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繁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34  
武正军  陈安国 《兽类学报》1996,16(2):142-150
1992年1月~1994年12月,作者在东洞庭湖区岳阳县麻塘区调查,3年捕获并剖检东方田鼠1392只,其中雌鼠599只,雌性比♀/(♂+♀)=43.0%。该鼠全年繁殖,盛夏5~7月怀孕率较低,冬季12~2月怀孕率比同域其它鼠种显著偏高。3年合计总怀孕率为29.2%.平均胎仔数(x±SE)为5.13±0.12只,平均窝仔数4.60±0.27只,雌鼠和雄鼠的繁殖强度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室内饲养的东方田鼠妊娠期约20天,窝仔数4.33±0.33只,雌鼠50~60天成熟,雄鼠稍迟。枯水期(11月~翌年4月)东方田鼠主要栖息于湖洲草地,汛期(5~10月)主要栖息于过垸内稻田。在不同栖息地其繁殖力差别较大,湖洲的繁殖强度最高,稻田区次之,岗地最低,反映它在各栖息地生态适合度不同。文中还对全国4个亚种的繁殖参数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白洋淀浮游植物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讨了白洋淀重新蓄水后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并依据多样性指数标准及指示种评价了白洋淀水质。1990年5月至1992年7月共鉴定到浮游植物8门,10纲,25自,50科,135属,398种,20变种。其中绿藻门65属191种8变种;硅藻门27属98种11变种;蓝藻门27属68种;隐藻门最少,仅有1属4种。白洋淀重新蓄水后浮游植物的数量分布以南刘庄最高,年沟值973.7x10 ̄4个/L;韩村最低,仅26.0x10 ̄4个/L。白洋症水样含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春季最高,平均值为411.4x10 ̄4个/L,并以绿藻占绝对优势,平均值为353.2x10 ̄4个/L,占春季总量的85.85%,占绿藻全年总量的40.62%。不同淀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多样性指数在0.617—0.919(Simpson’sindex)和3.190—4.501(Shannon-Weaver’sindex)范围。  相似文献   

3.
无锡太湖地区夜鹭及鹭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4 ̄6月对分布在无锡地区的夜ycticorax nycticorax)和白鹭(Egretta garzetta)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地面积约27237.5m^2,植被以马毛松(Pinus massoniana)和香樟树(Cinnamomum hupehanum)为主。研究结果表明:栖息地共有鹭巢近万个,平均密度为0.36个/m^2,每棵树上平均巢数为1.06个,最多达25个/  相似文献   

4.
安徽虫瘟霉菌株的强毒杀蚜应与侵染速率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许谦  冯明光 《菌物系统》2000,19(2):241-247
报道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nhuiensis)菌株F97028对桃蚜(Myzus persicae)的强毒杀蚜活性。以7个孢子剂量(0.4 ̄10.4个孢子/mm^2)接种2 ̄3龄若蚜(52 ̄86头/剂量),连续观察7d,所获数据经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接种后第3 ̄7d的LD50分别为34.8、87、1.5、0.7和0.4个孢子/mm^2;在所有剂量范围内LT50为2.9 ̄6  相似文献   

