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陕西中三叠世中蝎蛉科三新属新种(昆虫纲,长翅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中蝎蛉科Mesopanorpodidae 4属4种,其中包括3新属4新种:Longifurcula hejiafangensi gen.et sp.nov,Ladinochorista lata gen.et sp.nov.,Allochorista erdosensis gen.et sp.nov.,Itaphlebia tongchuanensis sp.nov..化石标本采自陕西铜川中三叠统铜川组下段上部的灰绿色泥岩和页岩.这些新属、种系陕西昆虫群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属陕西动物群、陕西生物群的一个类别).根据前人的植物、孢子、双壳、叶肢介、介形虫、昆虫化石等的研究结果,铜川组的时代划归中三叠世,相当于欧洲中三叠世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2.
邓占球  孔磊 《古生物学报》2005,44(2):283-295
描述中三叠统青岩组化石海绵3 新属,即硬海绵类:Cohartmanina gen. nov.;六射海绵类:Para hexactinoderma gen. nov.和Micraulospongia gen. nov.,及所属种Cahartmanina bangtoupoensis(Stiller, 1998),Parahexactinoderma leidapoensis gen. et sp. nov.,Micraulospongia qingyanenis gen.et sp. nov.。  相似文献   

3.
深海钻探计划(DSDP)31航次296站晚新生代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深海钻探(DSDP)31航次296站晚新生代介形类动物群的性质及其古海洋学意义.此站钻孔上部上新统至全新统以超微浮游生物软泥和粘土为主的16块岩芯中,共分析获得介形类化石8属11种,计有:Poseidonamicus major Benson, P. anteropunctatus Whatley et al., P. punctatus Whatley et al., Pennyella dorsoserrata (Brady), Henryhowella sp., Pterygocythere mucronalatum (Brady), Abyssocythere sp., Abyssocythereis sulcatoperforata (Brady), Pelecocythere sp., Krithe sp. 1和Krithe sp.2.这些介形类属种均为冷海域深海区介形类分子.由此表明,西北太平洋边缘地区在晚新生代曾为一深海区.在第四纪,其深度可能和现今296站的深度大致相当;在上新世,其深度可能更深一些.研究结果证实,深海底栖介形类属种的分布具全球性;在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内,介形类属种的形态和壳饰都非常稳定,无明显变化.同时,进一步证实,介形类个体大小变化与深度相关,同一种介形类壳体随水域深度加深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记述新直脉蝎蛉科1新属1新种Neorthophlebopsis qishuiheensis gen.et sp.nov.,并以其Sc很长,Rs与M分支同一水平,Rs1 2分支在Pt之前,M与CuA汇合,臀区3支粗壮横脉,呈一字斜形排列等特征与已知属相区别.新属种系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属陕西昆虫群.化石标本采自陕西铜川中三叠统铜川组下段上部灰绿色泥页岩.铜川组的时代相当欧洲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采自河南郸城井下的二马营组介形类化石,计2属7种,其中3新种,2未定种,这个化石组合属种单调,其中以Darwinula为主,Darwinuloides只有1未定种。根据化石组合特征与国内外对比,将这一化石组合的时代定为中三叠世。  相似文献   

6.
陕西铜川中三叠世中蝎蛉科新化石属种(昆虫纲:长翅目)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新的中蝎蛉科化石标本采自陕西铜川中三叠世铜川组下段上部灰绿色泥页岩中,划分为2属2种,其中有1新属2新种:Erdosia pectinata gen.et sp.nov.,Mesopanorpodexs shaanxiensis sp.nov.。这些种类系陕西昆虫群(属陕西生物群的一个化石门类)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铜川组的时代相当于欧洲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7.
在柴达木盆地红柳泉地区红探2井红水沟组中识别出介形类化石3属9种(含2个未定种):Cetacella qaidamensis Li et Yang, 1983、Djungarica tracta Li et Yang, 1983、Djungarica sp.、Alicenula incurva (Bate, 1967)、?A.longicylindrica (Qi, 1985)、A. paramagna (Li et Yang, 1983)、A. maanshanensis (Hou et al., 2002)、A. jinhuaensis (Li,1984)、Alicenula sp.。通过介形类化石生物地层对比,明确红水沟组的沉积时代为晚侏罗世。红水沟组介形类动物群指示晚侏罗世柴达木地区发育淡水湖泊、河流以及季节性的小水塘。  相似文献   

8.
四川早、中三叠世介形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民 《古生物学报》1981,(6):501-507
我国上三叠统非海相介形类过去虽有报道,而下、中三叠统海相介形类,只是近年才在云、贵地区的飞仙关组、卡以头组和关岭组有所发现。本文报道的介形类材料,是1963年我所陈登棋等同志,采自峨眉龙门洞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第四段和嘉陵江组第二段;和1972年、1975  相似文献   

