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工栽培花脸香蘑氨基酸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从野生花脸香蘑中分离 ,纯化获得花脸香蘑菌株 ,用稻草代料栽培获得花脸香蘑子实体。用Backman 6 30 0自动氨基酸分析仪首次测定了人工代料栽培的花脸香蘑子实体中 18种氨基酸。结果显示 ,花脸香蘑子实体干品中 ,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0 .0 3% ;18种氨基酸质量分数为 2 4 .37% ,其中谷氨酸 4 .79% ,天门冬氨酸 2 .4 6 % ,赖氨酸 1.6 0 % ,色氨酸 0 .4 8% ,蛋氨酸 0 .4 3%。该分析结果对花脸香蘑的研究开发具有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野生毛尖蘑的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固体培养不同条件对野生毛尖蘑菌丝生长的影响,对温度、初始p H、碳源和氮源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3个最优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野生毛尖蘑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6℃,最适初始p H为6.0,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对毛尖蘑栽培料的配方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配方为杂木屑30%,玉米芯35%,麦麸25%,豆粕4%,玉米粉3%,石灰1.5%,石膏1.5%的栽培袋,经覆土栽培法可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利用人工栽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 (Fr) Sing)子实体粗蛋白含量和氨基酸组成,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 (Fr)Sing)子实体的蛋白质进行营养评价及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评价结果:氨基酸评分中花脸香蘑限制氨基酸为缬氨酸Val 68.0高于蛋...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香栓菌Trametes suaveolens的最佳出菇配方,同时对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物学发育特征进行研究。本文用杨树、柳树、秸秆木屑作为培养料设置了8种配比,每种分为对照A、测试组B共计16个配方进行筛选,对不同时期的菌丝发育状况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柳树木屑、杨树木屑的配方均能成功栽培出香栓菌子实体,开袋后在90%-95%空气湿度、一定散射光、13-18℃的低温刺激下28d原基发育为菇蕾,继续培养28d后子实体成熟。其中配料为柳树木屑97%、蔗糖1%、石灰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的配方出菇率最高,配料为柳树木屑的配方开袋后子实体长势最佳,采用边缘开袋方式最佳。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先分化出白色蜂窝状原基,原基依靠孔状结构吸收营养后,在其上层包被形成黑色菇蕾,同时基部开始形成子实层;菇蕾内部生殖菌丝不断分化和发育,体积逐渐膨大,颜色由深变浅,菌丝分化出担子并产生担孢子,最终形成子实体。  相似文献   

5.
竹荪(Dictyophora rubrovalvata)在PDA琼脂培养基上培养,菌丝体生长很慢,若在PDA培养基上分别添加酵母膏、生啤酒、天冬酰胺、核糖核酸,可促进菌丝体的生长,菌落直径生长和菌丝线性生长都加快;添加蛋白胨、椰子汁、硫胺素和肌醇效果不明显。菌丝体生长的pH值在4.4—5.4之间,最适pH值为4.7;pH值在6.7以上,菌丝体不生长。在木屑培养基中分别添加麦芽汁、玉米、高粱和黄豆粉可以增加子实体的鲜重,其中黄豆和玉米粉、黄豆和高梁粉混合使用的效果比单用一种的更好,菇产量比对照增加1—2倍。播种后基质中含水量控制在50—60%,当原基形成时,含水量提高到55—70%,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菌蕾才能发育成子实体。在自然温度条件下栽培竹荪,出菇高峰期出现在八月份,基质内平均温度为22.4℃,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0—22.5℃之间,在此温度下产菇率占总产值的85%。  相似文献   

