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为其种子破眠及萌发不同时期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从而提高出苗率提供参考。利用室温(CK)、40℃、50℃、60℃和70℃不同水温,探讨温水浸种对杜仲种子萌发的影响。种子萌发进程中,利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测定种子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酶联免疫法测定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结果表明:①温水浸种处理能提高了杜仲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其中以50℃温水处理最为显著。②与室温浸种处理相比,50℃温水浸种处理提高了种子内SOD及POD活性,减轻了质膜氧化损伤程度,致使MDA含量的持续下降,从而促使种子朝向有利于萌发的方向发展。此外,50℃温水浸种处理在提高种子内促进生长内源GA3、IAA及ZR含量的同时,并降低了抑制生长的内源ABA含量,致使GA3/ABA、IAA/ABA和ZR/ABA值均明显高于室内浸种处理,最终促进了杜仲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
氮素形态对小麦花后不同器官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酰胺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花后根系、旗叶和籽粒内源激素IAA、GA3、ABA和ZR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器官的内源激素含量对3种氮素形态的响应不同。氮素形态调节籽粒灌浆是通过根系、旗叶和籽粒中内源激素的协同作用而实现的。酰胺态氮与硝态氮处理相比,小麦花后5~15 d,旗叶GA3含量、籽粒IAA和ABA含量较高,籽粒灌浆速率(Grain-filling rate, GFR)较高;花后15~25 d,根系GA3含量、旗叶IAA和GA3含量、籽粒ABA含量较高,籽粒IAA含量较低,GFR较低。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相比,小麦花后5 d,籽粒ZR含量较高;花后15 d前后,籽粒IAA、ABA含量较低,GFR较低;花后20~25 d,根系ZR、GA3含量较低,旗叶IAA、GA3含量较低,ABA含量较高,籽粒ABA、GA3含量较低,IAA含量较高,GFR较高。铵态氮比硝态氮处理的小麦籽粒粒重显著增加。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比硝态氮处理增产显著。建议在‘豫麦49’施肥时,使用铵态氮或酰胺态氮并配施硝化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四季花金花茶(Camellia perpetua)为山茶属中唯一几乎全年开花的珍稀濒危植物。为探究其花芽分化进程及不同花发育时期和年生长周期叶片内源激素变化,该研究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四季花金花茶花芽分化进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花发育时期叶片及年生长周期内有花芽和无花芽叶片的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四季花金花茶花芽分化顺序由外向内进行,分为6个时期,共历时35 d,从花芽分化至开花约2个月。(2)花芽形态分化期叶片ABA、GA3的含量及GA3/ABA、(IAA+GA3)/ZR的比值较高,IAA、ZR的含量及IAA/ABA、ZR/ABA的比值较低。(3)年生长周期内有花芽叶片ABA、IAA、ZR的含量整体上高于无花芽叶片;IAA/ZR及(IAA+GA3)/ZR的比值整体上低于无花芽叶片。综上表明,四季花金花茶花芽分化至开花时间较短;高水平的ABA、GA3及低水平的IAA、...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不同栽培措施对降香黄檀叶片内源激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铺设修枝、移植、钾肥、乙烯4个试验,分析各处理叶片激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修枝实验中,重度修枝处理IAA、GA3、ZR、ABA含量均最大,分别为69.849、6.619、8.805、77.998 ng·g-1。移植各处理中,去冠移处理IAA、ZR含量最高分别为73.195和9.472 ng·g-1,而其ABA含量最低为52.001 ng·g-1,GA3含量最高的为断根处理8.418 ng·g-1。IAA、ZR、GA3含量K1钾肥配比最高分别为75.188、8.383、6.127 ng·g-1;ABA最大含量71.082 ng·g-1为CK处理。乙烯试验中,CK处理的IAA、GA3含量最高分别为47.762、4.967 ng·g-1;E2.5%处理的ABA含量96.94 ng·g-1最高。E0.1%处理的ZR含量最高为9.378 ng·g-1。修枝对GA3/ABA和ZR/GA3影响较大,其最小值分别比最大值降低了29.7%、19.0%。移植对IAA/ABA、GA3/ABA影响较大,最小值比最大值依次降低了52.47%和51.47%。树干注射乙烯和钾肥对IAA/ABA、GA3/ABA影响较大,乙烯试验最小值分别比最大值降低了55.4%、49.2%,钾肥试验最小值分别比最大值降低了48.8%和37.1%。  相似文献   

5.
