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建平 《古生物学报》1991,30(3):396-405
一、前言广西隆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地层发育,岩相稳定,岩层连续,(竹蜓)类化石极其丰富,是研究我国南方石炭-二叠系界线理想的地区之一。董文兰、龙家荣(1977),黄志勋(1979),夏国英等(1986)先后在这一地区做过工作。1982年底,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石炭-二叠系界线工作小组对该地区进行了重点研究,在隆林县卜糯乡常么村附近测制了1条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地层剖面。本文研究的(竹蜓)类化石就是这次采获许多门类化石中的一部分。野外工作中得到吴望始教授等的帮助,成文过程中又受到张遴信教授的指点,蒋汉培磨制薄片,陈毅勇摄影,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们在那丹哈达岭灰岩中首次找到(竹蜓)类,并在泥质板岩硅质板岩找到了放射虫化石,为地层划分对比提供确切证据.根据(竹蜓)类,已分别归入中石炭统、上石炭统和下二叠统.早二叠世(竹蜓)类将另文发表.中石炭世含(竹蜓)地层称二联桥组(C_2e),可分三个岩段.下部为火山碎屑岩段,主要岩性为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砾岩、粉砂质板岩、粉砂岩及硅质岩,常含放射虫化石,厚1,789米;中部为板岩段,主要岩性为粉砂质板岩夹生物结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东兖州煤田太原组[竹蜓]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竹蜓]类化石12属103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竹蜓]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一个[竹蜓]带三个亚带:Schwagerina带:3)Triticites parvus-Quasi fusulina longissima亚带,2)Schwagerina gregaria-Boultonia willsi亚带,1)Quasi fusulina pseudocayeuxi-Rugoso fusulina valida亚带。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本区太原组[竹蜓]类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本区石炭-二叠系界线应置于太原组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4.
福建龙岩经洋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地层及䗴类分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福建西部龙岩、沙县、宁化及顺昌等地上石炭统及下二叠统出露很好,均为连续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富含(竹蜓)、非(竹蜓)有孔虫、珊瑚、介形类、海百合茎及钙藻,尚有牙形刺和菊石等。其中(竹蜓)类动物群尤为丰富,对石炭、二叠系的划分对比以及石炭-二叠系界线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七、八十年代,福州大学地矿系地层古生物实习队在上述地区测制了10多条石炭。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福建西部龙岩、沙县、宁化及顺昌等地上石炭统及下二叠统出露很好,均为连续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富含(竹蜓)、非(竹蜓)有孔虫、珊瑚、介形类、海百合茎及钙藻,尚有牙形刺和菊石等。其中(竹蜓)类动物群尤为丰富,对石炭、二叠系的划分对比以及石炭-二叠系界线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七、八十年代,福州大学地矿系地层古生物实习队在上述地区测制了10多条石炭、二叠纪  相似文献   

6.
简要地介绍了广西天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含(蜒)地层,对(蜒)类动物群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了7个化石带,分别为:1.Montiparus montiparus带;2.Triticites variabilis带;3.Pseudoschwagerina beedei带;4.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5.Mccloudia ovata带;6.Schwagerina cushmani带;7.Chalaroschwagerina inflata带,并与国内外相关地层进行了对比.讨论了石炭-二叠系界线,提出以Pseudoschwagerina beedei,P.uddeni分子的出现作为二叠系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的䗴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芮琳 《古生物学报》1979,(3):271-297
本文系统描述了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的(竹蜓)类6属、51种、一亚种和一未定种,其中24新种;建立了两个带和两亚带,自下而上为:1.Codonofusiella 带,2.Palaeofusulina 带,后者包括(1)P.minima-Nankinella guizhouensis 和(2)Palaeofusulina sinensis 两亚带。对Codonofusiella 带的涵意作了进一步阐述,讨论了Palaeofusulina 作为二叠系和三叠系分界标志的重要意义。并扼要介绍了国外晚二叠世含(竹蜓)地层和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的(竹蜓)类化石带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那丹哈达岭是新发现的早二叠世(竹蜓)类产地。过去,赋存它的地层被称为“典型的燕山地槽沉积”。这套地层是厚达8000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在1957年被中、苏综合考察队根据岩性、放射虫化石与锡霍特阿林中生代海相地层对比,定为上三叠统及下、中侏罗统。近年来我们在这套地层中发现了自中石炭世到早二叠世(竹蜓)类。本区早二叠世地层称东大沟组,岩性主要为板岩、砂岩、粉砂岩、硅质岩夹少量火山岩及灰岩透镜体或薄层,出露厚度大于330米。根  相似文献   

