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年龄组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年龄组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清洁度和霉菌、滴虫、纤毛菌、线索细胞检出情况。方法对2 295例女性阴道炎患者按照年龄分组进行阴道分泌物涂片染色检查。结果 2 295例中阴道清洁度为Ⅲ~Ⅳ度占66.19%,霉菌、线索细胞、滴虫和纤毛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5.22%、15.69%、0.74%和0.48%;50岁以上年龄组阴道清洁度Ⅲ度检出率较高;20岁以下年龄组Ⅳ度检出率较高;21~30年龄组霉菌检出率较高,41~50年龄组线索细胞和滴虫检出率较高,纤毛菌检出率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连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与年龄相关的生理原因及个人行为因素导致不同年龄组患者阴道感染病因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阴道分泌物中滴虫、霉菌及线索细胞数量与女性年龄状况、阴道分泌物洁净度及阴道炎症状况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508例妇科病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其滴虫、霉菌及线索细胞的情况。结果 8508例标本中,检出滴虫731例,霉菌1681例,线索细胞596例。其中滴虫、霉菌、线索细胞在育龄期女性中检出率较高,阴道清洁度在Ⅲ°和Ⅳ°的检出率明显较高;滴虫在WBC3+、WBC4+时检出率较高,霉菌在WBC2+、WBC3+时检出率较高,线索细胞在WBC10/HP时检出率较高。结论阴道分泌物中滴虫、霉菌及线索细胞检出率与女性年龄状况、阴道洁净度情况及阴道炎症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评价对妇科门诊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352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常规白带检测,同时采用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推荐的阴道微生态评价方案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阴道微生态评价检测,352例标本中48例健康体检女性标本微生态评价正常,也未发现相关病原体;304例有阴道炎症状的患者其标本均存在微生态失衡,其中180例检测到相关病原体(假丝酵母感染112例、细菌性阴道病56例、滴虫感染8例、需氧菌感染44例、支原体感染8例,混合感染48例);其余124例标本无病原体,但存在阴道菌群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pH和乳杆菌功能等异常。112例假丝酵母感染标本中传统白带检测仅发现84例;304例有阴道炎症状的标本中常规白带检查判断清洁度正常(Ⅰ~Ⅱ度)者216例,但经阴道微生态评价发现其中120例应评定为Ⅲ~Ⅳ度。结论阴道微生态评价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了解女性生殖道健康状况及常见阴道病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对315例体检女职工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查。结果:阴道清洁度在Ⅰ~Ⅱ度227例(72.1%);清洁度在Ⅲ~Ⅳ度88例(27.9%);细菌性阴道炎(BV)65例(20.6%);霉菌性阴道炎(MV)29例(9.2%);滴虫性阴道炎(TV)5例(1.5%)。结论: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能及时发现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查合肥地区孕期妇女生殖道感染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9月来我院行孕期检查的孕妇969例,采集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镜检和五联检法联合检测,分析孕妇分泌物清洁度及病原结果。结果 969例孕妇阴道分泌物中,正常清洁度(Ⅰ~Ⅱ)占标本总数36.22%,病原体检出率6.84%,异常清洁度(Ⅲ~Ⅳ)占标本总数63.78%,病原体检出率44.66%,不同清洁度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病原体阳性者300例,其中真菌感染158例(16.31%),细菌感染157例(16.20%),毛滴虫感染5例(0.52%),混合感染20例(2.06%)。清洁度Ⅰ~Ⅱ度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阳性率分别为17.23%、0.52%、0.93%,清洁度Ⅲ~Ⅳ度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脯氨酸氨基肽酶阳性率分别为61.40%、8.36%、17.34%,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合肥地区孕妇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出率较高,湿片镜检和五联检法联合检测可提高阴道炎诊断的准确性,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孕期妇女的健康指导及生殖道感染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女性阴道乳酸杆菌与各种阴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阴道乳酸杆菌变化与各种阴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妇科白带涂片多功能染色液对阴道分泌物做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细菌性阴道病(BV)、老年性阴道炎中乳酸杆菌半定量检测。结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老年性阴道炎中乳酸杆菌检出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乳酸杆菌半定量大部分集中在+-++范围内,和正常对照组明显不同。其中细菌性阴道病病人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最低。结论阴道乳酸杆菌是维持阴道清洁、保持阴道处于酸性环境、预防阴道疾病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对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致病微生物状况进行调查,用以指导临床正确诊断治疗。方法 对以外阴瘙痒及自带增多为主诉的妇女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先取阴道分泌物进行pH、胺试验及假丝酵母菌、滴虫和线索细胞检查,同时采用特制密封棉拭子宫颈管内取样,然后采用重量差减法,求出分泌物的重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解脲脲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可疑部位取材作HSV和HPV检测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结果 在533例入选患者中,解脲脲原体感染345例占64.7%,沙眼衣原体感染142例占26.6%,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17例占22%,非特异性阴道炎81例占15%,细菌性阴道病17例占0.03%。尖锐湿疣12例占0.02%。淋病5例,梅毒4例,生殖器疱疹2例,滴虫阴道炎2例。结论 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当前广州地区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在选用抗生素时要兼顾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7,(4)
目的分析阴道分泌物及宫颈支原体与衣原体的检测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妇科门诊患者500进行研究,对患者阴道分泌物、宫颈衣原体和支原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00例患者中,确诊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86例,检出率为17.2%;细菌性阴道病108例,检出率为21.6%;滴虫性阴道炎6例,检出率为1.2%;宫颈衣原体感染38例,检出率为7.6%;支原体感染123例,检出率为24.6%。不同年龄患者阴道性疾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宫颈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阴道炎症的发生与阴道清洁度存在明显相关性;宫颈疾病中,衣原体和支原体为主要致病菌,在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1800例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妇科门诊患者中阴道分泌物的病原学。方法用湿片法进行阴道分泌物及细菌性阴道病(BV)检查,革兰染色法检查G^-双球菌。观察分泌物的病原体分布情况。结果1800例妇科门诊患者中,其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阳性549例,阳性率为30.50%;阴道毛滴虫阳性34例,阳性率为1.89%;BV399例,阳性率为22.17%;G^-双球菌16例,阳性率为0.89%。混合感染:假丝酵母菌合并阴道毛滴虫感染2例(0.11%);假丝酵母菌合并BV192例(10.67%);假丝酵母菌合并G^-双球菌5例(0.28%);假丝酵母菌合并BV和G^-双球菌3例(0.17%)。结论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分泌物的病原体构成复杂,阴道炎主要以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BV为主,部分可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阴道炎妇女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状况。方法应用病原体培养,显微镜下直接检测等方法,对1 860例女性阴道炎患者取分泌物检测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及滴虫等进行病原体感染状况调查。结果 NG阳性检出率为1.08%,CT阳性检出率为16.7%,UU阳性检出率为32.2%,BV阳性检出率为9.2%,念珠菌阳性检出率为35.0%,滴虫阳性检出率为5.8%,同时发现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模式。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分泌物病原体检查,只有明确病因,患者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