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BE低、中、高剂量组(50,100,and 200 m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剩余小鼠腹腔注射APAP (300 mg/kg)一次,随后GBE低、中、高剂量组按照相应剂量灌胃给药,治疗2 d后取材。观察各组肝脏大体情况和肝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取血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和TNF-α、IL-6的水平;取肝检测各组肝组织中SOD、MPO的活性和GSH、MDA的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肝组织中Nrf2、HO-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明显肿大,病理表现差,血清中ALT、AST、TNF-α、IL-6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GSH的含量和SOD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的含量和MPO的活性显著升高(P<0.01),Nrf2、HO-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GBE组肝脏肿大减轻,病理表现有所改善,血清中ALT、AST、TNF-α、IL-6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GSH的含量和SOD的活性显著提高(P<0.01),MDA的含量和MPO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Nrf2、HO-1蛋白表达上调(P<0.05),其中高剂量GBE组治疗效果最明显。结论:GBE可对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Nrf2/HO-1抗氧化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延龄草(TTM)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氧化应激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TTM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磷酸钠(DEX)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n=10)。TTM高、中及低剂量组按(8、4、2) g/(kg·d) TTM灌胃,模型组、DEX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蒸馏水,每隔5 d,TTM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DEX对照组按1 mg/kg腹腔注射LPS,DEX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射DEX(5 mg/kg),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0 d后,测定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对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一氧化氮(NO)、谷胱甘肽(GSH)、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白细胞介素6(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肝组织SOD、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性与GSH、TBAR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相比,TTM高剂量组在(19~30) d体重显著降低(P<0.05),TTM高、中、低剂量组胸腺指数,TTM高剂量组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TTM高、中、低剂量组血清NOS活性与TBARS、NO含量显著降低(P<0.05),TTM高剂量组血清SOD活性及中、高剂量组GSH含量显著上升(P<0.05),TTM高、中剂量组血清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TTM中、高剂量组肝脏TBARS含量显著降低,TTM各剂量组肝脏SOD活性与中、高剂量组GSH-Px活性,高剂量组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TTM对LPS所致大鼠的胸腺、脾脏萎缩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能有效降低血清中NOS活性,减少NO生成,提升SOD、GSH-Px活性与GSH含量,减轻脂质过氧化,降低IL-6、TNF-α过量分泌、提升IL-10含量,有抗炎护肝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蒲公英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IL-6/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n=10):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蒲公英多糖组。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结肠炎大鼠模型,阳性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10 mg/kg·d灌胃,蒲公英多糖组采用蒲公英多糖10 mg/kg·d灌胃,治疗4周后处死,观察大鼠结肠粘膜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血清白介素-6(IL-6)含量、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白介素-6受体(sIL-6Rα)、糖蛋白130(gp130)、转录活化因子3(STAT3)、IL-6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MPO阳性密度明显增高(P<0.01),sIL-6Rα、gp130含量明显增高(P<0.01),肠组织STAT3、IL-6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蒲公英多糖组、美沙拉嗪组大鼠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MPO阳性密度明显降低(P<0.01),sIL-6Rα、gp130含量明显降低(P<0.01),肠组织STAT3、IL-6 mRNA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蒲公英多糖能够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6水平,下调IL-6/STAT3通路中sIL-6Rα、gp130蛋白表达量,进而下调大鼠肠组织STAT3、IL-6 mRNA的转录水平,缓解结肠组织的炎症状态,保护和修复粘膜组织,起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十全育真汤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十全育真汤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30只,制成荷H22小鼠肝癌细胞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十全育真汤组(n=10);另选择未接种小鼠10只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天按10 ml/kg灌胃生理盐水及蒸馏水,阳性对照组、十全育真汤组每天按8 g/kg、18 g/kg灌胃参一药液(80 mg/ml)与十全育真汤剂。