9.
广西田东县作登下三叠统罗楼组产出弓鲛鱼类作登弓鲛Hybodus zuodengensis(Yang et al.)、乐氏弓鲛H.yohi(Yang et al.)和田东多尖齿鱼(新种)Polyacrodus tiandongensis sp.nov.,其中前二种化石以前曾被作为牙形类报道.这是弓鲛鱼类在中国海相早三叠世的首次报道.另外,本组还产出属种未定的硬骨鱼类化石(Osteichthyes gen.et sp.indet.).建立了我国海相早三叠世第一个鱼类带化石,作登弓鲛-乐氏弓鲛组合带(Hybodus zuodengensisH.yhoi AZ);伴生的有Neospathodushomeri-N.triangularis牙形类带化石,该带化石延续的时限为奥伦尼克阶(Olenekian)司帕斯期(Spathian)早期.  相似文献   

10.
记述中国陕西铜川中三叠世1新属和1新种。化石采自铜川中三叠世铜川组下段上部灰绿色泥页岩。根据脉序特征,新属、新种应归于二叠澳蝎岭科Permochoristidae,新属种的名称为Qingochorista conjunctiva gen.et sp.nov.,属于陕西昆虫群(系中三叠世陕西生物群的一个化石门类)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时代相当于欧洲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c)。  相似文献   

11.
甘肃西部下白垩统介形类化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记述的介形类化石,主要来自二个地区:①河西走廊西部酒泉盆地玉门低窝铺和下沟一带;②北祁连山西部玉门昌马盆地。两地含介形类化石的层位,均为下白垩统新民堡群。本文描述的酒泉盆地介形类化石,共计7属、10种,其中7新种,它们是Lycopterocyprisdebilis Lübimova,Mongolianella vasta Qi(sp.nov.),Candona prona(Su),Limnocypridea diwo-puensis Qi(sp.nov.),L.symmetrica Qi(sp.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Otway盆地白垩纪介形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白晚垩世的介形类化石组合首次被发现在Otway盆地的钻孔中。化石产于Eumeralla组的灰色砂泥岩中。Eumeralla组是依据孢粉材料而确定其时代为早白垩世,即相当于Barremain-Albian阶。介形类化石包括10属:Cytherelloidea sp.1,Bairdia cf.austracretacea bate,B?sp.juv.?,Eucythere?sp.,Cydocypris sp.,Darwinula cf.contracta Mandelstam,D.? sp.1,Cyprois sp.,Talicypridea sp.,Zigiphocypris sp.,Eacypris sp.及Candona sp.。它们代表一中、新生代混生的面貌;其时代应为晚白垩世。依据生态的差异,介形类化石又可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合:海陆混合相和淡水-半咸水相。前者包括Cytherelloidea和Bairdia见于Crayfish 1A钻孔中,而后者Darwinula,Ziziphocypris和Cyclocypris产于Penola 1和Kkatnook 2钻孔中。海相属Cytherelloidea和Bairdia发现在540.4-543.1m(E umeralla组井深1957-477m在Crayfish 1A钻孔中),代表着Eumeralla组上部发生的一个晚白垩世海侵。  相似文献   

13.
西藏岗巴地区始新世介形虫化石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岗巴盆地层位最高的海相地层——遮普惹组所含介形虫化石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共鉴定出22属、33种,建立两个介形虫组合:Paracypris mayaensis sp. nov.-Bairdia zongpuxiensis sp. nov. 组合(下部)和 Phlyctenophora zongpuensis-Semicytherura subsyrnmetros组合(上部);讨论介形虫组合的特征及其地质时代,并与世界上其它地区有关地层进行对比,结合与之共生的有孔虫组合的时代特征,认为含该介形虫组合的海相地层——遮普惹组的时代应为始新世Ypresian-Priabonian早期。描述6种,其中有2新种:Paracypris mayaensis sp. nov.和Bairdia zongpuxiensis sp. nov.。  相似文献   

14.
美蝎蛉化石在中国首次发现(昆虫纲,长翅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描述了美蝎蛉化石2新属2新种:Tsuchingothaumashihi gen.et sp.nov.,Typhothauma yixianensis gen. et sp.nov..化石采自于中国东北侏罗纪非海相地层中.这是美蝎蛉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新的化石表明美蝎蛉的早期分异在中侏罗世就已存在.  相似文献   

