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影响。方法:以本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49例予以肠外营养干预,试验组49例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比两组术后营养状态、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 SGA)评分为4.01±1.33分,比对照组的5.20±1.80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白细胞介素 2(IL 2)、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而白细胞介素 6(IL 6)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营养指标,并且促使其免疫功能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早期肠内营养在根治性膀胱全切围手术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至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手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恢复、营养指标改善以及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支持时间为1063±202d,短于对照组的1308±245d,观察组患者的离床活动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488±179d、1835±301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689±203d、2047±411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EN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优于PN组患者(P<005);其次观察组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如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3556%(16/45)、2667%(12/45)、2444%(11/45),高于对照组的1778%(8/45)、1333%(6/45)、2000%%(9/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根治性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对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环磷酸腺苷复方制剂对癌性贫血患者治疗效果,为临床进一步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院肿瘤科明确诊断肿瘤且合并贫血的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口服环磷酸腺苷复方制剂(环磷酸腺苷≥10mg/100g),20mL/次,2次/d,连续服用10d;观察两组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结果:经过10d治疗后,实验组的HGB[(87.65±13.39) vs (77.35±14.09)]g/L、RBC[(2.95±0.55) vs (2.62±0.62)]×1012 /L、HCT[(27.38±4.40) vs (23.94±4.63)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的HGB[(87.65±13.39) vs (77.93±9.29)]g/L、RBC[(2.95±0.55) vs (2.68±0.49)]×1012 /L、HCT[(27.38±4.40) vs (24.4±2.92) ]%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充环磷酸腺苷复方制剂有助于改善癌性贫血患者的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评估电针预处理对行下肢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或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全麻诱导前30 min于手术准备间予双侧内关、列缺、足三里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全身麻醉。两组全麻诱导后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记录气管插管时(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拔管后10 min(T3)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HR、MAP、RPP),术后24 h的心血管不良事件、VAS评分、恢复质量(QoR40)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T1、T2、T3三个时间点的HR、MAP、RPP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术后24 h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以及术后QoR40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麻醉前电针预处理内关、列缺、足三里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心率、血压和心肌氧耗量,降低机体对围术期应激的反应,从而降低围术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围手术期能量及营养物质的代谢特点,研究强化胰岛素治疗对围手术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胃中、下部癌病理诊断明确并且外科病房ICU住院时间不少于24h的患者64例,取得知情同意后随机分到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和传统治疗(CIT)组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应用CCM营养代谢监测系统测定围手术期静息能量消耗(REE),呼吸商(RQ),每公斤体重静息能量消耗(REE/kg)和脂肪氧化比率,应用多频人体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定围手术期人体组分的变化及应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64例病人入选,每组32例,手术创伤引起术后第1、3天REE水平增加约22%和12%,呼吸商降低至0.759和0.791,REE/kg增加28kcal/kg和26kcal/kg,脂肪氧化比率增加至78%和65%,Ln-HOMA-IR明显增加(P〈0.05);IIT治疗能降低术后第1、3天Ln-HOMA-IR和REE/kg水平;术后人体指标如细胞内液、脂肪组织、蛋白组织、肌肉组织、瘦体组织和体质量较术前水平明显降低(P〈0.05);IIT能明显减少脂肪组织、蛋白组织和细胞内液的消耗量(P=0.009,t=0.026)。结论:IIT能够有效降低胃癌围手术期胰岛素抵抗程度、降低静息能量消耗的水平和减少脂肪及蛋白质的消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膳食调查联合营养风险筛查在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前的应用。