连续给药14 d后处死小鼠,测量胸腺、脾脏指数及抑瘤率,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淋巴细胞含量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百分比,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β(IFN-β)的含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NK细胞杀伤功能。结果:较正常对照组,十全育真汤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脾脏指数显著增大(P<0.05);白细胞、淋巴细胞CD4、CD8、CD3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IL-2、IFN-β含量显著下降(P<0.05);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杀伤功能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十全育真汤组小鼠胸腺、脾脏指数显著增大(P<0.05);白细胞、淋巴细胞CD3、CD4、IL-2、IFN-β及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CD8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NK细胞杀伤功能及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加(P<0.05)。结论:十全育真汤可促进H22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肿瘤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乳腺癌细胞荷瘤大鼠生长及其炎性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乳腺癌细胞荷瘤大鼠建模组(n=50)。建模大鼠再随机分为5组(n=10):模型组、苦参碱低(50 mg/kg)、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和香菇多糖(200 mg/kg)组。除对照组外,每只大鼠右腋皮下接种0.4 ml 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悬液(5×107 cells/ml)。按10 ml/kg的体积腹腔注射给药,2次/日,连续14 d。14 d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取瘤组织称取质量,计算抑瘤率;检测大鼠外周血IL-2、IFN-γ、IL-6、IL-10、TGF-β、CD3+、CD4+、CD8+、IgG、IgM、IgA水平。结果: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和香菇多糖组大鼠瘤块平均质量分别为(4.99±0.93)g、(4.52±0.92)g、(4.22±1.18)g、(4.52±0.92)g,与模型组(6.62±1.20)g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苦参碱各剂量组与香菇多糖组比较,瘤块平均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和香菇多糖组抑瘤率分别为24.6%、31.7%、36.3%和27.9%,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IL-2、IFN-γ、CD8+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IL-6、IL-10、TGF-β、CD3+、CD4+、IgG、IgM、IgA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苦参碱低、中、高剂量组和香菇多糖组IL-2、IFN-γ、CD8+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P<0.05);而IL-6、IL-10、TGF-β、CD3+、CD4+、IgG、IgM、IgA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与香菇多糖组比较,苦参碱低、中剂量组IgM、IgA明显升高(P<0.01,P<0.05);高剂量组IL-2和IFN-γ、IgA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低剂量组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IL-10、CD4+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苦参碱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抑瘤机制与其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定100 m氦氮氧(Trimix)常规潜水水下阶段减压方案并通过模拟家兔100 m Trimix常规潜水对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方法:根据何尔登理论(Haldane theory),确定适合100 m Trimix常规潜水水下阶段减压方案计算的假定时间单位、理论组织分类、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及其选取方法,建立潜水减压方案的计算方法。本实验减压方案计算中共取五类理论组织:5 min、10 min、20 min、40 min和75 min,氮过饱和安全系数则以1.6计算;8只家兔作为对照组,8只潜水组家兔按实验设计和计算所得减压方案实施模拟100 m Trimix常规潜水,通过比较和观察潜水组家兔肺、脑组织湿干比的变化以及行为学表现来评价减压方案的安全可行性。结果:按计算得到的减压方案减压出舱后的家兔均未出现行为学异常;潜水后家兔肺、脑组织湿干比均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按haldane理论计算得到的减压方案安全可行,潜水呼吸气的配比浓度使潜水家兔不致发生氧中毒和氮麻醉,减压时在肺型氧中毒剂量单位(UPTD)安全范围内使用富氧气体大大提高了潜水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磷酸三钙(TCP)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Sham)组、TCP磨损颗粒(TCP)组和N-乙酰-L-半胱氨酸(NAC)组。将TCP磨损颗粒30 mg包埋于小鼠颅骨顶部构建假体周围骨溶解模型,于术后第2天颅顶骨膜局部注射NAC(1.0 mg/kg),隔日1次,持续2周后处死动物采血、取颅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小鼠颅骨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ELISA和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假体周围骨组织中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磷酸化PERK(p-PERK)、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和磷酸化eIF2α(p-eIF2α)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TCP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及假体周围骨溶解面积显著增加(P<0.05),T-AOC含量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GRP78蛋白质表达、p-PERK/PERK和p-eIF2α/eIF2α值显著升高。