9.
宁夏的含(竹蜓)地层出露较好,剖面和柱状剖面有7处.含(竹蜓)地层自下而上为:下石炭统臭牛沟组、中卫组,上石炭统羊虎沟组,上石炭—下二叠统太原组.(竹蜓)动物群有15属68种及亚种,其中1新种.可建立(竹蜓)化石带 Eostaffella-Mediocris 带 (C_1), Profusulinella 带 (C_2~1) 及 Sphaeroschwagertna 带 (P_1~1),并与甘肃靖远及华北地台其它地区的(竹蜓)化石带对比.  相似文献   

10.
有关晚石炭世与早二叠世地层界线及早二叠世早期(竹蜓)类动物群的性质问题,近几年已成为我国南方石炭一二叠系生物地层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有关Schwagerina cushmani动物群的报道日渐增加,除苏、浙、皖、赣、粤、桂、湘、黔等地已有这一动物群报道外,本文再一次增加福建的材料,并就这一动物群的组合性质及其生物地层学  相似文献   

11.
河南荥阳、巩县地区太原组介形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记叙了太原组介形类26属52种(包括13个新种),其中以底栖类型为主,浮游类型少量。根据化石的分布和地层特征,由下而上可划分为两个组合:1.Bairdiacypris yui-Cryptobairdia xiaodonggouensis-Shleesha sullivanensis组合,产于L1—L5灰岩中。2.Rectobairdia subsymmetrica-Orthobairdia xingyangensis-Pustulobairdia subpruniseminata组合,产于L6—L9灰岩中。 按照介形类组合的特征,建议将石炭-二叠系的界线置于L6灰岩之底界。第一组合为晚石炭世,相当于美国的密苏里期—弗吉里期;第二组合归入早二叠世,相当于狼营期。  相似文献   

12.
湘中地区晚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前言湘中地区晚石炭世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岩性单一,主要含(竹蜓)类和珊瑚化石。1932年,田奇、王晓青在湖南湘乡命名为壶天灰岩,1962年,杨敬之在总结中国石炭系时改称为壶天群。下部为白色或灰白色灰岩和白云质灰岩,次生角砾构造发育,化石稀少,产Fusulina及Fusulinella等(竹蜓)类化石,属原中石炭统,称黄龙组。上部为灰色或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含Triticites及Pseudoschwagerina等(竹蜓)类及珊瑚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剖面产出早石炭世大塘期至早二叠世栖霞期连续的[竹蜓]类化石序列。研究结果显示:该段地层中共产出[竹蜓]类36属453种(包括14个新种、14个亚种、47个相似种、18个变种以及30个未定种)。依据化石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13个[竹蜓]类化石带,从老至新为Eostaffella-Eostaffellina富集带,Pseudostaffella富集带,Profusulinella deprati延限带,Profusulinella chaohuensis-P.fenghuangshanensis间隔带,Fusulina-Fusulinella富集带,Protriticites ziyunensis sp.nov.富集带,Triticites hobblensis延限带,Triticites panteleevi富集带,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延限带,Eoparafusulina ovata富集带,Staffella—Pseudoendothyra组合带,Misellina termieri富集带,Misellina pamirensis—Misellina ovalis共存延限带。依据各带中的[竹蜓]类属种分布,宗地剖面的[竹蜓]类化石带序列可以很好地与中国华南、北美得克萨斯、日本中部和俄罗斯等地区同期的[竹蜓]类化石序列对比。  相似文献   

