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剑麻(Agave Sisalana Perry)属龙舌兰科龙舌兰属,原产美洲,现已广泛种植于我国南方和西南,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一般经过十余年的营养生长之后,抽一高大花轴,顶生无数花朵,大多不育,花落后,花轴上着生很多珠芽,全株植物随即逐渐枯死。珠芽落地,另成新个体,继续繁  相似文献   

2.
观察细胞白色体的材料在实验教材中都有介绍,如洋葱头、鸭跖草、白菜心、玉簪等。但大多数材料的白色体分布不集中或白色体小,不易观察。经多年摸索,我们找到了一种较理想的材料——金边龙舌兰。金边龙舌兰(Agave americana var. variegata)属龙舌兰科,生命力强,耐旱耐寒,极易栽培,在实验室窗台上栽一两盆,可随时取用。  相似文献   

3.
1 植物名称金边龙舌兰(Agave americana var. luteomarginata)。 2 材料类别茎段。 3 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1/2MS(大量元素减半)。添加170 mg/L NaH_2PO_4。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培养基为:(1)BA 1.0 mg/L(单位  相似文献   

4.
在各有关农场和种植单位协助下,采集了我国产龙舌兰属5个种17个植物样品,证实其中皆含有甾族药物的原料海柯皂甙元。以番麻(Agave americana L.)、剑麻(A.sisalana Perr.)和无剌番麻(番麻的一个变种)中的含量高。为了进一步探讨它们作为生产甾族原料的可能性和生产上合理应用,选择了3种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其总甾族皂甙元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从福建生长的亚洲马盖麻(A.canatala Robb.当地称狭叶龙舌兰麻)中分离出β-谷甾醇(β-sitost-erol)、新替告皂甙元(Neotigogenin)、海柯皂甙元(Hecogenin)、芰脱皂甙元(Gitogenin)、绿莲皂甙元(Chlorogenin)和曼诺皂甙元(Manogenin)。从广东生长的假菠萝麻(A.angustifolia Haw当地称短叶龙舌兰麻)中分离出替告皂甙元(Tigogenin)、海柯皂甙元和绿莲皂甙元。从广东生长的无刺番麻中分离出替告皂甙元酮(Tigogenone)、β-谷甾醇、替告皂甙元、海柯皂甙元、9-去氢海柯皂甙元(9-Dehydrohecogenin)、绿莲皂甙元和海南皂甙元(Hainangenin)。本工作对利用国产龙舌兰麻生产海柯皂甙元或替告皂甙元提供了参考资料,在学术上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牛津大学史密斯企业与环境学院的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利用龙舌兰属植物提炼生物燃料更为生态环保。龙舌兰属植物需水少,生长快,而且可产生大量的糖类物质,此外,用龙舌兰属植物提炼的生物燃料,CO2排放量仅为35g/J,而用玉米提炼的生物燃料CO2排放量高达85g/J。  相似文献   

6.
中国兰科植物研究杂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中国兰科植物一个新记录属和三个新记录种,短距兰属(Penkimia)、短距兰(P.na-galandensis)、长序大苞兰(Sunipia cirrhata)、白花叉喙兰(Uncifera thailandica).短距兰属(Penkimia)区别与鸟舌兰属(Ascocentrum)在于侧萼片合抱蕊柱,唇瓣没有任何附属物以及锥形的距;长序大苞兰的花序长于叶,唇瓣基部具一个胼胝体;白花叉喙兰唇瓣的距后弯并朝向子房.  相似文献   

