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蜂形天蛾亚科Philampelinae峨眉曲纹天蛾 Panacra mydon Walker 1856 体长32毫米;翅展53毫米,头顶褐色,翅基片后缘金黄色,胸部及第一腹节背板土灰色,腹部灰色,第三到六节背板两侧杂有白鳞,前翅深灰褐色;顶角下方微内曲,外缘中部微弓出;中线略直,黑褐色向后缘渐宽,其外方有两条褐色锯齿状细线;中室端有一黑点;顶角有一黑褐色斜条,长约4毫米,伸达R_5,并平分顶角,R_4室及R_5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中国细蛾科的工作中,发现尖细蛾属二新种,记录如下。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刀瓣尖细蛾Acrocercops ensiformis,新种 前翅长4.0—5.0mm。颜面白色;头顶淡赭褐色。触角柄节褐色。口须银白色:下颚须端节腹面褐色;下唇须第二节端部及第三节腹面铅灰色。前、中足褐色;基节灰白,胫节中部有2白斑;跗节白色,第一节中部、第二和第三节基部各有一褐环。后足基节和腿节银白色,基节外侧中部有一赭褐斑;胫节和跗节浅褐色,胫节、第一和第二跗节各有一白端环,第四和第五跗节基部白色。前翅赭褐色;沿后缘有一长白带,白带由翅基伸达翅端部1/7处,内缘不及5/7处有一V形褐斑,端部呈园形加宽;翅端2/7  相似文献   

3.
廉振民 《动物学研究》1982,3(2):215-216
贵州埃蝗(Eoscyllina kweichowensis Cheng)的雌性为郑哲民先生1977年所记述,标本采自贵州省罗甸地区,当时未曾发现雄性。1980年在贵州望谟地区调查时,采到雌雄成虫40头,本文将雄性成虫加以描述。 雄性:体褐色,后头部两侧及前胸背板侧隆线处具暗褐色宽纵纹,头顶、后头及前胸背板沿中隆线处具褐色或淡黄色狭纵纹,有的个体淡色条纹可沿前翅臀脉域延伸至翅顶;后头具有或缺黄褐色“八”字纹;前胸背板侧片褐色或下缘淡黄色,在中后缘具一淡色斑块,或消失不显。前翅黄褐色,在中脉域部分较深,具有5—6个淡白色斑点,前翅其余部分具有细碎暗褐色小斑点。后翅基部淡黄色,端部烟色。后足股节外侧,上侧黄褐色,间有不规则的小黑斑,内侧带橙黄色,下底外侧黄褐色;后足胫节基部橙黄,端部橙红色。后足跗节第一节橙红色,第二、三节褐色。  相似文献   

4.
1.樟巢螟绒茧蜂Apanteles locastrae You et Tong,新种(图1) 雌 体黑色。触角、各足基节、后足转节、腿节、胫节端部3/4、跗节、腹部、产卵管鞘黑色;下颚须基节、翅痣褐色,下颚须2—5节浅黄;前足转节、腿节基部1/4,中足转节、腿节基部3/4、胫节端部1/2,前缘脉、痣后脉、翅痣边缘暗褐色;足的其余部分和产卵管黄褐色,后足胫距白色;翅基片黑褐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羽毒蛾属记述(鳞翅目:毒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仲苓 《昆虫学报》1985,(1):99-103
羽毒蛾属(Pida Walker,1865)隶于毒蛾科。模式种羽毒蛾(Pida apicalis Walker,1865)。本属下唇须向上,过头顶,下唇须、前足和胸部均被长毛,后足胫节有二对距;前翅径室大,R_1脉起于中室前缘,R_2脉起于径室前缘,接近径室顶角,R_3脉、R_4脉与R_5脉共柄,起于径室顶角,但R_5脉距离中室很近,M_1脉起于中室上角,M_2脉接近中室下角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我国天蛾12个新种及新亚种。模式标本均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川锯翅天蛾 Langia zenzeroides szechuana,新亚种(图版Ⅰ,1) 翅展160毫米,体长50毫米。触角背面灰白色,腹面黑色;肩片上有较宽的赭黑色纵条,两侧灰色;胸部背板黄褐色,足短,灰蓝色,跗节上有黑环。腹部灰褐色,披有褐色长鳞毛,毛端灰白;尾节暗灰有三条灰白色纵带;前翅暗银灰色,有白色散纹,后半部散布紫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切恨虫亚科的二新种,分别采自西藏和黑龙江。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锈歹夜蛾Diarsia ferruginea新种 翅展40毫米。头部与胸部锈褐色,下唇须外侧红棕色杂少许黑色,触角基节及颈板基部杂有白色及黑色,足腿节与胫节有赭红色毛,跗节外侧黑色,各节端部白色;腹部淡褐  相似文献   

