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动物的伪装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装是动物防御性体色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能减少被捕食者检测和识别的风险。本文综述了隐蔽、乔装、运动炫和运动伪装等4种伪装方式的研究进展,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动物伪装进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植物同动物一样,也有自己的防御武器,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化学武器”。美国有一种按树(Eucalyplus),它的树冠下其它植物都不能生长。植物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原来这种树的叶子能够不断地分泌释放出多种对其它植物有毒的物质,以确保自己的领域不受侵犯。一种胡桃树(Juglans regia),其树根中能散发一种叫做胡桃醌的化学物质,虽然毒性不很大,但足以抑制其它植物的生长。有的植物的“化学武器”也是抗灾武器。每当遇到旱灾或养料缺乏时,鼠尾草(Salvia)便释放出比平常高  相似文献   

3.
植物的补偿性生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有多种适应方式来保护自身生存和与外界环境协调共存.综述了植物适应动物采食伤害的一种策略--补偿性生长.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补偿性生长现象、补偿性生长过程中植物的形态与生理响应、补偿性生长产生的机理和条件以及目前对植物补偿性生长现象认识存在的争议等.植物的补偿性生长特性研究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基础之上的,对于进一步明确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二十五讲 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一、引言干旱是农业生产中经常存在的重要问题。世界上有近1/3的地区被划为干旱地区。在干旱地区植物的生长总是受到水分供应不足的限制;如象我国广大的西北地区就是这样。而在其他的许多地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也常常会因周期性或难以预期的干旱而减低。  相似文献   

5.
生物个体在细胞、组织、器官和整体水平上量的不可逆的增加称为生长。种子植物的生长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无限性、局部性、不可逆性、相关性、向性和全能性。无限性植物有三种分生组织,特别在其茎端和根端存在着能始终保持胚性活动的具有无限分生能力的顶端分生组织。这就使植物在其一生中不断产生新组织、形成新器官,一直持续到个体死亡。局部性动物(特别是脊椎动物)出生后基本上已具备了成体的一切器官,以后的生长仅是身体各部分体积的增大。因此,动物的成体及其幼体在体形上保持“相似形”关系。植物则完全不同,其生长仅限于存在分生组织的某些特定部位,并非整体生长。如在根、茎顶端及其侧方周围以及某些器官的基部。这就使植物与其幼苗相比显得面目全非了。  相似文献   

6.
压电效应是生物大分子和生物组织普遍存在的一种物理特性。此特性与植物、动物和人的许多生理活动,如植物生长、动物和人的感官功能和骨的生长等有密切关系。对生物压电性机制和实际应用的研究,是今后引人注目的生物物理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植食现象(动物吃植物) 动物吃植物是生物相互关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几乎找不到一种植物是不被动物所取食的。而在动物中,从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到最高等的哺乳动物,都有许多专门以吃植物为生的种类。动物吃植物是自然界食物链的基础,也是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而食物链的其他环节都有赖于这一环节的存在。因此,归根结底,一切动物都直接间接依赖植物为食。植食动物的数量对植物的数量有显著影响,而植物的数量反过来又限制着动物的数量。在长期进化和自然选择过程中,这种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异速生长及其入侵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型可塑性是指同一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响应产生不同表型的特性,特定性状的可塑性本身可以遗传,也可以接受选择而发生进化。植物个体的异速生长是指生物体某一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不等于第二种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的特性,该特性是由物种的遗传性决定的一种固定特征,植物往往朝着最佳的异速生长曲线进化。植物特定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下,诸如生物量分配和种群几何学上的一些表型差异,既可由异速生长造成,也可由表型可塑性造成。植物本身的异速生长是一种"外观可塑性",而异速生长曲线的改变才是真正的可塑性。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异速生长对于入侵植物的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干扰等异质性生境下表型可塑性成为物种生存扩散的有利性状,表型可塑性强的物种更有可能成为广布种。植物本身的异速生长特性或其异速生长曲线的改变都能影响其入侵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1963年迄今,我们在甘薯区断断续续进行调查,发现我区甘薯害虫已达60多种,单单龟甲亚科就有三种,甘薯梳龟甲(通名甘薯金黄龟甲、黄金龟甲)是其中一种。兹将我们对甘薯梳龟甲的观察情况,整理报道如后。 一、名称及为害简况 甘薯梳龟甲属鞘翅目叶甲科龟甲亚科,学名为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植物的叶片上具有白色或黄色的斑点或条纹,形成“花叶”。由于花叶植物叶片的色斑处缺少叶绿素,其光合作用的能力通常比完全绿色的叶片低。长期以来,植物学家一直想搞清楚“花叶”对于植物的生存竞争究竟具有何种意义。根据观察和研究,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Thomas Givnish认为,花叶植物叶片上的花斑是一种伪装,可以使这类植物有效地避开食草兽类的取食。  相似文献   

