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在腹膜阴道成形术后人工阴道微生态的状况,探讨人工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1例腹膜阴道成形术术后的患者,在术后2~3周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评价,以同期30例正常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在腹膜阴道成形术后早期人工阴道已经有微生物生长,但普遍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衡状况,微生态失衡的发生率为100%。结论 (1)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在腹膜阴道成形术后早期已经建立阴道微生态系统。(2)腹膜阴道成型术后人工阴道的微生态失衡发生率明显增高;与正常女性相比有更高的微生态失衡比例;(3)评价术后人工阴道微生态状况对建立人工阴道的微生态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女性阴道乳酸杆菌与各种阴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阴道乳酸杆菌变化与各种阴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妇科白带涂片多功能染色液对阴道分泌物做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细菌性阴道病(BV)、老年性阴道炎中乳酸杆菌半定量检测。结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老年性阴道炎中乳酸杆菌检出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乳酸杆菌半定量大部分集中在+-++范围内,和正常对照组明显不同。其中细菌性阴道病病人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最低。结论阴道乳酸杆菌是维持阴道清洁、保持阴道处于酸性环境、预防阴道疾病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受到年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多数研究认为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道微生物群失调,乳杆菌减少,其他病原菌增多的结果。正常女性阴道微生物群可被分为5种状态类型,这些状态类型中微生物的紊乱是发生细菌性阴道病最直接的原因。本文通过与正常状态下阴道微生物组成的对比,综述了细菌性阴道病状态下阴道微生物群的不同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并对以阴道微生物群作为靶标的细菌性阴道病治疗新方法和新进展进行了讨论与对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后患者人工阴道的微生态状况,探讨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后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4例性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术后回访的患者,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评价,同时检查患者的人工阴道物理功能及阴道壁组织活检。结果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术后患者的人工阴道具有正常阴道的组织学特点,物理功能良好。54例患者中阴道菌群密集度为Ⅱ-Ⅲ级者48例,占88.9%;菌群多样性为Ⅱ-Ⅲ级者39例,占72.2%;优势菌为革兰阳性大杆菌者15例,占27.8%;pH≤4.5者31例,占57.4%。无病原菌感染。术后时间≥2年的23例患者阴道微生态正常者占14例(60.9%),异常者占9例(39.1%)。术后时间〈2年的31例患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11例(35.5%),异常者20例(64.5%)。菌群异常主要包括:菌群抑制(包括未见到任何细菌)、革兰阳性短杆菌(12.3%)、革兰阳性球菌(31.5%)、革兰阴性短杆菌(9.6%)。结论 (1)先天性无阴道的患者在阴道成形术后不同程度存在菌群失调表现。表现为pH值升高,阴道内菌群多样性欠佳,正常优势菌群存在比例低。(2)手术后时间是影响腹膜阴道成形术后阴道微生态的重要因素,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人工阴道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比例逐渐增加。(3)评价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后阴道微生态环境的状况,对预防与治疗术后人工阴道感染、促进人工阴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令肤适洗液皮肤和阴道局部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令肤适皮肤和阴道局部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皮肤急性毒性、皮肤刺激、皮肤过敏、阴道急性毒性和阴道刺激等试验方法。结果未见令肤适具有皮肤毒性、皮肤刺激作用和明显的阴道急性毒性反应;在阴道刺激试验中低剂量未引起阴道明显的刺激反应,高剂量可引起阴道粘膜炎细胞浸润、淤血、出血及溃疡等病理变化。结论令肤适皮肤使用较安全,阴道使用浓度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妇女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几种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揭示各种阴道病病原菌与pH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 316例阴道病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生理盐水湿片镜检及pH测定。结果 1 316例阴道病患者中检出细菌性阴道病384例,阴道pH 4.4~5.6,占29.18%;UU感染阴道病252例,阴道pH 5.0~6.1,占19.15%;MH感染40例,阴道pH 4.7~6.1,占3.04%;CT感染20例,pH 4.7~5.6,占1.52%;念珠菌感染164例pH 4.4~5.0,占12.46%;阴道毛滴虫感染92例,pH 5.0~5.6,占6.99%。结论本研究检出妇女阴道病主要以细菌性阴道病与支原体及衣原体性阴道病较高,且4种常见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患者pH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H检测快速、简便,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的变化。