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鼠海马神经元是否有Toll样受体4(TLR4)介导的的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依赖途径及该途径的激活在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7 d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免疫荧光双标法鉴定海马神经元纯度。用TLR4配体脂多糖(LPS)或TLR4抗体预处理海马神经元,以激活或阻断TLR4的作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中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测定海马神经元MyD88和TRAF6蛋白水平;细胞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海马神经元中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定位及TLR4激活或阻断后NF-κB/P65核易位情况;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LPS能上调海马神经元MyD88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6)mRNA水平;促使NF-κB/P65转位至核;增加MyD88和TRAF6蛋白的表达;增加海马神经元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和NO含量;TLR4抗体预处理能减弱LPS对海马神经元NF-κB/P65核易位作用及降低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和NO的水平。结论:大鼠海马神经元有TLR4介导的的MyD88依赖途径,该途径的激活能导致TNF-α、IL-lβ和NO含量的增加。海马神经元TLR4介导的MyD88依赖途径参与了神经炎症反应,神经元不是神经炎症反应中的被动者。  相似文献   

2.
增生性瘢痕是机体在创伤后过度修复的表现形式之一,其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最近有证据显示,成纤维细胞能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作用下,激活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4,TLR-4),参与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因此,探索了TLR-4在增生性瘢痕的产生中可能起到的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证实,在体外培养的原代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plastic scar fibroblast,HSFB)中TLR-4和骨髓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的表达高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ormal skin fibroblast,NFB).用LPS处理NFB和HSFB 24 h,发现TLR-4、MyD8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TGF-β1)、Ⅰ型前胶原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均上调.MTT也证实LPS促进体外培养的HSFB的增殖效应强于NFB.然而,在HSFB中采用siRNA干扰MyD88后,再用LPS处理,与干扰对照组相比,MyD88、TGF-β1和Ⅰ型前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减弱.结果表明,在皮肤成纤维细胞激活TLR-4信号通路,能引起促炎细胞因子TGF-β1的产生,同时促进细胞增殖,而干扰MyD88,能抑制LPS刺激后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适宜浓度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混合物对炎症环境下小胶质细胞的抑炎作用及其机制.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建立神经炎症模型,并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单一的乙酸钠、丙酸钠、丁酸钠处理后的细胞活力.设计选取这三种SCFAs对细胞活力无影响、且有抑炎效果的特定浓度进行组合(SCFAs mix),进一步检测SCFAs mix对LPS刺激下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包括:a.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NO的释放;b.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的释放;c.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炎症小体NLRP3、炎症通路相关蛋白TLR4、NF-κB等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PS刺激BV-2细胞4 h后,在体系中添加特定浓度的单一SCFA处理12 h后,不能缓解BV-2细胞的炎症反应,而将上述SCFAs配制成同等终浓度的SCFAs mix处理12 h却能显著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TNF-α和IL-6 (均P0.001)的量,还能抑制BV-2细胞内iNOS、TNF-α、IL-6和NLRP3 mRNA的升高(均P0.001);通过对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检测发现,SCFAs mix可以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内TLR4、MyD88、TRAF6和NF-κB蛋白的表达升高.综上可见:适宜浓度的混合SCFAs可通过调控TLR4/MyD88/TRAF6/NF-κB炎症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而起到抗炎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巨噬细胞破泡沫化过程中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IL-6、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建立泡沫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ox-LDL组、用胰岛素组、PI3K-AKT抑制剂组.油红O染色观察泡沫细胞模型的建立,取细胞上清用ELISA法检测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膜蛋白TLR4表达量,Western-blot检测TLR4、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处理过的巨噬细胞可向泡沫细胞转换,同时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6、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使用胰岛素干预后ox-LDL的作用显著减弱,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 <0.05 vs ox-LDLgroup);而使用PI3K-AKT抑制剂干预后,抑制剂显著降低胰岛素的作用,TLR4、NF-κB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 <0.05 vs ox-LDL+ insulin).结论:ox-LDL可诱导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同时上调TLR4及NF-κB蛋白表达,增加炎性因子分泌,促进了AS进程,而胰岛素可使ox-LDL的作用显减弱,减少TLR4、NF-κB蛋白表达及炎性因子分泌,从而减轻AS进程,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通过PI3K-AKT抑制TLR4-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LPS(终浓度1μgomL-1)和LPs+黄芩苷(终浓度10,50,100μmol moloL-1)处理生长良好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及其上清液中TNF-α、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内NF-κB p65蛋白含量变化.