方法:采用24 h回顾法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对拟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和营养风险筛查,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调查的25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中,通过24 h回顾法膳食调查发现,患者每天平均摄入的热量为1 602.8±172.5 kcal,仅达到目标需要量的64.1%,76例患者显示为营养不足(BMI < 18.5 kg/m2)。通过NRS2002调查发现,162例患者NRS-2002评分≥3分,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3.3%。此外,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吻合口瘘这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分别为9.9%vs 6.4%(P=0.006)、6.2% vs 2.1%(P<0.001)。平均住院时间方面,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14.18±2.37 vs 12.75±1.91,P=0.045)。结论: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前热量摄入量较低,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较高,鼓励术前进行膳食调查联合营养风险筛查,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免疫营养在老年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9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并梗死侧颈动脉狭窄≥50%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免疫营养支持。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免疫相关指标(CD3+、CD4+、CD8+、CD4+/CD8+)、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ALB、TP、PA及CD3+、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血清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及研究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围手术期给予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免疫营养,可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维持免疫功能,并可促进神经功能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早产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点血清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探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血清Ghrelin水平的影响及其与体格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32~35 w早产儿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根据情况适当补充葡萄糖液及电解质液;观察组在给予母乳喂养的同时,加以肠外营养干预。采集患儿脐血、第72小时和第7天时股静脉血,测量患儿身高、体重及头围,利用ELISA法测定血清Ghrelin浓度。观察两组患儿血清Ghrelin浓度变化和体格发育情况。结果:肠外营养干预前,两组患儿血清Ghrelin浓度和身高、体重、头围均无差异(P>0.05)。肠外营养干预后,72 h[(0.805±0.146) vs(0.673±0.156)ng/mL]和7 d[(1.008±0.146)vs(0.847±0.156)ng/mL]均有观察组患儿血清Ghrelin浓度较对照组增高(P<0.05),且在第7天,观察组患儿体重[(2.580±0.278)vs(2.439±0.305)kg]、身高[(45.084±2.896)vs(43.990±2.332)cm]和头围[(30.747±1.065)vs(30.415±0.917)cm]均较对照组高。结论:肠外营养可调节早产儿血清Ghrelin浓度,有效提高患儿体格发育,最终实现追赶性生长,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丝素蛋白辅料对幼儿Ⅱ度烫伤的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04例Ⅱ度烫伤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丝蛋白敷料覆盖)和试验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丝蛋白敷料覆盖),每组52例。实验结果中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疼痛程度采用Z检验。 结果试验组患儿换药次数(2.87±0.98)?次、完全溶痂时间(8.26±3.18)d、温哥华评分(4.25±0.87)分,对照组分别为(5.64±1.02)次、(12.38± 3.02)d、(8.12±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4.121,6.775,20.582,P均< 0.001)。试验组患儿浅Ⅱ度创面感染率0.00%、愈合时间(8.53±1.49)d,对照组患儿分别为17.31%、(10.61±2.0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9.853,P = 0.002,t = 5.918,P < 0.001)。试验组患儿深Ⅱ度创面感染率5.77%、愈合时间(12.90±1.64)d,对照组患儿分别为34.62%、(15.45±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425,P < 0.001,t = 8.299,P < 0.001)。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患儿创面周围炎症评分(1.91±0.48)分、创面渗出物评分(2.86±0.45)?分,对照组患儿分别为(1.33±0.37)分、(2.09±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6.901,7.986,P均?< 0.001)。试验组患儿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41.657,P < 0.001)。 结论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丝蛋白敷料覆盖治疗Ⅱ度烫伤患儿,可减少术后感染,缩短痊愈时间,降低疼痛程度,疗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添加乳清蛋白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和乳清蛋白强化的早期肠内营养,两组均治疗28d。