方法采集育龄期女性健康受试者(control,CN,n=50)、细菌性阴道病患者(Bacterial vaginosis,BV,n=50)、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n=48)、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Bacterial vaginosis in combination of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BVC,n=32)的阴道拭子,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而后应用25%~55%变性梯度的PCR-DGGE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阴道菌群指纹图谱结果显示,VVC组中阴道优势菌群与CN组基本一致,但与BV组和BV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菌群多样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我院阴道微生态诊断平台对妇科门诊就诊者阴道微生态状况进行分析,为妇科疾病(阴道炎)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4月妇科门诊患者阴道微生态检测资料,根据菌群密集度和多样性、优势菌、Nugent评分及五项菌群功能及炎症反应指标进行结果判定,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评价结果。结果共对6 326例就诊者进行了阴道微生态检测,其中阴道菌群正常者占10.40%,菌群正常但功能下降者占15.81%,阴道微生态失调者占73.79%。阴道微生态失调者中菌群异常者占40.48%,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占9.63%,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占10.28%,滴虫性阴道病患者占1.82%,混合性阴道炎患者占0.85%。阴道微生态失调病例主要集中于40~49岁的女性(35.58%),但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30~39岁者占比较高(33.8%)。结论阴道微生态诊断平台有助于全面评价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客观反映致病病原体存在程度,有利于指导妇科疾病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的纵向变化。方法选择健康无症状单胎妊娠期妇女50例,分别于孕早期(10.2±2.1)周、孕中期(24.6±3.7)周、孕晚期(33.2±3.4)周,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pH、H2O2含量检测及细菌培养,并经革兰染色后在油镜下观察,进行阴道微生态(阴道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优势菌、炎症反应状况等)状况评价。结果 (1)50例孕妇中,孕早期38例(76%)阴道微生态正常,其中31例(81.58%)整个孕期维持阴道微生态正常,7例(18.42%)孕妇于孕中期或孕晚期转变为阴道微生态失调;12例(24%)孕早期阴道微生态失调,其中6例(50%)于孕中期或孕晚期转变为阴道微生态正常。(2)无症状性细菌性阴道病随着孕周增加部分可自然消退40%(2/5)。(3)H2O2阳性、阴道pH低者易从阴道微生态失调转为阴道微生态正常。结论妊娠期阴道微生态是动态变化的,部分细菌性阴道炎可自然消退,H2O2阳性及低阴道pH为维持正常阴道微生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阴道微生态是由阴道的局部解剖结构、周期性的内分泌变化、阴道局部免疫系统和阴道内微生物菌群共同组成的阴道环境和生态系统。多项研究证实阴道微生态失调通过局部炎症因子释放、黏膜免疫应答的改变和局部代谢变化,可引起早产的发生。阴道内小分子物质如糖类、短链脂肪酸和胺类通过代谢路径和代谢产物在阴道微生态失调与早产的发病机制起作用。近年来,阴道微生态的理念得到重视,治疗方法由传统的抗生素治疗转向了综合治疗,目的是恢复正常阴道菌群和阴道上皮黏膜免疫系统。但阴道微生态与宿主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阴道清洁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阴道清洁度的情况。方法用湿片法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随机选取1000例念珠菌阳性分泌物,对其阴道清洁度进行观察。结果1000例念珠菌阳性分泌物中,阴道清洁度Ⅳ度有606例,阴道清洁度Ⅲ度有279例,阴道清洁度Ⅱ度有82例,阴道清洁度Ⅰ度有33例。结论虽然大多数念珠菌阳性分泌物(88.5%)阴道清洁度异常(Ⅲ~Ⅳ度),但仍然有少数念珠菌阳性分泌物(11.5%)阴道清洁度属于正常(Ⅰ~Ⅱ度)。这一结果应有助于临床妇产科医生在为患者做常规妇检、在外观性状上对阴道分泌物作判断时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阴道感染性疾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主要的类型有细菌性阴道病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目前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病原体的显微镜观察以及病原体代谢物的检测等,但因其诊断阳性率低、敏感性低等限制,导致抗感染药物选择困难、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等。本综述在比较阴道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细菌性阴道病以及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临床常见诊断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细菌性阴道病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体鉴定及诊断中的应用,以期为阴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愈后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再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分成2组,口服伊曲康唑胶囊联合咪康唑阴道软胶囊阴道给药组和单独咪康唑阴道软胶囊阴道置药组。结果治疗1周和治疗4周后复诊,联合用药组症状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病原学转阴率高,治愈率达88.6%。结论伊曲康唑联合咪康唑阴道软胶囊治疗再发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抗生素诱导的小鼠阴道菌群失衡模型,并研究乳杆菌对假丝酵母菌的阴道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 以IRC小鼠为实验对象,用头孢曲松造成阴道菌群失调,并将白假丝酵母接种到小鼠阴道内,造成小鼠阴道白假丝酵母过度增殖模型.对抗生素作用后的小鼠,采用乳杆菌预防、同步、治疗3种方式,阴道接种德氏乳杆菌DM8909菌液(2×108CFU/ml);取其阴道分泌物进行假丝酵母菌及乳杆菌的阴道菌群分析,并同时进行分泌物镜检,取阴道组织标本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小鼠阴道内细菌总数显著下降(P<0.01),出现阴道红肿、分泌物涂片镜检查到白细胞及假丝酵母.