以设施延迟栽培条件下叶片衰老速度不同的意大利和无核白鸡心2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分别进行补充红光和蓝光处理,研究不同光质对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未补光对照相比,红光能够显著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降低了内源赤霉素(GA3)含量,但明显减缓了脱落酸(ABA)含量的增加和玉米素核苷(ZR)总含量的减少,从而显著提高了(GA3+ZR)/ABA值,延缓叶片衰老.叶片衰老前期,蓝光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GA3+ZR)/ABA值均低于对照,加速了植株的衰老进程;但在叶片衰老后期,蓝光处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GA3+ZR)/ABA值逐渐高于对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叶片衰老.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IAA)则表现出叶片衰老前期促进叶片生长发育、叶片衰老后期加速衰老的双重作用.意大利叶片衰老速度较无核白鸡心慢.在本试验条件下,红光处理效果最好,有效延缓了叶片衰老进程,延长了叶片的生理功能期.  相似文献   

6.
细叶楠(Phoebe hui Cheng ex Yang)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种子具有生理休眠特性。本文以细叶楠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低温层积处理时间(0、20、40、60 d)对细叶楠种子发芽率、营养物质(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以及内源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的影响,分析细叶楠种子萌发与其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低温层积可以有效打破细叶楠种子的休眠,且处理60 d效果最佳。(2)在低温层积过程,细叶楠种子萌发时间缩短,发芽率提高;种子内淀粉含量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POD活性上升;ABA含量下降,GA3、IAA含量增加,而ZR含量先上升后下降。(3)细叶楠种子休眠的解除与萌发与其体内营养物质含量、POD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2个耐低钾基因型水稻N18、N19和2个低钾敏感基因型水稻N27、N28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低钾胁迫对其苗期根系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水稻根长、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均降低,但N18和N19显著高于N27和N28。低钾胁迫使4个基因型水稻的根冠比增大,而各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低钾胁迫下,水稻根中IAA、GA1和ZR含量均减少,ABA含量增加;N18、N19根中IAA、GA1和ZR含量都高于N27、N28。此外,低钾胁迫使水稻根中IAA/ABA、ZR/ABA、GA1/ABA值降低,但N18、N19的上述比值高于N27、N28。  相似文献   

8.
蝴蝶兰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与多胺含量的变化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苗龄18~20个月的蝴蝶兰(Phalaenopsis)成熟苗为试材,通过夜温17℃/日温27℃处理诱导其成花,并研究蝴蝶兰成花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及多胺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显示:低温诱导蝴蝶兰成花的临界期为第15d,芽重、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均在第15d出现明显的消长规律;较低含量GA3、ABA,高含量ZR、Spd,高比值ZR/GA3、ZR/ABA和Spd/Put状态有利于成花;相对高含量的内源ZR是成花的关键因素;内源多胺与激素含量动态具有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9.
3,4-二羟基苯乙酮(DHAP)是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ssp. tianschanica)叶和凋落物中存在的主要自毒物质, 是导致天山云杉林天然更新障碍的原因之一。为了解释自毒物质发生作用的生理机制, 该文设计多个浓度梯度的DHAP溶液处理天山云杉种子, 以发芽率和发芽势为种子萌发参数, 运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技术, 检测了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植物激素玉米素(ZT)、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和脱落酸(ABA)含量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DHAP处理对天山云杉种子萌发影响具有浓度效应, 表现为5.0 mmol·L-1 > 0.1 mmol·L-1 > 1.0 mmol·L-1 >对照, 即5.0 mmol·L-1 DHAP处理组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0.1 mmol·L-1 DHAP处理组次之、1.0 mmol·L-1 DHAP处理组最弱; DHAP处理组的种子内源ZT、GA3浓度水平降低, ABA含量升高, GA3浓度峰值出现时间延迟, IAA浓度在高浓度(5.0 mmol·L-1 DHAP)处理组短时间内(3-6天)过量积累, 1.0和5.0 mmol·L-1 DHAP处理组的种子内源ABA浓度峰值出现时间延迟; DHAP处理种子萌发1-6天时, ZT/(GA3+IAA)比值降低, IAA/ZT、ABA/ZT比值增大; ABA/(ZT + GA3 + IAA)比值在0.1 mmol·L-1 DHAP处理组增大, 在5.0 mmol·L-1 DHAP处理组降低。DHAP处理引发种子内源激素含量水平及激素含量间比值变化, 可能是抑制、延迟天山云杉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观察小叶丁香花芽分化过程,明确花芽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结构的对应关系,解析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为小叶丁香开花调控和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小叶丁香花芽为试验材料,外部形态观察和石蜡切片技术观测花芽分化过程及开花特性,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内源激素含量。解剖结构观察发现,小叶丁香春季开花的花芽分化始于5月下旬,至10月上旬结束,过程分为未分化期、总苞原基分化期、花序原基和小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7个时期,分化各时期存在重叠现象;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含量波动较大,分别呈现“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赤霉素(GA3)含量维持在低水平且变化幅度不大;ABA/GA3峰值出现在总苞原基、萼片原基及花瓣原基分化期;IAA/GA3峰值出现在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和小花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ABA/IAA在萼片原基分化期最高;ZR/GA3与ZR/IAA峰值出现在萼片原基...  相似文献   

11.
