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临安市女性阴道感染类型及其所占比例.方法 采用“白带常规+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对随机选取的1 000例就诊女性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 检出阴道感染患者763例,单纯感染患者257例(占患病人数的33.68%),多重感染506例(占患病人数的66.32%).单纯感染患者中,需氧菌阴道炎(AV)患者115例,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67例,细胞溶解性阴道病(CV)患者12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48例,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15例;多重感染患者中,AV+ BV患者244例,AV+ VVC患者63例,AV+ TV患者18例,BV+ VVC患者162例,BV+ TV患者19例.结论 女性阴道多重感染和AV发病率较高,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妊娠早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不同类型阴道炎在妊娠早期的发病率,比较Nugent评分和Claeys评级两种标准在诊断阴道炎方面的一致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早期妇女726例(孕周≤12周),采集阴道分泌物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滴虫性阴道炎(trichomonas vaginitis,TV)、需氧性阴道炎(aerobic vaginitis,AV)、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检测,AV和(或)VVC阳性的分泌物进行培养鉴定;对革兰染色涂片进行Nugent评分和Claeys评级,以Nugent标准为金标准,评价Claeys评级在诊断阴道炎方面的性能。结果726例标本中共检出异常标本153例(21.07%),AV、BV、TV、VVC的发生率分别为5.23%、11.02%、0.13%、11.71%,混合感染占异常标本28.76%(44/153),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类型是BV合并VVC,AV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以Nugent方法为金标准,Claeys评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6.2%、88.1%、85.4%、97.1%、≥0.880。结论妊娠早期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较高且混合感染存在较高的比例,湿片和革兰染色结合分析可以提高阴道炎诊断的准确性。Claeys评级在阴道菌群分析上更全面、更简便,可作为Nugent标准的替代方法用于临床和科研。  相似文献   

3.
1260例阴道分泌物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海宁地区女性阴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白带常规镜检联合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对1260例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在1260例就诊患者中,清洁度I~II度526例(41.75%),清洁度III~IV度734例(58.25%),检出阴道感染患者912例,单一性感染487例(占患病人数的53.4%),混合感染患者425例(占患病人数的46.6%)。在487例单一性感染患者中,需氧菌阴道炎(AV)患者123例,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178例,胞溶性阴道病(CV)患者8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146例,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32例;在425例混合感染患者中,AV+BV患者136例,AV+VVC患者56例,AV+TV患者62例,BV+VVC患者103例,BV+TV患者48例,AV+BV+VVC患者13例,AV+BV+TV患者7例。结论阴道混合感染及AV发病率较高,值得临床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对门诊1 982例阴道炎患者中感染需氧菌阴道炎(AV)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镜检法和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BV)联合测定技术对1 982例主诉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 在1 982例主诉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等症状的患者中,AV患者398例,占20.08%(398/1982)。其中,单纯AV患者61例(占15.33%,61/398);AV混合感染患者337例(占84.67%,337/398)中AV +BV患者158例,AV +滴虫性阴道炎(TV)患者78例,A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101例。结论 需氧菌阴道感染日趋严重,及时正确的检测出阴道感染的病原菌、合理用药,是阴道感染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绝经期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其与发生生殖道萎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于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0例绝经期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取所有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优势菌群种类、密集度、多样性,阴道p H值、H_2O_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细菌性阴道病(BV)、需氧菌性阴道病(AV)阳性率;采用相关统计资料分析阴道微生态状态与发生生殖道萎缩相关性。