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保护化石与保护地球历史潘江众所周知,地球历史的划分为:显生宙(宇)、隐生宙(宇);太古代(界)、元古代(界)、古生代(界)、中生代(界);寒武纪(系)、奥陶纪(系)、志留纪(系)……第三纪(系)及第四纪(系)。其主要依据仍是古生物化石。地球从形成至今...  相似文献   

2.
《化石》2012,(3):37-37
《化石》杂志、《生物进化》杂志将在2012年十一国庆节期间(10月2日至6日)联合组织会员及化石爱好者赴广西进行古生物化石考察。 活动地点:云南南宁周边、宁明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四个钻孔(2.下2-观18、滨297、牛101、樊101)沙河街组一段岩心样品介形虫化石丰度统计表明:1)不同的岩性介形虫化石丰度可以有很大不同;2)同一钻孔垂向上不同层段中介形虫化石丰度也显示出不均匀性;3)在岩心层面上,介形虫化石的分布有六种形式:密集分布、零星分布、簇状分布、条带状分布、虫穴充填、裂缝充填。除前两者外,均显示出层面上化石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上述化石丰度不均匀性的原因包括生态学和埋葬学两种因素。最后文中讨论了这种化石丰度不均匀性所反映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
广东罗定更新世灵长类化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来自广东罗定苹塘下山洞及山背岩的灵长目动物包括:猩猩(pongo)、长臂猿(gibbon)、猕猴类(macaques)及疣猴类(colobines)。猩猩化石的研究报告已于1992年发表。本文记述的是长臂猿科及猴科化石共5属、9种:Hylobatesconcolor,Rhinopithecussp.,cf.Pygathrixnemaeus,cf.Trachypithecusphyrei,T.sp,T.francois和cf.Macacaassamensis,Macacathibetana,Macacamulatta。虽然它们均属于现生种,但这些猴类牙齿化石的形态给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对比资料。这一动物群的组合特征,为探讨两广地区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其它伴生哺乳动物的分析,其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  相似文献   

5.
1927年时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的加拿大解剖学家步达生(D.Black)研究了一颗来自北京周口店的下磨牙化石,定名为Sinanthropus Pekinesis即中国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Peking Man)。从1927年起,在周口店开始了系统的考古发掘,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1块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北京人和爪哇人很相似,脑量比现代人要小(平均1088mL):头盖骨有似猿的性状:额骨后倾,有浓重的眉嵴:但有完全现代化的下肢。能直立行走并在草原上奔走。重要的还在于,在周口店遗址,不仅出土了北京人化石,而且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各种各样的石器。包括制作精良的尖状器以及用火的遗迹。  相似文献   

6.
梁晓东  薄学 《化石》2009,(3):44-47
中国古生物化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史料记载,我国对化石文化的研究已有几千年的所史,可追溯到宋代以前。鼎盛时期当为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最近在辽两义县的《民国义县志》中发现了有关古生物化石文化的宝贵资料。书中的《赠鱼石》中所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制有格物编:商宗(乾隆皇帝)制有鱼石屏歌。”两位皇帝都深入探究了鱼化石的来源,并制有“砚匣”和“鱼石屏”等珍贵的艺术品。这些发现与考证,有力地把中国古生物化石文化鼎盛期向前推进了三百年,这对中国化石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市场贸易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肃榆中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甘肃榆中上苦水大沟发现的几种哺乳动物化石:Microtusgregalis,Ochotonasp.,Felistigris,Equusprzewalskii,Coelodontaantiquitatis,Cervus(Sika)sp.,Antilopinaegen.indet.,Ovisnahoor,Bovinaegen.indet..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应为晚更新世中晚期。这是甘肃中部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层位确切、化石门类较多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相似文献   

8.
《化石》2013,(4):6-6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毕顺东研究员的研究小组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教授等合作在8月8号的《自然》杂志上报道了目前已知最大的贼兽化石(Haramiyida):金氏树贼兽(Arboroharamiya jonkinsi)。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一种具混合型纹孔(互列式纹孔和对列式纹孔)的化石本。化石木产自内蒙古乌达矿区老石旦矿附近太原组上部,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经比较,确认为南洋杉型木属(Araucarioxylon Kraus)一种新;老石旦南洋杉型木(Araucarioxylon laoshidanense sp.nov.).根据混合型纹孔的存在及其他特征,认为新种可能代表了一种原始的松杉类植物的木材化石。主要特征:仅保存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四个钻孔(2-下2-观18、滨297、牛101、樊101)沙河街组一段岩心样品介形虫化石丰度统计表明:1)不同的岩性介形虫化石丰度可以有很大不同;2)同一钻孔垂向上不同层段中介形虫化石丰度也显示出不均匀性;3)在岩心层面上,介形虫化石的分布有六种形式;密集分布、零星分布、簇状分布、条带状分布、虫穴充填、裂缝充填、除前两者外,均显示出层面上化石分布的不均匀性,造成上述化石丰度不均匀性的原因包  相似文献   