以扬麦16和徐麦30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逆境,研究拔节期-3 ℃和-5 ℃低温胁迫对小麦植株受冻率、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胁迫时间的延长,小麦植株冻害等级与冻害指数增加,-5 ℃处理72 h两品种五级冻害率均为100%.低温处理结束当天,小麦叶片中内源激素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胁迫程度加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处理结束后3 d,ABA、ZR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较处理结束当天升高;至处理结束后6 d,与自然生长的对照处理接近.低温胁迫叶片中赤霉素(GA3)含量下降,处理结束后3和6 d,扬麦16叶片中GA3含量呈上升趋势,徐麦30则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5 ℃ 72 h重度胁迫处理叶片中ABA、ZR、GA3含量和SOD、POD、CAT活性均较对照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较高的ABA、ZR含量、SOD、POD、CAT活性以及较低的GA3含量可减缓低温胁迫对小麦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赵天宏  刘波  王岩  刘轶鸥  赵超然  杨兴  曹莹 《生态学报》2015,35(8):2695-2702
揭示大豆叶片内源激素对UV-B和臭氧胁迫的代谢机制和响应方式,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植物内源激素对UV-B(Ultraviolet-B)和O3(Ozone)胁迫的适应机制奠定基础。以大豆(Glycine max.)为试验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UV-B(0.32W/m2)和O3((110±10)nmol/mol)复合胁迫对大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内,与对照相比,UV-B胁迫使大豆叶片ABA(Abscisic acid)含量、ZR(Zeatin riboside)含量和IAA(Indoleacetic acid)含量显著降低,IAA/ABA、ZR/ABA、(IAA+ZR)/ABA比值升高,O·-2(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O·-2)产生速率和MDA(Malonaldehyde)含量升高,SOD(Superoxide dismutase)、CAT(Catalase)和POD(Peroxidase)活性显著降低;高浓度O3胁迫下,大豆叶片ABA和IAA含量显著下降、ZR含量显著增加,IAA/ABA、ZR/ABA、(IAA+ZR)/ABA值显著升高,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加,SOD、CAT和POD活性显著降低;UV-B和O3复合胁迫下,大豆叶片ABA含量、ZR含量和IAA含量降低,ZR/ABA、(IAA+ZR)/ABA值下降,而IAA/ABA值升高,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显著增加,SOD、CAT和POD活性显著降低。UV-B辐射增强和O3浓度升高单一及复合作用使大豆叶片内源激素间平衡改变,进而影响大豆叶片的代谢水平。持续胁迫下,植株抗氧化能力下降,对大豆表现为伤害效应。UV-B和O3复合胁迫比单独胁迫时的影响有所加深,但是小于两者单独作用时影响的简单累加。  相似文献   

13.
