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凹须翅尾蝗Primnoa cavicerca zhang,新种 雄性:体褐绿色,腹面黄色。头部背面近暗绿色,后头中央具细狭黄绿色纵纹。颜面黄绿色。前胸背板褐绿色,侧隆线外侧具黑色纵带纹与复眼后黑带纹相连。前胸背板侧片前端具一块向后上方倾斜的黑纹,在中横沟处与侧隆线外侧黑纹相连,故从侧面看近似“Y”字形。黑色纵带纹以下至侧片边缘均为黄色。前翅黑褐色,翅脉黑色。后足股节上侧褐绿色,外侧上、下隆线间为黑色,近基部的羽状隆线黄褐色;内侧上隆线两侧具黑色纵斑,其余为黄色。股节底侧黄色。股节端部内、外上膝侧片棕褐色,下膝侧片黄色。后足胫节黄色。胫节刺端部黑色。肛上板及肛侧板黄绿色。  相似文献   

2.
沟角叶蜂属分类研究(膜翅目,叶蜂科)并记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了沟角叶蜂属的属征,编制了已知种分种检索表.记述沟角叶蜂属3种,含1新种:红斑沟角叶蜂Casipteryx maculatina sp.nov.,新种触角窝上突、触角基部2节全部、第3节基半部、唇基端半部、上颚背侧大部、翅基片、腹部第3背板桔褐色,前翅翅痣下具烟色横带,2Rs室稍长于1R1 1Rs室之和,腹部背板具金属铜色光泽,单眼后区侧沟显著,触角鞭节长于头宽,第3节约等于其后2节之和,复眼下缘间距等宽于复眼高,体毛稍长于单眼直径等,与本属已知2种均明显不同;此外,新种中胸腹板具强腹刺突,侧板刻纹粗糙不平,无光滑间隙,小盾片尖锥型隆起,后头两侧显著收缩,唇基前缘两侧亚中部具1尖刺突,腹部第2背板两侧黑色,无白斑,前翅2M室长大于宽等与C.stigma Nie et Wei不同;上唇端部具弧形缺口,内眶背面观不明显突出于复眼之外等,与C.roborowskyi(Jakovlev)也不相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3.
屈角蝉属Anchon Buckton是角蝉科中特征显著的一个属。它的前胸背板上肩突发达,阔而扁平,向上侧方伸出,端部略扩张,并常有齿;后突从前胸背板基部斜伸向上,在高处弯成角度,随后变细,指向或超过复翅臀角。小盾片长阔相等。复翅有5亚端室及2盘室。后翅有3亚端室。  相似文献   

4.
桔弯茎叶蝉Flexocerus citrinus,sp.nov。新种 体长:雄虫5.5毫米,连翅长6.0毫米;雌虫5.5毫米,连翅长6.5毫米。 头冠、颜面、前胸背板和小盾片具横皱,尤以前胸背板横皱粗而显。头冠宽短,前缘弧圆,前后缘接近平行,中长约为前胸背板中长的1/4;复眼小而突出;颜面颊区侧下缘内四,额唇基中域低凹,端部隆起,前唇基钟状,中部两侧内凹,端部显著扩大,端缘微凹,舌侧板宽大,半圆形,末端伸不及前唇基端部;单眼间距离大于至复眼的距离;喙约与前唇基等长,端部扩展。前胸背板前缘弧圆,后缘接近平直,侧缘短;小盾片三角形,约与前胸背板等长,端部尖,中城横凹;前翅翅脉明显,端片大,具四个端室,三个端前室。  相似文献   

5.
罗甸堆砂螱Cryptotermes luodianis,新种 翅螱(图A~B) 头赤褐色;前唇基带黄色;后唇基与上唇深棕黄色;触角褐黄色;前胸背板、腹部及腿节较头部色微深;前足胫节为淡黄褐色,而中、后足胫节色较之微淡;翅褐黄色。 头部被毛稀疏;上唇端部约有毛7~9枚;前胸背板周缘散生一些毛。 头略近长方形,两侧近似平行,后缘宽弧形。Y缝隐约可见。复眼适度膨出,形状如图所示。单眼较小,近似圆形,接近复眼。褐黄色半月形触角斑可见,额部不甚平坦,有纵向皱纹。前唇基明显梯形,上唇宽,拱形。左上颚第一缘齿斜向,尖,其后切缘短  相似文献   

