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肺部超声对休克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到我院ICU治疗就诊的60例休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尿量对患者进行补液检测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床旁超声指标对患者进行补液检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6h后的MAP、CVP、血乳酸(LAC)、肺水肿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治疗1个月后死亡率、复苏液体总量以及尿量。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LAC含量较对照组低,肺水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死亡率和复苏液体总量较对照组明显将低,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边重症肺部超声技术对提高休克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提高危重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死亡率、凝血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限制组(n=55)和常规组(n=45),其中限制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抗休克,而常规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输液量及死亡率、血压与检验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限制组患者输液量较少,死亡率较低,痊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限制组患者平均动脉压、碱剩余明显较低,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比容明显较高,凝血酶原时间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常规组相比,限制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为失血性休克患者赢得更多后续急诊手术止血时间,能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限制性输液与充分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因感染性休克入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限制性输液)与对照组(充分液体复苏)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转归情况,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出血量、总输液量、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2例病情控制不佳者转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死亡,总发生率为26.83%;对照组患者出现DIC 8例,ARDS 7例,MODS 5例,最终出现3例死亡,总发生率为56.10%,两组患者术后转归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MAP、CVP、HR、出血量、总输液量及尿量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较充分液体复苏能够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血流灌流状况,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更显著,更适合在围手术期麻醉中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限制性补液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照液体复苏策略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组)和常规液体复苏(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和比较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氧代谢指标的变化,记录两组低血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及2周病死率。结果:治疗后1 h、3 h、6 h,两组患者CVP、MAP明显升高,HR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 h、6 h,治疗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HR、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3 h、6 h,两组患者PaCO_2、PaO_2、SaO_2、PaO_2/Fi O_2均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治疗后3 h、6 h PaO_2、PaO_2/Fi O_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治疗组MODS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低血压、ARDS、DIC及2周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有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改善全身氧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液体负平衡对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损伤(ALI)患者早期复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9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84例感染性休克合并ALI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患者。治疗组采用出入量负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出入量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_2/FiO_2)、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及APACHEⅡ评分的变化,记录和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及28 d的病死率。结果:入院后3d、7d,治疗组的MA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LWI、PaO_2/FiO_2则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治疗后6h,两组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24h、48h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则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缩短,MOD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维持循环稳定和保证器官灌注的前提下,液体负平衡有助于减轻感染性休克合并ALI患者的心肺损伤,促进患者早期复苏,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王华东  曹文杰  张民  付振帅  刘道营  李耀胜 《生物磁学》2013,(25):4929-4931,4912
目的:早期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ICU收治的2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PICCO监测,并根据早期复苏目标导向(Earlygoaldirectedtherapy,EGDT)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和试验组复苏液分别为林格液和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分别于复苏开始时(Oh)、8h和24h收集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患者CO及PAWP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延长下降,而CI、CVP及SVR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增加上升。除对照组CI外,与开始复苏(oh)相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0、CI、CVP、SVR及PAWP与开始复苏(O小时)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CVP和SVR上升水平及PAWP下降水平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进行复苏,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机械通气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果及对远期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急诊收治的9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重型颅脑损伤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损伤后立即给予机械通气,并采取常规液体复苏措施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损伤后立即给予机械通气,并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果,急救治疗前与急救治疗后1 h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急救治疗前与急救治疗后1 d的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乳酸、肌酸激酶(CK)相关生化指标表达水平,最后分别在患者苏醒时、术后3 d、6 d、10 d检测两组患者S100B蛋白与褪黑素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说话时间、总输液量以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SpO2水平降低,观察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PaCO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乳酸、CK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K水平升高,观察组无明显变化,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BUN、Scr、乳酸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S100B 蛋白、褪黑素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6 d、10 d S100B 蛋白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术后3 d、6 d、10 d褪黑素明显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机械通气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提升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且能够及时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相关血气指标水平,减轻对患者心功能、肾功能带来的损伤,同时能够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的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多发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88例多发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8)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出血未控制前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n=40)则进行常规行充分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的液体摄入量、输血量、收缩压、术前复苏时间;住院期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和总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液体输入量和术前复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输血量和收缩压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ARDS、脓毒血症的发生率和总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创伤性休克术前未控制性出血条件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缩短术前复苏时间,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15,以ScvO2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和观察租[n=115,P(cv-a)CO2联合ScvO2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复苏前、复苏6 h后的相关监测指标,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治疗相关指标。此外,根据入院后28 d生存预后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复苏6 h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ScvO2、心脏指数(CI)较复苏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较复苏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6 h后观察组的6 h平均入液量、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生存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年龄更大、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更高、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更久、CI、血酸清除率、ScvO2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30分、SOFA评分≥8分、血乳酸清除率<30%、ScvO2<53%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cv-a)CO2联合ScvO2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复苏作用和改善患者预后。较高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以及较低的血乳酸清除率、ScvO2是感染性休克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0.