黄玉国  王文章 《植物研究》1990,10(4):121-129
本文主要以高效液相色谱为主要手段,结合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4种不同层积条件下激素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刺楸干种子中存在有两种抑制物质-脱落酸(ABA)和香豆素(C),在种子层积的不同阶段又相继有GA3,IAA和Z出现,并在层积后熟过程中呈现非常有规律的变化。根据激素的变化,可把种子整个后熟过程分三个阶段;即阶段Ⅰ,以抑制物质(ABA,C)和IAA水平迅速减少为主要特征,阶段Ⅱ主要表现为GA3和Z合量的上升,阶段Ⅲ各种激素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种子的休眠与否可能主要取决于阶段Ⅱ的状况。在刺楸种子胚形态后熟期间,胚的生长与分化同ABA和C水平有很高的相关性,但同时也受GA3和IAA的调节。生理后熟主要与Z有关,同ABA和C无明显相关性。同时本文还对激素相对水平做了初步研究,发现GA3/ABA+IAA,Z/GA3+IAA和GA3/C+IAA*,在种子后熟期间的变化同胚生长发育存在高度的一致性。认为激素的相对水平对种子休眠起重要的控制作用,还推测激素的作用可能类似于"板机"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单花牡丹品种‘梨花粉’、有侧花牡丹品种‘姊妹游春’和‘云鄂粉’的花芽分化进程、形态特征差异及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的变化,该研究通过解剖和石蜡切片,观察‘梨花粉’‘姊妹游春’和‘云鄂粉’的花芽分化过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不同分化阶段‘梨花粉’和‘姊妹游春’的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及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结果表明:(1)‘梨花粉’花芽分化仅6个时期;有侧花品种‘姊妹游春’和‘云鄂粉’花芽分化为11个时期,顶花原基先分化,侧花原基后分化。(2)叶原基分化期至苞片原基分化期,‘姊妹游春’和‘梨花粉’花芽中ABA、GA3及ZR的含量均升高,IAA含量降低;‘姊妹游春’侧花原基分化起始阶段,ABA、GA3含量降低,ZR、IAA含量升高。(3)‘梨花粉’ABA/IAA比值在形态分化期时最低。综上认为,有侧花牡丹品种花芽分化比单花牡丹品种早,分化时间长,顶花和侧花部分花器官分化期重叠;较高水平的ZR、IAA以及较低的ABA、GA3有利于启动侧花原基分化。该研究结果为牡丹...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不同成花量(花多、花少、无花)金花茶花果期果枝叶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始花期金花茶果枝叶内源IAA先升高后降低,花多株含量低于花少株;有花株ZR含量高于无花株;GA_3含量呈现整体上升趋势,有花株高于无花株;AB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无花株高于花多株。盛花期IAA、GA_3、ABA含量整体下降,ZR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花多株叶内源IAA、ZR、GA_3含量高于花少株或无花株,ABA含量低于花少株或无花株。花期内,有花株果枝叶IAA/ZR、IAA/ABA、ZR/ABA、GA_3/ABA比值均高于无花株,而(IAA+GA_3)/ZR比值低于无花株,说明金花茶花果的发育不仅和单个激素的含量有关,还和激素平衡有关。秋梢期营养生长旺盛时无花株IAA/ZR比值较大,花果期生殖生长强烈时比值较小,(IAA+GA_3)/ZR与之相反。这说明花蕾期高水平的内源IAA、ZR和ABA及低水平的内源GA_3有利于金花茶开花;末花期高含量的IAA、ZR和低含量的GA_3、ABA可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有利于果实快速生长;果实生长后期高含量的ABA有利于果实成熟。该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应用生长调节剂调控金花茶成花、坐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内源激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辣椒品系(199807、199803)的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为实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AA、(Z ZR)、GA3和ABA等内源激素含量,用气相色谱分析仪测定乙烯(ETH)释放量,对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和相应保持系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四分小孢子之前,花药中的IAA含量不育系显著高于保持系,在四分小孢子时期花药和花蕾中的IAA含量出现转折,到花粉粒成熟期的花蕾和花药以及开花期叶片中的IAA含量均是不育系显著低于保持系;小孢子各发育时期花药以及花期叶片中GA3含量均是不育系高于保持系,但花粉粒成熟期化蕾中GA3含量为不育系低于保持系;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以及花期叶片中ABA含量始终足不育系显著高于保持系,而花粉粒成熟期花蕾中ABA含量不育系与保持系没有显著差异;花粉粒成熟期的花蕾和花期叶片中ETH释放量表现为不育系显著高于保持系.同时,花粉粒成熟期的花蕾、花药和叶片中IAA/ABA、(Z ZR)/ABA、GA3/ABA、IAA/GA3、(Z ZR)/GA3等5个激素的比值均有不育系低于保持系的趋势.