6.
廉振民 《动物学研究》1982,3(2):215-216
贵州埃蝗(Eoscyllina kweichowensis Cheng)的雌性为郑哲民先生1977年所记述,标本采自贵州省罗甸地区,当时未曾发现雄性。1980年在贵州望谟地区调查时,采到雌雄成虫40头,本文将雄性成虫加以描述。 雄性:体褐色,后头部两侧及前胸背板侧隆线处具暗褐色宽纵纹,头顶、后头及前胸背板沿中隆线处具褐色或淡黄色狭纵纹,有的个体淡色条纹可沿前翅臀脉域延伸至翅顶;后头具有或缺黄褐色“八”字纹;前胸背板侧片褐色或下缘淡黄色,在中后缘具一淡色斑块,或消失不显。前翅黄褐色,在中脉域部分较深,具有5—6个淡白色斑点,前翅其余部分具有细碎暗褐色小斑点。后翅基部淡黄色,端部烟色。后足股节外侧,上侧黄褐色,间有不规则的小黑斑,内侧带橙黄色,下底外侧黄褐色;后足胫节基部橙黄,端部橙红色。后足跗节第一节橙红色,第二、三节褐色。  相似文献   

7.
大峪长柄茧蜂Streblocera dayuensis,新种 雌性:体褐黄色。头部褐黄色,单眼区有黑褐色斑;触角基部8节褐黄色,其余各节灰褐色。前胸背板淡褐黄色,中脑背板及小盾片黄褐色,后胸背板及并胸腹节暗褐色;足黄色;翅透明,前缘脉及翅痣下缘为浅烟褐色;腹柄节赤褐色;第二腹节背板褐黄色,以后各腹节烟褐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了喙蚤蝇属Trophithauma Schmitz一新种。该属为中国新记录。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曲脉喙蚤蝇Trophithauma sinuatum Liu et Chou,新种 雌:体长1.43~1.62毫米。额大部分黄褐色,前缘黄色;单眼三角区隆起;口上片黄色,向前下方延伸呈舌状;喙高度延长,两条舌内骨带极长。胸黄褐色;中胸侧片下半部及足黄色。翅透明,略呈灰黄色;前缘脉极长,前缘脉与翅长之比为0.78,前缘脉各段比为1.28~1.29:1:1;径分脉(第三纵脉)长而粗,粗于前缘脉,中部向前突出。翅长1.65~1.72毫米,宽0.80~0.82毫米。平衡棒褐色。腹部暗褐色。第2背板大,长度约为第1背板的4倍。第3背板后缘波浪形。第4背板小,高度特化,隐于第3背板之下。第5和第6背板短,两者之间有腺体开口。各背板两侧均无突起。 雄:体长1.1毫米。口上片和喙均不延长。前缘脉与翅长之比为0.64;前缘脉各段比为1.69:1.25:1。生殖器褐色,具细毛;右生殖背板端部分叉;左生殖背板阔;生殖腹板基部圆形,端部分裂成两瓣状。 正模,海南省尖峰岭(1,200米),1992-Ⅳ-4,刘广纯采。副模:1 5,同正模。  相似文献   

9.
三角辜小叶蝉guriahana triangularis(Matsumura),中国新记录 Insect Matsumura:63.94 体基色淡黄,复眼褐色。 头顶稍稍向前尖出,中间长度与复眼间后缘长相等;头顶无条带等其他特殊斑纹。 前胸背板两侧深褐色,小盾片亦为深褐色,基部中间处有一小黄斑,前翅在中间有一很宽的褐纵带,覆盖了翅面的大部分;爪片在中部为一褐斑分开;端横脉周围色淡,前缘端横脉为褐带覆盖:翅端区在内缘和外缘有几块白色斑,后翅透明,大部分脉纹褐色。  相似文献   

