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00例MPP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则予以糖皮质激素辅助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肺功能[呼气峰流速值(PEF)、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潮气量(V-T)]、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等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0.00%(35/50)(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G、IgA、Ig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10、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EF、FEV1、V-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MPP患儿,可减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儿肺功能的同时还可缓解体液免疫紊乱,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疗效及对呼吸肺功能和Th1/Th2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9月到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MPP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儿接受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助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呼吸肺功能、Th1/Th2免疫应答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的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7 d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Th1细胞因子干扰素γ ( IFN-γ) 的水平、Th2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均较治疗前下降,IFN-γ/IL-6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组间对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阴影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辅助治疗儿童MPP,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呼吸肺功能和Th1/Th2免疫应答,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增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对风热闭肺证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Toll样受体(TLR)2、TLR4和辅助性T细胞(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MPP患儿分为联合组(常规西医治疗结合麻杏石甘汤治疗,5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50例)。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TLR2、TLR4和Th1/Th2免疫平衡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联合组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咳嗽、口渴欲饮、呼吸急促、痰稠色黄、咽红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潮气量(TV)、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之比(I/E)、达峰容积比(VPEF/VE)高于对照组,呼吸频率(RR)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TLR2、TLR4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联合组干扰素γ (IF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低于对照组,IL-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治疗风热闭肺证MPP患儿,可促进临床症状改善,同时还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和免疫功能,调节血清TLR2、TLR4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表面活性蛋白D(SP-D)、半乳糖凝集素-3(Gal-3)、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CL5)水平与炎症因子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65例MPP患儿为MPP组,另选取54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P-D、Gal-3、CCL5、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MPP患儿血清SP-D、Gal-3、CCL5水平与IL-6、IL-8、TNF-α水平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P-D、Gal-3、CCL5水平对MP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P组患儿的血清SP-D、Gal-3、CCL5以及IL-6、IL-8、TNF-α水平升高(P<0.05)。MPP患儿的血清SP-D、Gal-3、CCL5水平与IL-6、IL-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血清SP-D、Gal-3、CCL5、IL-6、TNF-α水平较高、病变类型为大片状阴影、热程较长是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P-D、Gal-3、CCL5三项联合预测MPP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6,明显大于三项指标单独预测的0.842、0.794、0.771。结论:MPP患儿血清SP-D、Gal-3、CCL5水平升高,与炎症因子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可作为MP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血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olu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 sB7-H3)含量与细胞因子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MPP患儿共96例,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MPP组和重症MPP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临床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对各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P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NE)、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a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sB7-H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均较高(P<0.05);与轻症MPP组患儿相比,重症MPP组患儿的WBC、NE、ESR、CRP、sB7-H3、GM-CSF、IFN-γ、IL-10和IL-17A均较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B7-H3与WBC、NE、ESR、CRP、GM-CSF、IFN-γ、IL-10和IL-17A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M-CSF(β=0.103,P<0.001)、IFN-γ(β=0.121,P<0.001)、IL-10(β=0.026,P<0.001)和IL-17A(β=0.093,P<0.001)是sB7-H3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PP患儿血清sB7-H3、GM-CSF、IFN-γ、IL-10和IL-17A与MPP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sB7-H3的表达水平与GM-CSF、IFN-γ、IL-10和IL-17A的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味苦参汤联合紫归解毒膏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肛肠动力学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肛瘘术后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加味苦参汤联合紫归解毒膏治疗)和对照组(n=40,紫归解毒膏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创面愈合情况、肛肠动力学及相关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4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35/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创面出血评分、创面水肿评分更低,创面愈合时间更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TNF-α、IL-6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血清TGF-β1、bFGF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加味苦参汤联合紫归解毒膏治疗肛瘘术后患者,可促进创面尽快愈合,改善患者肛肠动力学及血清TNF-α、IL-6、TGF-β1、bFGF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MP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治疗组(6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另外给予痰热清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所有MPP患儿血清CRP、IL-6与TNF-α含量.