较轻,以Ⅰ~Ⅱ度为主,患者均可耐受,对症治疗后均有所缓解。西妥昔单抗易引发骨髓抑制和皮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并进行有效预防和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Maintenance Rituximab,MR)的安全性及疗效的研究和探讨.方法:38例患者诱导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及家属意见和经济条件分为MR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诱导治疗阶段两组患者均接受6~8个疗程R-CHOP(每3周)或R-EPOCH方案治疗.维持阶段,利妥昔单抗在诱导治疗完成后4-8周开始,375mg/m2,每3个月1次共2年(8次)或直至疾病复发、进展、死亡.维持前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无复发.结果与结论:MR对R-EPOCH或R-CHOP的诱导治疗后达到CRu/CR初治DLBCL病人,有很好的近期疗效,能提高其DFS率,但OS率无改善,而且其毒副反应小,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水平变化及其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间276例新诊断ITP患者,男114例、女162例,中位年龄40(18-70)岁。按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90例):地塞米松40 mg/d第1~4天口服;泼尼松组(98例):泼尼松1.5 mg·kg-1·d-1口服;2泼尼松组(98例):泼尼松1.5 mg·kg-1·d-1口服;地塞米松+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组(88例):地塞米松40 mg/d第1-4天口服,利妥昔单抗100 mg第7、14、21、28天静脉滴注。各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和28 d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CD127-细胞水平。以6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后第28天,地塞米松组、泼尼松组、地塞米松+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66.7%、69.4%、7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泼尼松组(37.8%)和地塞米松组(22.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地塞米松+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组持续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细胞表达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1.66±0.69)%对(4.01±0.38)%,P0.05];地塞米松组、泼尼松组患者治疗后14d CD4+CD25high CD127low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前[(3.46±0.76)%对(1.68±0.72)%、(3.22±0.77)%对(1.69±0.74)%,P值均0.05];地塞米松+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组治疗后14、28d CD4+CD25+CD127-细胞水平[(4.27±1.08)%、(4.43±0.62)%]均高于治疗前[(1.67±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28 d,泼尼松组、地塞米松组患者CD4+CD25+CD127-细胞水平[(2.68±0.63)%、(2.58±0.6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在长期疗效及提升T细胞数量方面显著优于地塞米松和泼尼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NP化疗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疗效、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平均生存时间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为5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好转率为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1,P0.05);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1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60.0%、15.0个月和(11.0±5.1)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9.0个月和(5.9±4.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5,t=5.24,6.12,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毒副反应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7,5.08,P0.05)。结论: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国产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5月份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诊治的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31例,均接受国产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化疗,其中非生发中心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5例,生发中心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例。21~28 d为一个疗程,这些患者至少接受2~8个疗程的联合化疗,并且2个疗程以后进行疗效评估及不良反应监测。结果:①本研究3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R 16例(51.6%),部分缓解PR 10例(32.3%),疾病稳定SD 2例(6.5%),疾病进展PD 3例(9.7%),总体反应率ORR 83.9%。②3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国产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血液学毒性29.0%(9/31),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等。其次为感染19.4%(6/31)、消化道症状16.1%(5/31),包括腹痛、腹泻、便秘等等。所有常见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仅有1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3.2%(1/31),1例患者因病情严重而死亡。结论:国产利妥昔单抗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104例晚期胃癌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清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65.38%,高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1.15%,高于对照组的34.6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癌胚抗原(CEA)水平更低(P<0.05)。CD3+、CD4+、CD4+/CD8+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低于对照组的15.38%,但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1年中位生存期为6.16个月,短于观察组的8.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 4.219,P=0.040)。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可有效阻止肿瘤进展,提高临床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对食管癌晚期患者CEA,SCC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顺铂+5-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实验组患者给予奈达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及SCC水平的变化情况、毒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EA及SCC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CEA及SCC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奈达铂联合5氟尿嘧啶能够降低食管癌晚期患者CEA、SCC以及毒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