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实验生殖生物学是植物实验胚胎学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特征为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加强。花粉原生质体、生殖细胞、精子,胚囊、卵细胞的操作、雌雄配子体外融合、配子-体细胞杂交等,代表了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实验生殖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相结合,开辟了植物生殖工程新技术领域的前景。对生殖工程的意义与内容提出了轮廓设想。  相似文献   

2.
杨弘远  周嫦 《植物学报》1989,6(4):193-196
植物实验生殖生物学是植物实验胚胎学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特征为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加强。花粉原生质体、生殖细胞、精子、胚囊、卵细胞的操作、雌雄配子体外融合、配子-体细胞杂交等,代表了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实验生殖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相结合,开辟了植柏物生殖工程新技术领域的前景。对生殖工程的意义与内容提出了轮廓设想。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殖物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志民  蒋德明 《生态学报》2007,27(3):1233-1241
概述了植物生殖物候的近期研究趋势、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展。近十几年,生殖物候研究体现了从物种尺度到群落尺度、由野外观察到模拟实验、从孤立研究到关联研究过渡的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特定植物的生殖物候;(2)群落尺度的生殖物候;(3)生殖物候与系统发生的关系;(4)生殖物候的可塑性;(5)生殖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6)生殖物候与动物食源供应的关系;(7)生殖物候与花粉过敏症的关系;(8)生殖物候与植物保护和植被管理的关系。控制实验和长期观测将在未来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植物多样性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为目的的研究将趋于增多,有关温带植物和草本植物以及特殊生态系统的研究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群落尺度的研究将继续增多。  相似文献   

4.
陈祖铿 《生物学通报》1996,31(10):29-31
植物的生殖讲座(八)──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进展陈祖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植物生殖生物学是研究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涉及性细胞发育、传粉与受精,以及胚胎发生等。从广义讲,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营养体无性繁殖和孢子生殖过程。花...  相似文献   

5.
讨论会于1989年5月14~17日在石家庄市举行。会上11篇报告的内容包括植物基因工程、植物染色体工程在育种上的应用、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突变体的诱变和筛选、试管苗快速繁殖与脱毒及其应用、植物生殖工程、药用植物的生物工程等。  相似文献   

6.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筛选和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无融合生殖具有复杂的发育过程,与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的各种技术均被应用于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筛选和鉴定.本文结合新近发表的研究文献,介绍了常规的植物无融合生殖筛选和鉴定技术的新应用,评介了流式细胞种子筛选技术、胚珠整体透明技术、外源标记基因转入法等植物无融合生殖筛选和鉴定的新技术,并对各种筛选和鉴定技术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草地植物种群繁殖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植物的繁殖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型,克隆繁殖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营养繁殖方式。本文综述了草地种子植物的生殖分配及生殖投资,克隆生长以及放牧对草地植物种群繁殖的影响。植物种群生物量、能量和养分生殖分配是植物种群生殖分配的重要内容,不同植物在结实期营养元素及能量的配置上有着显著的区别,这可能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殖对策,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在种群水平上,中等强度以上的放牧干扰有利于植物的克隆生长,但有性生殖减弱。草原植物发达的营养繁殖或克隆生长方式是对放牧的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植物无融合生殖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龙兴  王兆龙 《遗传》2008,30(2):155-163
无融合生殖是指不经过精卵融合即可形成胚从而进行种子繁殖后代的一种特殊的无性生殖方式, 无融合生殖胚的形成没有父本的参与, 其后代是母本基因型的完整克隆, 因此是植物杂种优势固定与利用的一种最理想的途径, 具有巨大的潜在利用价值, 被誉为“无性革命”。按其胚体发生的途径, 无融合生殖可分为二倍体孢子生殖、无配子生殖和不定胚生殖三种类型。本文介绍了植物胚发育、胚乳发育、减数分裂等涉及无融合生殖过程的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同时介绍了可能与植物无融合生殖途径调控相关的几个基因片段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9.
植物的无融合生殖是指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由于利用无融合生殖途径可以固定杂种优势,从而改良现有植物的育种策略,因此对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生长点。本文主要从无融合生殖的概念和类型,无融合生殖在单子叶植物中的分布,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机制及创造新的无融合生殖种质资源的方法等6方面对单子叶植物的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开展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0.
单子叶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的无融合生殖是指不经过雌雄配子融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由于利用无融合生殖途径可以固定杂种优势 ,从而改良现有植物的育种策略 ,因此对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生长点。本文主要从无融合生殖的概念和类型 ,无融合生殖在单子叶植物中的分布 ,无融合生殖的胚胎学 ,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机制及创造新的无融合生殖种质资源的方法等 6方面对单子叶植物的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了今后开展无融合生殖研究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Acta Botanica Sinica》1988,30(2):225-225
1987年10月12日至17日在南京召开全国第二届植物生殖生物学学术讨论会。来自22个省、市、自治区的110名代表参加会议,其中青年代表接近一半。这次会议内容丰富,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百篇,展示壁报35幅,其中植物花的发育与受粉的研究进展、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子植物精子及雄性生殖单位的研究进展、白皮松雄配子体发育及其超微结构、花粉原生质体、生殖细胞与精子分离、整体染色与冬青油透明技术、钙在植物生殖器官中的分布与花粉管生长、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新进展等论文在大会上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昆虫的繁盛与其强大的生殖能力密切相关,而环境友好的植物源活性物质是可持续的害虫防治方法之一,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影响昆虫的生殖发育。本文从昆虫生殖行为、生长发育、生殖细胞或器官、生殖地位与性比、共生微生物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源活性物质对昆虫生殖干扰机理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昆虫生殖发育干扰的进一步研究与害虫综合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荒漠植物白刺属4个物种的生殖分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河  辛智鸣  高婷婷  王赛宵  徐军  孙非 《生态学报》2012,32(16):5054-5061
选定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白刺属4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样株在花期的各生殖构件的数量特征及生物量调查,系统研究了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西伯利亚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大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 Kom.)和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 Maxim.)4种白刺属植物在生殖枝水平上的生殖分配。结果表明:不同白刺属植物在分株高度、生殖枝长、生殖枝基径、单枝花数、花序干重、枝叶干重等生殖构件的数量性状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泡泡刺的各生殖构件的数量均最小;除了西伯利亚白刺的生殖分配值达到44.51%外,其余3种白刺的生殖分配值均没有超过20%。经统计分析,4种白刺种群的生殖枝长分别与分株高度呈显著(P<0.05)的直线性正相关关系;生殖枝花序干重与分株高显著正相关;4种白刺的生殖分配随着分株生殖枝生物量的增加而减少,即白刺的个体大小与生殖分配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种生殖分配特点反映了不同白刺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资源利用、与克隆繁殖的权衡及对生态适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植物生殖生态学透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曹坤方 《植物学通报》1993,10(2):15-23,34
植物生殖生态学是研究植物生殖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关系的科学,包括研究植物生殖体系(breeding system)、生殖策略、生殖节律对环境的适应和在进化上的意义;对开花生态学、传粉生态学的研究;对种子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生活力、休眠,以及种子的传播、捕食、病虫害、土壤种子库、萌芽生态学的研究;对幼苗的生  相似文献   

