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毅生  钟满森 《蛇志》1998,10(2):32-33
眼镜王蛇(Ophiophagushannah)(俗名:过山风)是一种剧毒蛇,被其咬伤中毒死亡率高。我院1997年1月成功抢救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性,33岁,捕蛇者,入院前2h在捉蛇中,被眼镜王蛇(重约2000g)咬伤左食指根部,自行用石片划开伤口...  相似文献   

2.
尽管“蛇中巨人”的称号毫无争议地为蟒蛇所夺,但毒蛇中“天字第一号”的大模子仍为眼镜王蛇。此蛇破壳而出的“婴儿”,身长就半米有余。及至成年,身长可达3—4米;最长者竟可达到5.5米,重20公斤。对眼镜王蛇,一般捕蛇的行家也难免“谈蛇色变”。曾有过这么一回事:1972年,有一人在浙江南部龙泉隆宫的山路上行进,  相似文献   

3.
眼镜王蛇咬伤致自主呼吸停止41小时抢救成功一例报告伍世轰,荀建宁广西中医二附院眼镜王蛇是世界上体形最大、排毒量最多和最凶猛的一种毒蛇。据国内最新报导:眼镜王蛇咬伤致死率高达95%以上,有咬伤后5分钟内死亡的病例报告。我院于1992年6月中旬用中西医结...  相似文献   

4.
刘本光 《蛇志》2009,21(1):45-46
眼镜王蛇(Ophiophigus hannah,Kingcobra)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又名山万蛇、过山风,多见于我国西南部及南亚各国,被咬者若不及时、正确救治,往往很快死亡。我院近期在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急诊蛇伤研究中心李其斌教授指导下,救治了5例眼镜王蛇咬伤的患者,均治愈出院,现将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者近几年通过对眼镜王蛇的生活习性进行观察,现将观察结果介绍如下。1生活环境在贵州南部海拔550~1400m地区均有眼镜王蛇生活,尤以海拔700~1000m地势陡峭、岩石重叠、常绿灌木与落叶乔木混杂的山峰生活较多。2洞穴眼镜王蛇多在朝西或朝南的中上部...  相似文献   

6.
眼镜王蛇本是威风凛凛,凶猛好动,主动进攻的毒蛇,可是莽山发现的眼镜王蛇却并非如此,成了缩头乌龟。 1990年7月4日,湖南省郴州地区莽山林管局职工刘伟斌、陶淑甫等三人在莽山林区巡山时,发现一条粗如口杯的黑色大毒蛇卷盘在一条山沟边休息。当他们走近时,大毒蛇抬头面向来人,颈部稍扁膨,目视正前方,但并未主动进攻人。双方僵持数分钟后,  相似文献   

7.
曾玉丹 《蛇志》1999,11(2):36-37
1995年我科收治1例被眼镜王蛇咬伤致自主呼吸停止40h的病人,经积极抢救及细致的护理,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个体蛇贩,1995年6月19日下午2时在捕捉1条2kg重的眼镜王蛇时不慎被咬伤左手指,当...  相似文献   

8.
眼镜王蛇是当今排毒量最大,最毒的一种蛇类,是含神经毒素、血液毒素、细胞毒素,心脏毒素等多种混合毒类的毒蛇,使人致死率很高。关于眼镜王蛇毒致实质性器官组织超微变化的实验,国内至今仍未见有报道。本实验通过给小白鼠注射眼镜王蛇毒致死后,观察小白鼠实质性器官的组织微细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毒蛇咬伤82例临床救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书元 《蛇志》2002,14(2):24-25
我院自 1 997年加入广州蛇毒研究所建立的蛇伤防治研究网络以来 ,至 2 0 0 1年 3月份 ,共收治82例毒蛇咬伤患者 ,均获治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2例中 ,男 5 8例 ,女 2 4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8岁 ,其中青壮年 (2 0~ 49岁 ) 5 6例 ,平均年龄 3 9.6岁 ;学生 8例 ,农民 5 9例 ,捕蛇或卖蛇从业人员 1 5例。被眼镜蛇咬伤 1 8例 ,银环蛇咬伤 1 8例 ,蝰蛇咬伤 3 3例 ,竹叶青蛇咬伤 7例 ,烙铁头蛇咬伤 5例 ,眼镜王蛇咬伤 1例。咬伤上肢 3 6例 ,下肢 40例 ,躯干 6例。 71例在 5~ 1 0月份被咬伤 ,1 1例在 1~ 4月份、1 1…  相似文献   

