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硬蜱科中,硬蜱属(Ixodes)肩硬蜱亚属(Scaphixodes)的种类不少,全世界已记录10种;主要分布于古北区,占其中7种。1961年6月动物研究所从西藏亚东曾采到该亚属的标本,因只获雄蜱,种名未订。1979年7月河北省鼠疫防治所从西藏萨噶县(海拔4,700米)一只鹰(学名未详)上采到二只雌蜱,经鉴定为肩硬蜱亚属的西氏硬蜱Ixodes(Scaphixodes)semenovi Olenev,在我国系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2.
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 Teng系邓国藩(1977)所建立。以前文献中将此种误订为蓖子硬蜱I.ricinus或全沟硬蜱 I.persulcatus。作者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详细观察了中华硬蜱幼虫的形态,发现它与蓖子硬蜱和全沟硬蜱的幼虫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文县大熊猫蛔虫和蜱采集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四年四月十日在甘肃省文县上丹堡乡篦麻行政村一只大熊猫尸体上采到熊猫蛔虫(Ascaris schroederi)和下列蜱种:1.巨棘血蜱Haemaphysalis megaspinosa Saito,19692.猛突血蜱H.montgomeiyi Nuttall,19123.褐黄血蜱H.flava Neumann,18974.锐跗硬蜱Ixodes acutitarsus Karsch,18805.粒形硬蜱I.granuldtus Supino,18976.卵形硬蜱I.ovatus Neumann,1899全部蜱标本共103个。其中雄蜱58个,雌蜱43个,若虫1个,幼虫1个。其中巨棘血蜱有66个,为优势种,占65.05%;褐黄血蜱23个,占22.33%,猛突血蜱8个,占7.77%;锐跗硬蜱2个,卵形硬蜱2个和粒形硬蜱…  相似文献   

4.
硬蜱属Ixodes自Latreille 1795年建立,至今已记录约250种,为硬蜱科中最大的一属。该属下分20亚属,其中以硬蜱亚属Ixodes(s.str.)种类最多,约占全属种类的1/3。硬蜱属的分布以非洲区、古北区和新北区的种类为多,澳大利亚区的种类较少,东洋区的种类亦不多,新热区的记录很少。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东宁县山区蜱类的生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北地区有的蜱种已证实是传播森林脑炎、北亚蜱传斑疹伤寒的媒介。近年来,国内文献又报导了从东北牡丹江林区发现了莱姆病(Lyme Disease)病人,病人都有被婢咬史,并从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的中  相似文献   

6.
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的交叉免疫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首次比较了经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叮咬三次后再经二棘血蜱(Haemaphysalisbispinosa)叮咬的家兔与仅经二棘血蜱叮咬的家兔的交叉免疫抗性。二棘血蜱叮咬被中华硬蜱致敏的家兔时,吸血增重为:143.12±32.67mg,但二棘血蜱在正常家兔体上寄生,初次吸血增重为:181.30±44.35mg,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唾液腺提取物(SGE)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两者分别有24条和22条电泳带,中华硬蜱主带有6条,分子量分别为142、105、94、66/65、64和56kD,而二棘血蜱主带有5条,分子量分别为:215、114、105、66/65和58kD,经中华硬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和经二棘血蜱叮咬致敏的家兔血清作免疫印渍,均显示出105kD这一电泳带。该实验表明中华硬蜱和二棘血蜱叮咬家兔两者之间存在着交叉免疫反应,提示105kD蛋白质抗原可能是两者的共同抗原。  相似文献   

7.
我国异扇蜱属一新种(蜱螨目:硬蜱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扇蜱属Anomalohimalaya为Hoogstraal等于1970年新建的硬蜱科中的一属。其模式种是喇嘛异扇蜱A.lama Hoogstraal, Kaiser et Mitchell,采自尼泊尔高原荒漠地区的高山(鼠平)Alticola sp.、姬鼠Apodemus sp.、鼩鼱Sorex sp.和高原兔Lepus oiostolus。以后,和(1978)在苏联塔吉克的一种高山(鼠平)Alticola argentatus体上又发现另一个种——洛氏异扇蜱A.lotozkyi Filippova et Panova。 1972年我们从新疆的灰仓鼠Cricetulus migratorius体上采到异扇蜱属一种,经详细鉴定,形态与喇嘛异扇蜱和洛氏异扇蜱都有不同,故订为新种。  相似文献   

8.
邓国藩 《昆虫学报》1981,(2):231-232
卵形硬蜱(Ixodes ovatus Neum.)分布于西北、华中、西南、青藏等地区,是我国较为常见的蜱种之一。成虫多在春夏季活动。其宿主包括一些大家畜和野生哺乳类动物,也侵袭人。前些年我们在西南的山区调查时,曾对该蜱的活动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简要报道于下: 调查方法 在山区(海拔2,100米)选定几种类型生境,以地面拉布(拖旗)法集蜱。拉布所用白布为一米见方,平步拉行,每100步(约50米)集蜱一次。在同一日内,分上午、下午几次调查,每次统计集蜱数量。 调查结果 1.活动节律 在同一类型生境(桦槭混交林),自上午9时至下午7时,每隔1—2小时进行拉布集  相似文献   

9.
两种硬蜱哈氏器的嗅觉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般认为硬蜱足Ⅰ跗节上的哈氏器(Haller's organ)是它的嗅觉器官。 D.A.Haggart等(1979)用电生理技术研究哈氏器对刺激的反应能力,曾用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 Letreille研究它对氨的神经原放电反应。曾证明在浓度较低的氨(0.2—72×10~(-9)mol/sec)的刺激下就引起电位的反应,氨是诱使其趋向动物宿主的物质;于1981年又以电生理方法证明美洲花蜱Amblyomma americanus对信息素2,6-二氯酚敏感,此敏感的神经原在足Ⅰ跗节前凹。我们用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 Teng和缺角血蜱Haemaphysalis inermis Birula为材料,观察该两种硬蜱的哈氏器对弱酸、弱碱气味的电生理反应,今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硬蜱哈氏器嗅觉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常崇艳  姜在阶 《昆虫学报》1989,32(4):445-450
研究了五种硬蜱的哈氏器在不同虫期(若虫和成虫)和不同营养状态(饱或饿)对不同浓度的弱酸、弱碱以及对低温刺激的电生理反应.此外,比较了四种硬蜱成虫对五种驱避剂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硬蜱哈氏器能够感受氨和醋酸蒸气的刺激,反应的相对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蒸气浓度而变化.哈氏器还能感受温度的变化.从行为反应见到驱避剂对不同种类硬蜱的驱避强度不同,每种蜱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截肢试验证明哈氏器是驱避剂的感受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