与TCP组比较,NAC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和IL-6水平及骨溶解面积明显减少(P<0.05),血清T-AOC含量和SOD活性明显增加(P<0.05),GRP78蛋白质表达、p-PERK/PERK和p-eIF2α/eIF2α值明显降低。结论:抑制氧化应激可阻止TCP磨损颗粒诱导的假体周围骨溶解,其机制可能与PERK/eIF2α通路的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牙髓干细胞(DPSCs)治疗对糖尿病Beagle犬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炎症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的影响,阐明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9只健康成年Beagle犬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3只。采用四氧嘧啶(50 mg/kg)诱导法构建糖尿病模型,模型组及治疗组继续建立种植体周围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采用地塞米松喷雾+犬来源的DPSCs+Bio-Oss骨粉+Bio-Gide膜覆盖处理,其余两组予以PBS溶媒对照,每周1次,持续12周。治疗完成后,采用X线片观察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检测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TGF-β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eagle犬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明显下降(P<0.05),龈沟液TNF-α、IL-1β、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TGF-β3水平下降(P<0.01);地塞米松喷雾联合DPSCs治疗后,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增加(P<0.05),龈沟液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TGF-β3水平显著回升(P<0.01)。结论:地塞米松联合DPSCs治疗对糖尿病种植体周围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含量及上调TGF-β3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植物槲皮素对东方田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植物次生化合物对植食性小哺乳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含0、1.5%、3%、5% 和8% 槲皮素的食物饲喂东方田鼠,探究东方田鼠的免疫器官发育和细胞因子水平对不同浓度槲皮素的响应。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植物槲皮素对东方田鼠的体重增长均无显著影响;与不含槲皮素(对照组)相比,5% 槲皮素处理的东方田鼠个体的脾脏和胸腺指数分别增加14.48% (P < 0.05)、11.67% (P < 0.05),细胞因子IL-2、IL-10分别增加8.90% (P < 0.05)、14.99% (P < 0.05),而TNF-α、IL-1β分别降低11.13% (P < 0.05)、17.40% (P < 0.05);槲皮素浓度达到8% 时,与5%相比,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降低,IL-2、IL-10分泌减少,而TNF-α、IL-1β分泌升高。表明不同浓度植物槲皮素对东方田鼠免疫器官指数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程序性坏死在高糖诱导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损伤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 原代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4组(n=9):正常对照组(Control,5.5 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 h)、高糖组(HG,30 mmol/L葡萄糖培养心肌细胞48 h)、HG+Nec-1(30 mmol/L葡萄糖+100 μmol/L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RIP1抑制剂Nec-1共同培养心肌细胞48 h)组、高渗组(HPG,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共同培养心肌细胞48 h)。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DHE荧光染色检测细胞氧化应激水平,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TNF-α、IL-6及IL-1β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程序性坏死关键蛋白RIP1、RIP3、MLKL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G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高(P<0.01),TNF-α、IL-6及IL-1β水平升高明显(P<0.01),RIP1、RIP3、MLKL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HG组相比,HG+Nec-1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升高(P<0.01),氧化应激水平明显下降(P<0.01),TNF-α、IL-6及 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1), RIP1、RIP3、MLKL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 高糖诱导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损伤可引起程序性坏死的发生;抑制程序性坏死可减轻细胞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TNBS (2,4,6-三硝基苯磺酸)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探索马齿苋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组织IL6/STAT3及NF-κB的影响,明确IL-6/STAT3信号通路与慢性炎症性肠病发病的关系,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寻找新靶点。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马齿苋组(n=10)。采用TNBS诱导复制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美沙拉嗪组剂量为每次10 mg/kg,每日1次,连续3周;马齿苋组给予马齿苋多糖,每次10 ml/kg,每日1次,连续3周;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3周。收集大鼠结肠内容物称重,干燥后再次称重,取结肠组织作病理切片。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L-6、IL-1β、TNF-α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 (NF-κB)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RT-PCR法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3)、IL-6的mRNA。