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宁宗  朱继金  李其斌  温汉春 《蛇志》2012,24(2):222-222
心肺复苏术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医学生是否正确掌握该项技术,将影响其将来的临床工作急救能力,也影响心肺复苏术在社会的推广应用。虽然心肺复苏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医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接受了一定技能培训,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2.
宁宗  丘瑛  莫康林  杨霞 《蛇志》2012,24(2):138-13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心肺复苏术培训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分别采用传统的分离式培训模式和复合式培训模式对医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术教学,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和问卷调查。结果复合式模式培训班的总体评价和团队能力明显高于分离式模式培训班(P〈0.05)。在理论考核及技能考核成绩方面,复合式模式培训班的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分离式模式培训班(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术的教学中,采用理论授课、教学录像和同步练习的复合式培训模式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梁毅 《蛇志》2016,(2):241-242
目的总结诊断学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方法,以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方法对诊断学临床示教及技能操作等医学教育环节进行分析,不断总结改进。结果诊断学临床见习及技能培训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结论诊断学临床示教及技能操作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而基础结合临床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为医学生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剑锋  李浩  严若谷  廖园莉  李其斌 《蛇志》2011,23(4):357-358
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对急救技能的掌握晴况和对培训的态度。方法对我校2008-2011年入学的458名医学研究生急救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对4项技术(徒手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进行技能考核。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情况。结果医学研究生急救技能掌握普遍较差,4项技术平均合格率为27.3%;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合格率为55.6%。92.3%的医学研究生认为急救技能非常重要,89.5%希望定期得到急救技能培训。结论医学研究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较差,应定期对他们进行急救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5.
全科医师急救技能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全科医师对急救技能掌握情况和对培训的态度。方法:对在我院参加培训28名社区全科医师急救技能进行调查,对心肺复苏中的胸外心脏按压频率、电除颤功率等问题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并对4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进行技能考核。根据职称分为初级和中级2组,比较2组成绩差异;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对急救技能培训的需求情况。结果:社区全科医师急救技能掌握普遍较差,心肺复苏技能平均合格率为14.2%,4项技术合格率为17.8%;初级与中级职称组成绩无差别(P>0.05);89.2%的社区全科医师认为急救技能非常重要,92.8%希望定期得到急救技能培训。结论:社区全科医师急救技能普遍掌握较差,应定期进行对他们急救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6.
邓海霞 《蛇志》2012,(4):429-431
目的研究Glidescope可视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急诊科的临床技能教学。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学习的实习生、住院医师、进修生共137人,在进行气管插管培训时,采用模拟教学法,培训结束进行考核,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学生对此方法教学的评价。结果气管插管考核通过率91.24%,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并能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结论以Glidescope可视喉镜为媒介的教学方式,为医学生提供良好的操作机会,弥补传统教学的薄弱环节,推动教学改革,并为心肺复苏奠定基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蛇志》2020,(3)
目的通过运用新媒体在大学校园内宣传或与学校相关社团合作推广急救知识,让大学生能够通过"急救帮"APP的帮助,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和相关操作,提高急救知识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方法以校园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校园内常见的突发疾病,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急救知识和资料,并进行分类和归纳;依据查找的疾病知识,以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现急救的相关内容,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对大学生参加急救培训意愿得出,医学类专业占91.38%,非医学类专业占79.14%,不同专业学生在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均持有较高的热情和意愿,其中非医学专业学生较医学专业学生更高(P0.05);有82.74%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去学习急救自救知识,且大学生较为认可的三类急救教学方式比较,以教学视频演练占主要比例。结论大学生对校园"急救帮"新媒体的推广和应用热情度高,能使大学生快捷掌握简单易懂、科学权威的急救知识,提高大学生临床技能和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提高专业素质的根本保障。临床教学阶段对于医学生来讲至关重要,也是医学院和教学医院的工作重心。现代社会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临床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势在必行。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临床技能、临床思维以及医德医风等医学基本素质的提高并不明显。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提出了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以案例为中心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以小组为中心教学法等。笔者从实际应用出发、认真剖析各种教学法的优缺点,将其科学整合,应用于临床教学的不同阶段,切实有效地提高了临床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PBL)与基于课堂的学习(LBL)即传统教学法在胸外科临床教学中教学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临床专业学生100名,随机分为LBL教学组及LBL教学组各50人.在学习结束时,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成绩考核;同时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进行两种教学效果和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共纳入99例学生,分析显示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对医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影响.PBL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成绩与实践考核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采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微格教学在急诊低年资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的急救技能水平。方法将我科40名低年资护士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组使用微格教学法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种教学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护士急救技能及理论知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格教学法对提高急诊低年资护士的急救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对于提高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能力的效果及必要性.