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用对流电泳技术进行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大陆、香港及澳大利亚正常人群中,抗ADRV抗体阳性率都在20%以下,而发生过腹泻流行的地区,阳性率高达40%以上。在动物中,抗体反应谱广泛(猪、鸡、鸭、家鼠、大鼠、豚鼠、小鼠)。以猪(36.13%)和家鼠(46.66%)为最高,讨论了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动物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成人腹泻病人排出成人腹泻轮状病毒的持续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ult Diarrhoea Rotavirus,简称ADRV)是引起青壮年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之一,1983年至1985年在我国许多地区暴发流行,严重危害着人民健康,至今尚无治疗药物。因此,摸清病人排病毒情况或规律,对及时控制传染源,预防ADRV大量传播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本文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从3例急性成人腹泻患者粪便中,经电镜观察,成人腹泻轮状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DRV-ELISA)、普通轮状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ota-ELISA),猪抗C型(组)轮状病毒和鸡抗D型(组)轮状病毒血清分别与本病毒的免疫电镜试验以及RNA电泳等实验结果,发现了一种新轮状病毒,该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普通轮状病毒(Rotavirus)、成人腹泻论状病毒(Adult Diarrhoea Rotavirus,简称ADRV)极为相似,但抗原性与普通轮状病毒(A组),成人腹泻轮状病毒(B组),C型轮状病毒(C组),D型轮状病毒(D组)显然无关。基因分析表明,该病毒基因组由11个双链RNA片段组成,但其RNA电泳图型具有独自的特点,与目前公认的A组、B组、C组、D组论状病毒韵RNA电泳图型均不同,免疫电镜证实,该病毒能被人恢复期血清所凝集,表明该病毒可能是腹泻病人的病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应用反相间接血凝和间接血凝试验技术快速检测ADRV抗原和抗体,一般在60分钟左右作出诊断。用ELISA方法和协同凝集试验作对照,结果一致。本实验与其它肠道病毒不发生交叉凝集反应,与菌痢、肠炎病人粪便和正常人粪便标本也不发生非特异性反应。实验准确可靠。本实验用间接血凝试验技术快速检测了ADRV抗体,观察了流行性腹泻病人血清中ADRV抗体持续时间。发现流行性腹泻患者发病后ADRV抗体存在半年以上,八个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流行地区的健康人的ADRV抗体水平占33%左右,非流行地区正常人的ADRV抗体占11.3%左右。并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ADRV抗体,与小儿轮状病毒抗体无交叉反应。本试验对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的提纯及其高价免疫血清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交叉免疫电泳技术,首先提纯了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ult DiarrhoeaRotavirus简称:ADRV),并经电镜确认,用作免疫抗原,首次制备了高价兔与豚鼠抗ADRV血清和小鼠抗ADRV腹水,其特异性经交叉免疫电泳和对流免疫电泳鉴定,其效价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均在1:2,000以上。  相似文献   

6.
1986年5月4日—5月19日,湖北省襄阳县发生七起以成人为主的流行性腹泻,发病98例,患病率为47.1%。发病涉及各年龄组,以青壮年为主。取18名患者粪便作细菌培养,未发现致病菌。而有50%(9/18)的粪便际本在电镜下观察到约75nm的轮状病毒颗粒;72.2%(13/18)的粪便标本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检测呈阳性,病毒核酸图象与普遍轮状病毒核酸图象十分不同;患者双份血清补体结合试验表明57.1%的病人恢复期血清产生对分离株轮状病毒的抗体。因此,可以确定,本次流行性愎泻爆发流行的病原是成人轮状病毒(ADRV)。  相似文献   