结果:与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比较,马齿苋组大鼠排便状态明显改善,肠粘膜水肿减轻;血清IL-6、sIL-6Rα、gp130,肠组织MPO、NF-κB含量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马齿苋组STAT3、IL-6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马齿苋多糖通过降低大鼠血清IL-6、sIL-6Rα、gp130含量及肠组织MPO、NF-κB水平,减轻sIL-6Rα与IL-6形成复合物所致的炎症反应;经IL-6/STAT3信号通路下调大鼠肠组织STAT3和IL-6的mRNA水平,从而抑制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Notch1信号通路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机制。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C组)、肝缺血/再灌注组(HIR组)、白藜芦醇预处理组(Res处理组),每组12只。各组均与肝脏缺血40 min再灌注2 h(SC组旷置相等时间)后,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取心肌组织测定SOD活力及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反应Notch通路活化标志的NICD表达,以RT-PCR法从转录水平检测Notch1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C比较,HIR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CK、LDH活力,TNF-α和IL-6浓度明显升高(P<0.01),心肌MDA含量明显升高而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且Notch1表达下降,TNF-α表达增加;与I/R组相比,Res处理组左室舒缩功能明显升高,血清CK、LDH活力及TNF-α、IL-6浓度明显降低,同时心肌SOD活力明显升高而MDA含量明显降低,Notch1表达上升TNF-α表达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对肝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otch1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调节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berine)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方法:6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 假手术组10只、造模组48只。造模组大鼠行双侧颈动脉结扎术制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模型,造模后大鼠又随机分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20 mg/kg)组、中剂量(40 mg/kg)组和高剂量(60 mg/kg)组(每组大鼠10只)。治疗组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小檗碱,其余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共34 d。给药28 d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水迷宫实验后,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以及前脑皮层TNF-α、IL-1β、5-HT的含量与单胺氧化酶(MAO)的含量。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通过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海马或前脑皮层SOD、GSH和5-HT水平明显降低(P<0.01),MDA、TNF-α、IL-1β和MA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各治疗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P<0.05),通过平台的次数显著增加(P<0.01,P<0.05),海马或前脑皮层SOD、GSH 和5-HT水平明显升高(P<0.01),MDA、TNF-α、IL-1β和MAO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小檗碱显著提高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调节大鼠的海马抗氧化应激、抗炎性反应和前脑皮层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的作用有关。小檗碱60 mg/kg组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必净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10 mg/kg)组与血必净低、中、高剂量(5、10、15 ml/kg)组,每组10只。通过腹腔注射5 mg/kg内毒素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模型成功4 h后腹腔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正常对照组和ALI模型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7 d后采集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取肺组织,检测肺系数(LI)、左肺湿/干质量比(W/D)、肺含水率[(W-D)/W],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I、W/D、(W-D)/W,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以及血清MDA含量升高,PaO2,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模型组比较,血必净低、中、高剂量组大鼠LI、W/D及(W-D)/W,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以及血清MDA含量降低,PaO2,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血必净高剂量组效果较好,与中、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5)。结论:血必净能减轻对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其药理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和HMGB1蛋白表达和血清MDA水平和上调IL-10蛋白表达和血清SOD活性有关,且以高剂量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趋加剧,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模式和机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Canale and Henry,2010)。能量的获取与消耗是动物生存的关键,同时也是维持体重平衡的关键(Wang et al.,2003)。消化系统表型可塑性是动物个体的适应性特征,能帮助它们应对食物资源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