方法:对126名新入院医护人员进行基本急救知识摸底测试,然后使用简单急救技能操作模拟器和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应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回放分析"方法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分析培训效果,总结反馈意见.结果:培训前心肺复苏理论成绩45.81±5.23,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及格率仅为11.36%.经短期培训后,再次以同等难度试卷测试,平均理论成绩为92.85±6.25,心肺复苏操作测试合格率为100.0%,与培训前平均成绩比较有显著的提高(P<0.01);对接受培训者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认为有必要加强急救培训者占95.2%;认为高仿真模拟急救培训对今后医疗工作中处理紧急突发事件或急危重病人有重要帮助者占98.4%.结论: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培训对提高急救意识和实际应急能力有重要帮助作用,有必要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急救模拟人(Emergency Care Simulator,ECS)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社区医师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应用ECS结合情景模拟对27名社区医师按照2010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急救技能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和4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转运),比较培训前后成绩的区别;调查社区医师对ECS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结果:社区医师胸外按压培训前后的成绩分别为59.61±12.35和81.42±13.26(P<0.05),气管插管的成绩分别为64.18±15.21和85.49±18.17(P<0.05),4项技术的成绩分别为62.15±12.28和89.32±15.34(P<0.05);96.2%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结论:应用ECS结合情景教学对社区医师进行培训可以提高急救技能,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内科是临床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科教学是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重要步骤,是医学生由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桥梁。传统临床教学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学质量较低。上世纪60、70年代问题导向(PBL)的教学方法被提出,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本文将PBL教学方法应用于内科临床教学工作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向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提高,帮助医学生建立完整的内科诊疗过程思维,进而达到临床内科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孙长怡  秦俭  王晶  鲍银月  樊洁 《生物磁学》2011,(23):4556-4558
目的:探讨应用急救模拟人(Emergency Care Simulator,ECS)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社区医师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应用ECS结合情景模拟对27名社区医师按照2010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标准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急救技能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和4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转运),比较培训前后成绩的区别;调查社区医师对ECS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认可程度。结果:社区医师胸外按压培训前后的成绩分别为59.61±12.35和81.42±13.26(P〈0.05),气管插管的成绩分别为64.18±15.21和85.49±18.17(P〈0.05),4项技术的成绩分别为62.15±12.28和89.32±15.34(P〈0.05);96.2%认为该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结论:应用ECS结合情景教学对社区医师进行培训可以提高急救技能,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是正确行使医疗行为和保证医疗质量的依据,书写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医学生及住院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和基本技能。本文将结合我院长期的医学生及住院医师临床教学经验和实际,以神经系统影像报告为例,从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重要性、医学生及住院医师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技能教学的现状、规范化医学影像报告书写技能的培养、评估、反馈和评价进行探讨,以期在医学生和住院医师的培养中提高其临床技能,供广大同道在医学教育与实践中借鉴和改进。  相似文献   

16.
陈洪流  宁宗 《蛇志》2016,(4):523-525
目的总结急诊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现状,探讨提高急诊医学生临床能力的方法。方法通过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机制,改革教学模式,构建新型教学评价模式等手段提高急诊医学生临床能力。结果在临床教学中进行不断尝试、总结和创新,对提高急诊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效果显著。结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引入形成性评价模式,有利提高急诊医学生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17.
郑晓文  张剑锋 《蛇志》2012,(4):435-436
灾难医学起源于西方的灾害医学,开始被称之为急救、灾难医学。其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科学,结合其自身的特殊性,对救援人员实施专业的灾难医学教育培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我国医学生教育体制中的灾难医学教育培训体系尚不完善。急救医学服务体系(EMSS)涵盖了院前急救、灾害医学、院内急诊及加强治疗等领域,而急救医学  相似文献   

1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向医生转变的必修科目,也是住院医师向高层次医师迈进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住院医师临 床技能及完善医疗水平极为重要。目前,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很多弊端,相关管理体系缺乏统一、完善的评价标准。因 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医院临床教学实习所积累的经验,并学习借 鉴发达国家及地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的优点与长处,探索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新方法,旨在促进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毅 《蛇志》2016,(4):519-520
目的探讨急救情景模拟训练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能力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低年资护士进行急救情景模拟培训,比较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水平。结果低年资护士在急救时能将理论和临床紧密结合,在急救情景模拟训练中能作出快速准确判断。结论急救情景模拟训练有利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缩短了课堂培训与临床实践差距,是一种有效且零风险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20.
冯庚 《生物学通报》2001,36(1):20-21
(上接2000年第12期第13页)3 心肺复苏简介心肺复苏简称“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对患者持续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也就是说用挤压胸壁的方法迫使心脏被动向全身泵血,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向患者肺部输送氧气,两者结合,代替了患者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工作,使患者的全身重要脏器尤其是大脑保持含氧的血液供应,避免了因缺氧而发生的脏器坏死。现场急救时心肺复苏必须持续进行,不能停顿,直到患者心脏恢复功能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4 人工徒手心肺复苏术4.1 胸部捶击 胸部捶击是抢救心脏聚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