7.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ELISA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特异性试验、阻断试验、交叉试验、敏感度试验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成人腹泻轮状病毒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ADRV—ELISA)。应用此法检测了全国20多个省区202份病人腹泻标本,检出率为91%。采用本ELISA、核酸电泳、电镜三种方法对48份病人腹泻标本进行了双盲法检测比较,结果三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85.4%、56.25%(P<0.05)。实验结果表明,本ELISA应用于检测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988—1989年哈尔滨地区婴幼儿腹泻进行了轮状病毒核酸电泳型调查,并于1984—1985年资料比较,以探明这一地区轮状病毒流行优势株的变化。 标本: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采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儿科及哈尔滨红十字儿童医院。病毒RNA提取:参考Herring方法。聚丙烯酰胺电泳(PAGE):参考Uaemmli方法。 结果:123份急性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PAGE检测,47例呈现轮状病毒RNA图型,阳性率为38.2%。电泳图型的基本模式为4:2:3:2,表明均为A组轮状病毒。根据各片段的迁移位置差异,共可见9种不同的电泳型,其中短型3例,占6.4%,含2个电泳型;长型44例,  相似文献   

9.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从某猪场的20份仔猪腹泻标本中检出具有副轮状病毒(C群)RNA电泳图型者11份,其检出率高达55%。该病毒经口服接种未吮初乳的新生仔猪,可致急性水样腹泻,并排出大量病毒。经轮状病毒(A群)ELISA和副轮状病毒(B群)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证明,它与轮状病毒(A群)和副轮状病毒(B群)均无血清学交叉。本文首次证实在我国猪群中存在有与国外报道的相同的猪副轮状病毒(C群),且可引起仔猪爆发流行,是仔猪腹泻不可忽视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0.
轮状病毒是引起流行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分析研究该病毒RNA,从理论探讨、病原发现和疾病的防治研究等方面都颇有价值。我们参照有关文献[1—4],并作了某些改进,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轮状病毒RNA和硝酸银染色,取得了良好的分辨效果。洪涛等用此方法研究了成人腹泻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1.
人B组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人B组轮状病毒WH-2vp7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UCm-T,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WH-2与ADRV的同源性达98%,与印度加尔各达分离株CAL-1达92%,而与动物B组轮状病毒同源性差别较大,如与IDIR(鼠)同源性仅为58%,与WD653(牛)B组轮状病毒同源性为63%,与ATI(牛)同源性为61%.对vp7基因的二级结构分析发现其mRNA折叠形成多达18个发卡环状结构.VP7蛋白是24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8.4kDa,含有3个潜在的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和多个磷酰化位点,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来看,WH-2与ADRV的同源性达99%,与CAL-1达95%,而IDIR仅为51%,说明了WH-2和ADRV的起源相同.此研究对了解B组轮状病毒基因的进化和变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B组轮状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利用黄瓜花叶病毒(CMV)构建表达载体的可行性,分离了山东株(SD) CMV RNA 3的全长cDNA。测定其全序列后,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在衣壳蛋白(CP)基因起始密码子处改造出一个NsiⅠ位点,可将外源基因引入NsiⅠ位点和CP基因终止密码子上游附近的XhoⅠ或SalⅠ位点而置换掉CP基因。分别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β-葡糖醛酸酶(GUS)基因以及小鼠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基因3种报告基因置换CP基因。将Fny株CMV RNA 1、RNA 2和SDCMV嵌合RNA 3的cDNA分别插入pCass载体的35S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将构建的置换型载体直接以质粒的方式转染烟草原生质体,表达了3种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人B组轮状病毒WH—2vp7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UCm—T,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WH—2与ADRV的同源性达98%,与印度加尔各达分离株CAL—1达92%,而与动物B组轮状病毒同源性差别较大,如与IDIR(鼠)同源性仅为58%,与WD653(牛)B组轮状病毒同源性为63%,与ATI(牛)同源性为61%。对vp7基因的二级结构分析发现其mRNA折叠形成多达18个发卡环状结构。VP7蛋白是24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8.4kDa,含有3个潜在的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和多个磷酰化位点,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来看,WH—2与ADRV的同源性达99%,与CAL—1达95%,而IDIR仅为51%,说明了WH—2和ADRV的起源相同。此研究对了解B组轮状病毒基因的进化和变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B组轮状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是致人及动物腹泻的一个重要病原,从Bishop等用电镜从粪便中发现了该病毒以来,相继出现了许多有效的检测方法。由于轮状病毒的基因组是具有11节段的双股RNA,因此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进行检测。轮状病毒的RNA在电泳中形成了11个片段的迁移区带图,称为电泳型(electropherotype),不同种型的轮状病毒其电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病毒China/99基因组RNA序列测定及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1999年我国口蹄疫流行毒株(China/99, Tibet)基因组全序列, China/99基因组RNA全长8173个核苷酸(nt), 开放阅读框含盖6999 nt, 编码2332个氨基酸的聚合蛋白. 5′和3′非翻译区(UTR)分别长1081和93 nt. China/99与12株参考株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 China/99与英国2001年流行毒、海南和西藏1999年流行毒1d基因的序列同源性高达97%以上, 均属泛亚毒株; 在牛和猪FMDV的功能未知区、p2p3区存在较为显著的核苷酸序列差异, 3a基因最为显著; l, 1a, 1b, 2a, 2c, 3b3d基因没有核苷酸缺失或插入现象, 属于病毒必需基因; 口蹄疫病毒S片段、功能未知区和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二级结构均可分为3种类型. S片段和3′UTR折叠成一个三叶草类似结构.  相似文献   