结果:LPS刺激RAW264.7细胞可导致NF-κB激活,上调TNF-α、IL-6表达;黄芩苷预处理能降低LPS诱导的NF-κB出活化和TNF-α、IL-6表达.结论:黄芩苷可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下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TNF-α、IL-6的生成,发挥抗炎作用.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黄芩苷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的疗效,并从TLRs/MyD88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C57BL/6小鼠24只,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芩苷组,用3.5%DSS诱导结肠炎模型,黄芩苷(30 mg/kg)干预7天,记录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并评分,检测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浓度,Real-time PCR法检测TLR2、TLR4和MyD88 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黄芩苷能有效抑制结肠炎小鼠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和MPO活性,降低IL-6和TNF-α表达,降低TLR2、TLR4和MyD88 mRNA的表达。表明黄芩苷能有效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的症状,降低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TLRs/MyD88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提取牛蒡子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其抗炎作用。通过响应面法考察不同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牛蒡子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不同RAW 264.7细胞处理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经Western blot法检测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牛蒡子多糖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g/mL)、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80℃,此时提取率为7.19%;牛蒡子多糖组对TNF-α和IL-6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并通过调控相关通路上的蛋白表达,起到免疫调控作用。该研究可为牛蒡子新药用成分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ucoidan)对巨噬细胞RAW264.7体外吞噬活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分泌,以及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对照组,Fucoidan高、中、低剂量组(浓度分别是200、400和800μg/mL)。药物处理6~48h后,MTT法检测RAW264.7细胞活力;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吞噬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的分泌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Toll样受体4(TLR4)mRNA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ucoidan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代谢活力和吞噬能力(P0.01),增加TNF-α和IL-6的分泌,上调TLR4的表达,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Fucoidan可上调TLR4表达,增强巨噬细胞代谢和吞噬活性,增加TNF-α和IL-6的分泌,具有潜在的调节免疫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革兰氏阴性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感染小鼠致肺病变的分子细胞机制,以改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方法】滴鼻法感染小鼠,观察肺部眼观病变,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变。RT-PCR和qPCR方法检测小鼠肺部的Caspase-1、Caspase-3、TNF-α、IL-1β、IL-6、IL-18、TLR-4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小鼠在感染后48h内死亡,解剖后观察小鼠肺部有严重出血和炎症。实验组小鼠肺组织IL-1β、IL-6、IL-18 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TLR-4的表达量显著上调;肺部组织Caspase-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Caspase-3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TLR-4信号通路可能参与APP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的发生,APP感染后激活TLR-4信号通路使有关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引起的肺部炎症。炎症可能涉及Caspase-1参与的细胞焦亡。  相似文献   

10.
Rig-I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旨在探讨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 I,Rig-I)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因子分泌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不同剂量的LPS刺激Rig-I基因沉默和过表达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采用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q 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10、IL-1和IL-6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PS诱导的TLR4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CCK-8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ig-I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并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凋亡;q PCR结果表明,Rig-I促进巨噬细胞中TNF-α、IL-10、IL-1和IL-6基因的表达。进一步的实验证实,Rig-I通过激活AKT及其下游蛋白p-38、NF-κB和Bcl-x L等抑制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因子的表达。该研究首次证实了Rig-I可通过AKT信号通路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