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金花茶组植物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苏宗明  莫新礼   《广西植物》1988,(1):75-81
世界产金花茶组植物22种,其中我国20种,特有18种,仅产广西。其分布区在北纬21°30′—23°40′,东经106°40′—108°35′,北界基本上与广西北热带半常绿季雨林、湿润雨林地带北界吻合。该组植物分布于石灰(岩)土的13种,红壤的7种。它们出现的地段比较固定,天然林下,沟谷或溪边处,相对高度10—15米;峰丛圆洼地底部和荫蔽的坡面下部。该组植物个体最多的地区(几何中心)一个在防城县,一个在龙州县;种类最多的地区(最大变异中心)一个也在龙州县,9种,一个在扶绥县,7种。该分布区从南到北分化成六个小分区。其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700米以下。水平分布种的更替表现为:北纬21°31′为小瓣金花茶等五种;北纬22°10′—22°45′为鼻岗金花茶等八种更替;北纬22°50′为顶生金花茶等三种更替;北纬23°40′为平果金花茶更替。金花茶分布幅度最宽,可由北纬21°31′到22°55′。在土山,东西以东经107°30′为界,以东为金花茶等四种,以西为小瓣金花茶等二种。  相似文献   

2.
1983年底,贵州省博物馆蔡回阳同志在毕节县进行旧石器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调查时,在青场区青场乡大湾寨附近的老鸦洞(东经105°1′8″,北纬27°21′14″)和海子街区海子街乡周家桥村附近的大洞(东径105°23′27″,北纬27°22′26″)中找到几件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制品。1984年5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贵州省博物馆派人复查了这两个地点,又采到一些石制品和动物化石。1985年10—  相似文献   

3.
胶东海岸的沙生植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胶东半岛位于山东省东部,地处黄、渤海之滨,陆地海岸线全长1668.58km,占山东省陆地海岸线总长的一半以上。海岸地理位置约当北纬36°15′42″—38°24′00″,东经119°33′00″—122°42′18″之间,属暖温带生  相似文献   

4.
对滇东镇雄羊场桃子崖(北纬27°36′53″, 东经104°37′42″)和芒部刘家沟(北纬27°36′22″, 东经104°52′30″)早奥陶世晚期湄潭组下部所产Omeipsis zhenxiongensis Luo, 1974新材料作了研究,得以揭示Omeipsis Kobayashi, 1951的完整形态特征.该属除尾部具有一长一短两对边缘刺外,其头鞍向前逐渐扩张并发育有粗壮前刺.Renhuaia Yin in Yin and Li, 1978应为Omeipsis的晚出异名,因为两者头盖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山东白头鹎的一些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据记载白头鹎Pycnontus sinensis的分布区,北至山东南部郯城(东经118°17′—118°40′、北纬34°251—34°57′)……。1984—1988年作者在山东省泰山(东经117°5′—117°24′、北纬36°5′—36°75′)、徂徕山(东经117°16′—117°20′、北纬36°02′—36°07′)的连续观察和冬季采到的标本,得知此鸟在上述两地为留鸟。常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一带活动,多停落在树的  相似文献   

6.
广西植物地理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益新  梁畴芬   《广西植物》1983,(3):153-165
<正> 广西处于北纬20°54′—36°20′,东经104°28′—112°04′之间。全区总面积23万6千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2.46%。本区西靠云贵高原,南部濒临海洋,地跨热带和亚热带。地势东南低、西北高,因而河流主要是由西北向东南流入南海。广西境内群山环绕,在群山之中往往出现一些不大的盆地,在西江干流上亦有若干局部的小平原。广西大部分地区属于古老的地块—华夏陆台,因此,在海拔高度上,除东北和西北部以及中部、东部、东南部的弧形山脉、勾漏山脉和十万大山在500米以上者外,其余地区一般在500米以下,属丘陵地。区内超过2000米的山峰有五座。岩溶地形广泛发育,散布于区内各地,形成千奇百怪的岩溶地貌,构成广西地貌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常绿阔叶林的特征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洞庭湖区常绿阔叶林的生境及自然条件洞庭湖区居荆江南岸,地理位置在北纬28°39′20″至30°14′18″,东经111°42′44″至113°39′45″之间。环湖和湖间丘陵5,04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6.86%,其间保存有天然次生林106万亩。环湖和湖间丘陵多属低丘波状台地,除个别低山外,海拔多在350米以下。基岩由浅变质岩、砂页岩、石英砂岩、局部花岗岩体和厚层的第四纪红壤所组成。林地有机质含量一般在2—3%,全氮含量0.075—0.15%,速效氮、磷、钾含量为60  相似文献   

8.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东经110°3′—110°34′,北纬31°22′—31°37′。整个区域属大巴山脉东段的延伸部分,南临长江西陵峡,北依汉水。区内最低海拔420米,一般海拔在1700米左右,主峰神农顶海拔3105.4  相似文献   