1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从新疆巴里坤县的22份绵、山羊羔腹泻粪样中,检出11份具有B组轮状病毒的RNA电泳图型,联合电泳表明,绵羊羔与山羊羔的B组轮状病毒电泳图型完全相同,电镜观察表明,该病毒与典型轮状病毒(A组)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但易降解破碎,口服接种剥夺初乳的绵羊羔和山羊羔,经11~13小时羔羊发生急性水样腹泻,并排出大量病毒,经A组轮状病毒组抗原ELISA检测,不具有共同组特异抗原,但经对流免疫电泳检测,它与成人腹泻轮状病毒(B组)具有共同组特异抗原,从而证实我国存在与国外报道相同的羊B组轮状病毒,既感染绵羊羔也感染山羊羔。是引起绵,山羊羔急性腹泻的不可忽视的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试验测定了分离自中国小麦赤霉病常发生地区病麦穗上的47个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菌株的产毒紊能力。结果表明,它们可以产生25种包括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倍半萜类化合物(sesquiterpenes)、赤霉烯酮(Zearalenone)和丁烯羟酸内酯(Butenolide)等类的已知次生代谢物。这些菌株属于化学型 I,其中,来自我国温暖麦区的菌株都属化学型IA (deoxynivalenol,3-acetyl),并在气候冷凉地区发现化学型IB(de-oxynivalenol,15-acetyl)菌株。  相似文献   

18.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的双抗体夹心法和未标记免疫过氧化物酶法(PAP),研究了含有拟病毒RNA (Virusoid RNA)的绒毛烟草斑驳病毒(Velvet tobacco mottle virus,VTMoV)侵染克里夫兰烟(Nicotiana elevelandii A. Gray)原生质体的最适条件以及病毒在原生质体内增殖的一步生长曲线,建立了一种适宜VTMoV增殖的原生质体细胞体系。  相似文献   

19.
用标记分析(signature analvsis)法了解我国海南地区3年(1985—1987)来流行的登革2型(DEN-2)病毒株的抗原性变化。用3种单克隆抗体(McAb),包括黄病毒属特异、亚属特异和登革2型型特异,分析了8个DEN-2病毒流行株,并与标准株新几内亚B林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分析和微机处理,发现8株中有5株与株准株类似,有3株显示出明显差异。株记分析法为病毒抗原性分析提供了一个高度敏感的方法,并可用于监测一个地区病毒株群的变化及新株的引人。  相似文献   

20.
用核酸凝胶电泳法对1983~1984年青岛、淄博地区的108份轮状病毒标本作了RNA电泳型分析。发现同一时期两地区流行的轮状病毒亚群不同,同一时期存在两亚群毒株的共同流行。共检出13个不同的差异电泳型,其中4个电泳型多于11条核酸带。提示轮状病毒毒株间存在一定的变异,电泳型不同的毒株可能同时感染一个病人。本文还对轮状病毒核酸电泳型多形性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