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活动所作的回顾和总结,它记录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教学实践的理性升华。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等。“教后记”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认真、科学地写好教后记,对于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白菜的EST标记及其对油菜的通用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忻雅  崔海瑞  张明龙  林容杓  崔水莲 《遗传》2005,27(3):410-416
根据白菜的表达序列标签,设计了28对引物。在对引物、dNTP、MgCl2的浓度及退火温度等参数进行测试后,建立了合适的PCR反应体系。在此反应体系下,以构建EST的白菜自交系A的DNA为模板,对设计的引物进行了筛选,发现有18对引物能对白菜DNA扩增出产物。用筛选出来的引物分别对17个白菜类品种进行PCR扩增,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产物的多态性,发现10对引物有多态性,这占了筛选引物的55.6%。为检测白菜EST标记的通用性,进一步利用设计的引物对不同油菜品种的DNA进行PCR扩增。在检测的28对引物中,共有24对引物能扩增出产物,占引物总数的85.7%,显示多态性的引物为18对,占引物总数的64.3%.。在对白菜DNA能扩增出产物的18对引物中,对油菜完全可用,且有13对引物产生多态性。而在那些对白菜未扩增出产物的10对引物中,也有6对能扩增出产物,其中5对显示多态性。文章研究结果证明,通过EST建立分子标记是可行的,而且这种标记对近缘物种是可通用的。  相似文献   

3.
以9个大白菜品种和10个结球甘蓝品种为试材,对位于芸薹属A基因组10个连锁群的207对SSR引物进行PCR筛选,共筛选出33个大白菜相对于结球甘蓝的特异SSR标记,涉及了大白菜的10个连锁群,其中位于A1连锁群3对,A2连锁群4对,A3连锁群5对,A4连锁群2对,A5连锁群3对,A6连锁群4对,A7连锁群2对,A8连锁群1对,A9连锁群2对,A10连锁群7对。为进一步利用SSR标记鉴定结球甘蓝—大白菜异附加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广东白腹巨鼠的G带核型和银染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广东白腹巨鼠的核型、G带和银染色。结果表明,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0,常染色体包括4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6对末端着丝粒染色体,8对中着丝粒染色体,1对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XY为大小不等的末端着丝粒染色体。G分带可鉴别每对染色体的特征,Ag-NORs位于1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3号)和2对中等大小的末端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5.
果胶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浩森  缪静  余晓斌 《生物学杂志》2008,25(1):28-30,46
从富含果胶质的果园的土壤中,通过对初筛的定性研究,对几种筛选培养基的比对选择和对复筛时Dp/Dc值的测定,确定出一系列有效可行的筛选方法,从而获得一株能较强分解果胶质能力的菌株,然后对该菌株进行了初步的形态观察和鉴定.通过对发酵周期,温度,pH值几种因素对产酶影响的研究,经过对粗酶液的提取和对酶活的测定,确定了该菌株的基本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产酶最高可达到13968U/mL,从而最终确定了该菌株为一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6.
海南霸王岭油丹所在群落的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2×2联列表,以X2统计量、Ochiai联结测度指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分析了海南霸王岭油丹所在群落中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等17个主要种群(物种)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 17个主要种群(物种)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17个物种组成的136个种对中:当取样面积在100 m2时,有72对表现正关联,63对为负关联,1对无关联。X2检验有2对表现显著正关联,有3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有125个种对的0<OI<0.6,仅有9个种对的OI≥0.6, 另有2个种对OI=0;当取样面积为50 m2时,有59对表现正关联,70对为负关联,7对无关联。X2检验有6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有2对表现显著负关联。有129个种对的0<OI<0.6,而OI≥0.6的种对没有, 另有7个种对OI=0。不同优势种群下的种间联结性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以线枝蒲桃(Syzygium araiocladum)等为优势种群的群落种间联结性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正文之前,我想先提一下英文"Responsible Travel"的意涵。一般翻译"Responsible Travel"是照字面直译,我也不例外,都是翻成"负责任旅游"或"负责任的旅游"。但问题来了、是负什幺责任?安全责任?卫生责任?满意责任?或是对谁负责任?对旅客?对旅客的亲人?对交通工具?对业者?对文化?对旅游地?对在地居民?对旅游资源?我的看法是: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负责任!也就是对大气层以下的生物圈负责任!是对大地万物负责任!也是对后代子孙负责任!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 3种药用虫茶及虫茶原植物的水浸液对几种肠道和非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情况 ,结果表明 :复合三叶虫茶对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 ,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具显著的促进作用 ;纯净三叶虫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具显著的促进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 ;化香虫茶、常规绿茶及虫茶原植物三叶海棠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胞杆菌具显著的抑制作用 ,但对保加利亚乳杆菌未表现出抑、促作用 ;蚕沙对所有供试菌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略有促进作用 ,蚕沙原植物桑叶对所有供试菌均  相似文献   

9.