10.
横脊叶蝉科一新记录属及一新种:(同翅目:叶蝉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分布在贵州的横脊叶蝉科1新记录属及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贵州农学院。 弯头叶蝉属Vangama Distant 1907中国新记录属 本属最显著的特征是头冠部向前极度延长突出,其长度约与后足胫节等长,端部向上弯曲,中央有1明显纵脊;颜面长大于宽,适度隆起,中央有1显著的纵脊;单眼位于头冠侧缘,着生在复眼前域。前胸背板宽大于长,中城隆起,向两侧斜倾,前缘弧圆突出,后缘微凹;小盾片宽三角形,微短于前胸背板;前翅狭长,爪片宽大,具4个端室。  相似文献   

11.
体长约17毫米,前胸背板两侧角之间的宽约11毫米。 体椭圆形,常具强烈的金属光泽,密被同色刻点,前胸背板、小盾片、腹部腹面1~5可见腹节均为桔红色至血红色,其上的各形斑纹,头部、前胸背板前缘及前侧缘区,半鞘翅基部、侧接缘、胸部腹面、足及喙均为蓝黑色至金绿色,头部末端宽圆,中叶稍长于侧叶,触角及复眼黑色,单眼红色。前胸背板中后区两侧的大斑近圆形。小盾片宽大,基部大斑横长而宽,后缘波浪形,基部中央具明显的横皱,后半部大斑蝶形,其中央有一较光滑的微脊,有时可稍向前延伸,翅膜片长于腹末,前足腿节腹面具宽而深的纵沟,胸、腹部的腹面均被较多的黄色茸毛,腹部腹面两侧缘及中区两侧纵列的大斑横长,第6可见腹节金绿色,生殖节蓝黑色带金绿色。  相似文献   

12.
猎蝽亚科(Reduviinae)是猎蝽科中的一个较大的亚科。各属的外形颇不一致,其共同的特征是:前翅无中室,小盾片端部具刺或瘤状突起,有时侧缘基部具刺。头长,前端向下倾斜或弯曲,具横缢及单眼。膜片内室伸向外室基部的前方,前胸背板横缢约位于背板中央。 本亚科的种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区,现在我国共发现16属42种,其中有14个新种,有8个属和10个种是我国的首次纪录,另外还有两个新同物异名。本文着重记述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食蚜蝇科一新属二新种记述(双翅目,食蚜蝇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于2002年在秦岭山区进行食蚜蝇科昆虫调查时,发现食蚜蝇科昆虫1新属2新种,记述如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标本馆.平背食蚜蝇属,新属Lamellidorsum gen.nov.复眼裸,颜面及额黄色,面中突小而钝圆.触角黄色,第3节近圆形.胸部背面黑色,具青铜色光泽,两侧暗黄色.小盾片黄色,至少两侧前角被黄毛,中胸上前侧片前低平部缺直立长毛,腹侧片上、下毛斑全长宽的分开.后胸腹板裸,后足基节后腹端角缺毛簇.翅面被微毛,无裸区,翅后缘具一列间隔均匀的骨化黑色小点.腹部狭长,两侧近平行,第3、4背板前部具宽黄带.雄性背针突侧面观近三角形,舌状突顶端尖,与侧臂等长.上叶呈半月形.阳茎端背面平且向两侧扩展呈方形,两侧近端部收缩.阳茎基的腹侧侧扁,后端下部向两侧略扩展.模式种:黄毛平背食蚜蝇,新种Lamellidorsum piliflavum sp.nov.新属近似于狭腹食蚜蝇属Meliscaeva Frey及美蓝食蚜蝇属Melangyna Verrall.与前者的区别是中胸上前侧片前低平部无直立长毛,与后者的区别是翅后缘具一列间隔均匀的骨化黑色小点,腹部第3~4背板前部具宽黄带.雄性尾器不同.黄毛平背食蚜蝇,新种Lamellidorsum piliflavum sp.nov.(图1~7)雄性头部半球形.头顶黑色,被暗黄色毛,单眼三角被黑毛.额暗黄色,基部覆黄粉,被黑毛,中部被黄毛,额角约50°.颜面暗黄色,覆黄粉及黄毛,面中突小而圆,裸.颊部暗褐色,被黄毛.触角暗黄色,第3节长约等于其高,端部宽圆,触角芒棕黄色裸,基部1/3较粗,被微毛,端部约2/3细.中胸背板黑色,具青铜色光泽,两侧暗黄色,被棕黄色毛,小盾片黄色,被黄毛,盾下缨密,棕黄色.胸部侧板黑色,中域覆灰粉,被暗黄色毛.中胸上前侧片前低平部缺直立长毛,腹侧片上、下毛斑全长宽的分离.后胸腹板裸,后足基节后腹端角缺毛簇.足主要棕黄色,被黄毛.翅面被微毛,痣棕黄色,翅后缘具一列间隔均匀的骨化黑色小点.腹部两侧平行,黑色.第2背板两侧具长三角状黄斑.第3背板基部具宽黄带,长大于背板长的2/3.第4背板基部黄带约为背板长的1/2,背板后缘具黄边.第5背板黄色.露尾节黑色.第1背板被棕黄色毛,第2、3背板被毛同底色,第4背板及其后部各节被黑毛,第4背板黄带两侧被黄毛.雄性尾器,暗黑色.尾须黄色,被黄毛.第9背板暗黑 色.背针突暗黑色,被灰白色毛,角钝圆,腹侧缘及内侧表面端部被短刺毛,外侧表面中央略下陷,外表面的内侧部平,呈半月形.第9腹板舌状突发达.上叶半月形,背侧及后侧黑色,外表面顶端有狭缝.阳茎端背面平且向两侧扩展呈长方形,两侧近端部收缩.阳茎基的腹侧侧扁,后端下部向两侧略扩展.阳茎表皮内突左右侧扁.雌性 未知.♂体长9.5mm,翅长8.0mm.正模♂,2002-09-01,陕西眉县(红河谷,海拔1000 m),霍科科采.黑毛平背食蚜蝇,新种Lamellidorsum pilinigrum sp.nov.(图8~11)雄性 未知.♀体9.5mm,翅长8.0mm.正模♀,2002-09-01,陕西眉县(红河谷,海拔1000m),霍科科采.新种与黄毛平背食蚜蝇近似,但其小盾片被黑毛,第2背板具黄带,黄带中央具三角形黑斑,后端不达黄带后缘,后足腿节及胫节中部黑褐色.  相似文献   