10.
蛇,在浩瀚的大千世界里,可谓是古老的动物。在我国非但无毒蛇到处可见,有毒蛇种类亦多。如金环、银环、竹叶青、眼镜王蛇、蝮蛇等。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蛇伤死亡率达5%~10%,剧毒眼镜王蛇咬伤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蛇伤致残丧失劳动力占25%~30%。  相似文献   

11.
广西1990年蛇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乃平  泽井芳男 《蛇志》1993,5(1):10-17
为摸清广西1990年蛇伤发病情况,对广西东、南、西、北、中的5市16个县的13家医院以及18个乡进行了蛇伤流行病学调查。蛇伤人数为993例,其中男性732例(73.7%),女性261例(26.3%),死亡率为2.7%,致残或留有后遗症者73例(7.4%).致伤蛇种按发生率依次为眼镜蛇(30.5%)、竹叶青(20.2%)、烙铁头(13.3%)、银环蛇(11.6%)、五步蛇(6.9%)、蝰蛇(4.9%)、金环蛇(2.9%)、眼镜王蛇(1.4%)、海蛇(0.7%)、以及白头蝰(0.3%)。致死率最高为银环蛇和眼镜王蛇,在27例死亡病例中分别占33.3%和29.6%。经推算结果广西每年有蛇伤3万余例,其中死亡一千多例.伤者绝大多数为青壮年,其中多数是农民,越是偏僻的山区,发病率越高.调查结果提示如何在农村建立有效的蛇伤防治网络,推广使用抗蛇毒血清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眼镜王蛇中多种三指毒素的新的cDNA序列,分析其结构特征,为王蛇三指 毒素基因组特征的研究及重组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类似蛇种的毒素信号肽编码 序列及简并引物获得部分cDNA序列,再通过3'RACE法获得多种编码成熟三指毒素的完整新c DNA序列.通过BLAST检索,利用功能软件构建系统发生进化树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了眼镜 王蛇6类三指毒素共19条新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的接收号为DQ273567~DQ273585.这 些cDNA长度都在480bp左右,彼此之间序列相似度均在70%以上,且每类毒素的cDNA都呈现高 度的序列多态性.结论:通过合理的引物设计及3'RACE法成功获得了眼镜王蛇中多种三指毒素的新的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13.
事情已过去30多年,然而一位捕蛇者死于非命的惨景,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那是我读小学的时候。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半路上见一捕蛇者追着一条大眼镜蛇不放。“索索索……”眼镜蛇很快从田边窜到小河里。捕蛇者自恃有捕蛇本领,纵身一跳,跃入河中。说时迟,那时快,他迅速抓住眼镜蛇的腰身。冷不防,眼镜蛇突然回过头来咬中他的手臂。他迅速将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养蛇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弘  卢开和 《蛇志》2004,16(4):5-9
目的探讨广东省蛇类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的策略方法在全省范围内按各市县养殖场逐个进行实地考查,调查蛇类养殖场的分布、规模、面积、养殖技术和投资金额以及蛇的种类、数量、来源和贸易情况,分析蛇类养殖存在的问题和经营利用的可能性。并以表格的形式搜集各养蛇场的基础资料、近年来的养殖情况及意见和建议。结果3个养殖最成功的蛇场饲养的主要蛇种类有眼镜蛇、眼镜王蛇、滑鼠蛇、乌梢蛇,目前已基本上解决了蛇类养殖的难题,掌握了蛇类冬眠和管理等关键技术,蛇类存栏量都达到10万条以上,存栏的个体都在第三代以上;养殖成本明显下降,经济效益可观。结论眼镜蛇、眼镜王蛇、滑鼠蛇、乌梢蛇是人工养殖成功的种类,提出发展我国蛇类产业的具体措施和策略,为蛇类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连芽 《蛇志》2003,15(1):16-18
宜春市地处江西中西部 ,辖区 1 0个县市 ,人口 5 2 0万 ,属田少多丘地区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适宜各种蛇类生长繁殖 ,已发现 1 0种主要毒蛇中的 8种 (蝮蛇、五步蛇、眼镜蛇、蝰蛇、竹叶青、烙铁头、银环蛇、眼镜王蛇 ) ,全年均有蛇伤病例发生 ,属蛇伤高发区。毒蛇咬伤是我市广大农村常见病 ,其病情危重 ,病死率较高。 1 3年来 ,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毒蛇咬伤 3861例 ,现将救治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61例 ,男 2 1 0 3例 ,女1 75 8例 ;农民 2 676例 ,占 69.3% ,学生及学龄前儿童 693例 ,占 1 7.9% ,蛇贩和捕蛇…  相似文献   