7.
为了理清丝兰属(Yucca)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和序列变异情况,进行丝兰属植物叶绿体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并构建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树。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无刺龙舌兰(Y. treculeana)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结合丝兰属现已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6种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基本结构、重复序列、边界收缩与扩张以及序列变异分析等在内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6种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基因的类型及数目相近,种间基因组结构比较保守;从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检测到多条重复序列,其中SSR位点多是由单核苷酸、双核苷酸和四核苷酸组成,且偏好使用A、T碱基;根据核酸多态性指数π≥0.008,在6种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筛选出了psbK-psbl-trnS-GCUrpl20-rps12ccsA-ndhD 3个高变异区域;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和LSC+SSC区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基本一致,确定了6种丝兰属植物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其中无刺龙舌兰与克雷塔罗丝兰(Y. queretaroensis)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测序获得了无刺龙舌兰叶绿体基因组,揭示了6种丝兰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和序列变异情况,明确了各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后续丝兰属植物分子标记开发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北京植物增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北京植物志》未记录的植物计31种、3变种、1变型。其中26种、3变种为北京植物区系新记录;4个属(水龙骨属、银穗草属、珊瑚兰属、虎舌兰属)为北京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9.
血竭及其原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竭,又名麒麟竭,是名贵的传统中药,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提取血竭的原植物已知包括龙舌兰科的龙血树属(Dracaena)、棕榈科的黄藤属(Daemonoropus)、大戟科巴豆属(Crofon)、以及豆科的青龙木属(Pterocarpus)等属中的十余种植物。在国外,血竭多称为龙血(Dragon’s blood),非洲用龙舌兰科的龙血树属的树干割取血竭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而用棕榈科植物黄藤果实  相似文献   