8.
跳小蜂科中国两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夜蛾跳小蜂Litomastix maculata Ishii ♀:体长0.8毫米左右。通常黑色:中胸盾和小盾片末端有绿色闪光;三角片、小盾片和中胸侧板稍有紫色闪光。触角柄节细长,约为梗节与第一至三索节长之和;梗节长大于宽,长为第一至三索节长之和;索节6节,第一索节长、宽相等。余节渐向端部增宽:棒节紧密,斜截,其长为端部5索节长之和(图1)。翅透明,缘脉附近有1暗色小斑。足胫节基部、前、中足腿节端部、中足跗节和距黄白色;其余为黑褐色或黄褐色,跗节末端褐色,小盾片基半部有1凹槽。腹部短,只及胸部长之半,末端尖。 寄主: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icius,银纹夜蛾Plusia agnata Standinger。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采自四川横断山脉的绒茧蜂属一新种。正模和配模标本保存在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副模标本分别保存在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和西昌农业专科学校植保教研 背刺蛾绒虽蜂Apanteles belippicola新种 雌峰 体黑色,有白色微毛。上颚褐色,下颚须乳白色;后足胫距淡黄或灰白色;除前、中、后足基节黑色,后足腿节末端、后足胫节端部三分之一,各足跗节为褐色(跗节基节基部色浅)外,各足其余部分均为黄色;前翅前缘脉、翅痣、痣后脉均为褐色,其余脉为浅褐  相似文献   

10.
凹须翅尾蝗Primnoa cavicerca zhang,新种 雄性:体褐绿色,腹面黄色。头部背面近暗绿色,后头中央具细狭黄绿色纵纹。颜面黄绿色。前胸背板褐绿色,侧隆线外侧具黑色纵带纹与复眼后黑带纹相连。前胸背板侧片前端具一块向后上方倾斜的黑纹,在中横沟处与侧隆线外侧黑纹相连,故从侧面看近似“Y”字形。黑色纵带纹以下至侧片边缘均为黄色。前翅黑褐色,翅脉黑色。后足股节上侧褐绿色,外侧上、下隆线间为黑色,近基部的羽状隆线黄褐色;内侧上隆线两侧具黑色纵斑,其余为黄色。股节底侧黄色。股节端部内、外上膝侧片棕褐色,下膝侧片黄色。后足胫节黄色。胫节刺端部黑色。肛上板及肛侧板黄绿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黄足毒蛾属记述(鳞翅目:毒蛾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仲苓 《昆虫学报》1983,(3):336-337
黄足毒蛾属(lvela Swinhoe,1903)隶于毒蛾科(Lymantriidae)。模式种为lvelaauripes(Butler)。属征:下唇须细弱向前,第三节微小;后足胫节有一对距,前足跗节第一节短于胫节,爪腹面有齿;翅宽,被鳞片,翅基部有少量毛;前翅无径室,R_1、R_2脉起于中室前缘,R_3、R_4和R_5脉共柄,共柄长,起于中室上角,R_5比R_3脉接近中室,M_1脉起于中室上角,但与R_3 R_4 R_5脉分离,不起于一点;M_2脉接近中室横脉下端分出,M_3  相似文献   

12.
赵仲苓 《昆虫学报》1983,(4):452-456
斜带毒蛾属(Numenes Walker,1855)隶毒蛾科。模式种Numenes siletti Walker。属征:下唇须斜向上达头顶,第一、二节被浓毛;后足胫节有两对距;前翅有径室,R_1脉起于中室前缘,R_2脉起于径室前缘,R_3与R_4脉共柄,R_3 R_4脉与R_5脉同起于径室顶端,M_1脉起于中室下角,Cu_1脉与Cu_2脉分别从中室后缘伸出;后翅R_s脉与M_1脉同起于中室  相似文献   

