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估个体化体重管理对孕期体重增重异常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产科门诊选取孕期体重增重异常孕妇进行饮食习惯调查,并实施个体化体重管理,随后收集饮食情况、妊娠结局指标、孕期增重值、新生儿指标等。结果:所有孕妇平均孕期增重为(15.8±5.9)kg,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孕妇孕期平均增重分别为17.6、16.2、15.0、12.5kg,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4±0.5)kg,平均住院天数为5d,干预时平均孕周为28周。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的孕妇在个体化体重管理后多数妊娠结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高血压和贫血有统计学差异(P<0.05)。孕前消瘦、正常、超重、肥胖孕妇的剖宫产率均高于30%,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高于30%。孕前消瘦的孕妇分娩巨大儿的比例明显低于孕前体重正常、超重、肥胖的孕妇。孕期增重异常孕妇调查的主要营养问题中,总体食量/主食过量、零食糕点过量的孕妇均为30%左右。结论:对孕期体重异常的孕妇进行个体化体重管理仍然有效;孕妇营养认知问题较多,亟需宣教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孕期全程营养管理对孕期营养相关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产科建档的单胎妊娠妇女,营养干预组为预产期2019年2-5月产科建档孕妇,选取2018年同月份生产孕妇作为历史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制定孕期全程营养管理流程,干预组孕妇在产科随访的基础上,分别在孕早期(8周前)、孕中期(12周)、孕晚期(28周)接受孕期营养随访共3次。历史对照组接受产科常规管理。全程监测和记录两组孕妇孕期增重,出现胎儿生长受限(IUGR)、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GDM)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分娩方式、胎儿体重的情况。结果:营养干预组孕妇GDM的发病率为10.8%,低于历史对照组的22.9%(P<0.01);孕28周贫血率为19.7%,明显低于历史对照组的30.2%(P<0.05);干预组孕期增重(14.4±3.5)k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4)kg(P<0.05)。干预组孕妇剖宫产的比例为36.1%,虽低于对照组的38.1%,但未见显著性(P=0.529)。干预组和对照组孕妇胎儿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率对比分别为0 vs 0.7%、3.3% vs 5.2%(P>0.05),两组胎儿为低体重儿的比例为3.8% vs 3.2%,胎儿巨大儿比例为4.9% vs 5.9%(P均>0.05)。结论:孕期全程营养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妊娠糖尿病和孕期贫血的发病率,有利于控制孕期增重,而胎儿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和巨大儿的比例虽然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可能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干预孕期运动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孕14周单胎孕妇按阶段分为两组各150例,干预组对孕妇进行评估,建立孕妇档案,孕期通过个体化运动干预,给予孕妇个体化、具体的适度运动处方及给予督导规律运动;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前检查及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孕妇血糖变化、体重增长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空腹,餐后2h血糖值,妊娠末期体重,发生糖代谢异常,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巨大儿以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个体化护理对孕期运动进行干预,有效控制血糖值,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营养指导对孕妇体重增长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2年8月在卫生部北京医院产科常规查体的16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于孕中期建档日开始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于孕22~24w糖筛后对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进行饮食控制并跟踪整个孕期。分别记录血糖正常组和GDM组孕妇孕24w体重及产前体重,记录新生儿体重、身长、胎盘重、巨大儿及剖宫产人数等指标。结果:孕24w体重增长值:GDM组为7.53±2.80kg、血糖正常组为6.66±3.68kg(P=0.35);产前体重增长值:GDM组为15.25±3.54kg;血糖正常组为17.21±4.85kg(P=0.12);巨大儿发生率:GDM组为25%、血糖正常组为6.4%(P=0.04);剖宫产率:GDM组为68.8%、血糖正常组为35%(P=0.01)。结论:个体化饮食指导有利于孕妇的合理体重增长,但是并未显著改变巨大儿发生率的增加,建议针对高危孕妇进行早期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孕前超重孕产妇进行营养干预体重管理,对其脂、糖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本院立卡并分娩的136例孕前超重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进行营养干预体重管理者设为干预组(70例),采取常规护理者设为对照组(66例)。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整个孕期的增长体重、血糖水平、妊娠结局、胎儿结局、并发症。结果:孕36周时,干预组的TG、TC、LDL、HD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整个孕期的增长体重显著大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GDM发生率(24.29%)显著低于对照组GDM发生率(37.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剖宫产率、巨大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阴道分娩率、正常儿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率为12.86%,与对照组并发症率19.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前超重孕产妇进行营养干预体重管理,可有效控制其妊娠期间的脂、糖代谢紊乱及体重增加,从而减少剖宫产率,促进母婴良性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孕期各阶段体重增重情况,为GDM的预防及控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妇700例。通过病历查询获取孕妇一般情况、妊娠期各时期体重以及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体重,与非GDM孕妇及IOM标准比较,分析不同孕前BMI的GDM孕妇妊娠期各阶段增重情况。结果:与非GDM孕妇相比,GDM孕妇其生产年龄、孕前BMI、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孕期各阶段增重及总增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早孕期增重过快会增加GDM的发病风险(OR=1.187,95%CI 1.090-1.293)。不同孕前BMI的GDM孕妇其孕24周后增重及总增重均较非GDM组更少(P<0.05),与IOM标准比较,两组增重不足、增重适宜及增重过度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孕前体重正常组的GDM孕妇早孕期及孕12~24周增重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OM标准比较后的各组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新生儿体重分组,排除早产的47例孕妇,发现各组间母亲孕期各阶段体重增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早孕期体重管理有助于降低GDM的发病风险。