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唐梅珍 《蛇志》2017,(1):61-62
目的总结静脉留置针在儿科诊疗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行输液治疗的患儿16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输液,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穿刺,比较两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1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儿科输液中,静脉留置针穿刺较传统头皮针穿刺具有优势,临床操作过程中与患儿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可有利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80例儿童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对照组的4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儿童输液护理,对观察组40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输液过程中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40例患儿在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大,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形成差异大(p0.05)。结论:对需要输液的儿童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帮助提高护理的质量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在对患儿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过程中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205例行输液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经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置入留置针进行输液,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发生液体外渗、堵管、静脉炎、针体滑出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腋静脉置入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经济实惠、操作简单等优点,同时也减少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持了输液治疗的连贯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我院2014年9月~2014年12月接诊的132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儿提供常规儿科护理服务;观察组患儿,则在接受儿科护理服务的同时,另给予静脉留置针护理。统计两组患儿留置针成功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留置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护理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儿科护理水平,在儿科护理减少患儿痛苦,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就儿科门诊输液的细节护理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儿科门诊输液室收治的患儿200例,基于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服务,而研究组给予细节化护理服务措施。结果:研究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8%,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为70%,两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满意度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儿科门诊输液中的应用极为有效,能够为患儿及其家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安全型留置针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将2012年6~12月在我科行输液治疗使用留置针的患儿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为使用安全型留置针输液;对照组150例,为使用普通型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种留置针的并发症,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在静脉炎、外渗、堵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操作者针刺伤发生率为0,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安全型留置针可起到预防针刺伤的作用,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唐利平  卢兰芳  罗丹  石琳 《蛇志》2016,(4):475-476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3例,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住院满意度指标,并评价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79%,对照组为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心血管内科病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有利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韦玉琴  梁勤艳 《蛇志》2014,(2):258-259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防范护理措施。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常见原因加以总结分析,并对其防范与处理对策加以探讨。结果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过短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固定松动、堵管、药液外渗和静脉炎等。其防范与处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健康教育、防止脱管与堵管、加强看护、改进封管方法、防止药液渗漏和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等。结论提高医患双方对留置针脱落的防范意识,合理选择留置部位与穿刺血管,运用正确的固定及封管方法,加强护理人员及陪护家属的看护,可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金宁双  张利华  林秋娥 《蛇志》2013,(4):395-396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制定全院统一、醒目的护理标识,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规范、有针对性地使用护理标识,同时将护理标识作为护理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结果应用护理标识后,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不良事件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护理标识的应用,有效控制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4)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对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科2018年2~3月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30例患儿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对我院2018年3~4月行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30例患儿为实验组,使用规范化管理。观察比较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使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患儿的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0.00%,实验组为9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留置针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浅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蛇志》2020,(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基层妇幼保健机构护理风险事件及孕妇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孕妇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SDS、SAS评分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孕妇满意度。结果实施管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实施孕妇风险管理有助于改善孕妇的不良心境,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8,(1)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ICU收治的126例患者按入住时间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与生活照护,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减少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顾琦云  潘习桃  孙金芳 《蛇志》2009,21(1):50-5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而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是儿科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普通的静脉穿刺,每日需要穿刺1~2次。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不仅减少患儿的痛苦,还能有效保持静脉通路,提高了救治效率,而且减少了护理工作量。然而应用中不同年龄对留置效果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静脉留置针使用的成功率。现就我院儿科病房的240例住院患儿留置针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璞 《蛇志》2009,21(3):207-208
目的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方法将6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z例,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行前臂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留置针穿刺效果和留置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外渗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单通道1h液体补充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通道能有效提高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抢救中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效果和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PPCI术的AMI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急诊模式,研究组患者予以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满意度、确诊时间、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研究组抢救时间、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91.00%(91/100),高于对照组的76.00%(76/100)(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心血管发生事件发生率为2.00%(2/100),低于对照组的17.00%(17/100)(P<0.05)。结论:行PPCI术的AMI患者给予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救治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罗进联 《蛇志》2014,(1):135-136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比较我院65名护士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知信行问卷得分、护理风险事件和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护士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均高于风险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投诉事件发生率均低于风险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风险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降低院内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护理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浅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雅裴  黄秀美  刘惠 《蛇志》2006,18(3):239-24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工具的逐渐普及,车祸外伤造成颅脑损伤的事件也日渐增多。因此,静脉输液治疗已成为临床护理治疗与支持的重要手段。由于,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并多伴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症状,大多不配合治疗,导致常规针头输液失败,不但造成患者静脉损伤,而且加重护理工作量。浅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管腔柔软,能较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肿瘤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本研究选取博习诊疗中心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别。研究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无差别;干预后,研究组带管日常生活、带管运动、日常导管观察等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本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实施PICC留置导管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PICC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品管圈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方法,目前在众多领域获得推广。本文主要描述品管圈在医院护理项目——降低留置针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上的成功运用流程,主要目的有:一、总结本次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给后来者运用品管圈(QCC)的管理方法提供借鉴;二、给广大护理人员在降低留置针输液静脉炎发生率上提供问题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5,(4)
目的探讨情景游戏干预对门诊输液室学龄前儿童输液治疗的影响。方法按时间段法将100例门诊输液室学龄前儿童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按门诊儿童输液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情景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治疗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输液治疗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依从性、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情景游戏干预有利于提高门诊输液室学龄前儿童输液依从性、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使输液疗程能顺利完成,同时也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