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张昌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位在我国生物化学界受到广泛尊敬和爱戴的老前辈. 张昌颖教授1906年2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书香世家.1921~1923年,张教授就读于四川成都高等师范附属中学.由于自幼勤奋好学、奋发努力,于1923年考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读书;就读清华学校期间考取了官费留美预备班,于1929年赴美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先后以优异成绩获学士(1931年)、硕士(1932年)及博士(1933年)学位.1933~1934年,就职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农学院.上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灾难深重、兵荒马乱,百废具兴,急需有识之士.1934年,张教授断然拒绝美国继续聘留,应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科主任吴宪教授邀请,毅然回国、报效中华,开始献身于祖国的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事业. 1934~1941年间,张教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前身)生物化学系任教,继续从事在美国开展的营养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抗战后方,先后在江西中正医学院化学系(1941~1942年)任副教授兼系主任,在贵州大学化学系(1942~1945年)任教授;后来转贵阳医学院化学系(1945~1946年)任教授兼系主任,在抗战后方培养有志青年,为发展中华教育、支援抗日前线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教授应北京大学医学院(1953年更名北京医学院、即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聘请,任生物化学科教授,与科主任刘思职教授、丁延NFDA5教授、王世中教授等共同建设生化科.自1946至1958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任教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其间还曾兼任辅仁大学(1947~1951年)、北京大学农学院(1947~1949年)、河北医学院(1949~1950年)及哈尔滨医科大学(1950年)教授,为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和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1958年以后,他任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张昌颖教授为我国培养医学专家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北京医学院工作期间,从举办高级生化师资班开始,到招收进修生和研究生,他培养的医学生化高级人才不计其数;“文化大革命”后,他先后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如今,他的学生遍及海内外,吴阶平、严仁英、胡亚美、沈渔邨、李玉瑞、张树政、蔡良婉、李载平、张友尚、邓昌亮等著名科学家、医学家都曾受教于张教授.张教授是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64年)一书的主要撰写人之一.张教授曾主编过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生物化学》(1959年、1978年以及1985年版本),这些都是我国非常有影响的医学院校教材.张教授还主编过《核酸生物化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化分卷>》及《生物化学词典》.张昌颖教授重视教书育人,常以个人亲身体会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对准备出国的学生谆谆教导,勉励他们学成归国为国家效力,受他影响者为数很多.由于他对医学教育的贡献,1989年张教授荣获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 张昌颖教授先后从事过营养生化、肿瘤生化和眼生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研究工作中,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基础.在白内障发病生化机理、中药治疗机理及实验动物模型等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获得198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近年来,他关心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肿瘤及白内障研究工作中开展基因水平研究工作,张昌颖教授先后发表论文79篇,论著13部. 张昌颖教授积极参加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建设.1979~1987年任学会常务理事,为推动我国的生物化学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鉴于高等学校及全国各个地区的生化工作者缺少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张教授与南京大学郑集教授、北京大学张龙翔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杨福愉院士、邹承鲁院士、第四军医大学苏成芝教授等经过多年努力,在中国生物化学会领导下,终于在1985年创办了《生物化学杂志》(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在他担任主编的十年中,他呕心沥血,克服困难,不断地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1995年,他退居二线任该刊名誉主编,仍一如既往地指导《学报》工作.张教授在100周岁之际,倾一生积蓄,赞助《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建设与发展. 张昌颖教授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以他始终如一的爱国热忱,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平易近人的优良作风,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们树立了生化界一代宗师的完美形象,是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张昌颖教授安息! 北京大学医学部张昌颖教授治丧委员会 2006年7月29日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化学》2006,26(5):470-470
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名誉理事、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张昌颖教授突发心肌梗塞、不幸于2006年7月25日凌晨4时逝世,享年100周岁。张昌颖教授是我国生物化学界广受尊敬的老前辈和先驱。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张昌颖教授!张昌颖教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先生一生历经清王朝、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和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亲眼目睹了中国的衰胜、变迁和发展,所以张教授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立志发展、建设中国现代科学和医学教育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张昌颖教授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于2006年7月25日凌晨4时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周岁.张昌颖教授是我国生物化学界广受尊敬的老前辈.我们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张昌颖教授! 张昌颖教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张先生一生历经清王朝、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和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亲眼目睹了中国的衰盛、变迁和发展,所以张教授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理,立志建设和发展中国现代科学和医学教育成为了他毕生的事业.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爱国、爱党的崇高精神. 张昌颖教授是我国生物化学界受到广泛尊敬的老前辈.上世纪20年代末,张先生由清华学堂官费派赴美国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1934年,应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化科主任吴宪教授聘请回国报效,开始献身于祖国的生物化学研究事业,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先生在医学科研第一线辛勤工作逾60年,为中国的生物化学科学事业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精神. 张昌颖教授一生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培养的弟子满天下,堪称一代宗师.张先生先后在北京协和医学院、江西中正医学院、贵州大学、贵阳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院任教,为中国教育事业艰苦奋斗、贡献了全部心血.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精神. 张昌颖教授一生勤恳,努力工作,无私奉献;先生无我无畏,为人正直,诚恳待人;实事求是,科学作风正派,治学态度严谨.先生是党的忠诚的教育家、模范的科学家,先生在科学、教育和生活道路上的经历和作为堪称楷模.我们永远缅怀张昌颖教授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的精神. 张昌颖教授安息!  相似文献   

