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分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分类起源于本世纪20年代,直至60年代才形成病毒分类的正确框架,并建立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NV)。之后,ICNV改名为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开展系统的分类工作,出版病毒分类报告。1995年问世的第6次分类报告将所有已知的病毒分为DNA、RNA、DNA与RNA逆转录病毒三大类,进而再分成50个科,还增设亚病毒因子和未分类的病毒两个部分,并对一些新发现的病毒作出权威性分类。分子生物学  相似文献   

2.
布尼亚病毒目新分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尼亚病毒目中许多病毒是新发现的, 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或潜在威胁。本文结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 2017年第十次报告, 针对新列的布尼亚病毒目的最新分类系统, 总结了该类病毒 ICTV 分类的历史变化情况, 对其下属各病毒科的分类、中英文定名、代表种、病毒形态、病毒基因组结构、编码蛋白、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病毒感染宿主、地理分布、理化特性等进行了介绍, 并且基于病毒基因组的编码RdRp的基因序列对9个科13个属的布尼亚病毒做了系统发育分析。  相似文献   

3.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进展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早在60年代,业已知道感染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和细菌的病毒约数百种,但这些病原体的分类与命名处于混乱状况。1966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微生物学代表会议上,成立了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Nomenclatureof Viruses,简称ICNV),其目的是寻求一个各种病毒通用的分类系统,该委员会是在病毒应如何分类与命名的激烈争论中诞生,同时也在各种意见极为分歧的争论中获得发展。1971年,由wildy整理并发表了“ICNV第一次报告——病毒的分类与命名”,描述并承认43个病毒属和组的名称,还确定了两个病毒科: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  相似文献   

4.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于2005年7月发表了最新的病毒分类第八次报告。在这个长达1259页的报告中,将目前ICTV所承认的5450多个病毒归属为3个目、73个科、11个亚科、289个属、1950多个种。在亚病毒感染因子下设类病毒、卫星和朊毒,其中类病毒有2个科、7个属;卫星病毒有2个亚组,卫星核酸有3个亚组;  相似文献   

5.
面对日益增长的新病毒种类和数量,及其复杂的内在关系,现有的病毒分类方法已凸显出其局限性。2019年,病毒分类和命名的权威机构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基于病毒的系统进化关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包含15个分类等级或阶元的病毒分类系统,并已经在ICTV的官方网站https://ictv.global/上线发布,公众可以在线免费查找动态的病毒分类信息。新的病毒分类系统能更好地揭示病毒错综复杂的内在关系以及群体进化机制,使我们能以更客观及系统的方法对病毒进行分类和命名。本文就ICTV网站有关病毒分类的主要概况,特别是最新的病毒分类和ICTV报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6年公布的第6次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材料,将原来的DNA病毒类的嗜肝病毒科,改称为DNA反转录病毒类嗜肝DNA病毒科,其下又分为:正嗜肝DNA病毒属「包括乙型肝为病毒(HBV)、土拨鼠肝炎病毒(WHV)、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3个种」和禽类DNA嗜肝病毒属两个属,后者包括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和苍鹭乙型肝炎病毒(HHBV)2个种。1998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HBV分子生物学会议上  相似文献   

7.
杆状病毒由于被广泛用作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倍受重视。近年来证实某些杆状病毒对虾具有致病性 ,从而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公认的最重要的对虾致病病毒是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hitespotsyndromvirus ,WSSV) ,在我国养殖对虾中广为流行 ,引致重大经济损失。不少文献将WSSV称作对虾白斑病杆状病毒 ,其实并不准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 (ICTV)在 1982年出版的第 4次病毒分类报告中将杆状病毒科 (Baculoviridae)分 4个亚群 :核多角体病毒亚群、颗粒体病毒亚群、C亚群及D亚群[1] 。第 5次病毒分…  相似文献   

8.
ICTV第八次报告的最新病毒分类系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于2005年7月发表了最新的病毒分类第八次报告[1].在这个长达1259页的报告中,将目前ICTV所承认的5450多个病毒归属为3个目、73个科、11个亚科、289个属、1950多个种.  相似文献   

9.
张忠信 《病毒学报》2012,(5):595-599
正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于2012年发表了最新的病毒分类第九次报告[1]。在这个长达1327页的报告中,将目前ICTV所承认的2284种病毒和类病毒归入349个属、19个亚科、87个科和6个目,  相似文献   

10.
最新动物病毒分类简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承平 《中国病毒学》2005,20(6):682-688
多次预告又几经推延的<病毒分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第8次报告>(以下简称第8次报告),终于在2005年9月面世.虽然之前在网上已陆续发布了一些内容,但翻阅此书,仍有一睹为快之感,某些内容与事先网上发布的不尽相同,科属的分类有所增添或改动.  相似文献   

11.
同时表达蓝舌病毒四个主要结构蛋白可装配成病毒样颗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制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基因工程疫苗和进一步研究BTV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BTV病毒样颗粒(VLP)的装配进行了研究。同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BTV主要结构蛋白VP7、VP3、VP2与VP5,将细胞裂解液超速离心纯化后,发现主要存在两 形态的颗粒:一种与前文报道的病毒核心颗粒(CLP)相同,直径约为60nm ̄70nm,蛋白壳厚10nm ̄15nm;另一种大小为70nm ̄  相似文献   