结果:绝经期女性阴道清洁度Ⅲ/Ⅳ度占比70%、Ⅰ/Ⅱ度占比30%;优势菌群以G染色不定球杆菌、G-大杆菌为主,G-小杆菌较少;菌群密集度、多样性程度较高;PH值为4.5占比70%,提示阴道环境处于中性/碱性状态居多;H_2O_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VVC、BV阳性占比高而TV、AV阳性占比低。清洁度Ⅰ/Ⅱ度、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H值3.8~4.5、H_2O_2(-)、唾液酸苷酶(-)、VVC(-)、BV(-/中介)时阴道萎缩发生率低于清洁度Ⅲ/Ⅳ度、菌群密集度未见/+、菌群多样性未见/+、p H值4.5、H_2O_2(+)、唾液酸苷酶(+)、VVC(+)、BV(+)时阴道萎缩发生率(P0.05);清洁度Ⅰ/Ⅱ度、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 H值3.8~4.5、H_2O_2(-)、唾液酸苷酶(-)、BV(-/中介)时阴道萎缩严重程度更低(P0.05)。清洁度、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p H值、H_2O_2、唾液酸苷酶、BV是阴道萎缩病情进展为中/重度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绝经期女性阴道微生态处于失衡状态,且微生态状况与阴道萎缩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调查妊娠期女性常见阴道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孕检妇女、妇科病普查妇女各200例,采用阴道分泌物常规镜检方法对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分析。结果 200妊娠期孕检妇女中,检出清洁度Ⅰ~Ⅱ 88例(占受检人数的44%)、清洁度Ⅲ~Ⅳ 112例(占受检人数的56%),阴道感染患者57例(占受检人数的28.5%),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37例(占受检人数的18.5%)、细菌性阴道病(BV)18例(占受检人数的9%)、滴虫性阴道炎(TV)2例(占受检人数的1%);200例妇科病普查妇女中,检出清洁度Ⅰ-Ⅱ 94例(占受检人数的47%)、清洁度Ⅲ-Ⅳ 106例(占受检人数的53%)、阴道感染患者59例(占受检人数的29.5%),其中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34例(占受检人数的17%)、细菌性阴道病(BV)22例(占受检人数的11%)、滴虫性阴道炎(TV)3例(占受检人数的1.5%)。经卡方检验,妊娠期孕检妇女和妇科病普查妇女中VVC、BV和TV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大兴区妊娠期女性阴道感染以VVC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联合检测技术在阴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至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6 500例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物,分别对霉菌、滴虫、清洁度进行生理盐水涂片的检测与过氧化氢、唾液酸苷酶和白细胞酯酶三项联合测定。结果应用湿片镜检发现霉菌性阴道炎1 274例,阳性率为19.6%,滴虫性阴道炎195例,阳性率为3.0%。应用BV三项联合技术测定6 50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BV阳性1 612例,阳性率为24.8%,其中BV合并霉菌性阴道炎感染465例,占BV发病的28.9%,BV合并滴虫感染79例,占BV发病的4.9%。结论三项联合检测技术操作简单、快速、准确,从功能学分别反映阴道正常菌和致病菌的指标,可与白带常规镜检互补,建议作为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对阴道感染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菌群检查,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生殖道支原体检测,全面评估女性阴道混合感染的微生态状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适宜的依据.方法 2011年1月至201 1年8月,取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85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革兰染色后油镜下观察阴道菌群,采用生化快速检测技术进行阴道微生态功能测定,同时进行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检测.结果 在385例患者中,单一感染90例(23.4%),混合感染154例(40.0%),菌群失调141例(36.6%).其中需氧菌阴道炎(AV)20例(5.2%)、细菌性阴道病( BV)27例(7.0%)、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18例(4.7%)、生殖道支原体感染(MP) 25例(6.5%)、AV+BV+ VVC 18例(4.7%)、AV+ BV+ MP 72例(18.7%)、AV+ MP 18例(4.7%)、VVC+ MP 9例(2.3%)、AV+ TV 1例(0.25%).结论 阴道炎是妇科常见感染性疾病,混合感染和微生态失衡为其主要原因.客观评价阴道感染,及时、全面、有效的诊治是治疗阴道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术前阴道微生态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因子宫良性病变行腹腔镜子宫切除、资料完整的病例453例,术前检测阴道微生态及宫颈高危HPV感染情况。