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比较联合脊髓-硬膜外麻醉(CSEA)与两点硬膜外麻醉(CEA)方法在肾移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39.2±10.3岁(12-73岁).根据肾移植受者术中采用的麻醉方法将其分为2组:联合脊髓-硬膜外麻醉组(CSEA组,n=80)与两点硬膜外麻醉组(CEA组,n=80).CSEA组患者采用联合脊髓-硬膜外麻醉(L2-3),CEA组采用连续硬膜外两点穿刺法(T12~L1和L3-4).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局麻药用量脊髓-硬膜外麻醉组明显小与硬膜外麻醉组,P<0.01;血流动力学变化脊髓-硬膜外组给药后15 min MAP明显下降,但不影响移植肾开放后血流灌注.结论:肾移植术脊髓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硬膜外两点穿刺法麻醉起效快、穿刺损伤小、麻药用量少、阻滞平面完全、又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总结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28例老年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对其低血压发生率、镇痛效果和肌松效果情况进行研究析。结果:CSEA组低血压发生率4.67%,镇痛效果优为89.1%,肌松效果优为90.6%;CEA组低血压发生率17.18%,镇痛效果组优为67.2%,肌松效果优为60.9%。结论:老年人下腹部和下肢手术应用CSEA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对剖宫产围术期患者围术期皮质醇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采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EA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皮质醇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皮质醇及D-D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前,但CSEA组低于C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D-D水平在手术结束时、术后24 h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SEA组D-D水平在术后24 h及、术后72 h,CSEA组D-D水平均低于CE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更好的抑制剖宫产患者术中血清皮质醇及术后血浆D-D水平的升高,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LPSB),每组各79例。CS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LPSB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维持时间、疼痛感觉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CSEA组和LPSB分别有1例和3例患者因局部麻醉失效而需全身麻醉;LPSB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显著晚于CSEA组,但其维持时间显著长于CSEA组,患者疼痛感觉评分低于CSEA组(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单侧麻醉,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A组及B组各40例,A组产妇使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B组产妇使用硬膜外麻醉(EA),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产妇麻醉效果Ⅲ级比率85.0%,明显高于B组的22.5%(P0.05)。A组产妇心率(HR)在胎儿娩出10 min(T3)及手术结束(T4)时刻明显高于B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在胎儿娩出即刻(T2)明显高于B组,平均动脉压(MAP)在麻醉前(T1)和麻醉后(T4)明显高于B组,每博输出量(SV)在T2时刻明显低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心输出量(CO)各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在娩出1 min时Apgar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B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CSEA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且患者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麻醉效果较完善,安全性高,可应作为剖宫产手术首选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6.
刘晓慧 《蛇志》2010,22(3):214-215
目的观察比较3种麻醉方法对高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5例高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例。E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组;GA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EGA组,小剂量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身麻醉组。观察3组麻醉开始前(T0)、麻醉诱导期(T1)、气管插管时(T2)、拔除气管导管时(T3)的HR、SBP、DBP、MAP、PETCO2、ECG,GA组与EGA组同时监测异氟醚MAC、气道压、手术结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潮气量达标、拔管时间、肌松情况及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EA组有13例麻醉效果优良,SpO295%,PETCO2维持在正常范围;EGA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潮气量达标、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GA组(P0.01)。EA组在麻醉10~15 min后血压下降程度与GA组、EGA组麻醉诱导期血压下降相似(P0.05),EGA组在气管插管/拔管期血压波动不明显,而GA组血压显著升高(P0.01);EA组与GA组麻醉效果相似,EGA组麻醉效果优于GA组(P0.05)。结论 EGA组椎管内局麻药用量、全麻维持药用量、肌松药用量等均相应减少,呼吸循环功能较为稳定,术毕麻醉苏醒快,自主呼吸恢复和潮气量达标迅速,多数患者术毕即可拔除气管导管,是高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使用不同麻醉方式进行剖宫产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方法:拟行剖宫产手术待产孕妇150例,年龄22-3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50),包括腰硬联合麻醉组(CSE组);25G腰穿针蛛网膜下腔麻醉组(S组);全身麻醉组(G组),观察并比较术后2天、7天、30天腰背痛发生情况。结果:三组产妇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术后2天、7天,S组与G组腰背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这两组腰背痛发生率低于CS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天三组腰背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5G腰穿针蛛网膜下腔麻醉和全身麻醉可降低剖宫产术后近期腰背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宋恺颖  谭宪湖 《蛇志》2012,(4):352-353,35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剖宫产术后应用PCEA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剖宫产产妇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腰麻组40例,硬膜外麻醉组40例,两组均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10ml/kg(共同负荷),分别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行剖宫产,两组产妇术后均连接相同配方PCEA,并观察术后镇痛效果,恶心呕吐、瘙痒、腰痛等不良反应;观察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下床时间、肠排气时间、开始泌乳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观察时间点为术后2、4、8、12、24、48、72h。结果两组术后应用PCEA比较,腰麻组静息VAS疼痛评分T1时点腰麻组高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T2、T3时点腰麻组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活动VAS评分T1时点腰麻组高于硬膜外麻醉组,T2、T3、T4时点腰麻组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腰麻组较硬膜外麻醉组产妇的肠排气时间和泌乳时间短(P<0.05),瘙痒发生率高(P<0.05),腰痛发生率低。结论在剖宫产手术中,相对硬膜外麻醉而言,腰麻能使PCEA产生更好的镇痛效果,术后产妇运动功能恢复快,无其它严重不良反应,且利于肠蠕动功能恢复和泌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硬膜外与腰硬联合麻醉两种模式在分娩镇痛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组(E组)50例,腰硬联合镇痛组(S组)50例。