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肺部感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28d后体重、总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等营养学指标水平分别为59.45±22.25kg、72.05±7.42g/dL、16.02±2.75g/dL和41.15±3.68g/dL,均高于对照组的45.42±13.95kg、56.73±6.98g/dL、8.24±2.63g/dL和29.34±2.75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d后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以及CD4+、CD4+/CD8+等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水平上升,对照组治疗21d后免疫球蛋白及其T淋巴细胞和其亚群水平出现升高,且治疗14d、21d以及28d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及其T淋巴细胞和其亚群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骨折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7%(2=7.64,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添加乳清蛋白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预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3月就诊于我院确诊为食管癌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单纯肠外营养(TPN组)7d,观察组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EN+PN组)7d,对两组患者行营养支持期间的免疫学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YM)、免疫球蛋白 A(lgA)、免疫球蛋白M(lgM)、免疫球蛋白G(lgG)]、营养指标(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免疫学指标(LYM 、lgA、lgA及lgG)较前均有所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营养治疗后其营养学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前均有所提高,试验组患者营养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3)试验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试验组患者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能够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改善术后营养状况,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RGMb蛋白是反义导向分子(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RGM)家族成员之一,可在细胞水平上介导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的信号通路。大量研究报道,RGMb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细胞间的黏附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RGMb对子宫内膜腺细胞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应用siRNA与过表达技术处理子宫内膜腺细胞系(Ishikawa),采用qPCR与Western印迹技术确定其转染效率,以及BMP相关信号通路(MAPK与Smad)成员的表达。结果显示:下调RGMb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了p-ERK1/2(1.861 ± 0.1864 vs 0.885 ± 0.0869,P=0.0090)与p-Smad1/5/8(1.624 ± 0.1238 vs 1.093 ± 0.0890,P=0.0253)的表达水平。过表达RGMb基因显著升高了p-ERK1/2(1.237 ± 0.1114 vs 2.089 ± 0.1658,P=0.0130)与p-Smad1/5/8(1.139 ± 0.0562 vs 1.98 ± 0.1449,P=0.0056)的表达水平。而RGMb基因下调和过表达对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0.05)。采用CCK-8和qPCR技术检测RGMb对Ishikawa细胞增殖活力及增殖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显示:转染80 nmol/L RGMb siRNA显著降低Ishikawa细胞的增殖活力(0.479 ± 0.0271 vs 0.3487 ± 0.0094,P=0.0104),同时降低增殖相关基因CCND1(1 ± 0.0366 vs 0.6719 ± 0.0236,P=0.0017)和CDK2(1 ± 0.0370 vs 0.853 ± 0.0135,P=0.0202)表达水平;转染1 μg/mL RGMb基因过表达质粒显著提高Ishikawa细胞增殖活力(0.283 ± 0.0030 vs 0.3714 ± 0.0140,P=0.0001),同时增加CCND1(1 ± 0.0178 vs 1.375 ± 0.0356,P=0.0007)和CDK2(1 ± 0.0188 vs 1.376 ± 0.0513,P=0.0023)基因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表明,RGMb 可能通过p-ERK1/2与p-Smad1/5/8影响Ishikawa细胞增殖活力,为进一步研究RGMb调控子宫机能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肾移植受者T淋巴细胞分化和miRNA-155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福州总医院接受MSCs诱导+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受者20例(MSCs组),对照组为同期配对的异体肾移植受者20例。两组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均为霉酚酸酯+他克莫司+强的松。两组患者分别于移植术前、术后第15天抽取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CD4+细胞亚群比值;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免疫磁珠分选外周血T淋巴细胞后,Rea1-time PCR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miRNA-?155的表达。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移植前两组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CD4+细胞比值、IL-2、IL-?10、TNF-α、T淋巴细胞miRNA-155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术后第15天,与对照组相比,MSCs组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CD4+细胞亚群比值(30.44﹪?± 4.23﹪? vs 26.06﹪?±4.77﹪,t = 2.365,P = 0.042)、IL-10水平(20.35?ng/?L?±?5.10?ng/?L? vs 16.63?ng/?L±6.26?ng/?L,t = 2.062,P?