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膜脂—膜蛋白的相互作用(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组成的超分子体系。一般认为,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因此,二者的相互作用问题的探讨可以说是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一个中心环节。本文先对生物膜的主要组分:膜脂和膜蛋白的概况以及生物膜结构的主要特征——流动性作一扼要介绍,然后就膜脂对膜蛋白,膜蛋白对膜脂的影响分别进行讨论,最后就二者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医、农方面的联系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2.
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组成的超分子体系。一般认为,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因此,二者的相互作用问题的探讨可以说是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一个中心环节。本文先对生物膜的主要组分:膜脂和膜蛋白的概况以及生物膜结构的主要特征——流动性作一扼要介绍,然后就膜脂对膜蛋白,膜蛋白对膜脂的影响分别进行讨论,最后就二者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医、农方面的联系作些介绍。一、膜脂和膜蛋白的概述 1.膜脂 (1)膜脂的组成据估计生物膜约含100种脂质。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膜脂组成发生1—2%的变化(例如,胆固醇/磷脂的比值的改变),就足以影响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3.
生物膜系由蛋白质、脂质及碳水化合物等组成的复杂的超分子体系,它是各种生命现象的基础。生物膜研究是当前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阐明生物膜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是膜研究的基础。一般认为,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脂质的运动对膜蛋白  相似文献   

4.
生物膜膜蛋白三维结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生物膜膜蛋白三维结构研究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细胞的外周膜与细胞内的膜系统称为生物膜 .细胞的能量转换、信息识别与传递、物质运送和分配等基本生命现象都与生物膜密切相关 .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类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组成的超分子体系 ,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生物膜膜蛋白可分为外周膜蛋白和内在膜蛋白 ,后者约占整个膜蛋白的 70 %~ 80 % ,它们部分或全部嵌入膜内 ,有的则是跨膜分布 ,如受体、离子通道、离子泵、膜孔、运载体(transporter)以及各种膜酶等等 .象水溶性蛋白质一样 …  相似文献   

5.
细胞膜的双层磷脂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核细胞及其亚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的表面包被着双层磷脂膜结构,即质膜或生物膜。生物膜的功能是将细胞及细胞器与外界微环境隔离,并负责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所有的质膜具有3个共同的结构特征:即连续排列的双层磷脂膜,两层磷脂分子疏水的非极性基团在内部,而其亲水极性基团分别朝向细胞或细胞器的内外表面;膜具有液态流动性;膜上或膜内镶嵌着大量种类和功能各异的蛋白质分子。生物膜的这种结构特征是由磷脂分子的物理化学特征以及细胞的生命特征和功能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ATP(asc)是生物膜上一种重要的酶,它不仅参与能量代谢,物质运送,氧化磷酸化等重要生化过程,而且它与膜上磷脂的结合状态,将影响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膜的其他功能。因此,研究ATP_(asc)的性质和功能,对生物膜的结构与功  相似文献   

7.
膜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生物膜脂研究是生物膜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近几年来的新进展,从生物膜脂的分离和脂肪酸的分析角度出发,综合评述了应用于脂类物质分析的TLC、GC、HPLC、CE为代表的主要分析方法,以及CE-MS、HPLC-MS在脂类物质分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和糖等组成的一种复合结构,包括细胞表面质膜和各种细胞器膜,其主要功能是在膜的内外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及信息传递。生物氧化、光合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激素及药物作用、神经传导、物质的传输都和膜有密切关系。学术出版社就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出版了膜和传输当代论题丛书,简略介绍如下: v.20:《上皮输送的分子途径》(Molecular approaches to epithelial trasport),324页,1984年出版。 V.21:《离子通道:分子和生理领域》(Ion channels:Molecular and physiological aspects),394页,1984年出版。 v.22:《鱿鱼轴突》(The squid axon),593页、1984年出版。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生物膜功能特性的叙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选择透过性膜",相关知识介绍比较抽象。介绍一个探究学习案例——腌咸蛋,通过一系列的设计、研究和分析,实现对"生物膜选择透过离子"功能的验证。还对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生活化的价值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生物物理学报》2007,23(1):46-46
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 膜与细胞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生物膜与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973> 项目和“生物膜与膜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联合承办的《第九次全国暨海内外生物膜学术研讨会》(简称2007“生物膜学术研讨会”) 定于2007年10月12-15日在湖北宜昌召开。  相似文献   

