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肝降压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清肝降压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SBP及DBP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SBP及DBP更接近于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均升高,而VEGF及Hcy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较高,而VEGF及Hcy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降压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升高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同时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有氧运动联合硝苯地平厄贝沙坦片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疗效及对TNF-α(肿瘤坏死因子)、CRP (C反应蛋白)、IL-4 (白介素-4)和IL-10 (白介素-4)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有氧运动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硝苯地平以及厄贝沙坦片治疗。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CRP、IL-4以及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一定改善,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在有氧运动基础上联合应用硝苯地平以及厄贝沙坦片,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C反应蛋白(CRP)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行IL-1β、CRP、MPO水平检测及肠道菌群检测。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中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IL-1β、CRP、MPO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以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1β、CRP、MPO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IL-1β、CRP、MPO水平均升高,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减少,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增多(均P<0.05)。研究组中,与缓解期患者比较,活动期患者IL-1β、CRP、MPO水平均升高,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减少,肠球菌、肠杆菌数量均增多(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β、CRP、MPO水平与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呈负相关,与肠杆菌、肠球菌数量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β、CRP、MPO水平与肠道菌群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益生菌制剂。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和糖代谢指标水平变化,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变化,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疲乏无力、失眠口渴、多饮多尿临床症状评分,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拟杆菌属及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下降(均P0.05),且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乳杆菌属、柔嫩梭菌属及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均升高(均P0.05),且研究组这三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疗效等级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能够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糖代谢,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属水平相对丰度,还可增强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糖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D 乳酸(D la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而肠球菌、肠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AO、ET、D lac、HbA1c、FPG、TC、TG、LDL C、HDL 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AO、ET、D lac、HbA1c、FPG、TC、TG、LDL C、HDL 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2,P=0.602)。结论益生菌可有效调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屏障功能,控制糖脂代谢水平,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常规治疗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我院新生儿CMV性肝炎患儿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CMV免疫球蛋白M(IgM)及CMVDNA转阴率、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样真菌、肠杆菌)、免疫功能指标[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周和12周,研究组患儿TBA、TBIL、AST、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CMVIgM及CMVDNA转阴率(78.85%、75.00%)均高于对照组(50.00%、4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周和12周,研究组患儿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酵母样真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儿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7.31%)与对照组(13.4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常规治疗能改善新生儿CMV性肝炎患儿肠道菌群分布,纠正其免疫紊乱状态,改善患儿肝功能,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3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83例健康体检者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SUA水平及粪便标本中肠道菌群分布情况(乳杆菌、双歧杆菌、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比较不同菌群紊乱程度冠心病患者SUA水平;比较不同SUA水平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肠道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S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菌群紊乱程度冠心病患者SUA水平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SUA水平冠心病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呈负相关(r=-0.872、-0.912,均P<0.001),与肠道幽门螺杆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915、0.896、0.889,均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肠道细菌紊乱及高尿酸现象。冠心病患者SUA水平与肠道菌群显著相关,检测冠心病患者SUA水平对监测肠道菌群状态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辅助治疗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7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氨、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 乳酸]水平和肠道菌群分布的差异,记录患者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94.29% vs 77.14%,χ2=4.200,P=0.040)。研究组患者血氨、TBil、AST、ALT、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 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而肠杆菌、肠球菌数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改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病情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能与其优化肠道菌群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新生儿肠道菌群特征、应激反应及益生菌干预的效果,为此类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05例重症肺炎新生儿作为试验组,并选取我院产科48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试验组分为益生菌组(n=53)和常规组(n=52),常规组给予新生儿重症肺炎常规治疗,益生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运用益生菌治疗。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肠道菌群特征,同时对比益生菌组和常规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特征和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肠道乳杆菌(t=15.454,P<0.001)、肠球菌(t=23.191,P<0.001)、大肠埃希菌(t=25.274,P<0.001)数量显著升高,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t=46.012,P<0.001)。治疗后,两组患儿肠道乳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均降低,双歧杆菌数量升高,且相比于常规组,益生菌组患儿肠道乳杆菌(t=3.617,P<0.001)、肠球菌(t=7.826,P<0.001)、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降低(t=5.799,P<0.001),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升高(t=12.750,P<0.001)。治疗后,两组患儿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丙二醛(MDA)水平降低;且相比于常规组,益生菌组T-AOC(t=18.302,P<0.001)、SOD(t=8.639,P<0.001)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t=22.816,P<0.001)。结论重症肺炎新生儿肠道菌群主要以乳杆菌、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升高,双歧杆菌数量降低为特征。益生菌治疗能有效恢复患儿肠道菌群稳定,改善患儿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联合益生菌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50例PS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t DCS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tDCS联合益生菌治疗。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肠道菌群、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oCA和MMSE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67%vs 78.67%,χ2=12.482,P<0.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点及其与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延安市中医医院诊断治疗的65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于本院体检的65例无消化系统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分布特点以及血清MPO、CRP和免疫球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道乳杆菌(t=6.128,P<0.001)、双歧杆菌(t=14.029,P<0.001)、肠球菌(t=7.858,P<0.001)、真杆菌(t=15.220,P<0.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MPO(t=21.016,P<0.001)、CRP(t=58.970,P<0.00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gA(t=2.967,P=0.004)、IgM(t=4.859,P<0.001)、IgG(t=19.828,P<0.00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IBD患者IgA、IgM、IgG水平与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数量均呈正相关,血清MPO、CRP水平与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真杆菌数量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在炎症性肠病的发展中,肠道菌群与血清MPO、CRP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具有相关性,可作为IBD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孟鸿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2):183-186, 200
