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年老体弱患者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春萍 《蛇志》2010,22(4):386-387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在护理工作中占仃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高低及患者的治疗效果。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尤其是对老年、体弱的病人或应用特殊药物时.运刷常规静脉输液的方法常会出现穿刺失败或引发静脉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几种方法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晓华  方旖旎  余凤翔 《蛇志》2005,17(2):110-111
输液是临床中广泛使用的治疗手段,输液在保证临床治疗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相关问题。其并发症“输液性静脉炎”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据报道其发生率占30%左右。输液性静脉炎的处理也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课题。2003年3月以来,我们对临床中出现的输液性静脉炎进行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几种方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的老龄化,基层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人数量逐年上升,而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为确保输液病人的安全,对本院门诊输液患者管理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5,(4)
<正>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等优点[1],已逐渐成为手术室护理操作中常用的一项治疗方法。基于手术室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存在的护理风险多。如何有效加强手术室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与护理风险控制是目前临床护理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其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和医院的声誉[3]。因此,对手术室  相似文献   

5.
刘菲  杨志平  赵弘  汪辉  贾瑞春 《生物磁学》2012,(28):5509-5512
目的:研究限制输血输液量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采用限制输血输液量方法进行治疗,同时进行其它常规止血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相对无限制大量输血输液方法治疗,余治疗方法同治疗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24h、48h、72h内出血停止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24h、48h、72h内出血停止例数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限制输血输液量在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止血率高,其作用明显优于相对无限制输血输液量对其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完善服务质量,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应用自制的门诊输液满意度调查表,对2015年5月~2015年8月在门诊输液治疗10天以上的患者215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技术操作、服务态度及主动性的满意度较高,而输液时间及输液流程、整体环境及设施、健康教育相对的满意度较低;患者文化程度和门诊输液满意度呈正相关(r=0.29,P0.05);不在职患者满意度为(83.01±5.43),明显高于在职患者满意度(77.09±7.38),经t检验,P0.05;结论改善输液环境和设施,完善输液流程,保证在职患者合适的输液时间,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适时的健康教育宣传,是门诊输液患者提高满意度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情景游戏干预对门诊输液室学龄前儿童输液治疗的影响。方法按时间段法将100例门诊输液室学龄前儿童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按门诊儿童输液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景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治疗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输液治疗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情景游戏干预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液室学龄前儿童输液依从性、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使输液疗程能顺利完成,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罗建玲 《蛇志》2005,17(4):295-296
浅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基本的给药方法,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否顺利地给患者进行输液,关系到医护质量,甚至影响到医护患关系。本文探讨了如何将治疗药物准确输入患者体内,顺利完成输液,减少输液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邱妮  韦林燕 《蛇志》2012,(4):414-416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的特点,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一般轻度患者临床多采取门诊输液治疗。在我国,每年的4~9月  相似文献   

10.
孙平 《蛇志》2004,16(4):67-67
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可靠的给药方法,而输液反应是静脉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副反应,其原因很多,与输入致热原、输液时间过长或药物过敏、患儿体质等因素有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做好防治工作.本科收治26例输液反应者,均为住院病人,全部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1.
浅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雅裴  黄秀美  刘惠 《蛇志》2006,18(3):239-24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工具的逐渐普及,车祸外伤造成颅脑损伤的事件也日渐增多。因此,静脉输液治疗已成为临床护理治疗与支持的重要手段。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并多伴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症状,大多不配合治疗,导致常规针头输液失败,不但造成患者静脉损伤,而且加重护理工作量。浅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管腔柔软,能较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伍英爱 《蛇志》2011,23(4):408-409
舒适护理是一个整体的、个体化的、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目的是使病人的生理、心理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主要途径,但静脉给药的药物品种多,不同种类的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增加了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输液反应是临床输液引起的非治疗效应,往往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根据舒适护理这一模式,我们制定出一系列措施应用于输液反应病人的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近30年来,不少临床医师一直在寻找经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期望用这种支持疗法来治疗一些以往很难或无法治疗的危重病人。在临床上作为氮源而用于输液者多为蛋白质水解液,蛋白质水解液虽可供给肌体营养成分和保持氮的平衡,但不可能大量及长期使用,更不能适应多种疾病对氨基酸成分的需要。而且蛋白质水解液的主要缺点是含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如 《蛇志》2002,14(1):77-78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迅速有效的治疗手段 ,在静脉穿刺中对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是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环节。为了具体掌握静脉穿刺中的心理护理重点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并加以总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  随机抽出老、幼、中青年静脉输液患者 43例 ,分为无心理护理组 1 7例 ,有心理护理组 2 6例 ,两组对比观察。  有心理护理组按如下 5种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1 )希望法。直接向患者介绍通过输液治疗后的效果 ,尤如在患者眼前展现一条通往康复的希望之路 ,可对患者说些“对你来说 ,输液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谢巧云 《蛇志》2012,24(2):220-221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补液、给药方法,在病人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静脉输液过程中可偶发不良反应,如晕针、药物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寒颤、发热,恶心、呕吐,出血及血肿,急性肺水肿等,轻者造成患者的痛苦,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因此,  相似文献   

16.
姚寄柳  马慧仙  唐姣燕 《蛇志》2010,22(3):291-292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a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及用量下出现的与药物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随着新药种类的增加、剂型的变化,ADR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安全的一个潜在因素.它使服药者感到不适、使病情恶化、引发新的疾病,甚至置人于死地。在门诊输液治疗中ADR的发生率相当高,我院输液室在用药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限制性输液与充分液体复苏在感染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麻醉中的应用,从而为患者治疗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5年6月期间因感染性休克入院接受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输液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限制性输液)与对照组(充分液体复苏)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转归情况,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_2)、出血量、总输液量、尿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术后研究组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2例病情控制不佳者转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死亡,总发生率为26.83%;对照组患者出现DIC 8例,ARDS 7例,MODS 5例,最终出现3例死亡,总发生率为56.10%,两组患者术后转归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MAP、CVP、HR、出血量、总输液量及尿量等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aO_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较充分液体复苏能够显著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组织血流灌流状况,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效果更显著,更适合在围手术期麻醉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唐梅珍 《蛇志》2017,(1):61-62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诊疗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行输液治疗的患儿16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穿刺,比较两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儿科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穿刺较传统头皮针穿刺具有优势,临床操作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可有利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针对性输液知识教育在门诊输液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对220例门诊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以发放自行设计制作针对性输液知识教育卡的门诊输液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未发放针对性输液知识教育卡的门诊输液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问的药物相关知识掌握、焦虑担心、配合度、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对药物相关知识的掌握、配合度、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焦虑担心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在门诊输液病人中开展针对性输液知识教育,可规范门诊输液流程,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20.
黎显媛 《蛇志》2004,16(1):52-54
静脉输液是将药液直接滴人静脉的方法.在临床治疗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有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轻者造成病人的痛苦,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护理人员必须重视和杜绝输液反应,以期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现将有关输液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