对于已确诊GDM的孕妇其24周后体重增长普遍低于非GDM组及IOM标准,其适宜增重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本地区子痫前期发病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子痫前期产妇78例作为观察组及同期在我院进行分娩的正常产妇7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婚姻生育史、孕期保健情况、既往史、家族史、本次妊娠情况等。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孕次、产次、初检孕周、产前检查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痫前期首次发生的平均孕周为38.26±2.63周。单因素分析显示自然流产史、子痫前期家族史、妊娠高血压、孕前BMI、孕期尿路感染与子痫前期发病明显相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流产史、子痫前期家族史、妊娠高血压、孕前BMI为导致子痫前期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以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分娩孕周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都无死亡情况发生,但观察组的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心肝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然流产史、子痫前期家族史、妊娠高血压、孕前BMI为导致子痫前期发病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出院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01月到2022年01月与我院就诊的1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分娩时的年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娩时年龄满35周岁为高龄产妇组(98例),分娩时年龄为20~34周岁为适龄组(100例)。比较适龄孕妇和高龄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和新生儿住院时间,对高龄孕妇新生儿体重和新生儿出院转归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适龄孕妇相比,高龄孕妇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更高(P<0.05),新生儿住院时间明显更长(P<0.05)。对高龄孕妇新生儿体重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糖尿病、产检检查、分娩方式、是否使用催产素、分娩时麻醉方式和脐带情况与高龄孕妇新生儿体重无关(P>0.05),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妊娠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状况、孕次、产次、羊水情况与高龄孕妇新生儿体重相关(P<0.05)。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孕次、产次、羊水情况是影响高龄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新生儿出院转归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次、开奶时间、喂养方式和有无接受治疗与新生儿出院转归无相关性(P>0.05),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出生窒息史、有无伴发疾病与新生儿转归相关(P<0.05)。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出生窒息史、有无伴发病是影响新生儿出院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孕次、产次、羊水情况是影响高龄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新生儿出院转归受到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出生窒息史、有无伴发病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湘潭地区妊娠期妇女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及缺乏情况,为孕妇合理地补充血清微量元素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达到提高孕期保健,减少不良妊娠事件发生的目的.方法:将255例观察组孕妇按妊娠时间分成早孕组(≤12周),中孕组(>12~<28周),晚孕组(≥28周),同时选取45例的健康非妊娠妇女作对照;并且根据年龄将观察组孕妇分为30岁以上组(年龄≥30岁)和30岁以下组(年龄<30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孕妇血清铁、钙、锌、镁、铜5种元素的含量,并统计出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孕妇5种元素的缺乏情况.结果:不同孕期、不同年龄孕妇各种微量元素均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微量元素的失衡程度与年龄和孕期有关.各孕期铁锌钙的缺乏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0岁以上组中铁、钙、锌与30岁以下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湘潭地区妊娠期孕妇不同孕期、不同年龄间微量元素含量存在着一定差异,孕妇应根据孕周和年龄的不同合理加强对铁、钙、锌等微量元素的补充,以避免孕期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高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燕麦β-葡聚糖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调节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8月至2021年01月在本院产科门诊规律产检并确诊为GDM的孕妇,按照是否服用燕麦β-葡聚糖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医学营养治疗,观察组为自愿服用燕麦β-葡聚糖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空腹血糖变化以及胰岛素需求量、孕期BMI增加量、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母婴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期间平均空腹血糖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空腹血糖水平的差异,治疗4周时P>0.05,治疗8周后P<0.05;观察组患者孕期BMI增加量(4.56±2.00 Kg/m2)显著低于对照组(5.34±2.21 Kg/m2,P<0.05);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64.62 %)低于对照组(70.77 %),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胰岛素需求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母婴不良围产期结局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燕麦β-葡聚糖可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孕期体重增长的同时不影响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对母婴不良妊娠结局无改善作用,不会产生除已知结局之外的其他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及体质量控制,探究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孕产妇150例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孕产妇仅行常规妇科检查,研究组孕产妇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行孕期营养指导和体质量控制,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妊娠过程状况及围产儿情况。