采用涂布法,从胶州湾海泥样品中分离到224株放线菌菌株,并且从海水样品中分离到32株放线菌菌株。根据形态学特性,菌株被分成了7个组。同时利用杯碟法测定了它们的抗菌活性,其中约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活性,11%对八叠球菌有效,10%对大肠杆菌有效,11%对绿脓杆菌有效,2%对白色念珠菌有效,5%对隐球菌有效,6%对绿色产色链霉菌有效和6%对米赫毛霉有效。分离到的22%放线菌对所测定的病原微生物有抗性作用。我们的结果表明胶州湾放线菌能够产生对病原微生物有抗性作用的不同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可以作为筛选新颖天然产物的独特和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近年来,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的净化作用的研究需求越来越急切。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起主要净化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水生植物的概念,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作用的应用,以及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的净化原理三个方面的阐述,从而对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的净化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提高木霉逆境适应性与生物防治效果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霉生存范围广、生长繁殖迅速,对其他真菌有一定的拮抗能力,并能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对病原菌产生抗性,是迄今开发最成功的植物病害生防真菌。目前,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木霉进行遗传改良,提高它对环境的适应性与对致病菌的防治能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就近年来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木霉进行改良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2×2列联表,通过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和Speaman秩相关系数对黑石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各阶段群落优势种的种间协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演替初期的裸地恢复阶段,显著种间协变的种对较多,有14对(正协变9对负协变5对),在针阔混交林阶段,显著种间协变的种对较少,仅有5种。全为正协变,表现为主要种间对群落环境的相同要求,并形成了主要种间的竞争格局,在阳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显著种间协变的种对最少,只有4对,其中3对为负协变,这是主要种之间对群落环境相同要求的激烈竞争结果,在中生性常绿阔叶林阶段,显著种间协变的种对最多有20对,19对为正协变,主要表现为群落上层种和中下层种间形成了大量的正协变,但群落上层主要种间无显著的种间协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颜色和气味物质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取食和产卵选择以及趋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桔小实蝇成虫对绿色食物具有较强的取食趋性,橙色次之,对黄色和红色的食物趋性弱,同时,雌、雄虫之间对食物颜色的选择无明显差异;在黄、绿、白3种颜色中,桔小实蝇对黄色基质的产卵趋性最强,绿色次之,对白色基质的产卵趋性最弱;嗅觉实验结果中,桔小实蝇成虫对乙酸乙酯、蔗糖、蜂蜜和酵母的气味表现明显趋性,但对红糖气味无趋性反应;而乙酸对桔小实蝇成虫有明显驱避活性;而雌虫对这些物质的嗅觉反应敏感于雄虫。  相似文献   

14.