结果 453例患者阴道微生态正常152例(33.55%),微生态失衡69例(15.23%),细菌性阴道病(BV)132例(29.14%),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45例(9.93%),滴虫性阴道炎(TV)25例(5.52%),需氧菌性阴道炎(AV)16例(3.53%),混合性阴道炎(MVI)14例(3.09%)。宫颈高危型HPV感染107例,其中微生态正常30例(28.04%),微生态失衡19例(17.76%),BV 39例(36.45%),VVC 10例(9.35%),TV 5例(4.67%),MVI 4例(3.74%)。结论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BV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而与其他感染无相关性(P0.05)。子宫切除术前行阴道微生态检测,不仅可明确阴道微生态状况,而且可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从而减少围手术期感染的发生,并为术后生殖道炎症的治疗和随诊提供良好的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具有阴道不适症状的可疑阴道炎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7月1日-2017年12月31日1 713例有阴道不适症状的可疑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阴道分泌物,主要利用光学显微镜镜检和五联检酶化学法检测。镜检细胞成分、病原体、清洁度等,酶化学法有过氧化氢(H_2O_2)、唾液酸苷酶(SNA)、白细胞酯酶(LE)、β-葡萄糖醛酸苷酶(GUS)和凝固酶(GADP)五项。结果 1 713例阴道分泌物中,镜检细胞成分WBC++及以上阳性793例,占46.29%;RBC为61例,占3.56%。病原体检查霉菌280例,占16.35%;滴虫24例,占1.40%;清洁度Ⅲ级与Ⅳ级共943例,占55.05%;全体平均pH值为4.56±0.26;酶学检查H_2O_2和LE阳性数分别为696例和769例,阳性占比为40.63%和44.89%;AV致病菌497例,占29.01%;BV致病菌221例,占12.90%。结论具有阴道不适症状的患者阴道微生态环境较差,损伤性严重,致病菌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异常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接受宫颈病变筛查的5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阴道微生态、HR-HPV检测、宫颈脱落细胞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活检,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62例患者中,宫颈病变发生率为16.01%,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阳性率为19.93%,HR-HPV感染率为28.47%,阴道微生态失调发生率为30.78%,其中细菌性阴道病(BV)、滴虫性阴道炎(T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需氧菌性阴道炎(AV)和乳杆菌减少检出率分别为24.02%、3.20%、12.28%、8.54%和28.47%。宫颈病变患者微生态失调率为67.78%,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3.73%(P0.05)。宫颈病变患者其BV、VVC、AV和乳杆菌减少检出率分别为66.67%、30.0%、22.22%和75.56%,均明显高于正常者的15.89%、8.90%、5.93%和19.49%(P0.05);宫颈病变患者HR-HPV阳性率为75.56%,明显高于正常者的19.49%(P0.05)。HR-HPV阳性患者BV、VVC、AV和乳杆菌减少的检出率分别为51.88%、24.38%、16.88%和62.5%,明显高于HR-HPV阴性患者的12.94%、7.46%、5.22%和14.93%(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环境的改变与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制剂联合不同药物治疗阴道混合感染的效果。方法 2011年2月至2011年5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阴道混合感染的117例患者,其中,VVC+AV感染51例(43.59%)、BV+AV感染49例(41.88%)、TV+AV感染5例(4.27%)、VVC+BV+AV感染5例(4.27%)、TV+BV+AV感染5例(4.27%)、TV+BV感染3例(2.53%)。患者在应用相应抗菌制剂的同时联合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并于下次月经干净后再次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1疗程,巩固治疗。观察首次及巩固治疗后的有效率和复发情况。结果 117例患者首次治疗后痊愈82例,显效21例,有效率为87.18%;巩固治疗后痊愈94例,显效19例,有效率为96.5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联合相应药物治疗阴道混合感染临床疗效好,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宁波市基层地区女性阴道感染的分布情况,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制订规范的阴道感染诊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和预成酶谱生化检测对624例基层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联合检测,并记录患者的年龄、职业等情况。