14.
在协助周尧教授整理西北农学院所藏蜡蝉总科标本中,发现颖蜡蝉科Achilidae的一新记录属(Deferunda Diftant 1912)和一新记录种(Deferunda stigmatica Distant 1912)。现报导如下:德颖蜡蝉属Deferunda Distant 1912,中国新记录属 头顶长大于宽,明显地突出于复眼之前,端部略向上,侧缘向上翻折,中域扁平;额长大于宽,明显地突出在复眼之前,具中脊和侧脊,近端部有一深洼;唇基小,长约为额的1/2,侧缘脊状,前胸背板短,中域有纵脊三条,侧缘角扩大;中胸背板广阔,有脊三条,侧缘角略尖,腹部宽而粗,前翅长为宽的三倍,端部略膨大,后缘在爪片之外稍凸出。爪脉伸达爪片末端,爪片外方有一明显的方圆形小翅室,它的外方和前方有一列端室;后翅较前翅宽,比前翅略短。  相似文献   

15.
在整理蝽科标本时,发现我国新纪录3种,现记述如下: 平角谷蝽 Gonopsis rubescens Distant, 1887 雄虫体长_14毫米,宽8毫米,前胸背板两侧角间宽9.8毫米。体红褐色,微皱,具黑色刻点。头侧叶长于中叶,并在中叶之前会台;喙短,淡黄白色,末端不伸达前足基节。前胸背板侧角显著平伸体外,末端锐。前翅革质部暗红褐色,膜片淡褐,未全盖住腹末。腹下淡黄褐色,中央及亚侧缘各有一条无刻点的光滑纵带。 采地:云南(河口),200米,1950.V1.10,1。国外分布于锡金。 白斑阿蝽 Apines bisignata (Walker), 1867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粒脉蜡蝉科二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3年在协助周尧教授整理西北农学院收藏的粒脉蜡蝉标本中,发现二个新记录种,报导如下:脊颜粒脉蜡蝉Anigrus metalces Fennah.1978,中国新纪录 体长2.6毫米.翅展8毫米,头与前胸背板淡褐色。头顶的眼侧域左右不相遇;额近狭梯形,侧缘色较淡,近平行星强脊状,侧缘内侧具有成排的圆形凹陷,中域色略深,近端部稍凹陷,近基部略隆起,有中脊一条,其端部不太清浙;有中单眼。淡灰色;唇基中域隆起,有细中脊一条;喙较短,仅达后足基节处;复眼肾形,深褐色;触角谈褐色,第二节粗壮,前胸背板极短,前缘呈角状突出,后缘凹入为钝角状,有中脊一条;中胸背板栗褐色,有一条淡褐色的中脊,腹部栗褐色,背腹板后缘及侧缘黄褐色,前翅灰褐色半透明。  相似文献   