观察两组产妇运动神经阻滞、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S组产妇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E组(P0.05),但均为轻度,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E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使用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腔镇痛模式可以快速、有效进行镇痛,但是瘙痒和恶心呕吐的副作用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为妇科手术麻醉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均于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下进行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分别使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布比卡因进行麻醉,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产生的麻醉效果快速,且安全可靠性有保障,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择期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脏电活动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方法:133例择期腹腔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全麻组(GA)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术中连续监测,分时段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及异常心电图,比较3组组间及组内差异。结果:麻醉后15 min和麻醉后30 min,GA组的SaO2明显高于EA组(P〈0.05)。麻醉后15min、30 min和60 min CSEA组MAP值比EA组明显升高(P〈0.05);麻醉后30 min,CSEA组的HR比EA组明显升高(P〈0.05);麻醉后15 min和30 min,CSEA组的SaO2比EA组明显升高(P〈0.05)。组内比较,EA组麻醉后15min、30 min、60 min,MAP、HR、SaO2三个指标均比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GA组和CSEA组前后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异常ECG,组间比较,GA组和CSEA组ST-T改变发生率在麻醉后15 min、30 min、60 min、术毕时均明显低于EA组(P〈0.05,P〈0.01),GA组和CSE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在麻醉后15 min、30 min、60 min均明显低于EA组(P〈0.05,P〈0.01);组内比较,GA组和CSEA组的ST-T改变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在麻醉后15 min、30min、60 min、术毕时均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腹腔手术时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心电异常发生率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6、12、24、72h的MMSE评分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受教育时间、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h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心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3±10.5)min、(30.3±7.8)min、(33.2±9.6)min;膜外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6±11.6)min、(30.1±6.6)min、(34.3±8.5)min,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2±1.5,而膜外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1±1.0,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两组的MMSE评分均出现先减少后恢复的变化,膜外麻醉组麻醉后24h时的MMSE评分28.7±1.0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的27.3±0.8(t=-5.491,P=0.000〈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h和12hPOCD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膜外麻醉组的(P〈0.05),而两组在麻醉后24h开始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 年3 月至 2013 年5 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 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 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 例)给 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6、12、24、72 h的MMSE 评分 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受教育时间、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h 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心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 答时间分别为(30.3 ± 10. 5)min、(30.3 ± 7.8)min、(33.2 ± 9.6)min;膜外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6 ± 11.6)min、 (30.1± 6.6)min、(34.3 ± 8.5)min,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 评分为29.2 ± 1.5,而膜外麻醉组麻醉前 MMSE 评分为29.1 ± 1.0,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两组的MMSE 评分均出现先减少后恢复的变化,膜外麻醉组麻醉后 24h 时的MMSE 评分28.7 ± 1.0 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的27.3 ± 0.8(t=5.491,P=0.000<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h 和12hPOCD 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膜外麻醉组的(P<0.05),而两组在麻醉后24h 开始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 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研究组给予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烦躁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72 h血糖、皮质醇以及肾上腺素水平。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烦躁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术前血糖、皮质醇及肾上腺素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2 h,两组血糖、皮质醇及肾上腺素均升高(P0.05);研究组血糖、皮质醇及肾上腺素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能显著提高患者苏醒期苏醒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其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6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全麻组(A组,18例)和硬膜外+全麻组(B组,18例),采用Swan-Ganz导管技术,监测手术时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A组HR、MAP、CVP、SVR及CI均明显增加,SV无明显变化;B组除CVP明显上升外,其余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子宫切除术,能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稳定血液动力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对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lon,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全麻组,每组各40例。全麻组患者术前应用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术前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MMSE评分变化及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后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均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麻醉药用量均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6 h、24 h、72 h,腰硬联合麻醉组的MMSE评分均高于全麻组患者(P0.05)。术后1 d,全麻组的患者出现19例POCD,腰硬联合麻醉组出现4例,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在术后3 d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麻醉起效快,缩短了完全阻滞时间,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麻醉药物用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