15.
该文首次报道了江汉盆地可能属于古新世的非海相地层及其中的介形类化石,计有17属30种(其中新种3个),隶属于3个超科。该介形类动物群自下而上可分为:1.Porpocypris(?)-Paraily-ocypris-Cypridea组合;2.Sinocypris-Eucypris-Limnocythere组合。第2组合完全可与广东南雄盆地罗佛寨组的介形类化石群对比,时代可能为古新世晚期;第1组合的介形类是否可与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的化石对比的问题,还有待今后发现更为可靠的Porpocypris属的代表分子来解决,这里暂置于古新世早、中期。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部地区早期中生代一些介形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介形类化石11属、31种,其中一新属、10新种及3未定种。除2属7种属于早、中侏罗统之外,其余皆属三叠系,尤以上三叠统最多,丰富了我国三叠纪的介形类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7.
预言鱼目是近鲱形类的一个绝灭支系,被认为是弓鳍鱼目的姐妹群.预言鱼目化石过去主要发现于欧洲的中三叠世拉丁期和晚侏罗世地层以及新大陆的早白垩世地层.近年来,在云南和贵州的中三叠世安尼期地层中分别发现了一种预言鱼目鱼类化石(强壮鱼和盘县鱼),代表了该目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根据产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244 Ma)海相地层中的6块保存良好的鱼化石,命名了预言鱼目一个新的属种,三叠复兴鱼(Subortichthys triassicus gen.et sp.nov.).三叠复兴鱼是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二种预言鱼目鱼类,代表了预言鱼目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之一,为研究该目的起源和早期分异提供了重要信息.复兴鱼无疑可以归入近鲱形类,因为它具有近鲱形类两个共近裔性状,续骨与下颌关节以及上颌骨后缘具有凹缺.分支分析结果表明,复兴鱼位于预言鱼目的基部,因为它具有该目的重要鉴定特征,上颌骨具有感觉管,但它不具有其他预言鱼目鱼类的进步特征.特别的是,复兴鱼具有一些独特的性状,如额外肩胛骨3或4对、第三眶下骨特别宽大并与前鳃盖骨前缘相接等.复兴鱼的发现表明预言鱼目鱼类在华南地区(三叠纪时期位于古特提斯洋的东部)的早期分异至少发生在中三叠世早期(安尼期).  相似文献   

18.
预言鱼目是近鲱形类的一个绝灭支系,被认为是弓鳍鱼目的姐妹群。预言鱼目化石过去主要发现于欧洲的中三叠世拉丁期和晚侏罗世地层以及新大陆的早白垩世地层。近年来,在云南和贵州的中三叠世安尼期地层中分别发现了一种预言鱼目鱼类化石(强壮鱼和盘县鱼),代表了该目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根据产于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244 Ma)海相地层中的6块保存良好的鱼化石,命名了预言鱼目一个新的属种,三叠复兴鱼(Subortichthys triassicus gen.et sp.nov.)。三叠复兴鱼是罗平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二种预言鱼目鱼类,代表了预言鱼目最古老的化石记录之一,为研究该目的起源和早期分异提供了重要信息。复兴鱼无疑可以归入近鲱形类,因为它具有近鲱形类两个共近裔性状,续骨与下颌关节以及上颌骨后缘具有凹缺。分支分析结果表明,复兴鱼位于预言鱼目的基部,因为它具有该目的重要鉴定特征,上颌骨具有感觉管,但它不具有其他预言鱼目鱼类的进步特征。特别的是,复兴鱼具有一些独特的性状,如额外肩胛骨3或4对、第三眶下骨特别宽大并与前鳃盖骨前缘相接等。复兴鱼的发现表明预言鱼目鱼类在华南地区(三叠纪时期位于古特提斯洋的东部)的早期分异至少发生在中三叠世早期(安尼期)。  相似文献   

19.
文中记述内蒙古赤峰地区中生代锹甲化石2新属4新种.道虎沟中侏罗统的Juraesalus atavus gen.et sp.nov.是最古老的金龟总科化石.其余3种,Sinaesalus longipes gen.et sp.nov.,S.curvipes gen.et sp.nov.和S.tenuipes gen.et...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知的檐齿龙目(Placodontia)化石仅见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区,其中豆齿龙亚目(Cya-modontoidea)产自关岭地区的法郎组瓦窑段,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楯齿龙亚目(Placodon-toidea)产自盘县的关岭组Ⅱ段,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本文记述的豆齿龙类新属种--康氏雕甲龟龙(Glyphoderma kangi gen.et sp.nov.)产于云南富源的法郎组竹杆坡段,属中三叠世拉丁期.正型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编号:M 8729),其头骨高度愈合,代表一个完全成年之个体,根据以下特征明显区别于我国的Psephochelys和欧洲的Psephoderma:1)头骨枕部具3枚大型的锥状鳞;2)背甲甲片结构更为复杂,具明显的放射状沟/脊结构.到目前为止,康氏雕甲龟龙是龟龙科(Placochelyidae)中惟一的中三叠世属种,该科的其他成员全部发现于上三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