目的观察益生菌制剂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0)。对照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和呕吐停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肠道菌群状况,评价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2.41±0.70)d]、发热消退时间[(1.71±0.52)d]和呕吐停止时间[(2.09±0.6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 vs 83.75%,χ2=5.331,P=0.021)。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G和IgM水平[(5.83±0.59)g/L和(1.07±0.16)g/L]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肠道菌群正常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2.50% vs 76.25%,χ2=8.012,P=0.005)。两组患儿恶心、便秘、皮疹和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8.75%,χ2=0.074,P=0.786)。结论益生菌制剂可有效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周期,提高疗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状况,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肝脏功能的影响,为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地衣芽孢杆菌胶囊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免疫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及肝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酵母样真菌数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AO、PCT、ET及D-lac水平均显著降低,同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D3+细胞、CD4+细胞及CD4+/CD8+水平均显著上升,同时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水平显著上升,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hild-Pugh评分,血清TBil、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益生菌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肝功能,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及常规疗法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老年T2DM患者118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胰岛功能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INS)]、微炎症状态指标[白介素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高敏C 反应蛋白(hs CRP)]、肠道菌群(肠杆菌、酵母菌、乳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丙二醛(MDA)、8 异前列腺素F2α(8 iso PGF2α)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PG、2h 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OMA β、FINS、PINS水平高于对照组,HOMA I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 1β、TNF α、hs 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拟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酵母菌、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MDA、8 iso PGF2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17%)与对照组(6.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常规疗法治疗老年T2DM,可改善患者肠道菌群构成,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机体微炎症状态,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益生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益生菌。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同时检测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CRP)、肠道屏障功能(D乳酸、内毒素)及肾功能指标[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水平均下降(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均增加,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6、9.634、6.157、2.739,P<0.001、<0.001、<0.001、=0.008)。治疗后两组患者D乳酸、内毒素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3.125,P=0.007、0.00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4、4.025、8.024,P=0.007、<0.001、<0.001)。结论益生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和微炎症状态均具有改善作用,可为该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T2DM并高血压老年患者24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加服氨氯地平。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FPG和FIN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8.33%vs 69.17%,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可有效提高老年T2DM并高血压临床疗效,控制血压和血糖,且无明显用药反应,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糖代谢和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 月至 2014 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联合用药组和美托洛尔组。联合 用药组口服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组口服美托洛尔,疗程为3个月。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空腹 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之间的差异,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 患者FBG、FINS、HOMA-IR、SBP和DBP 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其中联合用药组下降得更明显(P<0.05),且治疗后联合用药 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美托洛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美托 洛尔组的48.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疗 效,可以改善血糖和血压情况,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益生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肠道菌群、肺功能及预后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90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5例。其中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失调率、肺功能指标水平、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和生活质量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率为22.2%,较对照组的53.3%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清炎性指标和生活质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清炎性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和肺功能,降低机体的炎性反应程度,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经14 C呼气试验(14 C-UBT)检测确定为H.pylori感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情况、溃疡愈合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留取全部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B/E值)。结果观察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8.3%、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和76.7%(P0.05),不良反应率为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与治疗前比,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内产气荚膜梭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肠杆菌、肠球菌及酵母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B/E值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肠杆菌、肠球菌及酵母菌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B/E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常规抗H.pylori治疗易引起消化性溃疡患者肠道菌群紊乱,降低肠道定植抗力。益生菌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肠道微生态,提高H.pylori根除率和溃疡愈合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妇女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产科门诊建立产检完整档案的妊娠妇女,其中确诊为GDM妊娠妇女78例作为研究组,正常妊娠妇女99例作为对照组;定性、定量分析2组妊娠妇女肠道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和梭杆菌数量,分析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并比较肠道失衡组、非肠道失衡组临床资料,分析肠道失衡发生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明确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相关性。结果研究组SBP(收缩压)、DBP(舒张压)、FBG(空腹血糖)、HbA_(1c)(糖化血红蛋白)、IL-2、CRP、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梭杆菌数量大于对照组,而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小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发生肠道微生态失衡例数23例(29.49%),对照组发生肠道微生态失衡例数10例(10.10%),研究组肠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IL-2≥34.10 pg/mL、CRP≥19.33 mg/L、TNF-α≥89.96 ng/L、肠杆菌≥8.42 logN/g、肠球菌≥7.46 logN/g、双歧杆菌8.49 logN/g、乳杆菌6.32 logN/g、拟杆菌≥8.87 logN/g、梭杆菌≥3.13 logN/g是GDM妊娠妇女妊娠期发生肠道微生态失衡危险因素(均P0.05)。GDM妊娠妇女IL-2、CRP、TNF-α水平均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呈负相关(均P0.05),与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和梭杆菌数量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高炎性应激状态下的GDM患者表现出更明显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可导致或加剧GDM发生或发展;妊娠期注意益生菌补充对防治GD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