氨溴索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患者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峥  邹鑫森  李其斌  林起庆 《蛇志》2011,23(2):129-131
目的 探讨氨溴索对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对进一步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作用.方法 选择77例病情程度基本相同的急性肺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氨溴索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组39例.比较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包括ARDS发生率、病死率、存活患者的住院时间、SIRS评分及肺损伤评分.结果 治疗7天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氨溴索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氨溴索治疗组患者ARDS发生率(28.95%)低于常规治疗组(53.85%)(P〈0.05),氨溴索治疗组存活患者的SIRS评分(1.71±1.61)低于常规治疗组(2.73±1.41)(P〈0.05);肺损伤评分(0.24±0.16)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0.79±0.21),住院时间(14.01±7.16)天,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19.14±6.25)天(均P〈0.01).结论氨溴索对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急性肺损伤患者ARDS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表达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5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设为感染性休克组,早期采取液体复苏的方法进行救治。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52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不同时间的血清PCT含量,对APACHEⅡ评分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行休克组患者的复苏液体量最少为4332mL,最多为10645mL,平均为(7602.85±1628.47)mL,复苏达标的平均时间为(17.67±3.75)h。感染性休克组患者血清PCT含量治疗后24h为(8.77±4.66)μ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7.78±5.89)μg/L;感染性休克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h血清PCT含量相比于对照组受试者的(0.03±0.01)μg/L均显著提高;感染性休克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h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6.68±3.27)分、(10.46±3.18)分,相比于对照组的(7.22±1.15)分均显著提高;感染性休克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治疗后24h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休克组治疗前后PCT含量与APACHEⅡ评分均呈一定的正相关(P0.05);PCT含量变化与快速复苏的液体量呈一定的负相关(P0.05);而与APACHEⅡ评分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将血清降钙素原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评估病情变化,能够为液体复苏提供有效的指导。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但其变化与APACHEⅡ评分不存在相关性,而与复苏液体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银平  秦俭  王晶  江利  王涛 《生物磁学》2011,(12):2273-2275
目的:研究乳酸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老年脓毒症患者96例,按照入院时血乳酸值分成升高者60例,乳酸正常者36例,比较两组的病死率、休克、机械通气和MODS发生率、APACHE Ⅱ评分的区别;根据APACHE Ⅱ评分(〈15、15~24、≥25)分为3组,比较每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区别。结果:乳酸升高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机械通气、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APACHE Ⅱ评分明显大于乳酸正常组(P〈0.05),病死率明显上升(28.3%vs 2.7%),(P=0.005);随着APACHE Ⅱ评分增高,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休克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患者乳酸水平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乳酸和APACHE Ⅱ评分都可以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和预后,两者升高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心肌损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7例,分为研究组(n=39)、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心肌损害指标、输液量、失血量、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的输液量、失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复苏前相比,两组患者复苏1 h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苏1 h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减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阿托莫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alpha)和降钙素原(PCT)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 年6 月~2015年12 月期间我院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79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 观察组(39 例)和对照组(40 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联合阿托莫兰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 者治疗前后IL-6、TNF-alpha和PCT 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 前两组患者间IL-6、TNF-alpha及PCT 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alpha及PCT 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IL-6、 TNF-alpha及PCT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MODS 及死 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阿托莫兰能够改善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炎症反应,降低机体IL-6、TNF-alpha及 PCT 水平,降低MODS 发生率及病死率,在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严重脓毒症中液体复苏的生理病理学理论支持及动物实验证据不足,有必要进行相关临床试验来确定液体复苏对于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6名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液体复苏组和非液体复苏组。比较两组的28天生存率,ICU住院天数的差别,对两组在院生存天数进行生存函数分析。结果:液体复苏组的28天生存率为41.7%,未液体复苏组的28天生存率为50.0%,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13)。液体复苏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4.7±6.0天,未液体复苏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7.7±3.4天,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308)。液体复苏组的中位在院生存天数为38.0[28.0,48.0],液体复苏组的中位在院生存天数为25.0[22.8,27.2]。两组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og Rank P=0.044,Breslow P=0.025)。结论: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中,采取液体复苏能够延长患者的中位在院生存天数,可见液体复苏在严重脓毒症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尚未发现液体复苏能提高严重脓毒症患者28天生存率的相关证据。采取液体复苏究竟能否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还需要大样本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