乳杆菌对小鼠抗生素导致的阴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明显,受损小鼠阴道菌群的多样性和数量恢复至正常(P>0.05),其中乳杆菌预防组阴道菌群破坏程度最小(P<0.01);乳杆菌干预后的小鼠都可以显著性清除阴道内的假丝酵母菌(P<0.01),以乳杆菌预防组效果最好.结论 德氏乳杆菌DM8909能阻止白假丝酵母对阴道上皮的黏附作用,能调整阴道的菌群,对阴道黏膜有一定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为进一步施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我院5 559名临床诊断为阴道炎的妇女及3001名健康体检妇女为研究对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研究对象下阴道1/3处的白带样本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判定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微生态失衡状况较健康体检组妇女更严重。本地妇女发生阴道炎的因素为阴道清洁度Ⅲ~Ⅳ度(OR=1.64,P0.001)、阴道出现炎症白细胞(OR=1.14,P=0.003)、阴道检出酵母菌菌丝/孢子(OR=2.02,P0.001)及阴道菌群乳杆菌比例较低(OR=2.13,P0.001)。结论本地区育龄妇女阴道微生态存在失衡状况,下一步需提出合理干预措施,降低阴道微生态失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老年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情况,为中老年阴道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9月~2019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中老年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阴道毛滴虫检查,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分析不同年龄、季节、职业、生活习惯、性生活情况患者的阴道毛滴虫感染状况。结果:中老年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为10.50%,其中45~50岁年龄段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最高,占19.15%,71~80岁年龄段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最低,占2.78%,不同年龄段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春季、夏季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显著高于秋季、冬季(P0.05)。牧民、农民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显著高于工人和公职人员的感染率(P0.05),牧民、农民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常性清洁外阴的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显著低于非经常性清洁外阴的患者(P0.05)。有性生活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显著高于无性生活患者(P0.05),有性生活应用避孕套的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显著低于不应用避孕套患者(P0.05)。结论:中老年阴道炎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较高,春季、夏季是阴道毛滴虫感染的高峰期,中年患者感染率高于老年患者,农民、牧民、服务人员和非经常性清洁外阴的患者阴道毛滴虫感染率较高,且有性生活没有应用避孕套者感染率更高,应做好以上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以降低阴道毛滴虫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与分析。方法采用阴道pH、阴道涂片Gram染色镜检(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真菌孢子、滴虫和炎性反应等)、阴道微生物功能测定,评估1 500例体检者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微生态正常830例(55.7%),微生态失调者670例(44.6%)。在670例微生态失调患者中,需氧菌阴道炎156例(23.3%),细菌性阴道病265例(39.6%),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31例(4.63%),滴虫性阴道炎2例(0.29%),混合感染216例(32.2%)。结论阴道微生态评价有助于筛查无症状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对指导临床评价感染及预防阴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外用乳杆菌活菌制剂对阴道微环境改善的情况。方法将产后妇女分为2组并随访,试验组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每晚1粒塞入阴道,连用10 d;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2组患者在用药后2周随访检查其阴道清洁度、pH及阴道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阴道pH均有降低,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试验组的阴道清洁度及阴道患病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可显著改善阴道微环境,有助于降低阴道感染机率。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阴道病是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常引起多种并发症并可导致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因此对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妊娠期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奶牛阴道菌群,并从健康奶牛阴道分离出产酸能力很强的乳酸菌。方法采用常规的方法对奶牛阴道进行细菌的分离及鉴定,并进行菌群分析。结果健康奶牛阴道优势菌群主要为乳酸菌(P<0.01),屡配不孕奶牛阴道优势菌群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P<0.01);从健康奶牛阴道分离出的乳酸菌为55株,其中产酸能力很强的6株乳酸菌鉴定结果分别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Lactobacillus brevis、Enterococcus faecalis、Lactococcus garvieae、Lactobacillus kitasatonis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结论奶牛阴道菌群中分离的6株乳酸菌可作为潜在的奶牛阴道微生态制剂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