11.
张富强 《化石》2011,(1):14-16
古生物化石(比如恐龙化石骨架)的展出往往离不开模型制作,有的化石模型(特别是脊椎)结构复杂,模具的制作难度较高,因此,要准确复制这些化石模型,掌握模具制作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制作这些模具,下面我就以合川马门溪龙第二背椎为例,介绍结构复杂化石模具的制作技巧。  相似文献   

12.
对“临夏鸵鸟Struthio linxiaensis Hou et al.,2005”骨架和蛋壳化石的重新观察表明,其骨架和蛋壳化石的一些特征有悖于鸵鸟(Struthio)的特征,因此将“临夏鸵鸟”建立一新属:东方鸵鸟Orientornis gen.nov.以区别于Struthio,并修订了属的特征;修订后的鸵鸟科化石包括:Namornis,Diamantornis,Struthio,Orientornis gen.nov.4属。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过去了几十年来,特别是近40年来有关中国华夏植物区科在植物研究的资料,将中国华夏植物区的科达植物化石归为4种类型:印痕,压型,髓模及矿化化石等。在科达植物各种器官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时代延续最长的是其叶化石,最早出现于早石炭世的维宪期(Visean),但数量较少,分布零星。在华北,一直至晚石炭世的斯梯芬期(Stepharian)和早二叠世,科达中化石数量才逐渐增多,特别在早二叠世,达到最  相似文献   

14.
雷兽类在新疆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6月22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美国宾州匹兹堡市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大步火车站以南40余公里处(古脊椎所野外编号:93011)发现一破碎雷兽头骨。首先看到这块化石的是克里斯托弗·毕尔德博士。由于风化严重,仅获一右P3(长/宽:26.6/31.0毫米)(V10772)。就地测量,头骨长57.5厘米,颧弓宽42.00厘米,机键宽门.00厘米。化石产自一小山丘底部之发白色含细砾的砂岩(未见底)中(l),在砂岩之上尚有厚约5—6本的土黄色淡水灰岩层(2),再上为网格状红色泥岩层,厚约10米(…  相似文献   

15.
巢县人类化石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铁梅 《人类学学报》1995,14(2):182-183
巢县人类化石的年代陈铁梅(北京大学考古系,北京100871)陈铁梅等(1987)曾报道巢县银山洞出人化石的上部地层的年代为16—20万年,但不排除有20—30万年的化石存在,其依据是9个动物化石样的铀系测年结果.沈冠军等(1994)根据该遗址7个碳酸...  相似文献   

16.
张法奎 《化石》2001,(2):35-37
陈文敏先生在《化石》杂志上陆续发表了四篇文章 :〈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7年第四期) ,〈再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一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1999年第四期) ,〈续谈殷商上帝与外星文明〉(《化石》2000年第一期)。四篇文章讲的是同一个邪说“人是外星人的后裔” ,后三篇是第一篇的扩写。陈先生以分析我国古代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为切入点 ,开始宣讲他的邪说。他说“我经多年研究商代甲骨文体系(其中包括金文)发现 ,整个甲骨文体系有一个核心系统 ,我称之为‘帝系…  相似文献   

17.
S.G.Pemberton   《古生物学报》2001,40(1):134-142
介绍地质记录中在不稳定的沉环境下,由于生活条件的恶化(盐度的变,严酷的温度,低含氧量及移动的沉积基底等)以及沉积事件(浊流沉积和风暴沉积)所产生的机会(r-选择)遗迹化石和均衡(K-选择)遗迹化石及其特点以及机会行为方式的古生物证据。对现代底栖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揭示现代机会生物均衡生物的生态特征(居群策略)描述由于破坏事件导致动物群消除后重新移居的现代实例,有助于了解地质记录中机会(r-选择)遗迹化石和均衡(K-选择)遗迹化石的成因及其古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化石《化石》(一)化石天择,天择,世纪光阴过客!桑田沧海何耶?化石生灵昔遐。遐昔,遐昔,奥密几多明迹。(二)《化石》谋策,谋策,《化石》年编四册!兴衰物种何耶?存灭灾难逆差。差逆,差逆,展卷开颜裨益转应曲(二首)@庞秉璋!200233,上海桂林西街30弄29号303室  相似文献   

19.
西班牙新发现的人类化石及人属一个新种的命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武 《人类学学报》1997,16(4):319-323
西班牙新发现的人类化石及人属一个新种的命名刘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收稿日期:1997-06-19仅仅在10余年前,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人属(Homo)的演化呈渐进和直线状的方式(agradualandstrai...  相似文献   

20.
列武  吴新智  张兆群  张翼  高星 《化石》2009,(3):58-68
南非共和园位于“人类的摇篮”非洲大陆的最南部,这里不仅以盛产钻石等珍稀矿产资源而闻名于世,同时还以丰富的古人类化石资源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自1924年往塔翁地点首次发现南方古猿幼儿头骨化石(南方古猿是生活420—15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成员.迄今只在非洲发现)以来,迄今已经在南非9处地点发现了南方古猿化石。除了不同类型的南方古猿化石外.在这些地点还发现了早期人属(Homo)的化石(包括能人、匠人、直立人等)。在其它一些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