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为17.33%低于对照组的57.3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贫血、羊水过少、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龄及巨大儿及胎儿窘迫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在孕期进行营养膳食指导,控制体质量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改善孕妇妊娠结局,降低妊娠过程中并发症发病率,提高围产儿状况,保证孕妇和婴儿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妊娠结局,探讨规范化综合营养干预对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26例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每组163例。观察组患者定期门诊产检,干预组患者孕期给予规范化综合营养干预,比较两组产妇营养干预前后体重指数,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儿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褥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体重指数(BMI)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巨大胎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发生率高于干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综合营养干预能够指导产妇在孕期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体重指数,并能够降低产妇剖宫产、早产率,降低巨大儿、胎儿窘迫发生率,并能够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褥感染,对促进孕期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调查妊娠糖尿病孕妇在孕中期能量及营养素的摄入量,探讨孕期膳食结构、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等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为进一步针对孕期营养指导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友谊医院营养门诊就诊的17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和食物频度法,分析其每天膳食中热能及营养素的摄入量,并将相关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孕期膳食、孕前体重、体重增长情况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结果:患妊娠糖尿病孕妇孕中期每日膳食中水果与油脂类的摄入量高于推荐摄入量;每日总能量摄入略低,蛋白质供能比例为14.2%、脂肪供能比为33.9%;每日饮食中,除钾、维生素E的摄入量高于推荐量外,其他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均偏低;孕期增重与孕期摄入的总能量成正相关(r=0.157,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DGTT)2h血糖值与孕期摄入的总能量成正相关(r=0.2,P<0.05),与摄入的脂肪量成正相关(r=0.17,P<0.05),空腹血糖值与孕前体质指数成正相关(r=0.209,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孕中期饮食结构不合理,脂肪摄入过多,妊娠期间应合理控制饮食,做到营养均衡合理,同时应加强妊娠期妇女的孕期营养健康教育及围产期保健,控制体重的合理增长,降低妊娠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运动干预对不同糖耐量超重肥胖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妊娠晚期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2008年6月~2009年12月,对来自高危门诊的的肥胖超重孕妇,分别给予单纯饮食干预(饮食组)或运动饮食联合干预(运动加饮食组).妊娠32周采集两组病例空腹血样,测定FFA及TG.排除各组有运动禁忌的孕妇.足月分娩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及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t,NGT)孕妇共143例,运动加饮食组(n=73,GDM 21例,NGT 52例).饮食组(n=70,GDM23例,NGT47例)按不同糖耐量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二组在孕期体重增加,孕晚期脂代谢水平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的差异,并就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增加及孕晚期血清FFA水平的关系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及分娩孕周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GDM在孕期增重(p<0.01)、新生几出生体重体重(p<0.05)、孕晚期血清FFA(p<0.05)、TG水平(p<0.05)等方面差别有显著性.两组NGT在孕期体重增加(p<0.05)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差别有显著性(p<0.05);饮食组平均血清FFA及TG水平高于运动加饮食组,但未形成显著性差异.饮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增重(NGT,r=0.468,P<0.01;GDM,r=0.564,p<0.01)及孕32周血清FFA水平(NGT,r=0.431,P<0.05;GDM,r=0.462,p<0.05)相关有显著性.饮食加运动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期增重相关无显著性,与血清FFA相关有显著性(NGT,r=0.375,P<0.05;GDM,r=0.405,p<0.05).两组孕妇在巨大儿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肥胖超重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孕晚期血清FFA水平有关.饮食结合运动干预有助于肥胖超重GDM孕妇在孕期体重增加,妊娠晚期血清FFA水平,新生儿出生体重,巨大儿发生率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的筛查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4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妊娠78例、中期妊娠146例、晚期妊娠176例,同期健康体检合格妇女120例为对照组。比较妊娠妇女和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T3(FT3)及游离T4(FT4)水平,并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妊娠不良结局发生情况,并分析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400例孕妇中,亚临床甲减62例、临床甲减5例、亚临床甲亢16例、临床甲亢2例,甲状腺疾病合计85例。