13.
三角辜小叶蝉guriahana triangularis(Matsumura),中国新记录 Insect Matsumura:63.94 体基色淡黄,复眼褐色。 头顶稍稍向前尖出,中间长度与复眼间后缘长相等;头顶无条带等其他特殊斑纹。 前胸背板两侧深褐色,小盾片亦为深褐色,基部中间处有一小黄斑,前翅在中间有一很宽的褐纵带,覆盖了翅面的大部分;爪片在中部为一褐斑分开;端横脉周围色淡,前缘端横脉为褐带覆盖:翅端区在内缘和外缘有几块白色斑,后翅透明,大部分脉纹褐色。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虻属一新种(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遵明 《昆虫学报》1985,(2):225-226
雌虫体长20毫米,棕黑色。眼有二条带。前额颇窄,深棕,具黑毛;端部明显宽于基部,长为基宽的2倍,高为基宽的9倍。亚胛高,棕色,颊与颜亦棕色,颊具黑色短毛。口毛黑色。基胛黑色,棒状,上端延线超过前额高度的1/2。触角黑色,柄节密覆黑毛,梗节具黑毛,鞭节较窄长,背缘有明显的背角。下颚须黑色,第2节较窄长,末端钝,具黑毛。盾片黑棕,具浅棕色条纹。小盾片、翅前胛(prealar callus)亦呈黑棕。小盾片侧后缘具白毛。胸侧片黑色、覆同色毛。翅透明,具浅棕色阴影,R_4脉无附脉。腋瓣上的一丛毛白色。平衡棒棕色。足黑色,具同色毛。腹部背板黑色,第1—4节中央具不明显白点状斑,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中国蔺叶蜂科异片叶蜂属1新种:白鳞异片叶蜂Astethomostustegularis Wei et Zhang,sp.nov.,该种与Astethomostus sinicus Wei近似,但翅基片白色,翅基部、各足股节端部、胫节大部黄褐色,翅烟色浅,小盾片后部具明显刻点等,差别显著,易于鉴别;新种与同属另一已知种Astethomostus funereus(Klug)的区别为:翅基片白色,各足股节大部黑色,后颊脊伸达后眶中上部,胸腹侧片十分狭窄,颚眼距缺如等.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16.
<正> 麦茎白秀夜蛾Leucapamea askoldis(Ober-thur)分布于日本、朝鲜及我国,但对其生物学缺乏报道。鉴于此,我们进行了一些观察。兹将结果简述如下。 形 态 特 征 成虫 翅展35毫米左右。头部棕褐色,触角丝状。颌片前缘灰、白鳞片混杂,中间为一黑褐色横带,后缘白色。肩板及胸部背面白色,腹部背面前4节污白色,向后端逐渐为灰褐色。前翅基部白色,有一暗褐色斜斑。前缘及外缘暗褐色、后部白色。顶角处有一白色近圆形斑,其  相似文献   

17.
王淑芳 《昆虫学报》1985,(2):227-228
本文记述樟蚕姬蜂属Habronyx Foerster指名亚属Habronyx(s.str.)中的一新种。标本采自北京潭柘寺。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本文特征图由陆伯林同志绘制。 拟榨蚕软姬蜂 Habronyx subinsidiator新种 雌蜂:前翅长12毫米。头、胸黑色。触角柄节、梗节前面、脸、唇基、上颚除端齿外、眼眶外侧下端、触角鞭节、前足、中足、后足除基节及胫节端部外、翅基片、腹部除第二节背部纵斑外均黄至红黄色。翅脉褐色,翅痣浅褐,翅浅褐透明。体被致密短毛。头宽与胸宽  相似文献   

18.
1.木蛾霍克小蜂Hockeria epimactis新种 雌:体长5.0毫米。前翅基部1/3透明,端部稍褐,其余烟褐色,具暗褐色毛;近痣脉端部有1具白毛的圆斑,圆斑中有1褐色的钭纹;近臀角处另有1略呈三角形的大浅色斑(图1)。前、中足跗节及胫节端部暗黄褐色。胸部背面具白毛,其余毛黄白色。  相似文献   

19.
蔡荣权 《昆虫学报》1984,(2):211-214
本文发表刺蛾科一新属和两个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副纹刺蛾属Paroxyplax新属 下唇须中等大小,稍向上弯伸不过额;雄蛾触角长双栉形,触角干末端1/4生有一簇长的鳞毛,乍看似变粗大,雌蛾触角丝形;胸腹部粗壮,披毛浓厚,翅基片基部有一竖起成角形的毛簇,后胸背中央和腹背基部中央具毛簇,足披浓密长毛,后足胫节有两对距;前翅前缘内半部直,外半部微拱,翅尖尖,外缘与后缘分界处不明显,呈弧形曲,脉序与斜纹刺  相似文献   

20.
1.昆明小毛虫Cosmotriche Kunmingensis Hou,新种(图1~3) ♂蛾触角鞭节灰色,羽枝灰黄色。头、胸、前翅灰白色略显粉红色,后翅灰色,腹灰褐色,翅基片和胸背两侧密被灰白色毛鳞。胸脊被灰褐色毛鳞,前翅中间呈明显的宽中带,其上宽下窄,中间紧缩。于中室端白点处折曲,中带内、外侧呈黑色线纹,下部呈明显的黑斑,宽带中部外侧呈浅黄褐色长形斑,中室端灰白色点明显,略呈三角状。顶角区灰黑色,亚外缘斑列中间模糊不清,仅两端呈明显的角状黑色斑。后翅灰色,中间具两条深灰色中带,内侧者长而色深,上端折曲,外侧者短而色淡。翅脉灰褐色,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