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洋淀鸟类寄生蠕虫的调查 Ⅰ.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3、4、10和11月,我们在河北省白洋淀进行了鸟类寄生虫的调查。共剖检各种鸟类462只,分隶于18科、32属、47种,其中有线虫寄生的鸟类共186只,占剖检总数的40.25%(表1)。此次调查共发现线虫23种,分隶于10科、15属、其中包括1个新种,9个新纪录和16个新宿主(表2)。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德宏地区兽类寄生线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我所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共同组成考察队,曾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盈江县、腾冲县和保山专区进行兽类的野外考察,对33种兽类共189只进行了解剖,其中107只兽类感染了线虫。经分析鉴定,共有线虫21种,分隶于16科19属。包括2新种,5种国内新记录和2个未定种。此外,尚有23个新宿主(表1)。 本文仅对上述标本中的二新种及首次发现的少棘奇口线虫Rictularia oligopectina Wuet Hu,1938雄虫作了详细描述。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1975年10—11月间,在山东省微山湖地区进行了鸟类寄生线虫的调查,共剖检各种鸟135只,隶于3科5属13种,其中有线虫害生的鸟91只,占检查总数的67.4%(表1)。由于此次调查主系水禽类鸭科鸟类,寄生部位多在砂囊,故虫种比较单一。共发现线虫11种,分隶于5科6属(表2),其中包括瓣口属(Epomidiostomus)一新种及一新纪录。由于新种两交合刺在形态特征上及大小上均有显著差异,故命名为  相似文献   

4.
1960年5—8月期间,我组参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织的内蒙古综合考察队,在乌梁素海60—70万亩水域面积上进行了水禽寄生吸虫和线虫的调查。我们解剖了30种鸟类共123只,所检获的标本经鉴定有吸虫12种,线虫15种,隶属2纲11科16属(表1,2)。其中包括两新种线虫、6种吸虫及9种线虫的国内新记录。15种鸟为6种吸虫和11种线虫的新宿主。6种鸟为6种吸虫和2种线虫在国内首次记录的宿主。  相似文献   

5.
罗索线虫一新种的记述(线虫纲:索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3年7月13—21日在吉林省集安县台上乡调查蚊虫时,发现中华按蚊幼虫有线虫寄生。当时解剖按蚊幼虫5只,就有2只感染线虫。1985年又在台上乡采获多条从按蚊幼虫逸出的线虫,其中雌虫78条,雄虫257条,雌雄比为1:3.29。经鉴定该线虫隶属于索科(Mermithidae)罗索属(Romanomermis)一新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我国部分省区的捕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蘑菇堆肥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la)、小杆线虫(Rhabditis sp.)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节丛孢属菌18个种,其中2个新种,7个我国新记录种。新种是贵州节丛孢Arthrobotrys guizhouensis K.Q.Zhang sp.nov.和秀丽节丛孢A.venusta K.Q.Zhang sp.DOV.。此外,文中还列出了节丛孢属18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沈守训 《动物学研究》1982,3(4):455-472
我国鸟类寄生线虫的研究,从区系的角度来看,研究尚少,过去,鸟类线虫方面的研究,多系零星报道(祝海如,1931;徐锡藩,1931,1932,1933;徐锡藩和Hoeppli,1933,1934;伍献文,1933,1934;伍献文和刘建康1940;伍献文和龚建章,1944;李希杰1933,1934;丁汉波,1936;顾昌栋,1956;徐艿南,1957,1959,1963;汪溥钦,1965,1966,1980;吴淑卿,1973;吴淑卿和沈守训,1966;沈守训和吴淑卿,1964,1973;沈守训,1981)。作者根据我国海南岛(五指山、榆林,尖峰岭和那大)、江苏(太湖地区)、山东(微山湖地区)、河北(白洋淀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山地区)等地的鸟类寄生线虫调查,从宿主和寄生线虫的相互关系方面,初步分析研究了线虫的区系组成。共剖检各种鸟1,321只,分隶于46科172种,其中感染线虫的有485只,隶于83种,感染率为36.71%(表1)。经分析鉴定有线虫70种,分隶于17科31属(表2)。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963年4—6月在我国海南岛(五指山、榆林、尖峯岭和那大)所采集的439只鸟(分隶于37科。116种)的寄生线虫,经鉴定,共有23种,分隶于13科19属,包括1个新种,9个国内新纪录。此外,尚发现25种鸟为21种寄生线虫的新宿主和1种寄生线虫  相似文献   

9.
1963年2—4月,结合江苏省无锡和南京两市的群众性灭鼠工作,无选择地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各种鼠类,进行体内寄生蠕虫检查。两市共查小哺乳动物212只(啮齿目动物197只,食虫目动物——麝鼩15只),其中34只发现有吸虫寄生。所发现的吸虫共6种(表1),分隶于4个科、5个属。其中包括两个新种:江苏背孔吸虫(Notocotylus kiangs-uensis,新种)和陈氏后穴吸虫[Opisthioglyphe(Lecithopyge)cheni,新种]。  相似文献   