11.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来的能量沿食物链首先流向相邻营养级的植食性动物。植物-植食性动物相互关系是自然界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种间关系, 是食物网理论的基础与核心。该文从植食性动物对植物个体、种群和群落特征的影响, 以及植物在个体、种群和群落3个水平上对植食性动物的防御机制与策略两方面, 综述了当前植物-植食性动物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植食性动物的采食, 可以显著改变植物个体或种群的生长、繁殖和存活率, 植物种群的变化则进一步反馈于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相应地, 植物在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形成了一系列的防御机制, 其中在个体和种群水平以化学与物理防御为主, 而群落水平则是通过影响动物的行为或天敌而实现的。该文对相关领域的重要假说和理论进行了介绍、比较。最后, 该文提出了植物-植食性动物相互关系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干扰的加剧, 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探索这些干扰如何影响动植物关系, 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反馈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 不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也将为未来制定合理的生态系统管理政策提供实际支撑。  相似文献   

12.
增温对莲子草属入侵植物与本地同属植物化学物质组成和天敌昆虫的影响 气候变暖影响植物生长和生理活动,然而气候变暖如何改变入侵植物化学物质组成并间接影响其与植食性昆虫互作还少有报道。本研究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及其本地同属 植物莲子草(A. sessilis)为对象,探究增温对其叶片化学物质组成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两 种植食性昆虫虾钳菜披龟甲(Cassida piperata)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生长发育。通过模拟增温实验,探究增温对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13个叶片化学物质的影响,并用其饲养两种植食性昆虫,测量它们的生长和发育时间。研究结果显示,增温显著改变了空心莲子草和莲子草叶化学物质组成;增温降低了空心莲子草叶片氮浓度,增加了莲子草叶片总黄酮和总酚浓度;增温对其它营养物质(果糖、蔗糖、总可溶性糖和淀粉)随物种和具体物质发生改变;采用增温处理的莲子草饲养的虾钳菜披龟甲蛹重和斜纹夜蛾幼虫重量,以及增温处理的空心莲子草饲养的斜纹夜蛾幼虫重量,显著低于对照不增温处理;此外,采用增温处理的莲子草饲养的斜纹夜蛾幼虫发育时间显著延长。这些结果表明,增温对植物化学物质组成的影响随物种发生变化,增温对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化学物质组成的影响间接改变了其与植食性昆虫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43-649
虾钳菜日龟甲 Cassida japana Baly是农田杂草藜 Chenopodium album L.的重要天敌。该虫在江苏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成虫越冬。成虫产卵期一般为16~31 d,每雌产卵量最多为482粒,平均为175粒。各虫态历期因代别而异,卵期3~13d,幼虫期8~16 d,蛹期3~6 d,成虫寿命一般为15~35 d,越冬代成虫寿命长达200余d。该虫全年盛发期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发生为害与温度关系密切,高温对其不利。本文选择15科26种植物进行寄主专一性测定,结果表明:虾钳菜日龟甲对藜的嗜食程度很高,并能在藜上完成世代;而其它供试植物不是虾钳菜日龟甲的寄主,因此可以将该虫安全用于杂草藜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叫做植物群落在自然界里,植物通常都是成群地生长着的,即使在植物生长很不利的荒漠中,也不易找到单独生长的、并与其他植物毫无关联的植物。如此,在某一定的地面上成群生长的、或大或小的植物群,都呆以叫做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一般都是由多种植物组成的。由单独一种植物组成的植物群落,在自然界中是很少见到的。例如有时候偶然也可以在河岸附近或湖泊旁边看且单纯由芦苇组成的群落;但这只是从高等植物的角度上来看,因为在芦苇丛中,无论如何也具有很多细菌和土壤微生物,如果把这些  相似文献   