17.
铲头叶蝉属一新种——同翅目:铲头叶蝉亚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子忠 《昆虫学报》1990,33(1):92-93
作者在研究贵州铲头叶蝉亚科标本时,鉴定出铲头叶蝉属一新种。模式标本存放在贵州农学院。 红纹铲头叶蝉Hecalus rufofascianus新种(图1—5) 体扁平。头冠宽扁,前端呈角状突出,端缘向上翻折,具缘脊;单眼位于头冠前缘,紧靠复眼;颜面在复眼下方的侧缘波曲,额唇基宽大隆起。前胸背板微隆起前倾,前、后缘接近平行,侧缘斜直微向上翻折,比头冠部宽;小盾片横刻痕位于中后部,成弧形凹陷;前翅端片小,翅脉明显;后足胫节端刺式2—2—1。雄虫尾节端半部有刚毛,基半部光滑无毛;下生殖板薄片状,基部宽大,端部尖,外侧有4根刚毛;阳基侧突基部宽扁,端部变细,末端  相似文献   

18.
在协助周尧教授整理西北农学院收藏的蜡蝉标本中,发现颖蜡蝉科Achilidae 2新记录种,报导如下:马颖蜡蝉Magadha,flavisigna Distant,1906,中国新记录 成虫体长5毫米,翅展16毫米,头、胸部赭色,头窄于前胸背板;头顶短,其长与宽约相等,后缘呈弧形凹入,侧缘脊状,中域凹陷,上有一条不伸达前缘的中脊;额近长梯形,长为宽的二倍,有一条中脊,其两侧凹陷,侧缘脊状,额的基部有一条深褐色的宽横带;唇基有纵脊三条,基部色稍深;喙细长,伸达后足基节;复眼圆形,深褐色;触角短粗,赭色;侧单眼红褐色。前胸背板前缘呈圆角状突出,后缘凹入为钝角状,有三条纵脊;中胸背板也有三条纵脊,于中后域有一黑褐色的大斑,此斑的前缘平截形,侧后缘模糊,略超过侧脊,腹部栗色,前翅长,外缘圆形,后缘近爪片处有向内的小凹陷,斑基部的2/3全为纵脉,近外缘处有一列横脉,前翅色泽为灰褐色,略透明,翅脉色淡,外缘色较深,正个斑面上散布有多个深浅不一的小褐斑,翅脉上也有多个暗色小斑点;后翅比前翅宽,灰褐色,足赭色,后足胫节外侧无刺,其基跗节长, 分布:四川,印度。  相似文献   

19.
瓢虫科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斑奇飘虫 Alloneda duodecaspilofa(Hope) 体长7.5毫米,体宽6.7毫米。 虫体近圆形:底色黄褐至红褐色;前胸背板上有两个近三角形大黑斑,其基部与前胸背板的基缘相连;每鞘翅上有6个大黑斑,其中两鞘翅的小盾斑与端斑在鞘缝上相接。雄性外生殖器弯管长,其端区细长,端前区分裂为两组狭窄的延伸物,各组下面为具棱角的膜所包围。 寄主:蚜虫。  相似文献   

20.
一.东方巨齿蛉Acanthacorydalis orientalis(Machachlan) 体长51—83mm;前翅长70—81mm,后翅长60—70mm。 头部呈黑褐色,头顶具黄黑相间的网状纹;单眼前有一横向的黄斑,单眼后有二卵形黄斑,头前侧角呈黄色。头顶明显呈方形,有一对齿状突,头顶侧缘各有一刺状突。口器呈浅褐色,雄性上颚极发达,其基半部内缘有1大齿,端半部内缘有2小齿,胸部呈黑褐色,前胸长明显大于宽,具不规则的黄斑;前胸腹面前缘有2小黄斑,两侧也各有2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