结果检出阴道感染患者425例,随着清洁度数的升高,各种阴道感染的检出率呈明显递增趋势,清洁度I~II患者BV、VVC、BV+VVC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清洁度III~IV的患者;单纯感染患者295例(69.41%),其中VVC患者105例(24.70%),BV患者88例(20.70%),厌氧菌增殖52例(12.24%),TV患者24例(5.65%),其他感染患者26例(6.12%)。混合感染患者130例(30.59%),其中BV+VVC患者109例(25.65%),BV+TV患者21例(4.94%);不同年龄组阴道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最低,21~40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尤其是BV、VVC、BV+VVC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基层地区各种阴道感染的发病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基层地区女性阴道感染防治的健康教育,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治方案,常规涂片镜检联合预成酶谱生化检测技术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给临床医生提供科学明确的诊断依据,特别适宜在基层地区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V三项检测法在阴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90例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和BV三项检测。结果 890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BV三项检测法检出BV患者772例(占总数的86.74%),常规镜检(Am sel标准法)检出BV患者763例(占总数的85.73%),二者的符合率为93.40%,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746,P0.05)。890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BV合并VVC感染患者129例(占总数的14.49%),BV合并TV感染患者41例(占总数的4.61%),混合感染(BV+VVC、BV+TV)的发病率达到了19.10%(170/890)。结论 BV三项检测法不仅可初筛混合感染,而且与Am sel标准法在诊断BV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适宜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LEEP术后阴道微生态状况的变化特点,分析阴道微生态状况与CIN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定理临床学院12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的CIN患者LEEP术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的变化特点。结果 LEEP术后菌群密集度Ⅱ~Ⅲ级(74.59%)、多样性Ⅱ~Ⅲ级(68.03%)、乳酸分级Ⅰ~Ⅱa级(70.49%)出现增多,需氧菌性阴道病(AV)(9.84%)、细菌性阴道病(BV)(14.7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12.30%)以及滴虫性阴道炎(2.46%)的检出率降低,pH值(4.2±0.5)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复诊hr-HPV阳性CIN患者菌群密集度Ⅱ~Ⅲ级(35.00%)、多样性Ⅱ~Ⅲ级(40.00%)、乳酸分级Ⅰ~Ⅱa级(25.00%)低于hr-HPV阴性CIN患者,AV(30.00%)、BV(35.00%)、VVC(30.00%)检出率和pH值(4.9±0.4)高于hr-HPV阴性CIN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道微生态失衡可降低宫颈免疫力,促进CIN进展、癌变,改善阴道微生态可抑制hr-HPV的感染,抑制宫颈细胞的异常增生、癌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白带常规镜检法、细菌预成酶谱分析法及联合法对5种常见下生殖道感染鉴别诊断的有效率。方法分别采用白带常规镜检法、细菌预成酶谱分析法对来我院就诊的342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白带常规镜检检出阴道感染患者1636例,其中BV患者543例、VVC患者820例、TV患者225例、CV患者48例;采用细菌预成酶谱分析法检出阴道感染患者1078例,其中AV患者461例、BV患者617例;采用联合法检出阴道感染患者2171例,其中AV患者461例、BV患者617例、CV患者48例、TV患者225例、VVC患者820例。结论联合法集白带常规镜检法和细菌预成酶谱分析法的优点与一体,能够鉴别诊断5种常见下生殖道感染。  相似文献   

17.
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阴道菌群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阴道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选择性培养分离和细菌预成酶谱分析等微生物学方法和生物化学方法,分析了正常女性、AV、BV患者的阴道菌群。正常女性阴道中以乳酸杆菌为主,产H2O2乳酸杆菌的检出率89%,AV的致病菌主要是革兰阳性率需氧菌、检出率可达8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埃希氏大肠菌较为常见,B族链球菌的检出率较低;BV的致病菌主要是厌氧菌,以革兰阴性厌氧菌的检出率最高,加德纳菌的检出率不足40%。48例BV患者中有8例合并AV感染,31例AV患者中有6例合并BV感染。细菌谱分析发现,AV患者易感染消化链球菌、普雷沃菌等厌氧菌和加德纳菌,BV患者易感染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等需氧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