=?0.046)上升,而IL-2(27.47ng/?L±4.30 ng/?L vs 31.40?ng/?L±5.33 ng/L,t = 2.252,P = 0.015)、TNF-α(41.52?ng/?L±8.32?ng/L vs 46.67?ng/?L±6.71?ng/L,t = 2.157,P = 0.037)和T淋巴细胞miRNA-155表达水平(1.61±0.31 vs 1.89±0.15,t = 3.688,P?= 0.001)则降低。 结论MSCs能够升高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CD4+细胞比值和IL-10水平,降低IL-2、TNF-α和T淋巴细胞miRNA-155表达水平,与MSCs的免疫耐受诱导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营养干预对提高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耐受性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同步放化疗治疗的62例宫颈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自主进食,观察组患者采用营养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治疗中断次数、心理状态变化、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WBC(756±133 109/L)、NE(424±121 109/L)、CRP(3800±1075 mg/L)、治疗中断次数(052±101次)、SAS评分(4165±397)及不良反应发生率(22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WBC(873±126 109/L)、NE(523±125 109/L)、CRP(4500±1191mg/L)、治疗中断次数(449±135次)、SAS评分(4551±453)及不良反应发生率(8065%),ADL评分(6068±4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ADL评分(5324±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营养干预,临床效果明显。患者治疗中断次数明显减少,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血常规指标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离乳清蛋白支持治疗对肺癌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住院并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17)、乳清蛋白1组(n=13)和乳清蛋白2组(n=14)。3组患者术前普食,手术当天禁食,术后第1d予以半流食,术后第2d开始普食。乳清蛋白1组和2组患者从术前3d至术后7d(除手术日)分别额外给予乳清蛋白20g/d或40g/d。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第1、3、7d测定血清白蛋白指标;并自术前3d至术后7d进行膳食记录。术后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使用静脉人血白蛋白。结果:3组患者年龄、体重、BMI、术前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及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蛋白量以及膳食平均能量摄入、非蛋白粉来源的蛋白摄入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乳清蛋白2组患者ALB于术后第3d降至最低值(与术前比较P<0.05),至第7d开始回升;而对照组患者ALB持续下降至第7d(与术前、术后第3d比较P<0.05)。乳清蛋白2组患者人血白蛋白使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肺癌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乳清蛋白,有助于血清白蛋白的恢复,可减少静脉人血白蛋白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消化道并发症、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组)和试验组(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组),每组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并发症、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14d内撤机成功率和住院天数。酶学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浓度。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前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肠内营养实施14d内,试验组胃潴留、腹胀、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肠内营养后第7天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和血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表达降低(DAO:5.25±0.37mg/Lvs 6.93±0.58mg/L,t=4.8950,P=0.0328;I-FABP:31.89±3.05μg/Lvs40.62±4.63μg/L,t=13.7481,P=0.0047);血炎症细胞数和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明显降低(WBC:11.14±0.83×109/Lvs 3.78±0.94×109/L,t=8.8832,P=0.0163;中性粒细胞比例(N%):74.09±1.94%vs 78.64±2.68%,t=4.3332,P=0.0353;PCT:6.70±0.61μg/L vs 8.80±0.93μg/L,t=6.1109,P=0.0280;CRP:111.45±12.29mg/L vs 143.80±13.33mg/L,t=15.3342,P=0.0014)。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改善COPD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病情,在第14天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12.52±1.19 vs 14.69±1.34,t=6.7432,P=0.0421)。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联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间歇式轴向压应力对组织工程骨种子细胞黏附、增殖与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作为示踪种子细胞,运用旋转细胞培养仪将松质骨支架和种子细胞共培养7 d获得组织工程骨(TEB),实验组在第7 ~ 14天施加大小10 N、频率1 Hz、4 h/d的间歇式轴向压应力刺激,对照组常规培养,14 d后胰酶消化法获取两组种子细胞并比较其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流式细胞术显示rBMSCs被成功提取分离。(2)倒置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显示TEB中种子细胞与支架相容性良好。(3)活体荧光成像系统及扫描电镜显示应力刺激组种子细胞的生长状况要优于非应力刺激组,前者平均荧光密度及细胞数/500倍视野均大于后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平均荧光密度:(3.75±0.34)×108 vs (2.91±0.22)×108,t = 2.90,P = 0.04;细胞数/500倍视野:30.50±4.43 vs 21.00±5.13,t = 3.14,P = 0.01)。