12.
RT—PCR检测蓝舌病毒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舌病毒 (BluetongueVirus,BTV)是呼肠孤病毒科 (Reoviridae)环状病毒属 (Orbivirus)的代表种 ,含10个节段的双链RNA(dsRNA)作基因组。其中 ,L2节段编码BTV型特异性抗原VP2 ,L3节段和S7节段编码群特异性抗原多肽VP3和VP7。其中 ,VP7是BTV粒子的主要结构多肽之一 ,其编码基因序列保守。VP7具有高度的抗原性 ,能刺激被感机体产生强的群特异性免疫反应[1] 。蓝舌病毒的易感宿主是牛、羊及野生反刍动物 ,死亡率高达 6 0 %~ 70 %以上 ,并且至今仍无有效的防治措施 ,对畜牧业…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病毒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鳖病毒(TSV)是从病鳖中分离到的一种病毒病原。经细胞培养和差异离心制备TSV抗原,肌注家兔获TSV抗体(TSV-Ab),中和效价为1:20,用TSV-Ab进行双向免疫扩散和间接ELISA检测,被检样品有健康和病鳖组织匀浆液、TSV细胞培养液、提纯的TSV,以及鱼传染性胰脏坏死病毒(IPNV)、草鱼呼肠孤病毒(GCV)、鱼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VHSV)、鲁痘疮病毒(Carp pox viru  相似文献   

14.
最新动物病毒分类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次预告又几经推延的《病毒分类-国际病毒 分类委员会(ICTV)第8次报告》(以下简称第8次 报告),终于在2005年9月面世。虽然之前在网上 已陆续发布了一些内容,但翻阅此书,仍有一睹为快 之感,某些内容与事先网上发布的不尽相同,科属的 分类有所增添或改动。与2000年出版的第7次分 类报告相比,也有较大变化。该书的首席主编换成 了植物病毒学家Fauquct,出版社成了Elsevler Ac- ademic Press。而第7次报告首席主编为动物病毒 学家Van Regenmortel,出版社为Academic Press。 1995年出版的第6次报告仅586页,第7次报告 1162页。第8次更厚,达1259页,而且配有彩色图 文。不仅用丰富的色彩显示病毒的立体结构,如经 深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e)电子成象 的 蓝舌病毒(BTV)构象彩照,还对各科属内的正式 成员、暂定成员等用不同颜色的文字印刷,比黑白两 色的第7次报告自然更加悦目和清晰。  相似文献   

15.
1991年丝状病毒科的分类正式公式,它包括马堡病毒(MBGV)和埃博拉病毒(EBOV),近年来埃博拉病毒在中非重新出现,频频流行,引起世界极大关注。本文从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等方面综述了近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简并引物RT-PCR扩增技术,结合RT-PCR扩增片段RELP分析,对洋水仙14个病毒病样品进行分组检测,结果表明洋水仙植物上存在有四种以上PVY组病毒侵染。它们可能是TBV、NYSV、NSSV和OnYDV等。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是种类最多的一类植物病毒,现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承认的成员有168种。它们的病毒粒子都是弯曲线状的,长度在680-900nm,在植物细胞内可以形成圆柱形(风轮状)内含体或卷旋状内含体。基因组为正义单链RNA,翻译时先翻译成多聚蛋白(polyprotein)。本属病毒可由蚜虫传播。Riechmann等曾在1992年介绍过其基因组结构、基因组表达等方面的进展,本文主要介绍1992年以后的研究进展。1基因组结构与功能马铃薯Y病毒属的基因组为正单链RNA,约10,000个核着酸,5’.端具有病毒基因组连接蛋白(VPg)…  相似文献   

18.
刘冰  覃海宁 《生物多样性》2022,30(7):22397-23
中国高等植物多样性编目是“中国生物物种名录”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后植物志时代对中国高等植物的物种名录进行修订和年度更新。自2017年深圳国际植物学大会以来, 中国高等植物物种名录已进行了5次年度更新。名录参考最新的植物分类学研究进展, 对各大类群全面采用有分子证据的新分类系统, 收录5年来发表的中国植物新类群和新记录, 补充往年遗漏的部分类群, 并依据新的专科专属的修订结果对发生属间分类变动的类群进行了更新。目前的中国高等植物物种名录包含角苔类4科9属27种, 苔类62科170属1,081种94个种下等级, 藓类94科453属2,006种154个种下等级, 石松类3科12属165种4个种下等级, 蕨类38科177属2,215种228个种下等级, 裸子植物10科45属291种118个种下等级, 被子植物272科3,409属32,708种6,909个种下等级, 共计483科4,275属38,493种7,507个种下等级, 较5年前增加了19科270属2,334种。  相似文献   

19.
郭秀婵 《病毒学报》2005,21(6):481-484
B病毒(B virus),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其称为猕猴疱疹病毒1型(Cercopithecine herpesvirus 1,CeHV-1),拉丁文名为猴疱疹病毒(Herpesvirus simiae),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单纯疱疹病毒属.在35种非人灵长类疱疹病毒中,只有B病毒对人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20.
模式标本是植物分类和命名的依据和凭证,也是植物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重要基本资料。为提高模式标本的管理水平,促进其充分利用和互惠共享,该文对广西植物标本馆(IBK)馆藏模式标本的种类组成、采集地、采集年代及采集人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本馆完成信息数字化的模式标本共计4 645号,5 736份,隶属于170科619属2 128种(含种下等级),馆藏模式标本收集的优势科有樟科、苦苣苔科、茜草科、山茶科、兰科、荨麻科、百合科、猕猴桃科、大戟科、柿科和杜鹃花科等,优势属有秋海棠属、蜘蛛抱蛋属、马兜铃属、紫金牛属和冬青属等。(2)模式标本分别采自中国的20个省(区、市)以及其他2个国家,模式标本采集较多的省区有广西(48.19%)、海南(24.14%)和广东(11.63%)。(3)历年模式标本采集高峰期在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模式标本命名高峰期在20世纪80年代,与我国植物分类学的兴起,以及开展《中国植物志》编研等有关,模式标本的橱柜时间(标本采集到命名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1年,橱柜时间最长为82年。该文还对模式标本的馆藏现状及数字化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