4.
张迺蘅先生承袭我国生化前辈刘思职院士(1904~1983)、张昌颖教授(1906~2006)事业,是北医生物化学学科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在刘思职主编《生物化学大纲》(1954年)、张昌颖主编《生物化学》(1978年)基础上,主编了长学制医学生特色教材《生物化学》(1995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带头在国内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在基因工程和癌转移相关基因鉴定方面有突出成绩。张先生为北医教育、人才培养,以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事业发展辛勤工作了半个多世纪,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新中国成立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界享有盛名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是我们敬重的前辈,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化学》2006,26(3):276-277
2006年2月14日,是我国名生物化学家和教育家张昌颖教授100周岁寿辰。5月5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张昌颖教授百岁寿辰暨执教60周年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6.
“郑集—张昌颖优秀论文奖”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创始人郑集教授和张昌颖教授所建立的,每两年评选篇论文入选。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化学》2006,26(5):470-471
张昌颖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一位在我国生物化学界受到广泛尊敬和爱戴的老前辈。张昌颖教授于1906年2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书香世家。1921-1923年,张教授就读于四川成都高等师范附属中学。由于自幼勤奋好学、奋发努力,于1923年考进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读书;就读清华学校期间又考取了官费留美预备班,并于1929年赴美留学,在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先后以优异成绩获学士(1931年)、硕士(1932年)及博士(1933年)学位。1933-1934年,就职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农学院。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旧中国灾难深重…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27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副主编查锡良教授,学报主编贾弘教授,学会常务理事、学报编委药立波教授,学会副秘书长王同喜高级工程师,学报编委、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周春燕教授,学报编委、南京大学生化系主任李根喜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生化系副教授倪菊华等一行专程拜望了学报顾问南京大学108岁高龄郑集教授,表达学会和学报对郑老的亲切问候与良好祝愿,并敬献新春贺牌。郑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教育家,我国生物化学、营养学及衰老生化的主要奠基人,为我国生物化学发…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已到而立之年。三十年来,它在中国科协领导下,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直接指导和关爱下,为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有幸曾经参加杂志的初创工作,亲身体会到杂志有今天实为不易!十分感谢创刊以来许多位生化界老前5的参与、指导和鼎力扶持。回溯八十年代初,北京医科大学(今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张昌颖教授时任中国生物化学会常  相似文献   

10.
<正>1985年2月,中国生物化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刊物《生物化学杂志》(即《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前身)(创刊号)正式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中国大陆生物化学界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它适应并促进了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蓬勃发展的大趋势。时任"中国生物化学会"(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的王应睐院士说:"建国以来生物化学事业获得了极大发展。解放前,我国没有生物化学专门刊物;生化论文主要在《中国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祝贺我国生化界老前辈郑集教授 1 0 0岁华诞 ,现由南京大学、江苏省科协、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营养学学会、江苏省生物化学学会、江苏省营养学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命的化学》和《营养学报》等单位商定 ,将于 2 0 0 0年 5月 1 8日至 2 0日在南京大学联合举办郑集教授 1 0 0岁华诞祝寿会 ,同时举办学术交流研讨会 .郑集 (号礼宾 ) 1 90 0年 (阴历四月初八 )生于四川省南溪县 ,先后获中央大学学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和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 ,历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  相似文献   