朱新广  张其德 《植物学报》1999,16(4):332-338
对NaCl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几个重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NaCl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途径,气孔效应与非气孔效应,NaCl对光能吸收与转换、光合电子传递、光合磺素同化的影响及盐与其他胁迫因子对PSⅡ活性的协同影响等,对今后这些方面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与趋势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昆虫中肠对Bt原毒素活化与对活化毒素降解的变化被认为是害虫对Bt产生的机制之一,研究比较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n(Hǔbner)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m(Hǔbner)的中肠液、BBMV蛋白酶的活性,通过SDS-PAGE分析2种昆虫对原毒素的活化速度与对活化毒素的降解速度。2种昆虫的中肠液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BBMV蛋白酶活性,中肠液与BBMV均能迅速活化原毒素并继续降解活化后的毒素,与中肠液相比,BBMV对原毒素的活化与对活化毒素的降解均慢于中肠液,甜菜夜蛾对毒素的活化与降解又慢于棉铃虫。另外,还测定抑制剂对中肠液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抑制剂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相应酶活性的抑制表现出相同的趋势,TLCK对丝氨酶蛋白酶具较好的抑制作用,而PMSF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次之,TPCK对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6.
利用EST-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2份大白菜品种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Gen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大白菜EST序列的分析,合成了30对核心EST-SSR引物,其中21对均可得到有效扩增,10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为了更加高效的对大白菜品种进行鉴定,根据这10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对12份市售大白菜品种鉴定的结果及扩增条带的相互位置差异,研制了由多个引物对组成的2套复合EST-SSR标记,建立了多重SSR的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筛选得到的2套标记组合,多态率分别为88.9%和97.0%,多态信息量均为0.910%,数据表明这2套复合标记技术可以表达大白菜品种间的多态性,高效准确的对12份大白菜品种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7.
用于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SSR及STS引物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前能够用于绿豆(Vigna radiate)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的PCR引物极其有限。通过12份农艺性状差异较大的绿豆种质对绿豆以及小豆(Vigna angularis)、豇豆(Vigna unguiculata)、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等近缘食用豆中的PC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41对绿豆SSR引物中能够有效扩增的有35对,6对有多态性;28对绿豆STS引物中有23对能够有效扩增,2对有多态性;8对小豆SSR引物能够有效扩增的有6对,但均无多态性;27对豇豆SSR引物能够有效扩增的有17对,1对有多态性;24对菜豆SSR引物能够有效扩增的有9对,1对有多态性。这些多态性引物的获得将有助于中国绿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沉水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净化和受害机理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 (1)沉水植物对重金属(包括放射性物质)的吸收、积累和净化作用; (2)沉水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强弱和机制; (3)沉水植物用于监测水体的重金属污染; (4)沉水植物的重金属胁迫机制, 包括重金属对植物形态和显微结构的损伤, 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对植物的叶绿素、蛋白质以及光合与呼吸作用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和转运动力学, 以及Zn对Cd毒害的拮抗等。  相似文献   

19.
臭氧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大气中臭氧浓度不断增加.高浓度臭氧对植物有高度毒性,能够给植物带来可见的叶片伤害,体内活性氧水平上升,同时也能刺激植物体内抗氧化系统的活性.目前高浓度臭氧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已经成为植物对全球变化响应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高浓度臭氧对植物的毒害机理、植物对于高浓度臭氧伤害的抵御反应、以及在高浓度臭氧与CO2复合作用对植物影响的相关报道,以期改善人们对臭氧浓度升高对植物影响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陈澄宇  康志娇  史雪岩  高希武 《昆虫学报》2015,58(10):1126-1130
植物次生物质(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对昆虫的取食行为、生长发育及繁殖可以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对昆虫可以产生毒杀作用。为了应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不利影响,昆虫通过对植物次生物质忌避取食、解毒代谢等多种机制,而对寄主植物产生适应性。其中,昆虫的解毒代谢酶包括昆虫细胞色素P450酶系(P450s)及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等,在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解毒代谢及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昆虫的解毒酶系统不仅可以代谢植物次生物质,还可能代谢化学杀虫剂,因而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与其对杀虫剂的耐药性甚至抗药性密切相关。昆虫细胞色素P450s和GSTs等代谢解毒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被植物次生物质影响,这不仅使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防御产生了适应性,还影响了昆虫对杀虫剂的解毒代谢,因而改变昆虫的耐药性或抗药性。掌握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适应机制及其在昆虫抗药性中的作用,对于明确昆虫的抗药性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综述了植物次生物质对昆虫的影响、昆虫对寄主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机制、昆虫对植物次生物质的代谢适应性对昆虫耐药性及抗药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