16.
1992年4月11日下午三点,一辆漂亮的小轿车疾驶进广西防城县中医院,车子停住后,走下来一个满身是血的年轻人,要求急诊。当班医生马上安排到小手术室处理,年轻人解开左手中指的裹布,露出了正在不断流血的断指,用不太流利的中国话诉述了指断经过。年轻人名叫邓黄,今年26岁,越南广宁省宁阳县人,服过兵役,近两年在中越边境做起贩蛇生意,冒着风险挣钱.当天他跟往日一样,带着从越南收购来的各种蛇,办理了过境手续,来到中国边城——防城县东兴镇,找到个体蛇类收购点.当邓黄与同伴将一条重8公斤的眼镜王蛇从笼中捉出时,一不小心,左手中指被咬了一口,顿感剧痛钻心.这一口非同小可,自跑蛇买卖以来,在越南他曾亲眼看见几个人被眼镜王蛇咬伤  相似文献   

17.
广西部分地区1990年蛇伤399例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乃平  李其斌 《蛇志》1991,3(2):4-8
为摸清广西1990年蛇伤发病情况,对广西东南西北中的罗城、三江等13个县市一些乡的部分地区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总人口约35万人,蛇伤数399人,平均发病率为千分之1.14其中男性297人,占74.4%,女性102人,占25.6%。死亡12人,死亡率3%。致伤蛇种按发生率的高低依次为眼镜蛇(26.3%),竹叶青(17.8%),烙铁头(13.3%),蝰蛇(8.3%),银环蛇(7.8%),五步蛇(4.5%),金环蛇(1.5%),海蛇(1.5%),眼镜王蛇(0.8%),以及白头蝰(0.8%).在12例死亡病例中,银环蛇致死者占将近一半。广西全年均有蛇伤发生,但以5、6、7、8月为高峰。由于受伤者绝大多数为农民(80.7%),因此蛇伤的发生地点多在田里、山上和山间小路上(共占47.9%),其次为蛇入家中或捕蛇时被吱(分别占11.5%和9.5%).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23日,在广东省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一条菱斑小头蛇(Oligodon catenata),为广东省蛇类新纪录。该新分布区的发现说明菱斑小头蛇在我国可能并非间断分布。  相似文献   

19.
眼镜王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念  赖小平 《遗传》2010,32(7):719-725
参照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序列共设计和合成了8对引物, 结合Ex Taq-PCR、TA克隆和步移测序技术, 文章首次获得眼镜王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 EU_921899)。该基因组全长17 267 bp, 共编码13个蛋白、2个rRNA、23个tRNA-- 其中tRNA-Ile基因发生了复制, 属于一种新的蛇类物种线粒体基因排列模式, 另外还含有2个非编码的富含AT的控制区。除了8个tRNA基因和1个蛋白基因由L链编码外, 其余均由H链编码, 其中H链编码基因的A和T含量接近, 而L链上A的含量则明显高于T。基于21种蛇合并的“12S+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眼镜王蛇属与眼镜蛇属亲缘关系较近, 两者与环蛇属共同构成一个单系群。作为国内外眼镜王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首次报道, 上述结果对于蛇类物种分子系统发育和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双头蛇     
1988年11月15日,陕西省长安县乾河乡宫子村原建斌同志,在玉米地(海拔410米)捕到一条畸型的蛇,颈的前部分叉,并生着两个头即称双头蛇。头部眼、鼻和口的功能外观均正常。经鉴定是白条锦蛇(Elaphe dione)的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