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和MUC1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和MUC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UC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U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组织VEGF与MUC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10,P0.05)。结论:VEGF和MUC1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检测胃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Ets-1和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7例胃癌及癌旁组织、2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Ets-1和MMP-9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Ets-1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72/97)、75.3%(73/97),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0.2%、18.6%)及正常胃黏膜组织(17.9%、14.3%)(P0.01);而在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两者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Ets-1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Ets-1和MMP-9的高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位置均无关(P0.05)。Ets-1和MMP-9的表达成正相关(r=0.700,P0.01)。结论Ets-1和MMP-9高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可能是Ets-1促进胃癌浸润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L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胃癌的10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全部患者术后均经病理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HER2、PD-L1表达,对比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HER2、PD-L1的表达,分析二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00例胃癌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1,年龄60岁占比高,肿瘤大小多超过4 cm,WHO分型以分化不良与分化较好为主,肿瘤部位主要位于胃下2/3,浸润深度多为T4,TNM分期集中在Ⅰ~Ⅲ期,多伴淋巴结转移,几乎无远处转移,多存在脉管侵犯,部分有神经侵犯。1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HER2表达阴性、弱阳性、强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00%、31.00%、27.00%;PD-L1阴性、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00%、43.00%。胃癌组织HER2阳性表达、PD-L1阳性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胃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与疾病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P0.05),PD-L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与远处转移均呈显著正相关(r0,P0.05)。结论:HER2的阳性表达可能提示胃癌患者较低的恶性程度,PD-L1的高表达可能提示胃癌患者存在远处转移、浸润深度深、恶性程度高。HER2和PD-L1有望成为胃癌患者诊断参考指标及药物干预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Hp-L)感染的关系。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及40例切缘正常胃粘膜组织(对照组)中FAK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革兰染色法检测Hp-L型的感染情况;(2)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对应切缘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FAK的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FAK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FAK的高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RT-PCR显示,肿瘤组织、远端正常对照组织的FAK表达量差异明显(P0.01)。胃癌组Hp-L型检出率72.5%(87/120)与对照组37.5%(15/4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率65.0%(78/120)无显著性差异(P0.05),Hp-L检出阳性率为69.2%(83/120);胃癌组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FAK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P0.05),且Hp-L型阳性率和FAK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FAK蛋白和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增加,且与胃癌的浸润、转移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1(cyclinG1)、鼠双微体基因(MDM2)和p5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54例胃腺癌组织中cyclinG1、MDM2和p53的表达,以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作为对照。结果cyclinG1、MDM2、p5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96%、53.70%、44.44%,而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15.00%,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cyclinG1、MDM2在胃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均<0.05)。胃癌组织中MDM2蛋白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7),而cyclinG1蛋白的表达与p53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yclinG1、MDM2、p53的阳性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的作用。MDM2可能是通过调控p53的活性而促进胃癌的发生、发展,cyclinG1可能以不依赖p53的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及骨桥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L(HP-L)型感染以及OPN的表达情况,探讨Hp-L型感染对胃癌侵袭、转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①应用革兰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胃癌组织中的Hp-L型感染情况;②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的OPN的表达。分析Hp-L型感染与OPN表达的关系以及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①120例胃癌组织中有88例革兰染色检出Hp-L型,其阳性率为73.3%(88/120);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阳性率为70.8%(85/120),革兰染色Hp-L型检出和Hp-L型抗原表达同时阳性的病例有82例(两者同时阳性者为Hp-L型阳性),其阳性率为68.3%(82/120)。②胃癌组织中Hp-L型阳性组的OP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73%(58/82),高于Hp-L型阴性组表达率,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经四格表资料χ2检验,胃癌组中Hp-L型阳性与OPN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7,P<0.001)。③胃癌中Hp-L型阳性与肿瘤的大小、癌细胞的血管侵袭、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01-P<0.05)。