10.
管叶槽舌兰(Holcoglossum kimballianum)是一种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其野生种群亟需保护。内生菌对兰科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为评估管叶槽舌兰内生菌的多样性、分析采样方式对其内生菌的影响,该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迁地保育状态下新鲜与硅胶干燥的管叶槽舌兰根内生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新鲜及干燥管叶槽舌兰根内生菌物种组成明显不同,管叶槽舌兰内生真菌注释到6门46科51属,内生细菌注释到15门105科178属; 干燥后管叶槽舌兰根内生真菌注释到6门88科116属,内生细菌注释到21门154科336属。(2)迁地保育状态的管叶槽舌兰根样内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并且内生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远比内生真菌群落高; 经硅胶干燥后,内生真菌α多样性指数升高、β多样性指数降低,而内生细菌的α多样性指数降低、β多样性指数则升高。(3)差异显著性真菌黄盖小脆柄菇(Psathyrella candolleana)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C. tofieldiae只存在于新鲜根样中,新鲜管叶槽舌兰差异显著性细菌是马赛菌属(Massilia),干燥根样中差异显著性细菌类群包括拜叶林克氏菌科(Beijerinckiaceae)、黄色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及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4)共发生网络分析显示,经干燥后管叶槽舌兰根样内生菌群落中占互作主导地位的优势物种和互作模式都发生了改变。综上认为,不同采样处理会影响管叶槽舌兰根内生菌的群落结构,在研究兰科植物根样内生菌时宜使用新鲜的根样。该研究结果为管叶槽舌兰野生种群保护及人工栽培提供了内生菌数据基础,也为兰科植物内生微生物采样方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孟凯  普布顿珠  邢震  李惠玲  章漳  王伟 《广西植物》2022,42(10):1780-1785
东喜马拉雅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西藏为其重要组成单元,明确该地区本底植物资源及地理分布对区域植物区系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报道了笔者在西藏考察中发现的西藏兰科(Orchidaceae)植物5个新记录属,即美柱兰属(Callostylis Blume)、异型兰属(Chiloschista Lindl.)、蛇舌兰属(Diploprora Hook. f.)、带叶兰属(Taeniophyllum Blume)和宽距兰属(Yoania Maxim.)。对应的5个新记录种,即美柱兰(Callostylis rigida Bl.)、异型兰(Chiloschista yunnanensis Schlechter)、蛇舌兰 [Diploprora championii(Lindl.)Hook. f.]、毛莛带叶兰(Taeniophyllum retrospiculatum King & Pantl.)和印度宽距兰(Yoania prainii King & Pantl.)。该文还附有新记录属、种的形态描述和特征图片。该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植物区系资料,拓宽了西藏兰科植物的记录,并对西藏及毗邻地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黎贡山兰花的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高黎贡山兰科植物的生物地理学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兰科是高黎贡山种子植物中最大的科,包括75属265种。2.高黎贡山兰花起源于新、旧世界的热带和温带, 热带属占60%(45属),温带属占38.67%(29属),包括2个云南特有属。但是,高黎贡山兰科植物与地中海地区和中亚地区的联系十分微弱。3.高黎贡山的兰花以地生兰为主。这里,57.33%(43属)为地生兰,而附生兰和腐生兰仅分别为31属和3属。4.兰花物种的分布区式样表明高黎贡山兰花以温带兰为主 温带兰占总种数的69.43%(184种),包括东亚成分即滇西高黎贡山-东喜马拉雅分布的种和中国西南部特有种,它们是高黎贡山兰花区系的核心。5.高黎贡山兰科的特有现象在于1)具有云南二个特有属蜂腰兰Bulleyia和反唇兰Smithorchis;2)有高黎贡山特有种21个,如泸水兜兰Paphiopedilum markianum,贡山风兰Cymbidium gongshanense,贡山贝母兰Coelogyne gongshanense,热带附生兰——万带兰亚科在高黎贡山没有形成特有种;3)高黎贡山北段的特有种比南段丰富贡山有14种,腾冲仅有4种; 海拔1800~2100 m的梯度带特有种最多(13种);4)高黎贡山有云南特有种10种,其中小花槽舌兰Holcoglossum junceum是一个热带种,因为板块位移而来到了亚热带地域;5)高黎贡山的兰科植物中有19.25%(51种)是中国特有种,它们出现在高黎贡山,分布在云南其他地区和西南的一些省区。高黎贡山特有种,分布到高黎贡山的云南特有种和分布到高黎贡山的中国特有种一共为82种,占高黎贡山兰科总种数的30.91%, 兰科在高黎贡山是一个特有化程度很高的类群。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藏兰科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喜龙  李剑武  王程旺  金效华 《广西植物》2018,38(11):1440-1445
中国西藏东南地区位于东喜马拉雅和印缅的交接处,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尤其是位于该地区的墨脱,由于巨大的海拔高差,使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呈显著的垂直地带性,且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结构复杂。该文报道了西藏野生兰科植物新记录属3个,即线柱兰属(Zeuxine)、爬兰属(Herpysma)和槽舌兰属(Holcoglossum);新记录种27个,即白肋线柱兰(Zeuxine goodyeroides)、爬兰(Herpysma longicaulis)、小花槽舌兰(Holcoglossum himalaicum)、西南齿唇兰(Anoectochilus elwesii)、窄唇蜘蛛兰(Arachnis labrosa)、短足石豆兰(Bulbophyllum stenobulbon)、尖角卷瓣兰(B. forrestii)、南方虾脊兰(Calanthe lyroglossa)、泰国牛角兰(Ceratostylis siamensis)、金唇兰(Chrysoglossum ornatum)、格力贝母兰(Coelogyne griffithii)、云南贝母兰(C. assamica)、斑舌兰(Cymbidium tigrinum)、梳唇石斛(Dendrobium strongylanthum)、狭叶金石斛((D. angustifolium)、厚唇兰(D. mariae)、粗茎苹兰(Pinalia amica)、垂叶斑叶兰(Goodyera pendula)、绿花斑叶兰(G. viridiflora)、狭叶羊耳蒜(Liparis perpusilla)、小花羊耳蒜(L. platyrachis)、三裂羊耳蒜(L. mannii)、镰叶鸢尾兰(Oberonia falcata)、阔瓣鸢尾兰(O. latipetala)、凹唇石仙桃(Pholidota convallariae)、大苞兰(Sunipia scariosa)、滇南矮柱兰(Thelasis khasiana)。这些植物新资料的发现,对于丰富西藏植物种类以及对该地区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6种广义虾脊兰属植物和2种树兰亚科植物为材料,利用液相色谱 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 QQQ)测定了冻伤处理前后花和叶片中靛苷、靛红、靛蓝和靛玉红4种吲哚基衍生物的含量,分析广义虾脊兰属植物吲哚基衍生物的生成及种属间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1)4种吲哚基衍生物在所测定的6种广义虾脊兰属植物中均被检出,但在2种树兰亚科植物五唇兰和足茎毛兰中均未被发现。(2)在所测定的6种广义虾脊兰属植物花和叶片中,冻伤处理后的靛蓝、靛玉红和靛红含量均显著上升,而靛苷含量显著下降,同时花中的吲哚基衍生物含量均高于叶片。(3)6种广义虾脊兰属植物花和叶中吲哚基衍生物总含量以黄兰花最高,三褶虾脊兰叶最低。研究表明,冻伤处理引起靛苷向靛蓝的大量转化是导致冻伤后广义虾脊兰属植物组织中呈现出蓝色的主要原因,推测吲哚基衍生物可能也是一类与植物防御相关的化合物,在植物抵御逆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的兰科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郎楷永 《生命世界》1993,20(2):23-23
一、兰科植物在青藏高原的种子植物中是大科之一,共有99属,474种及9变种.属占我国国产属总数的61.5%,地生型54属,附生型37属,腐生型8属.种数占我国国产种总数的46.5%,属中含超过20种的属有:虾脊兰属、羊耳蒜属、杓兰属、舌唇兰属、玉凤花属和石豆兰属,含10-20种的属有石斛属、毛兰属、角盘兰属、无柱兰属、阔蕊兰属、红门兰属、贝母兰属和对叶兰属,而仅含1种的属有43属,含2种的属有15属.兰科植物在本地区的分布是以横断山  相似文献   