15.
雀稗属无融合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雀稗属(Paspalum)为禾本科黍亚科多年生或一年生植物,是黍亚科内最有经济价值的类群之一。雀稗属植物种群极其复杂,大多数为多倍体。由于多倍体的存在及有性生殖的自交不亲和等原因,雀稗属植物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生殖特性,是禾本科中具备无融合生殖特性种类最多的属。对雀稗属无融合生殖的分布、无融合生殖相关的细胞学和胚胎学基础、无融合生殖的特点及其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蒋小雪  金飚 《西北植物学报》2012,32(10):2139-2150
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近年来已成为植物学研究热点之一,而有性生殖阶段对环境的变化最敏感。本文较系统地综述了过去数十年气候变化主要因子温度、温室气体、紫外线B辐射和气溶胶对植物花期、授粉受精和生殖产量等有性生殖过程的影响。主要概括:(1)温度适度升高促使大部分植物花期提前,加速授粉受精过程,但同时使传粉者活动期和花期分离而影响授粉受精,其部分增加生殖产量,但温度过高则减少产量。(2)温室气体中水汽过多或过少都减少植物生殖产量;CO2浓度升高一般有利于植物授粉受精,增加生殖产量;O3浓度增加则不利于植物生殖生长。(3)增强的UV-B辐射影响植物花期,不利于授粉受精,对生殖产量影响复杂。(4)气溶胶排放量增加对植物生殖产量的影响依据气溶胶浓度、植物冠层结构和环境条件不同而异。最后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中仍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更好理解和深入研究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无融合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虎 《生命世界》1996,(4):29-30
自1745年博内(Bonnet)在研究蚜虫中发现孤雌生殖以来,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也在众多的植物中发现了这种奇特的生殖现象,迄今为止,已记录到36科300余种植株的孤雌生殖。为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相区分,植物学家把它定名为无融合生殖。 由于无融合生殖生理机制十分复杂,长期以来,对其概念的界定,植物学界一直没有统一。我国学者蔡得田和陈冬玲,在1993年提出:无融合生殖是指发生在植物胚珠中,不经过精卵融合形成胚,以种子进行繁殖的生殖方式。此界定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它与无性生殖明显的区别是发生在性器官中;二是没有性融合过程而区别于有性生殖;三是以种子繁殖  相似文献   

18.
由青年人发起筹备,并在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专业委员会和植物研究所领导下,在老一辈科学家直接关怀下的“首届中国植物生态学青年研讨会”于1987年7月6日至12日在四川省灌县召开。筹备工作从1986年10月开始,共征集论文200余篇,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的基础研究,又有和其它学科相互渗透的数学生态,遥感应用、生殖生态、植物他感作用,以及环境保护和计算机应用的研究等。其中选出  相似文献   

19.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遗传机理和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植物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已被认为是一条生产杂交种子的高效途径。近年来,由于RAPD、RFLP和差异显示等技术的应用,已使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面貌一新。特别是一系列与无融合生殖有关的特异DNA片段的发现,为深入了解其遗传机理和分子机理增加了大量新的知识,这些知识无疑为定位和克隆植物无融合生殖基因,进而利用遗传操作的手段来改变植物的生殖方式积累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对植物无融合生殖遗传机理和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Abstract:Apomixis allows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tically stable seed propagating clones of crops,which can perpetuate themselves across countless sporophytic generations.This asexual mode of reproduction,which naturally occurs in some angiosperms,may prove to be an unrivalled tool to improve crop yields.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n the molecular and genetic basis of apomixis is reviewed.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相关bHLH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明  张玲  周建瑜  曹墨菊 《遗传》2015,37(12):1194-1203
雄性不育广泛存在于种子植物中。植物雄性不育不仅是植物生殖发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作为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工具,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bHLH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成员最多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株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介绍了拟南芥、水稻、玉米等几种重要模式植物bHLH转录因子调控雄蕊发育的作用机制,并重点阐述其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作物育种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