(4)细胞黏附实验显示,应力刺激组种子细胞的75%细胞贴壁时间短于非应力刺激组,两组时间分别为(3.00±0.41)h、(13.33±1.70)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8.20,P < 0.01),前者的最终细胞贴壁率高于后者(99.97%±0.34% vs 85.83%±1.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11.31,P < 0.01)。(5)CCK-8检测显示,在培养第48 ~ 96 h,应力刺激组种子细胞的增殖能力优于非应力刺激组,将两者的450 nm吸光度值在第48小时(0.49±0.02、0.40±0.02)、72 h(0.76±0.07、0.64±0.04)和96 h(1.58±0.07、1.34±0.13)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 5.15、2.57、2.86,P均< 0.01)。(6)在成骨诱导14 d后,应力刺激组种子细胞的ALP和Ca结节染色阳性率要强于非应力刺激组:两组ALP染色阳性率分别为26.73%±4.56%、16.68% ± 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33,P = 0.03);两组Ca结节染色阳性率分别为41.81%±3.56%、27.40% ± 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3.68,P = 0.02)。 结论间歇性轴向压应力可促进组织工程骨种子细胞的黏附、增殖与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综合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前往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9人)、对照组(49人)。对干预组人群开展为期6个月的膳食指导和符合营养制剂补充的综合营养干预,对照组不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同基线数据相比干预组人群体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有降低,对照组分别增加0.1±2.6kg、0.1±0.9mmol/L、0.5±3.3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0.5h血糖、餐后1h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值分别为-0.5±2.5、-0.8±3.1、-0.7±4.1、-0.5±4.7mmol/L,对照组分别为0.2±1.9、1.2±2.8、0.5±3.4、-0.7±4.0mmol/L。结论:综合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NRS评分大于5分的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强化的肠外营养对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的临价值。方法:NRS-2002评分大于5分的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前开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5日后手术,手术方式为根治性胃切除,包括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全胃切除术。术后继续给予常规肠外营养。只有实验组给予谷氨酰胺双肽每日20克。于入院时和手术后第6日测量CD4、CD8、CD4/CD8、IgG、IgA、IgM淋巴细胞计数等免疫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肌酐等肝肾功能指标,观察手术恢复过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谷氨酰胺强化的试验组CD4、CD8等免疫指标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一过性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白蛋白较对照组恢复迅速。试验组术后肠蠕动恢复较对照组快,术后腹泻发生率较低。两组在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感染等发病率方面未显示统计学差异。结论: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静脉营养支持时添加谷氨酰胺制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维持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将UC-MSC与脐带血CD34+造血干细胞按照造血支持能力常用的方案共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IL-4组,IL-4处理组加入IL-4(20 ng/ml)培养14 d。收集细胞并计数,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达CD34的细胞比例。取3×103个细胞,加入到半固体培养基,培养14 d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比较各种集落的形成,并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中巨噬细胞和粒细胞表面特异性蛋白CD11b、CD14和CD15的表达。对两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 结果加入IL-4后,共培养体系中细胞数量(1.31±0.05)×105个/孔与对照组(2.80±0.28)×105?个/孔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31,P < 0.05),并且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其中的CD34+细胞比例也有降低。3×103个IL-4组得到的细胞形成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能力(9.33±1.53)?个/孔较对照组(17.67±0.58)个/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84,P?< 0.001);形成粒-巨噬集落形成单位的能力(15.67±3.22)个/孔较对照组(29.33±4.04)?个/?孔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58,P < 0.05);形成总集落单位的能力(39.33±9.07)个/?孔较对照组(62.67±6.66)?个/?孔也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59,P < 0.05)。IL-4组得到的细胞分化出的细胞总数(3.67±1.71)×105个/孔与对照组(9.50± 3.13)×105个/孔相比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83,P < 0.05),而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分化成的细胞中CD14+细胞比例也下降。 结论IL-4可以降低UC-MSC对造血干细胞分化潜能的维持能力,提示在Ⅱ型辅助T细胞相关体液免疫疾病中使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时,也需要兼顾机体造血相关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