16.
“东一号”麻(又称剑麻杂种11648),是1964年国家从非洲引种来的。是坦噶尼喀剑麻研究站用普通兰剑麻和假菠萝麻通过有性杂交选出的新品种,据有关资料介绍,这个杂种的一个生命周期长叶数高达660片(比普通剑麻:Agave sisalana,多约3倍),大面积的产量达到干纤维500—600市斤/亩(比普通剑麻多2—3倍),纤维率达到4—5%(比普通剑麻高1%),是个高产且较耐寒的龙舌兰麻类优良品种,值得推广,但要特别注意防治斑  相似文献   

17.
<正>杓兰属植物是兰科(Orchidaceae)杓兰亚科(Cypripedioideae)的一个保育研究的热点类群,全属植物约50种(含变种),中国是该属植物的分布中心,我国产32种、1变种,其中24种为特有种[1]。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是一种珍稀的多年生地生兰,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杓兰亚科(Cypripedioideae)杓兰属(Cypripedium),具极高观赏价值。扇脉杓兰中药名为扇子七,全株可入药,《陕西中草药志》记有:扇  相似文献   

18.
秦岭兰科一新记录属--虎舌兰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虎舌兰属(Epipogium Gmelin ex Borkhausen)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树兰族(Epidendreae),为一寡种属,分布于欧亚大陆、亚洲热带、非洲热带和大洋洲等地区。本属植物有3种,俱为腐生草本。  相似文献   

19.
兰德庆  刘盼  刘虹  覃瑞 《生物资源》2018,40(2):192-192
正杓兰属植物是兰科(Orchidaceae)杓兰亚科(Cypripedioideae)的一个保育研究的热点类群,全属植物约50种(含变种),中国是该属植物的分布中心,我国产32种、1变种,其中24种为特有种[1]。扇脉杓兰(Cypripedium japonicum)是一种珍稀的多年生地生兰,隶属于兰科(Orchidaceae)杓兰亚科(Cypripedioideae)杓兰属(Cypripedium),具极高观赏价值。扇脉杓兰中药名为扇子七,全株可入药,《陕西中草药志》记有:扇  相似文献   

20.
以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等12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种,采用生长速率法对77种植物的95%乙醇提取物在200μg/mL下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有15种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华山姜、硬骨藤、龙舌兰、红蒜、大花哥纳香、海南草珊瑚对至少一种菌的抑制率在50%以上,版纳青梅、大果巴戟、华山姜等8种植物提取物对至少三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红蒜提取物对百合炭疽病菌、海南草珊瑚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以及龙舌兰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1.4%、70.7%、76.6%,与阳性对照抑制率相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