9.
<正> 1980年夏,作者去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公社处理人民来信时,在公社所在地华尖附近发现三个相互邻近的上新世化石地点,其中两个已有相当数量的哺乳动物化石被发掘出来(将另文记述)。本文记述的化石地点位于华兴西南约1.5公里的上庙儿沟村南山坡海拔高度2640米。地理位置是东经103°16′18″,北纬36°57′34″。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地点号80006。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苏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1年,四川省林科所和飞播林场进行植被考查时,发现大片自然苏铁林,地理座标是东经101°33′30″~101°35′38″,北纬26°36′58″~26°38′33″。分布总面积约300多公顷,约12万株,集中在攀枝花市巴关河民政、平江一带,海拔1100~1500m的石灰岩山地、稀树草丛地带,定名为攀枝花苏铁(Cycas Panzhihuaensis)。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广西东北角龙胜县的西南部和临桂县的北部山地上有一片比较原始的天然林。这个林区就是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保护区的花坪自然保护区。其地理座标是东经109°43′54″—109°58′20″,北纬25°31′10″—25°39′36″。全区总面积139,125平方公里,即208,787市亩,平面界线全长51.8公里,东西宽15.2公里,南北长16公里。 地质 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江南古陆南部边缘地区,岩层古老,成陆较早,具有古陆性质。在区域构造中主要是受到断层破坏的复褶皱地区。由于岩层古老,在多次地壳运动的影响下,节理相当发育,其中主要有东西和南北向的两组垂直节理。地层主要是由寒武纪、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北部的塔河、阿木尔、图强和西林吉4个林业局地处北纬52°30′—54°51′,东经121°51′—125°5′之间,属大兴安岭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寒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严寒干燥,动植物组成种类贫乏,乔  相似文献   

13.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镇位于东经105°3′-105°50′,北纬25°20′-25°40′,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交通不便,解放前属地质工作的空白地区。1970-1972年广西区测队第五分队对本区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工作,为本区的区域地质工作奠定了基础(插图1)。本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右江褶皱带红水河  相似文献   

14.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邓莉兰  杨传东   《广西植物》1991,11(1):44-50
梵净山属武陵山脉主峰,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东经108°45′55″—108°48′30″,北纬27°49′50″—28°1′30″,海拔500—2493.4米,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其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共39科83属182种。在区系结构}二表现出下列几个一般的特征:(1)种系密度大,成分多样1(2)温带性质,是泛北极区系的一部分,与热带地区有一定的亲缘联系;(3)特有现象明显;(4)是东南亚成分(含中国一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成分)分布中心的一部分:是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一日本成分交汇中心的一部分;(5)属内种系贫乏;(6)与华东地区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苏宗明   《广西植物》1981,(2):7-10
<正> 广西(山王丌)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的石灰岩山保护区,是以保护石灰岩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重点保护区之一。它位于广西南部龙州县和宁明县境内,地处北纬22°13′56″—22°33′19″、东经106°46′28″—107°4′19″之间,分成不连续的三片,总面积15万多亩。该地植被保存尚好,估计覆盖率可达80—90%,其中森林覆盖60—70%,是广西石灰岩地区有林面积最大的地方。而且森林类型复杂,把它的分类问题搞清了,对于广西南部石灰岩地区森林类型的分类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6.
广西爬行动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东经104°50′—112°05′与北纬20°54′—26°20′之间,地处亚热带,植被茂盛,动物繁多,特别是爬行动物,为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很早就有人对广西的爬行动物进行过调查采集、描述报道,如Ahl(1930)、范增浩(1931)、Pope(1935)、张孟闻(1942、1947),刘承钊(1962)等,但迄今尚无全面系统的调查报道。我室从50年代便开始对广西的爬行动物(主要是蛇类)有计划地分期定点进行了采集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 巨犀是欧亚大陆第三纪体型庞大的奇蹄类,我国巨犀化石丰富,分布比较广,内蒙、新疆、宁夏、甘肃、云南均有发现。1984年初夏,内蒙古非金属矿地质队地质科关政和同志寄来牙齿化石数块,经修理除得较完整的大牙齿一枚外,还有一些碎块无法拼接。化石采自内蒙伊盟鄂托克旗硅矿矿区,其地理座标为东经106°50′30″,北纬39°12′14″;该地位于黄河东侧,西北距包兰线石咀山车站7公里。  相似文献   

18.
大邑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地跨北纬30°25′至30°49′,东经102°54′至103°45′。境内地形复杂,山势陡峻,系成都平原向西北高原过渡地带。而高山无人烟地区多峡谷,并有暖湿海洋气流顺坡谷而上,因而气候温湿、林木生长茂盛,植物垂直分布明显,在海拔1500—2000米范围内,主要以樟科、槭树科、壳斗科、胡桃科等常绿或落叶树种为主。海拔2000—3000米内,以松科的冷杉、紫果云杉和桦木科的红桦为主。海拔3500米以上为高山杜鹃林及高山草甸。竹类资源丰富,据调查,在海拔1000—1500米内,通常生长着白夹竹、刺竹及其它杂竹和少量的丰实箭竹,纯林…  相似文献   

19.
渭河是黄河的一条主要支流。陕西关中地区主要包括渭河中下游及其支流下游地区,约在东经106°45′—110°13′,北纬34°0′—35°12′之间,位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南倚秦岭山脉,北界关中北山山系,面积约二万一千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这一地区虽然自第四纪全新世以来,总的气候变化趋势是由温暖湿  相似文献   

20.
四川古蔺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径105°34′至106°21′,北纬27°41′至28°41′之间。海拔最低300米,最高1870米,相对高差1500米。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最高气温26.8℃,最低气温6.8℃、年平均雨量855.6毫米,无霜期230~302.7天。日照1197.9小时以上。山大沟深,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虽是边远山区,但无严寒酷暑,最适宜各种野生植物果品资源的生长,特别是红子,遍地皆是,预计产量不少于1500万斤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