15.
林柳  张立 《兽类学报》2018,38(4):411
现存的象科动物(Elephantidae)分为非洲草原象(Loxodonta africana)、非洲森林象(Loxodonta cyclotis)和亚洲象(Elephas maximus)3 种,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它们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非常复杂,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既可能是积极的作用,也可能是消极的作用。积极的作用包括:帮助植物传播种子;促进种子萌发;创造断层,维持群落多样性;为其他动物增加食物资源;为其他动物创造栖息地。消极的作用包括:使一些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小;使森林变成灌木丛和草原等。而由于活动受限导致的种群密度过高是象科动物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消极作用的主要原因。当前象科动物的3 个物种均面临种群数量锐减和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的危机,为此迫切需要针对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影响开展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并且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根际土壤动物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恒  李克中  陆林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688-2693
土壤动物是根际土壤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养物质的转化、储存和释放,土壤微生物的调节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最终影响地上植物生长及其生产力。本文综述了土壤动物在根际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根际土壤动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根际土壤动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就目前根际土壤动物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小黄鳃金龟和福婆鳃金龟对不同植物的寄主偏好性,本研究调查了四种金龟甲在6种寄主植物桃树、梨树、榆树、山楂、丁香和金银木上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7种植物挥发物,利用触角电位EAG技术,测定四种金龟甲雌、雄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玉兰、柿树、金银木、榆树、芙蓉葵、丁香及非寄主植物银杏的挥发物的EAG反应。结果显示,金龟甲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偏好性有显著差异,华北大黑鳃金龟的偏好寄主为梨树,暗黑鳃金龟的偏好寄主为榆树、山楂和梨树,而小黄鳃金龟和福婆鳃金龟的偏好寄主均为丁香。四种金龟甲均对其共同寄主植物榆树挥发物的EAG反应最大,另外,小黄鳃金龟和福婆鳃金龟对丁香挥发物也有较大的EAG反应。对同一植物挥发物,华北大黑鳃金龟雌虫对部分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比雄虫大;而其它3种鳃金龟雌、雄虫对所测试的植物挥发物的EAG反应均无显著性差异。上述结果说明金龟甲EAG反应的大小与其寄主偏好性一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野生植物资源种质在大量流失,很多珍稀危植物已濒临灭绝。我们要象抢救大熊猫那样,动员全社会,采取切实措施,抢救珍稀濒危植物种质。种质的流失就是基因的流失。而一种基因的形成是亿万年来的历史遗产,灭绝了就再也无法产生。一种植物的消失,还伴有10种以上以它为食的动物的死亡。因此,保护植物种质不但对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与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19.
植物褪黑素及其抗逆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褪黑素(N-乙酰-5-甲氧基色胺)是脊椎动物的松果体产生的吲哚类激素,主要参与动物昼夜节律调节.现已证实褪黑素在高等植物中也普遍存在,但对其功能的研究还不甚深入.目前,植物中褪黑素的可能功能包括清除自由基、调节光周期、参与生长调节等.本文简述了植物中褪黑素的研究概况、含量及其合成途径,重点综述了其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的功能,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在同一个时候在同一母体子宫中发育并且几乎同时出生的二个或是二个以上的幼仔一般都称为“学生子”(即双生子Близнец)。狭义地说,这个名词是指普通一胎一仔类型的那些动物(如象、马、牛及人)的幼仔。许多科学家也使用“学生子”的术语来指那些普通是一胎多仔的动物(如老鼠、猫、狗、猪等)的幼仔,并且他们还认为除了胎生动物之外的那些低等动物(如蛙和蝾螈)、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甚至在植物中同样都存在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公认存在着二种主要的学生子的类型:异卵学生及一卵学生。第一种类型发生的机会要比第二种类型发生的机会要大得多(约是后者的二倍)。如果在一个雌性动物中,无论是在同一个卵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