5.
荒漠沙蜥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逎发  陈强  解雪梅 《生态学报》1996,16(3):276-282
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1年繁殖1次,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4月初出蛰时雄性精巢已相当发育,5月其重量和体积最大,6月变小,进入精子发生的晚期,7月降到最小,8月开始回升,10月中旬入蛰时已接近春季出蛰时水平。1年内仅7月精巢中无精子。雌性出蛰后卵细胞开始发育,4月下旬进入成熟期,6月达高峰,7月下降,8月进入休止期。每雌年产卵1~3枚或1~4枚,平均1.83(n=48,1987)和2.17(n=48,1993)。特定体长组的生殖率是影响种群年平均生殖率的主要因素。生殖周期与光周期相符,光周期是影响荒漠沙蜥生殖周期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6.
P物质对大鼠DRG神经元胞体膜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在大鼠DRG神经元标本上应用细胞内记录,以确定SP对DRG细胞的膜反应及其可能的离子机制。实验所测DRG细胞静息膜电位为-58.9±8.2mV(X±SE,n=81)。传导速度:A_(α/β)细胞为20.4±4.8m/s(X±SE),范围14.1-28.7m/s(47/60);Aδ及C类细胞为9.8±5.2m/s,范围1.2-13.7m/s(13/60)。浴槽滴加SP(10 ̄(-7)-3×10 ̄(-4)mol/L)在大多数细胞可引起明显的膜去极化反应(56/60)。少数细胞对SP无反应(4/60)。在SP去极化期间膜电导值有所增加,从平均值2.72×10 ̄(-8)mho增加24.6%(n=3)。所测逆转电位值在+40-+50mV之间(n=3)。浊流平衡液(BSS)中NaCl以氯化胆碱置代,或用含TTX(10 ̄(-5)mol/L)的BSS灌流,可使SP-去极化幅值大大减小但不能完全消除。而高(20mmol/L)和低(0mmol/L)Ca ̄(2+)的BSS灌流时,使SP-去极化幅值相应的增加和降低。用含10 ̄(-4)mol/LCd ̄(2+)及10 ̄(-2)mol/LTEA的BSS灌流,均使SP-去极化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7.
沙漠结皮中藻类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笔者对宁夏中卫沙坡头干旱区沙漠表面结皮中藻类进行了为时10个月(1991年5月-1992年2月)的定量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共出现13个属的藻类,其中蓝藻5属,绿藻6属(包括1个未鉴定出的属),硅藻2属。运用稀释平板法得到藻类生物量平均为8.117×10 ̄4cells/g D.S.根据结皮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pH、含水量、电导率、水溶性K ̄+、Na ̄+、Ca ̄(2+)和Mg ̄(2+)的量、交换性盐基总量、全磷量、有机质和凯氏氮)及气候条件(气温、降雨量和土壤温度)分别与藻类生物量的简单相关系数可知影响生物量比较显著的因子有交换性盐基总量(r=0.683)、降雨量(r=0.712)、有机质含量(r=0.584)和水溶性Na ̄+(r=0.586)。进一步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影响藻类生物量最显著的相关因子是水溶性Mg ̄(2+)和降雨量(R ̄2=78.74%)。  相似文献   

8.
缓激肽对大鼠背根神经节分离神经元ATP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Gu QH  Li ZW  Fan YZ 《生理学报》1998,50(1):37-42
在新鲜分离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的56个细胞标本上,应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进行记录。胞外加缓激肽(BK,10^-6 ̄10^-4mol/L)引坊的DRG细胞膜反应结果如下:(1)71.4%的细胞为内向电流,其电流反应的幅值具有明显的浓度信赖性;(2)12.5%的细胞为外向电流;(3)16.1%的细胞未引起可检测的膜反应,单独给予ATP(10^-6 ̄10^-3mol/L)在大多数受栓细胞(54/56)  相似文献   

9.
草兔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欣 《兽类学报》1995,15(2):122-127
本文分析了1991年1-10月获自山西省东南部丘陵山区以及1990-1993年10月至翌年1月获自该省各地草兔的有关繁殖特征。草兔的繁殖季节为1-9月,雄性进入性活动的时间早于雌性。生殖腺测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峰值在4月和5月。当年兔3-4月龄时性可成熟,但达到性成熟月龄的当年兔只有51.7%在7、8月参加繁殖。怀孕个体见于2-9月,3月怀孕率最高,此后逐渐下降。胎仔数1-7只,5月最多,年均值3.6只,每只雌兔年产幼兔12.9只。  相似文献   

10.
大鵟夏季的活动及取食节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Buteohemilasius)于夏季在栖落,梳羽,取食,扑翼飞行,滑翔和捕食上化费的时间分别占整个活动日(15h)的81.01%,8.86%,4.39%,3.09%,2.24%和0.41%;从130块食物团的分析表明大的食物主要由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根田鼠(MicratusOeconomus),高原鼠兔(Ochotomacurzonia),雀形目小鸟及昆虫组成。一只大平均1d吐1.5±0.6(n=7),相当于消耗1.62只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