同时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经治疗所有患儿血清CRP、IL-6与TNF-α浓度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83.93%的总有效率(P<0.05).③治疗组退热时间,咳嗽和肺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MPP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Th1/Th2免疫平衡及血清活化蛋白 C(APC)、 白介素1受体1型(IL-1R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 年 7月至2020年 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MPP患儿160例。根据入院奇偶顺序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肺咳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潮气呼吸肺功能、Th1/Th2免疫平衡、血清APC、IL-1R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的发热、咳嗽、肺部啰音、气促等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潮气量(TV)、呼气时间(TE)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呼气峰值流速(PEF)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干扰素?酌(IFN-γ)、白介素-5(IL-5)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IFN-γ / IL-5升高,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10 d后,两组血清IL-1R1水平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APC水平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5/80)、8.75%(7/80),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PP患儿采用小儿肺咳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和潮气呼吸肺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免疫平衡及血清APC、IL-1R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7,阿奇霉素治疗)和研究组(n=88,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4.32%(83/88),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0.46%(70/87)(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湿啰音、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FEV1、FVC、FEV1/FVC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IL-6、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优于单用阿奇霉素,且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对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间收治的8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X线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明显升高,而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14 d后的血清IL-2水平明显较高,而IL-4、IL-6和TNF-α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 d后、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血浆丙二醛(MDA)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5 d后的血浆MDA明显较低,而SOD水平明显较高(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儿CD3+、CD4+、CD4+/CD8+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儿CD8+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合玉屏风散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显著,能够缓解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减轻患儿氧化应激状态,并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包虫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包虫病患者40例作为包虫病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清Tim3、Galectin9、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包虫病患者血清Tim3、Galectin9水平与IFN-γ、TNF-α、IL-4、IL-6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包虫病组患者血清Tim3、Galectin9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包虫病组患者血清IFN-γ、TNF-α较健康对照组明显更低,而IL-4、IL-6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包虫病患者血清Tim3、Galectin9水平与血清IFN-γ、TNF-α均呈负相关关系,而与IL-4、IL-6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包虫病患者血清可溶性Tim3/Galectin9水平异常升高,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IL-6水平变化有关,在包虫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它们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灌服大黄水煎液+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并结合TNBS(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UC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肾阳虚型UC模型7、14d及21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脾肾阳虚型UC模型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IL-1、IL-6、TNF-α及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5);尤以模型21d组最为明显。结论促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及IFN-γ在脾肾阳虚型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联合硫酸特布他林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功能和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选取80例来我院就诊的MPP患儿,根据入院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0例,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和实验组(40例,阿奇霉素联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肺功能、不良反应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的胸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实验组治疗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IL-6、PCT、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联合硫酸特布他林治疗MPP患儿,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儿肺功能,不良反应轻微,协同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益肺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288例难治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44例患儿。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益肺汤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均为7 d,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咳嗽、气喘、肺部湿罗音)改善时间、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ine-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6.53%(139/1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89.58%,P0.05);(2)实验组患儿止咳、止喘、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患儿治疗后CD4+高于对照组,CD8+、血清IL-8、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肺汤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够显著改善小儿难治性支气管肺炎临床症状,同时加快其症状转归,增强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IFN-γ、IL-12及TNF-α在脊柱结核病人血清和病灶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血清和病灶中IFN-γ、IL-12及TNF-α的表达水平与脊柱结核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纳入符合标准的脊柱结核病人46例为实验组,椎体骨折病人48例为对照组。