6.
陆欢  王春晖  姜性坚  徐宁 《菌物学报》2018,37(6):737-745
以珍稀食用菌花脸香蘑菌丝为原材料,对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进行系统研究,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液种类、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稳渗剂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0.6mol/mL甘露醇作稳渗剂,在以1%溶菌酶+1%蜗牛酶+1%纤维素酶为复合酶解液,酶解温度为30℃,60-70r/min摇床振荡培养条件下,酶解4h,原生质体产量达到2.31×107CFU/mL,在以蔗糖为稳渗剂的液体培养基上再生率达到25%。研究结果可为花脸香蘑后期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迪哲  马敖  胡佳君  李丹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19,38(7):1111-1119
毛榆孔菌Elmerina hispida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一种很重要的酶——纤维素酶,纤维素酶在工业废水处理、有机颜料脱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为充分开发利用毛榆孔菌这一野生资源,本研究采用十字画线法测定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对毛榆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从4个单因素试验中选取3个最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毛榆孔菌菌丝的最适生长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最适生长氮源是酵母膏,最适温度是25℃,最适pH 7.0。驯化栽培的栽培基质为78%木屑,20%麦麸,1%石灰,1%石膏(质量比),30d左右出现原基,40d以后原基分化,形成子实体。通过测定毛榆孔菌在栽培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的纤维素酶,发现酶活力最高可达805.63U/g。本试验成功对毛榆孔菌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为该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选育花脸香蘑新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利  耿彬彬  吴光宗  田雪梅 《菌物学报》2021,40(12):3096-3108
花脸香蘑作为一种营养丰富、菇型美观的珍稀食用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野生花脸香蘑菌株610双核菌丝片段进行了诱变处理。利用拮抗试验进行了诱变菌株初筛。通过连续传代培养,自然淘汰劣势菌株并获得诱变效应稳定的48个菌株。综合平板培养和基于ISSR和SSR联合遗传多样性分析的结果,筛选出7个诱变菌株与出发菌株共同进行出菇比较试验。出菇试验及子实体蛋白和氨基酸营养分析的结果显示:诱变菌株Ls2和Ls3为筛选出的花脸香蘑优质高产新菌株。诱变菌株较出发菌株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10.27%和14.75%,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评分等指标也均显著高于出发菌株,品质提升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初始pH、碳源和氮源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对粗毛纤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以上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从中选出3个最优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初始pH为6.5;最适碳源为木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在玉米、高粱和小麦3种基质中,对原种培养基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高粱和玉米在接种后的第1天和第2天开始萌发,且可更好地促进粗毛纤孔菌菌丝的生长。对粗毛纤孔菌栽培料的3种配方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配方:木屑78%、稻壳2%、玉米粉17%、蔗糖1%、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62%的比例为栽培种培养料可使粗毛纤孔菌菌丝在接种28d后长满菌袋,且生长旺盛,可较快地培育出子实体。  相似文献   

10.
钟形斑褶菇的生理特性和子实体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钟形褶菇的苗种分离、菌丝体生理特性和栽培技术。钟形斑褶菇菌丝具有明显的锁状联合。菌丝生长适宜的温度是10~40℃,最适为20~25℃;适宜的pH范围是4.5~13,最适为6~8.5;培养料适宜的含水量为45%~75%,最适为65%~70%;最佳的C源是:淀粉、蔗糖、纤维素;酵母粉、干酪素、硫酸铵、硝酸铵为最佳氮源。麦芽、麸皮、松针、干平菇、小麦、牛粪等天然材料的热水提取物对菌丝生长有利。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为 20~35℃,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应为24~30℃,正常的出菇季节为4~9月;最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应为70%~85%;子实体具有向光性、负向地性。栽培出菇的培养料为牛粪粉、草粉、麸皮及食用菌栽培的废料。瓶、袋栽均可,干物质生物学效率2%~5%。新鲜木屑、棉籽壳不适宜菌丝生长和出菇。说明该菌是草腐生菌物。子实体可直接在培养料上形成,出菇不需要覆刺激。  相似文献   

11.
苹果果面日最高温与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一天中 ,苹果果实表面最高温度与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和风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生长季自动监测果实表面温度的变化 ,并与设置在监测树旁边气象记录仪数据对比 ,揭示出树冠西南部果实表面温度与气温、日照、相对湿度和风速呈高度相关。结果还表明 :日照和气温是导致果实表面高温 (>45℃ )的两个主要因子。在大多数情况下 ,这两个因子相互作用决定果实高温是否发生 ,但气温的作用更为重要。一般在晴天 ,树冠西南部果实表面高温通常出现在 1 3 :3 0~ 1 5 :5 0。果实达到临界日烧高温 (>45℃ )的综合气象条件是 (1 0 :0 0~ 1 6 :0 0平均值 ) :日照 >5 80 W/m2 ;气温 >3 1 .8℃ ;风速 <1 .0 m/s;相对湿度 <3 0 %。气温、日照、风速和相对湿度与果实表面温度都呈高度相关 ,其多元回归方程为 :果实表面温度 (℃ ) =1 9.7 0 .842×气温 (℃ ) 0 .0 0 989×日照 (W/m2 ) - 2 .0 8×风速 (m/s) - 0 .1 48×相对湿度 (% ) ,r2 =0 .6 97  相似文献   