11.
生物膜及其功能的量热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膜具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因此近十几年,国际上对生物膜的研究已深入到生物学、医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当前分子生物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七十年代以来,很多物理学和生物学技术都证明膜脂流动性是膜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膜行使多种功能的重要体现。膜中各部分的流动性是不均匀的,它与环境及生理状态有关。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体现为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膜脂中脂肪酸烃链的运动。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膜脂大多呈液晶相,当温度降低至某一温度时,  相似文献   

12.
《遗传》2007,29(5):613-613
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中国细胞生物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膜与细胞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部“生物膜与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973项目和“生物膜与膜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联合承办的“第九次全国暨2007海内外生物膜学术研讨会”将于2007年10月12—17日在湖北宜昌召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生物膜在衰老时的改变和这种改变引起机体的功能变化以及膜上存在生物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本届会议拟于1989年12月召开。会议内容交流我国在生物膜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并探讨我国生物膜的发展。会议形式大公报告(特邀)。专题讨论。初步拟分下列专题: (1)生物膜的结构。(2)生物膜与能量转换。(3)离子及小分子的跨膜运送。(4)离子通道。(5)蛋白质的跨膜运送。(6)生物膜与信息传递(CAMP系统,肌醇磷脂系统)。(7)受体。  相似文献   

15.
生物膜与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生物膜在衰老时的改变和这种改变引起机体的功能变化以及膜上存在生物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物膜类比实验,将气泡膜与生物膜进行类比,从化学成分、形态、结构、流动性、过膜过程5个方面探索了两者类比的科学性和教学中的实用性,以利于学生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鞭毛介导的运动性与细菌生物膜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莉莎  王瑶 《微生物学报》2009,49(4):417-422
摘要:由于运动缺陷型细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会下降,长期以来细菌的运动性都被认为与生物膜的形成呈正相关,但这一理论现在证明还有待商榷,而且运动性不是影响膜形成的绝对因素。本文详细介绍了细菌的生物膜和运动性,并重新定义了两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传统以达标排放为核心目标的废水处理工艺往往以高能耗、高物耗换取污染物削减,形成了"减排污染物、增排温室气体"的尴尬局面,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膜处理技术,膜生物膜法可利用无泡曝气的方式将气态电子供体(甲烷、氢气)或受体(氧气)提供给附着在膜表面的微生物,从而驱动水体中的污染物去除,并产生一些极具回收潜力的物质,最终实现污染物削减、节能减排及资源回收三大目标的有机整合。本文系统介绍了膜生物膜的传质过程及其去除污染物的微观机制,探讨了膜生物膜法在水处理资源回收方面的研究前景,梳理了膜生物膜反应器在水污染控制方面的实验研究和中试应用现状,并总结了膜生物膜法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林其谁 《生命科学》2011,(11):1041-1041
生物膜是细胞的重要组分。真核细胞除了有包裹整个细胞的质膜外,还有包裹细胞核的核膜以及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在真核细胞中膜结构约占整个细胞干重的70%~80%,对于细胞内环境的稳定、能量转换、信号转导、细胞识别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生命起源上,只有具备了把细胞内容与外环境分隔的生物膜,才能有生命的发生。近年来生物膜的研究飞速发展。本期专刊介绍了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研究相关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条件及挂膜方式下生物膜法对氨氮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及其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方法】设置空白(Blank)、自然成膜(Raw)、预附脱氮菌强化挂膜(PCC)3组生物膜反应器,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和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分析方法对生物膜反应器转化氨氮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演替过程进行动态解析。【结果】在C/N=1:1时,除PCC在起始阶段短暂具有较高的氨氮脱除效率外,Blank、Raw和PCC最终均表现出较低的氨氮转化效率(10%-20%)。改变C/N=2:1后,Raw和PCC对人工合成污水中NH4+-N的转化率均提高至95%以上,而且Raw与PCC的群落结构在C/N=2:1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优势菌群主要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和硝化螺菌纲(Nitrospira)。【结论】C/N是影响生物膜反应器氨氮去除效果及驱动生物膜反应器中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