结论 Hp-L型感染是引起胃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免疫共刺激分子PD-L1与细胞外基质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6例口腔鳞癌组织及3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D-L1和CD147的表达,分析PD-L1、CD147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D-L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8.18%(45/66),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仅为16.67%(6/36);CD14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4.24%(49/66),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13.88%(5/36)。PD-L1和CD147两者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口腔黏膜组织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统计学分析显示,PD-L1和CD14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肿瘤的体积等因素无明显相关,但与TNM分期及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紧密相关。口腔鳞癌组织中PD-L1与CD147两者相关性分析r=0.342,P值小于0.01,说明二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PD-L1与CD147均呈高表达,并且二者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合并检测二者可能为OSCC的诊疗及预后指明新的方向,为口腔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测定MUC1在肝脏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了MUC1在肿瘤诊断以及免疫治疗中的意义。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肝癌(25例肝细胞癌,5例胆管细胞癌)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表达MUC1的情况。我们发现MUC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为阳性,肝癌组织中MUC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它肝脏正常组织,MUC1主要在细胞膜中表达,其表达与肝癌的病理分型和组织学分化无相关性。我们认为肝癌组织中MUC1的表达和分布情况可以作为肝癌诊断、预后的指标,同时,MUC1作为一种靶抗原,为今后的肝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DM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Hp-L)感染在胃癌发生中的关系。方法 (1)应用革兰染色法和免疫组化学法检测100例胃癌及对应的4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Hp-L型感染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2)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MDM2的mRNA在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00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的40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中MDM2阳性表达率为71.0%(71/100)和42.5%(17/40),可见MDM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和在非胃癌组中低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DM2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RT-PCR显示,肿瘤组织MDM2的表达明显高于远端正常胃黏膜对照组织的表达量且差异明显(P0.01)。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两种方法检测Hp-L型结果具有一致性(P0.05),胃癌组织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MDM2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P0.05),且Hp-L型阳性率和MDM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47,P0.05)。结论 MDM2蛋白在胃癌中呈高表达,且与胃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其机制可能与Hp-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96例GAC组织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68.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在肿瘤的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KAI1/CD82蛋白表达与Gli1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s=0.343,P0.005)。结论 KAI1/CD82蛋白和Gli1蛋白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早期联合检测KAI1/CD82和Gli1蛋白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浸润、转移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多梳基因家族的Bmi-1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本研究主要是检测Bmi-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45例胃癌中Bmi-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与其相关性。结果:Bmi-1基因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中为88.9%(40/45),癌旁组织为17.7%(8/45),差异有显著性(P<0.05);Bmi-1基因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Bmi-1基因在胃癌中高表达,与胃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检测Bmi-1的表达可作为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烯醇化酶-α(enolase-α,ENO1)、肿瘤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 pyruvate kinase,M2-PK)的表达、相互关系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分别对55例胃癌组织和23例胃良性病变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胃癌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ENO1、M2-PK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两者临床病理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NO1阳性表达率为67.3%(37/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30.4%(7/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均P<0.05)。M2-PK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43/55),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织39.1%(9/23)(P<0.01),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均显著相关(均P<0.05)。胃癌组织中ENO1与M2-PK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29,P<0.05)。结论:ENO1和M2-PK的表达上调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联合检测两种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对临床判断胃癌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宫颈癌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7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组织和89例宫颈癌组织中PD-L1蛋白的表达,分析PD-L1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年龄、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宫颈组织中无PD-L1表达,CIN中PD-L1表达的免疫评分低,呈弱阳性;宫颈癌中PD-L1表达的免疫评分高,呈强阳性。CIN和宫颈癌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30/41)和75%(66/8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年龄、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无关(P0.05),而与患者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021)。