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危害严重,而大部分患者早期无症状,以致延误了早期诊断,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目前DPN的筛查方法众多,但尚无确定有效的筛查方法.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筛查,但目前国内很少应用.本文旨在探讨VPT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查仪、128 Hz音叉检测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和36例非糖尿病老年人(对照组)的VPT和音叉震动觉,与神经传导速度(NC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0例DM组中有周围神经病症状18 人(45%),音叉震动觉减弱17例(42.5%),VPT异常21例(52.5%),NCV异常24例(60%).以NCV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VPT的敏感性79.2%,特异性87.5%.结论:VPT检查是一种特异、敏感、有效、简便的DPN早期筛查方法,能及早发现严重并发症的高风险人群,适合常规的门诊筛查.VPT检测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能更方便、可靠地诊断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于DPN的疾病风险、早期干预、评价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神经减压手术治疗痛性糖尿病对患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疼痛和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本研究进行回顾性研究,测量疼痛水平数字评级量表。治疗效果通过实质性分类缓解(数值评分量表评分降低至少50%)与术前数字评估量表评分相比或非实质性缓解(在数字评分量表评分中减少了50%或更少)在12个月基于既定的标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的持续时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持续时间,使用单变量和逻辑回归分析评估术前数字评分量表和两点辨别感觉,并研究神经减压手术治疗对患者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术前平均数值评分量表(8.65±1.29)术后的6 d明显减少(3.56±2.22)(p0.01),6个月(3.03±2.11)(p0.01),术后12个月(3.44±2.36)(p0.01) 64.7%的患者在12个月后有明显的疼痛缓解。据单变量和逻辑回归分析,两点辨别觉和疼痛的缓解息息相关(OR,3.700;p=0.046,逻辑回归分析)。神经减压手术明显减少了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数值评分;在患者神经电生理学方面,神经减压术显著加快了手术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在神经减压手术后,两点辨别觉可以用来诊断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前兆因素。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除了引起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出现感觉、运动和自主功能障碍之外,还可以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异常性疼痛。有研究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后,正常情况下只存在于皮肤深真皮及皮下组织的交感神经纤维,会出芽至浅真皮,并与感觉神经纤维相互伴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考虑到皮肤交感出芽与感觉神经纤维在皮肤分布上的密切关系,本文特就各种周围神经损伤后皮肤交感神经出芽、出芽的来源、促进交感出芽的因素、交感出芽对感觉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希望对进一步深入了解周围神经损伤及其造成的神经功能异常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蝮蛇抗栓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2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莉 《蛇志》2002,14(4):25-26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长 ,糖尿病并发的周围神经病变日趋增多 ,近年来 ,我院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本组 5 0例 ,均按世界卫生组织1 980年制定的关于糖尿病诊断及分类标准分型 ,其中 , 型糖尿病 1 0例 , 型糖尿病 40例 ;糖尿病史 1 0~ 1 5年 2 0例 ,5~ 9年 1 6例 ,1~ 4年 1 4例。所有病例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1 )感觉异常 :以四肢远端感觉麻木 ,蚁走感 ,针刺感 ,灼热 ,刺痛、无力等表现 ;(2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 )运动和感觉神…  相似文献   

5.
周纪红  刘锦祥 《蛇志》2001,13(4):21-22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高达 6 0 %~ 90 % [1] 。临床常见四肢远端末梢病变 ,且双下肢较上肢严重 ,病情进展缓慢 ,有时治疗比较困难。近 5年来 ,我们采用蝮蛇抗栓酶联合 6 5 4 - 2治疗 5 6例患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按 WHO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出现四肢远端末梢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表现为麻木、针刺样痛、灼烧、撕裂样疼痛、肌无力等 ,下肢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四肢肌电图检查异常 ,符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5 6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3 …  相似文献   

6.
晏燕花  付国良  洪炎国 《生命科学》2013,(10):1036-1040
摘要:缓激肽B1受体(bradykinin 1 receptors,B1Rs)是与Gq蛋白相偶联的受体。正常状态下,B1R除了在神经系统中(如脊髓背角浅层和感觉神经节)有少数表达外,其他机体组织中几乎不存在。在炎症或者神经受损的情况下,脊髓背角浅层和感觉神经节B1R表达量大大上升,参与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B1R在糖尿病性神经病理疼痛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阻断B1R能有效抑制糖尿病诱发的热痛觉过敏和冷觉及触觉超敏。此外,B1R和癌症痛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所以,对B1R的研究可能会为治疗这些临床顽症提供新的靶点。关键词:缓激肽B1受体;炎性痛;神经病理性痛中图分类号:Q189;Q42;R338文献标志码: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用α-硫辛酸3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而治疗组采用相同剂量的α-硫辛酸治疗,并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每次45分钟,1次/日.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自觉症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3%和86.7%,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较单用α-硫辛酸更好,且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68例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NGF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神经电生理为观察指标。结果:NGF组临床有效率达94.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8.8%(P<0.01)。NGF组患者的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同治疗前相比显著提高(P<0.01),同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疗效显著,神经传导速度可以作为判断疗效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下行易化系统及其参与神经病理痛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FY  Xing GG  Qu XX  Zhang Z  Wan Y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2):101-104
神经病理痛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神经病理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其发病机制不甚清楚,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的研究除了集中于痛觉的上行传导及中枢机制,以及痛觉的下行抑制之外,也证明下行易化系统激活参与神经病理痛的发病机制.本文拟对此进行综述,希望为治疗神经病理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木丹颗粒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P2h BG及Hb Alc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患者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参照TCSS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MCV、SCV均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上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CSS评分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治疗仪联合木丹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甲钴胺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