12.
亚高温下不同空气湿度对番茄光合作用和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亚高温下不同空气湿度对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及物质积累的影响,本试验利用人工气候室,在11:00—15:00平均温度为33℃的亚高温条件下,设置3个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分别为70%~80%(高湿)、50%~60%(中湿)和不加湿的30%~40%(低湿)。结果表明:在处理25d时,高湿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低湿处理,而低湿处理果实空洞率比高湿处理高18.4%(P<0.05);在33℃亚高温条件下,70%~80%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增强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白腐真菌对稻草秸秆的降解及其有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稻草秸秆加20%棉籽壳为培养基质,接种侧耳Z17、921、1024菌株,在不同生长阶段,测定培养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有关酶活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接种到子实体形成,所试菌株培养物的纤维素、木质素等呈持续不断的下降趋势,水份、粗蛋白含量却逐渐升高。基质中漆酶酶活性在菌丝生长初期呈迅速上升趋势,后稍降低,而愈创木酚酶活性在菌丝生长初期及子实体形成时达到高峰,后有所降低或消失。  相似文献   

14.
野生优良食药用菌花脸香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花脸香蘑是一种尚待开发的野生食药用菌。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一自然资源,依据文献资料及研究工作综述了花脸香蘑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培养技术、栽培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孙军德  丛日辉 《菌物研究》2011,9(2):105-109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分离得到1株性状稳定的分离株SN,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菌株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宜的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4℃,最适pH为8,无光照培养时菌丝长势较好.培养料中添加20%腐殖质适合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蛹虫草子实体的活性成分以探讨蛹虫草品质的差异。对17个蛹虫草菌株栽培得到的子实体及16个市售样品中的多糖、核苷类成分、游离糖醇及小分子糖类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比较其核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因菌株不同蛹虫草子实体的活性成分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菌株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N 6-(2-羟乙基)腺苷,因菌株不同虫草素含量可相差14倍,N 6-(2-羟乙基)腺苷的含量差异可达6倍以上。市售样品中的核苷类成分分析结果也证明了在测定的几种成分中,虫草素是含量差异最大的活性成分。17个蛹虫草菌株子实体的多糖含量为1.81%-4.92%,甘露醇含量为1.44%-4.47%,海藻糖含量为3.58%-25.43%。16个市售样品的多糖含量为2.84%-5.55%,甘露醇含量为0.96%-3.93%,海藻糖含量为1.04%-19.91%。采用数据归一化法进行子实体品质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菌株G7a、G10a、G15a综合品质较好,多数成分含量均大于平均值,是生产高品质蛹虫草的合适菌株。  相似文献   

18.
【背景】供试菌株分别是分离自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的肉色香蘑Lepista irina、斑褶香蘑L. panaeolus和山西省蒲县五鹿山的紫丁香蘑L. nuda 3种野生食用菌的子实体。【目的】获得3种野生食用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菌丝生长速度为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pH和培养温度等各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确定使菌丝体达到最快生长速度的最佳培养碳源、氮源和pH。【结果】肉色香蘑在葡萄糖20.9 g/L、土豆196.47 g/L、pH 6.0、培养温度21 °C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1.13 mm/d;斑褶香蘑在甘露醇17.4 g/L、酵母膏8.1 g/L、B族维生素0.1 g/L、K2HPO4 2.5 g/L、MgSO4 2.5 g/L、pH 7.9、培养温度25 °C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0.73 mm/d;紫丁香蘑在土豆200 g/L、可溶性淀粉20.5 g/L、KNO3 2.1 g/L、K2HPO4 2.5 g/L、MgSO4 2.5 g/L、B族维生素0.1 g/L、pH 7.0、培养温度25 °C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2.38 mm/d。【结论】获得了3种香蘑属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后续优质野生食用菌的引种驯化积累了相关数据和资源。  相似文献   

19.
分别测定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发酵菌丝体不同浓度乙醇溶剂提取液在4种抗氧化模型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 各种菌丝体提取液对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自由基(·OH)均有显著的清除作用, 其清除作用随着乙醇溶剂浓度的提高而降低: 在3 g/L菌丝生药浓度时, 去离子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0.55%和81.9%; 在6 g/L菌丝生药浓度时, 50%乙醇和70%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3.7%和45.2%,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9.4%和78.4%。各菌丝提取物也具有极强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在5 g/L菌丝生药浓度64 h内, 水提物、50%乙醇和70%乙醇提取物对亚油酸过氧化物的抑制率分别为100%、96%和89.2%。在一定浓度下, 各提取液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也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