本实验结果说明辣椒的育性表现与花器和叶片等组织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有关,花药和花期叶片中IAA亏缺、GA3和ABA增加以及化蕾和叶片中ETH过度产生,都有可能导致辣椒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南方红豆杉种子内源激素与休眠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经过层积处理的种皮和胚乳的脱落酸(ABA)、赤霉素(GA3 )、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4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种子胚乳中内源ABA的含量随着层积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GA含量增加,IAA和ZR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黄花倒水莲春梢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以及不同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该文对黄花倒水莲春梢的生长动态进行监测,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乙烯(ETH)和玉米素核苷(ZR)五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对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黄花倒水莲春梢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快速增长期(0~12 d)、生长转折期(16~20 d)和缓慢增长期(24~32 d)三个阶段。(2)内源激素ABA、GA、ETH和ZR含量在缓慢增长期显著高于快速增长期和生长转折期,IAA含量各时期差异较小。(3)春梢长、底部叶长和叶宽在快速增长期与ABA、GA、ETH和ZR含量呈负相关,且与ZR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与IAA含量呈正相关;生长转折期,各指标与GA、ETH和ZR含量呈正相关,与GA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与ABA含量呈负相关;缓慢增长期,各指标与五种内源激素含量均呈正相关,与IAA和ZR含量具有一定显著性。该研究结果为生产上利用外源激素调控黄花倒水莲春梢抽出以及生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枇杷叶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胚性愈伤组织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本研究以枇杷叶片为实验材料,通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获得体细胞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枇杷叶片及愈伤组织的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探讨胚性愈伤组织发育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成熟度叶片内IAA/ZT比值对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有正效应,而GA3/IAA的比值具有负效应。胚性愈伤组织的发生需要较低含量的GA3及高含量的IAA和ABA,IAA/ZT比值高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培养后期及时添加一定量的外源激素有利于胚性保持。本研究可为离体培养时选择外植体、添加外源激素及控制继代时间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快速获得枇杷胚性材料、开展基因转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新疆主栽品种灰枣和骏枣的花芽为材料,测定不同分化时期花芽的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PPO、CAT活性以及内源GA3、IAA、ABA、ZT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与花芽分化的关系,为枣花芽分化调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灰枣和骏枣花芽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于花原基分化期至雌蕊分化期先降低后升高,至雌蕊分化期到达峰值;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相反,在花原基分化期至雌蕊分化期先上升再降低。(2)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中,其POD、PPO、CAT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花芽开始分化后逐步降低,最低点出现在雌蕊分化期;两个品种花芽SOD活性在花原基分化期至分化初期时显著上升,之后SOD活性在灰枣中不断降低,而在骏枣中则显著上升。(3)两品种花芽IAA、GA3、ZT含量在分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它们均在萼片分化期前呈下降趋势,之后GA3、ZT含量及灰枣中IAA含量逐渐上升,而骏枣IAA含量在萼片分化期至花瓣分化期呈先显著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灰枣ABA含量在花原基分化期至萼片分化期显著上升,而同期骏枣则显著降低,随着分化进程的推进,灰枣ABA含量在萼片分化期后逐步降低,而骏枣则逐步上升并在雌蕊分化期达到峰值。(4)花芽分化开始后,骏枣ABA/IAA、ZT/IAA、GA3/IAA比值快速上升,但GA3/ABA、ZT/ABA的比值呈下降趋势;灰枣ZT/IAA、GA3/IAA在花原基分化期至萼片分化期显著上升后降低,分化结束后低于花原基分化期。研究认为,枣花芽开始分化后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花芽的可溶性糖、淀粉和还原糖含量降低,且整个分化过程中淀粉含量始终高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两个品种枣花芽分化过程中POD、CAT、PPO活性下降以及骏枣花芽分化过程中SOD活性的上升均有利于枣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且枣花芽分化过程中低水平的GA3和IAA、中等水平的ABA、较高水平的ZT,以及较高的ZT/IAA、ABA/IAA和GA3/IAA有利于枣花芽分化和花芽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