结论:PD-L1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Liv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Livin和Survivin在65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Livin和Surviv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2.3%(47/65)、73.8%(48/65),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24%(6/25)、12%(3/25)(P0.05)。Livin和Surv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Duke's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Livin和Surviv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协同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临床Duke's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Livin和Survivin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两者具有协同作用,提示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NCG在胃癌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胃癌及4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NCG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RT-PCR检测29例胃癌及1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NCG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NCG蛋白在胃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Uc=7.149,P<0.05),胃癌组中SNCG蛋白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Uc=2.742,Uc,3.970,P均<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无关。SNCG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t=4.399,P<0.01)。结论:SNCG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会成为胃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判断转移、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丝氨酸/精氨酸富有剪接因子1(SRSF1)和凋亡抑制因子(BIRC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检测及两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来探讨两者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胃癌的转移及复发预警,以及预后评估提供新靶点。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60例术中切除的胃癌肿组织以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SRSF1与BIRC5的表达水平,分析这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1)胃癌肿组织中SRSF1 mRNA和BIRC5mRNA表达情况:SRSF1阳性表达率(75.0%,45/60)高于癌旁组织中(8.3%,5/60);BIRC5阳性表达率(81.7%,49/60)高于癌旁组织中(11.7%,7/60)。胃癌肿组织中SRSF1mRNA与BIRC5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与胃癌肿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有关;SRSF1和BIRC5 mRNA在胃癌肿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496,P=0.0062)。(2)胃癌肿组织中SRSF1蛋白与BIRC5蛋白表达情况:胃癌肿组织中SRSF1蛋白表达量相较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多(t=44.87,P0.01),BIRC5蛋白表达量较癌旁组织同样异常增高(t=69.84,P0.01)。结论在胃癌肿组织中SRSF1和BIRC5表达均存在异常增高,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存在正相关,这可能与SRSF1选择性剪接BIRC5片段,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IRC5的高表达有关,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乳腺癌组织及相应的42例癌旁组织中PD-L1的表达,并分析PD-L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测定这42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PD-L1的表达及另外18正常对照血清中PD-L1的表达,并分析PD-L1在血清中表达与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关联程度及其临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肿瘤组织中PD-L1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PD-L1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血清PD-L1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且乳腺癌患者血清PD-L1的表达与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显著相关(r=0.811,p0.001)。PD-L1在乳腺癌组织及血清中均高表达,两者显著相关,高表达PD-L1与乳腺癌进展及预后不佳相关。我们的研究初步表明采用免疫组化及ELISA检测乳腺癌肿瘤组织及外周血中PD-L1的表达,对于解释PD-L1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对乳腺癌的诊治及临床应用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MGb1-Ag在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正常组织和肿瘤中的表达和分布。观察其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Gb1-Ag在人体各正常组织和常见肿瘤、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和分布,观察胃癌特异性抗原MGb1-Ag在全身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统计分析其在胃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2)激光共聚焦检测MGb1-Ag在胃癌细胞中的定位。结果:MGb1-Ag仅在少数正常组织中有表达,在常见肿瘤中,主要在胃癌、结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部分肝癌、肺癌中阳性表达,而在其它肿瘤中表达较少或几乎不表达。MGb1-Ag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Gb1-Ag定位于胃癌细胞系SGC-7901的细胞膜上。结论:MGb1-Ag是胃肠道特异性抗原,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和转移相关,是胃癌新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探讨胚胎瘤衍生生长因子(teratocarcinoma-derived growth factor-1,TDGF-1)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关系.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TDGF-1、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情况(IHC70例;RT-PCR40例),分析TDGF-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TDGF-1、E-cadherin、Vimentin三者表达的相关性.TDGF-1、E-cadherin、Viment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4.3%、52.9%,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94.3%、15.7%(P<0.05);TDGF-1、E-cadherin、Vimentin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37.5%、52.5%,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87.5%、22.5%(P<0.05);TDGF-1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TDGF-1高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减低显著相关(r=-0.447、P<0.05),TDGF-1高表达与Vimentin表达升高显著相关(r=0.318、P<0.05),E-cadherin表达减低与Vimentin表达升高显著相关(r=-0.283、P<0.05).TDGF-1可能通过调控E-cadherin、Vi-mentin表达促进EMT,从而在胃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