12.
2015年8月13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参加会议的来宾有王琳芳院士、童坦君院士、王志新院士和孙志贤教授以及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编委共48人。 《学报》顾问王琳芳院士、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前任理事长王志新院士在会上对《学报》工作提出了具体指导性建议|《学报》顾问杨福愉院士、张迺蘅教授也通过电话或口传形式表达了对《学报》建设和发展的热忱关怀和指导。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主任朱卫国教授代表《学报》挂靠单位致欢迎辞。学会副理事长昌增益教授代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致辞。昌增益教授结合我国经济飞跃式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快速进步,进入展示自己优势和创新的新阶段等新形势,突出强调了未来办好中文期刊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国际意义,对《学报》的办刊宗旨、建设和发展,从学术和办刊技术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这与《学报》创始人、我国生化老前辈张昌颖教授和郑集教授的遗愿不谋而合。前辈创建《学报》之初的办刊宗旨就是为了给我国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发表生化领域科研论文的平台,为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作贡献。 《学报》第六届主编贾弘禔教授总结了第六届编委会的工作。贾弘禔教授在简单介绍近5年《学报》期刊的发展概况、肯定成绩的同时,重点结合刊发文章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评价的主要技术指标,剖析了办刊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未来期刊发展的建议。 《学报》第七届主编周春燕教授做主体发言。周春燕教授针对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两个问题,即:非SCI期刊的困惑--优质稿源的流失|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困惑--办刊方式的转变,提出面对困难我们需要对办刊理念、杂志定位重新思考,重新明确本刊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周教授同时提出了《学报》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初步设想。 与会编委在扩大期刊影响力,提高期刊学术水平和稿件质量,增强《学报》特色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具体意见和措施,并达成共识。编委们一致表示,在中国科协、学会的指导下,有广大读者的支持下,经作者、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学报》一定会办得更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部尚伟芬供稿  相似文献   

13.
由我国生物化学先驱和前辈郑集教授与张昌颖教授出资,特设“郑集优秀论文奖励基金”(1993年建立)和“张昌颖优秀论文奖励基金”(2006年建立),奖励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上发表优秀论文的年轻科技工作者。2014-2015年“郑集-张昌颖优秀论文奖励基金”优秀论文在《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信函提名“优秀论文候选”基础上,再经编辑委员会成员及部分审稿人信函投票选出,并在2016年全国生化大会上颁发优秀论文的获奖证书及奖励基金。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化学》在我国数百种生命科学刊物中,就像百花丛中的一株小草。《生命的化学》原名《生物化学通讯》,是1979年5月中国生物化学会成立后,于1980年2月由中国生物化学会与上海生物化学会在上海共同创办的,主要读者为学会会员。1981年8月改名为《生命的化学棗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1995年定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化学》在我国数百种生命科学刊物中,就像百花丛中的一株小草。《生命的化学》原名《生物化学通讯》,是1979年5月中国生物化学会成立后,于1980年2月由中国生物化学会与上海生物化学会在上海共同创办的,主要读者为学会会员。1981年8月改名为《生命的化学棗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  相似文献   

16.
1《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简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Chin J Biochem Mol Biol,ISSN 1007-7626,CN 11-3870/Q)1985年创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国家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月刊).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  相似文献   

17.
1《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简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Chin J Biochem Mol Biol,ISSN 1007-7626,CN 11-3870/Q)1985年创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国家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月刊).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  相似文献   

18.
<正>刘思职教授1942年开始执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以后多次更名),曾任生物化学科(教研组、室、系,以下简称“北医生化”)主任。他于1956年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被评为我国第一批一级教授。刘思职于1983年8月去世,享年79岁。刘思职从事教学多年,桃李遍天下。他主持编写的教材在当时生化界几乎人手一册,对我国生物化学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刘思职曾担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在我国生理和生物化学界享有崇高的声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所研究员、著名生物化学家王德宝先生不幸病逝 ,我们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深感悲痛。王德宝先生是一位享誉中外的杰出科学家 ,是我国核酸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王德宝先生怀着拳拳爱国之心于 5 0年代中期回国报效祖国 ,在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核酸研究组。王先生回国主要致力于转移核糖核酸 (tRNA)的研究。他是我国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tRNA工作具体的业务领导者 ,先后任合成会战组组长和会战指挥组组长…  相似文献   

20.
由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王荫长教授主编 ,李国清、陈长琨和韩召军教授参编的《昆虫生物化学》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一年多来 ,受到海峡两岸昆虫学界同行的认可与欢迎。该书以详尽的资料介绍了昆虫生物化学各个领域的基本理论以及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全书 72万字 ,共 15章。第 1、 2章以昆虫生物化学的基础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为导论 ,并详细阐述了昆虫的中间代谢 (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等 ) ;第 3章为昆虫表皮化学 ;第 4至第 7章分别介绍了昆虫贮存蛋白和热激蛋白、神经肽及相关激素、生物胺及其受体 ,叙述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