14.
福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的四射珊瑚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西部龙岩、宁化、顺昌等地广泛出露的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早期海相碳酸盐地层,富含珊瑚、(竹蜓)类等化石,其中四射珊瑚动物群迄今无专文报道。1984至1986年,笔者曾先后数次前往龙岩经洋和宁化湖村等地,详细测制了6条中甲阶及马平阶剖面,系统采集了大量四射珊瑚和(竹蜓)类等化石。经鉴定,四射珊瑚共有38属83种(或亚种),其中2新属10新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笔者建立了3个组合,自下而上依序为:1).Nephelophyllum组合,2).Anfractophyllum-Kepingophyllum组合,3).Wentzellophyllum volzi组合。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上杭晚石炭世(竹蜓)类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竹蜓)类化石4属17种.根据它们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一个(竹蜓)带、两个亚带:Profusulinella带,2). Profusulinella wangyüi-Eofusulina triangula亚带,1). Profusulinella staffellaeformis亚带.通过与华南、华北、西北沉积区和欧美同期地层的对比,认为本区含Profusulinella动物群的地层应归于上石炭统达拉阶下部,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中的巴什基尔阶上部至莫斯科阶下部.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紫云县宗地剖面产出早石炭世大塘期至早二叠世栖霞期连续的<竹蜓>类化石序列.研究结果显示:该段地层中共产出<竹蜓>类36属453种(包括14个新种、14个亚种、47个相似种、18个变种以及30个未定种).依据化石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13个<竹蜓>类化石带,从老至新为Eostaffella-Eostaffellina富集带,Pseudosta ffella富集带,Profusulinella deprati延限带,Profusulinella chaohuensis-P.fenghuangshanensis间隔带,Fusulina-Fusulinella富集带,Protriticites ziyunensis sp.nov.富集带,Triticites hobblensis延限带,Triticites panteleevi富集带,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延限带,Eopara fusulina ovata富集带,Staffella-Pseudoendothyra组合带,Miselli-natermieri富集带,Misellina pamirensis-Misellina ovalis共存延限带.依据各带中的<竹蜓>类属种分布,宗地剖面的<竹蜓>类化石带序列可以很好地与中国华南、北美得克萨斯、日本中部和俄罗斯等地区同期的<竹蜓>类化石序列对比.  相似文献   

17.
甘肃北山地区威宁期的(虫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描述的威宁期(竹蜓)材料是笔者之一(郭敬信)采集的。1962年,郭敬信等在甘肃省金塔县以北芨芨台子一带,首次从前人划分为早石炭世地层中采得晚石炭世早期蜓化石。1964年,郭敬信等再次到芨芨台子一带详测剖面,系统采集(竹蜓)化石标本,经鉴定,确认为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山东兖州煤田太原组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类化石12属103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一个带三个亚带:Schwagerina带:3)Triticitesparvus-Quasifusulinalongissima亚带,2)Schwagerinagregaria-Boultoniawillsi亚带,1)Quasifusulinapseudocayeuxi-Rugosofusulinavalida亚带。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本区太原组类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本区石炭-二叠系界线应置于太原组第十一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19.
贵州西部晚石炭世腕足动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描述贵州普安、晴隆地区晚石炭世晚期及少数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的新属、种,建立本区上石炭统上部的两个腕足动物化石组合。认为腕足动物显著的演进更新不是发生在Tritici-tes 带与Pseudoschwagerina 带之间,而是出现在Robustoschwagerina schellwieni 带之上,为划分中国南方石炭系和二叠系的界线提供了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20.
黔西、桂北上石炭统马平组皱纹珊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黔西、桂北位于东经104°—109°,北纬24°—27°之间。区内晚石炭世浅海碳酸盐相地层分布广泛,露头连续,且化石丰富。1914—1979年曾有许多地质学者涉足本区,为晚石炭世地层的划分及古生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多数学者侧重于(竹蜓)类的研究,而对珊瑚化石的研究较少。笔者于1979至1980年,在贵州境内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