应用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IFN-γ、IL-12、TNF-α的平均浓度;病灶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IFN-γ、IL-12、TNF-α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实验组血清中IFN-γ,IL-12,TNF-α平均浓度分别为26.82±7.81 pg/mL,25.93±12.84pg/mL,68.13±16.24 pg/mL,对照组血清中平均浓度分别为46.89±7.81 pg/mL,49.45±22.38 pg/mL,26.65±10.11 pg/mL;实验组病灶中IFN-γ,IL-12,TNF-α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73±0.076,0.380±0.054,0.306±0.052,对照组病灶中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092±0.024,0.183±0.034,0.180±0.031。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及病灶中IFN-γ、IL-12及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结核病人的血清IFN-γ、IL-12浓度呈低表达,TNF-α浓度呈高表达;脊柱结核病人病灶中IFN-γ、IL-12及TNF-α表达增加;检测脊柱结核病人IFN-γ、IL-12及TNF-α血清水平含量能为其机体免疫力的状态、判断结核病情程度和进展及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技术应用于儿科重症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对患儿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影响及肺功能的变化,旨在为临床上SMPP的诊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SMPP患儿83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静滴阿奇霉素,研究组42例,采用静滴阿奇霉素3-5天行BALF灌洗生理盐水+布地奈德治疗。于治疗7 d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肺功能和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IL-2、IL-6、IL-10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mPAP、PAWP、PVR均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ALF技术可明显改善患儿炎症因子表达,对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正常有良好作用,适用于儿童SMPP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膀胱癌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从2015年2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膀胱癌患者66例纳入本次研究,为膀胱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65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记为膀胱炎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5例记为对照组,对比各组患者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不同类型和临床分期的膀胱癌患者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分析IL-2、IFN-γ及TNF-α水平与其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膀胱癌组的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膀胱炎组和对照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膀胱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类型膀胱癌患者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4膀胱癌患者的IL-2、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Tis~T1者,TNF-α水平明显高于Tis~T1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膀胱癌患者的IL-2、IFN-γ与其临床分期均呈负相关(P0.05),TNF-α与其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而患者的IL-2、IFN-γ及TNF-α水平与其病理类型则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IL-2、IFN-γ在膀胱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下降,而TNF-α表达明显上升,且患者的上述三种指标与其临床分期有关,但与其病理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RMPP住院患儿设为RMPP组,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标准分为重症肺炎组(30例)和非重症肺炎组(6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为50例对照组。并对患儿进行跟踪、随访,收集47例患儿作为RMPP恢复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IL-4、IL-10的水平变化。结果:RMPP组、RMPP恢复期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4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MPP组患者血清中以上三个指标均明显高于RMPP恢复期组(P0.05);重症肺炎组有纤维化改变和无纤维化的患儿血清中TNF-α、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P0.05);重症肺炎组和非重症肺炎组内出现纤维化改变的患儿血清中TNF-α、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无纤维化患儿(P0.05);PSI评分与TNF-α、IL-4和IL-10的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TNF-α、IL-4和IL-10水平参与了RMPP的发病过程,它们高水平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早期诊断RMPP及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C-CIK细胞输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IL-6、TNF-α及血清微量蛋白水平影响研究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已确诊的处于CR期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8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DA化疗方案进行巩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DC-CIK细胞输注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VEGF、IL-12、LDH、IFN-γ水平的变化,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5年后生存率情况进行系统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VEGF、LDH水平均降低,血清IL-12、IFN-γ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TNF-α、VEGF、LDH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L-12、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CIK细胞输注疗法的运用能有效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疗效,推测其机制与血清IL-6、TNF-α、VEGF、LDH水平的降低,及血清IL-12、IFN-γ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点及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检测对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45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MP)患儿临床资料,包含81例RMMP及372例普通MPP(GMPP),分析和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征、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肺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绘制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检测对RMPP的预测价值。结果:RMPP组年龄、热程、发热、寒战、呼吸音减弱、肺部浊音应该是肺部罗音、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心脏损害、氧疗率、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 G)、IL-4、IL-6、IL-10、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GMP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4、IL-6、IL-10、IFN-γ水平为R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IL-4、IL-6、IL-10、IFN-γ及四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0.699、0.693、0.767、0.857,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IL-4、IL-6、IL-10、IFN-γ单独检测。结论:RMPPP患儿的年龄相对较高,且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肺外并发症较GMPP患儿严重,更需吸氧治疗,延长住院时间。RMPP患儿血清IL-4、IL-6、IL-10、IFN-γ水平明显上升,且四者联合检测对预测RMMP的发生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