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超  管滢芸  栾鑫  陆琴  方超 《生物磁学》2013,(35):6833-6837
目的:制备F56多肽修饰的长春新碱纳米粒(F56-VCR-NP),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优化制备F56.VCR-NP: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包封率,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CBQCA试剂盒测定纳米粒表面多肽密度,XPS进行表面元素分析。结果:优化制备的F56-VCR-NP粒径约为153nm,Zeta电位为-20.8mv,包封率为21.4%,载药量为1.9%,多肽连接效率为26.3%。结论:以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为原料,长春新碱为模型药物,成功制备出纳米粒子,并建立起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对该实验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类纳米粒子尺寸均匀,表面多价连接F56多肽,载药量和包封率稳定可控,工艺成熟。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可以同时实现显像诊断与主动靶向到肿瘤部位进行治疗的纳米药物模型。方法:包载了1,1'-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三碳花青碘(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indotricarbocyanine iodide, Di R)荧光染料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PLGA)纳米粒表面被金属离子与酚羟基络合形成的网状结构涂布后可稳定连接在巨噬细胞表面,Di R可以在近红外激光下实现荧光成像,并经波长为808 nm的近红外激光器以2 W/cm2功率照射,产生光热作用。结果:构建了粒径在100 nm左右的包载了Di R的PLGA纳米粒,表面涂布金属多酚网状结构后,纳米粒连接到巨噬细胞表面,Di R发挥既可荧光成像,经808 nm激光照射后又可高效升温至46℃以上,使用CCK8试剂检测证明此种连接了纳米粒的功能化细胞(Functional Cell)发挥光热作用后可杀死近70%的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巨噬细胞递送的诊疗一体化系统,将荧光成像与光热治疗有机结合到一起,达到有效杀伤肿瘤细胞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中,药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根据临床医学的专业特点,将药理学教学与临床密切联合,开展以药物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升教学质量。目前,由于教学课时、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组成及硬件资源等因素的限制,临床应用导向的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方法仍需进行新的探索使之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4.
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异速生长及其入侵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型可塑性是指同一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响应产生不同表型的特性,特定性状的可塑性本身可以遗传,也可以接受选择而发生进化。植物个体的异速生长是指生物体某一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不等于第二种特征的相对生长速率的特性,该特性是由物种的遗传性决定的一种固定特征,植物往往朝着最佳的异速生长曲线进化。植物特定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下,诸如生物量分配和种群几何学上的一些表型差异,既可由异速生长造成,也可由表型可塑性造成。植物本身的异速生长是一种"外观可塑性",而异速生长曲线的改变才是真正的可塑性。植物的表型可塑性、异速生长对于入侵植物的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干扰等异质性生境下表型可塑性成为物种生存扩散的有利性状,表型可塑性强的物种更有可能成为广布种。植物本身的异速生长特性或其异速生长曲线的改变都能影响其入侵能力。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巨噬细胞具有炎症趋化能力,近年来巨噬细胞膜伪装的纳米递送载体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提供了一种巨噬细胞膜伪装纳米颗粒的方法,即摄取-挤出法,并对该法制得的纳米颗粒进行表征,考察纳米颗粒在不同细胞中的摄取。方法: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装载阿霉素的介孔硅(DMSN)纳米颗粒,再利用RAW 264.7巨噬细胞吞噬DMSN,最后将巨噬细胞连续挤出制得巨噬细胞膜伪装的载有阿霉素的介孔硅(DMSN@CM)纳米颗粒。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DLS)测定DMSN@CM颗粒的粒径和表面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颗粒形态,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验证细胞膜的成功伪装。然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流式细胞术共同考察了DMSN@CM在不同细胞中的摄取情况。结果:成功制备了DMSN和DMSN@CM纳米颗粒。DMSN粒径为116.7±3.2 nm,zeta表面电势为 -29.5± 1.3 mV;MSN@CM粒径为128.0±9.3 nm,zeta表面电势为 -26.7 ±1.2 mV。TEM与SDS-PAGE共同验证了DMSN@CM表面细胞膜的成功包覆。细胞摄取试验表明巨噬细胞膜的伪装可以抑制RAW 264.7细胞对DMSN@CM的摄取;促进MDA-MB-231细胞对DMSN@CM的摄取。结论:利用摄取-挤出法成功构建了DMSN@CM纳米颗粒,该法简便高效,为纳米颗粒的细胞膜伪装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具有pH响应的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2-六亚甲基亚胺乙酯聚合物,测试材料pH功能响应,以及建立聚合物纳米粒载药方法。方法:通过核磁共振氢谱鉴定ATRP(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聚合反应所获得的化合物结构。滴加-搅拌挥发法制备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2-六亚甲基亚胺乙酯纳米粒,酶标仪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仪分析测定其粒径,包载DiR红外荧光探针检测纳米粒pH响应功能。结果:分别成功合成得到2-溴代异丁酸聚乙二醇单甲醚和甲基丙烯酸-2-六亚甲基亚胺乙酯单体。通过ATRP聚合反应成功合成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2-六亚甲基亚胺乙酯聚合物材料,并通过核磁氢谱对聚合材料进行鉴定。通过滴加搅拌法制备包载有模型药物香豆素-6的纳米粒,并对纳米粒的形态表征及载药量进行测定。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聚合物纳米粒尺寸均匀,具有预期的pH响应效果,可以装载模型药物。  相似文献   
7.