孕早期TSH低于孕中期及孕晚期,FT3浓度高于孕中期及孕晚期,FT4浓度高于孕中期及孕晚期,孕中期及孕晚期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孕中期及孕晚期FT3、FT4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流产次数、碘摄入量、吸烟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0岁、流产次数≥2次、碘摄入量≥150 μg/d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妊娠不良结局合计率高于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加强对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和高危因素的管理能够预防不良妊娠结局,达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孕期医学营养治疗的现况及医学营养治疗对患者孕期及产后母婴保健方面的影响。方法:用GDM诊断标准(ADA/LADPSG)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8—2012年GDM的诊断情况,根据高危孕妇保健管理档案追踪GDM孕妇接受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的情况,分为MNT组和非MNT组,比较2组孕妇孕期不良事件、妊娠结局、产后婴儿喂养方式及产妇产后转归的不同。结果:7.69%的孕妇被诊断为GDM(488/6 350),其中62.91%的GDM孕妇接受了MNT(307/488),MNT就诊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 趋势=8.19,P<0.01)。MNT组孕妇的胰岛素使用率(20.52%)、羊水异常(10.10%)、剖宫产(34.53%)和巨大儿(9.77%)的发生率均低于非MNT组的孕妇,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54.40%)高于非MNT组(29.28%),χ2分别为26.99、6.61、40.13、26.48、40.79(P均<0.05)。488名GDM孕妇接受了产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复查,MNT组92.18%孕妇转为正常,高于非MNT组(66.30%)(χ2=63.80,P<0.001)。结论:MNT能降低孕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降低产后糖尿病的发生,是GDM孕期保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孕晚期妇女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情况,探讨B族链球菌定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抗生素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接受产前检查的295例妊娠35~37周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生殖道B族链球菌,将结果呈阴性者纳入阴性组,并依据自愿原则将结果呈阳性的43例孕妇分为阳性A组(28例)和阳性B组(15例),对阳性A组给予抗生素治疗,阳性B组未接受抗生素治疗,观察并比较其妊娠结局。结果:比较不同年龄、产次、流产次数的孕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定植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A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阳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A组不良妊娠结局和围生儿不良结局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生殖道B族链球菌定植会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应用抗生素治疗可有效改善孕妇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孕妇血糖水平变化与新生儿体质及大脑发育的关系。方法:2018年2月到2021年1月选择在本院建档分娩的妊娠中期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GDM)孕妇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组,孕妇血糖控制较好纳入良好组,其他纳入对照组。调查分娩的新生儿体质、大脑发育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05例孕妇中,血糖控制良好85例,控制不良20例。良好组的孕周、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次、产次等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新生儿分娩第3个月的体重与身长都高于对照组(P<0.05)。良好组新生儿分娩第3个月的MDI与PDI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在105例孕妇中,Spearsman相关分析显示血糖控制水平与新生儿的体重、身长、智力发育指数(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Index,MDI)评分、精神运动发育指数(Intelligence Development Index,PDI)评分等都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控制水平都为影响新生儿体重、身长、MDI评分、PDI评分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中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水平与新生儿体质、大脑发育存在相关性,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新生儿体质发育缓慢与智力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心功能的评估价值,并分析母婴预后与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GDM孕妇80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48例)和不良组(32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并在我院生产的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射血时间(ET)、Tei指数、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不良组的ET小于良好组和对照组,Tei指数大于良好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的巨大儿、早产、羊水过多、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良好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的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良好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对GDM孕妇胎儿心功能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可敏感地检测出胎儿心功能异常,血糖控制不良会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孕妇的异常心电图变化和妊娠结局。方法:妊娠晚期孕妇按年龄分为35岁以上组和35岁以下组,行心电图检查,统计各型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记录妊娠、分娩结局及是否出生低体重儿。结果:妊娠晚期35岁以上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显著高于35岁以下组(P〈0.05);其中,卵段改变、心律失常发生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各型心律失常中,前者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而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心电图异常者35岁以上组妊娠丢失率明显高于35岁以下心电图正常和异常组(P〈0.05);35岁以上孕妇心电图异常组早产发生率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5);心电图异常35岁以上组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显著高于心电图正常35岁以下组(P〈0.05)。结论: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异常心电图,异常心电图高龄孕妇易发生妊娠丢失、早产及分娩低体重婴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