海产腹足类性畸变以其对有机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不可逆性而成为海洋有机锡污染的理想指示种.调查研究了厦门海域岩相海岸带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和甲虫螺(Cantharus cecillei)的性畸变情况,通过生物学指标IOI(性畸变率)、RPSI(相对阴茎发展指数)、VDSI(输精管发展指数)及SRI(性比指数)综合评价其性畸变发展程度,间接指示厦门周边海域的有机锡污染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在采集疣荔枝螺的17个站点中有5个站点种群性畸变率为100%,其中宝珠屿种群性畸变程度最为严重,VDSI达4,采集甲虫螺的4个站点的种群性畸变率均为100%.性畸变程度较严重的种群普遍集中于厦门西港,并且表现出由港内到港外逐渐减轻的趋势,而白城、会展中心和大嶝岛等位于开阔的厦门东海域的种群性畸变程度最轻,与往年厦门西海域有机锡污染监测数据相比一致,体现出性畸变程度与有机锡污染程度及海港码头远近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特异性引物PCR、ERIC-PCR指纹图谱,从一健康人体肠道内筛选到20种ERIC类型的分离物。选取不同ERIC类型的代表菌株进行16S r RNA全长基因测序并在NCBI中进行BLAST,发现15种代表菌株的16S r RNA基因序列与库中的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相似性均达到97%以上,初步将这些代表菌株鉴定为普拉梭菌。为了筛选出与人体健康具有密切相关性且生物学活性强的优良菌株,通过综合分析15种ERIC类型的分离物的分离丰度及遗传距离,从鉴定出的15株代表菌株中挑选了7株候选优良菌株,进行胆汁酸盐耐受、丁酸盐产生和对肠屏障功能的障影响等评价。研究表明:胆汁酸盐浓度高于0.1%时,F18、F22、F109和F139菌株仍然可以生长,表现出较强的耐胆汁酸能力;菌株间产丁酸盐能力差异显著,F31的丁酸盐产量最高,其次为F18、F20、F33和F139,且这4株菌株间产丁酸盐能力无显著差异;菌株F31使肠屏障功能受损,而其他菌株无明显影响。综合实验数据,筛选出F18和F139为优良菌株。本研究成功实现了普拉梭菌的分离鉴定及优良菌株筛选,为后续的体内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活细胞药物递送系统具有主动靶向至肿瘤部位,防止被免疫系统清除等诸多优势。本文提供了一种巨噬细胞负载纳米颗粒的递送方法,并探讨不同载药量对巨噬细胞的活性以及运动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超声乳化法制备包载阿霉素的DOX@PLGA纳米颗粒。纳米粒度分析仪测量粒径和表面电位,透射电镜观察纳米颗粒形态。将DOX@PLGA纳米颗粒与巨噬细胞共同孵育,即得到负载DOX@PLGA纳米颗粒的巨噬细胞用以药物递送。然后通过CCK-8法、LDH法以及细胞迁移实验检测不同载药量情况下细胞活力水平、细胞损伤程度以及细胞运动性。结果:制备的DOX@PLGA纳米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粒径为109.2±2.3 nm;表面电位为-45.0±2.0 m V;载药量为4.61%。当单个巨噬细胞负载0.15 pg DOX时细胞存活率为:71.5±4.4(%);细胞损伤率为:26.3±1.8(%);迁移率为:61.6±5.7(%)。结论:成功制备巨噬细胞负载DOX@PLGA纳米颗粒的递药系统,载药量适当的情况下载体细胞依然具有良好的活性和运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制备K237多肽修饰的紫杉醇隐形纳米粒(K237-PTX-NP),并评价其对HCT-15和HUVEC两种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优化制备K237-PTX-NP;HPLC法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CBQCA试剂盒测定纳米粒表面多肽密度。以Taxol和PTX-NP为对照,采用CCK-8方法研究比较K237-PTX-NP对HCT-15和HUVEC细胞的细胞毒性差异。结果:优化制备的K237-PTX-NP粒径为约150 nm,Zeta电位为-20 mv,包封率为33.5%,载药量为2.8%,多肽连接效率为24.5%,平均每个纳米粒表面连接的K237数目约为474个。作用24 h时,K237-PTX-NP抑制HUVEC活性的IC50为0.01 nM,而抑制HCT-15活性的IC50大于1μM。结论:与HCT-15相比,HUVEC对K237-PTX-NP高度敏感,提示K237-PTX-NP具有潜在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治疗以HCT-15为代表的、P-gp等膜转运蛋白高表达的耐药肿瘤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