10.
1963年在四川省石渠县家畜寄生虫病调查中,为查清家畜与野生动物寄生虫病的相互传播关系,曾解剖多种野生动物。其中鼠兔16只。在10只鼠免胃内,发现一种毛圆科(Trichostrongylidae)曲殖属(Graphidiella)线虫。1966年又在四川省色达县的鼠兔标本中见到本种线虫。经过鉴定认为与在美国科罗拉多发现的鼠兔曲殖线虫(G.ochotona Olsen,1948)有显著不同,确定为新种,定名为四川曲殖线虫Graphidiella szechuanensis sp.nov.。 新种描述 依据9♂、10♀,并对活体标本也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我国部分省区的捕食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蘑菇堆肥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la)、小杆线虫(Rhabditis sp.)和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的节丛孢属菌18个种,其中2个新种,7个我国新记录种。新种是贵州节丛孢Arthrobotrys guizhouensis K. Q. Zhang sp. Nov.和秀丽节丛孢 A. venusta K. Q. Zhangsp.Nov.。此外,文中还列出了节丛孢属18个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短体线虫又称根腐线虫,是世界分布最为广泛和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植物内寄生线虫之一.本研究根据214条核糖体ITS序列,218条核糖体28S大亚基D2~D3序列,应用MEGA 4.0软件,通过邻接法(NJ)构建了短体线虫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发现,2个系统树在整体上大致相似,仅在小的分支上存在差异.基于ITS序列的系统树将25种短体线虫至少分为8组,相应的基于D2~D3序列的系统树将23种短体线虫至少分为7组.其中,有3个大组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比较清晰.根据本研究的系统发育分析仍然无法从总体上确定短体线虫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目标树经营初期对柏木人工林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对遂宁市安居区处于竞争生长阶段的柏木林进行3种不同密度目标树经营,共计样地12个(目标树密度为6株/667 m~2、9株/667 m~2、12株/667 m~2以及对照各3个)。在目标树经营1年后,采集春、夏、秋、冬4个季节样品共252个,采用改进的Baermann湿漏斗法分离土壤线虫,共鉴定出土壤线虫59科143属。其中Prionchulus为优势属,食细菌性线虫38属,食真菌性线虫12属,植食性线虫36属,杂食/捕食性线虫57属。土壤线虫生活史策略以c-p 4类群为主,占总数的44.33%,其中目标树密度为9株/667 m~2整个样地(9N)的c-p 4占比最大。目标树经营增加了土壤线虫的数量,目标树密度为9株/667 m~2的目标树单株(9C)线虫密度达到最大;目标树经营处理中均以杂食/捕食性线虫数量最多,其中9C杂食/捕食性线虫数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目标树经营提高了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线虫营养多样性指数(TD)、线虫成熟度指数(MI),目标树经营改善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其中目标树密度为9株/667 m~2样地的土壤线虫群落结构最优。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目标树经营有利于提升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使柏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向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其中目标树密度为9株/667 m~2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泾县包合乡以往是皖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1965年达到基本消灭。1981年~1986年在监测中我们作了野生动物的寄生虫调查。结果解剖野生动物5批658只,有鼠类(黑线姬鼠、山鼠、田鼠、沟鼠、黄胸鼠、黄毛鼠、鼩鼩等7种、634只)、野兔(21只)、食蟹獴(1只)、黄麂(2只)。发现其中13只动物感染寄生虫(占1.98%);其中有鼠类12只,检出虫体及病变部位在肠、肝。虫体经鉴定属弓首线虫(成虫)、长膜壳绦虫(成虫)、肥颈泡尾绦虫(带囊尾蚴)、豆状带绦虫(囊尾蚴);野兔1只,检出虫体及病变部位在后腿肌及筋膜间。虫体经鉴定属链形多头绦虫(共囊多头蚴)。共发现线…  相似文献   

15.
为发掘红树植物内生细菌资源和寻找新型微生物杀虫剂,该研究从北部湾徐闻海域采集7种红树植物共16份样品,设计10种分离培养基,使用稀释涂布法分析红树植物内生细菌的分布特征,通过16S rRNA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通过杀线虫活性实验测试内生细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杀线虫活性。结果表明:(1)从16份红树植物各组织器官中获得33株内生细菌,分布于19个科23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属,并发现了10株潜在的新种或新属。(2)筛选到具有显著杀线虫活性的菌株IMDGX 4725和IMDGX 4744,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61.58、100.89mg·mL~(-1)。研究结果证实了徐闻海域红树具有多样性丰富的内生细菌,同时部分细菌具有较强的杀线虫活性,具有发现新型微生物杀虫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甲基溴土壤消毒替代技术条件下的线虫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和筛选几种甲基溴替代技术及其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3月对 5种土壤消毒处理的线虫数量和群落结构及微生物量动态作了测定和分析。试验共分离到土壤线虫 4个目 14个科属 ,包括小杆目 (Rhabditida)、垫刃目(Tylenchida)、矛线目 (Dorylaimida)、单宫目 (Monhysterida)。小杆目线虫占总数的 88.7% ,表明食细菌的小杆目线虫是该温室土壤线虫群落的优势类群。分析表明甲基溴 VIF、威百亩、威百亩 VIF三种措施的消毒效果达到了甲基溴处理的水平 ,可作为甲基溴土壤消毒替代技术 ,而太阳能 BCA处理未达到甲基溴消毒的效果。研究显示同一处理的线虫数量在两个番茄品种(AF179和毛粉 80 2 )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即表明这两种番茄品种不是影响土壤线虫数量动态的主要因素。对消毒处理后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在群落中的比例进行分析 ,发现与对照相比 ,化学消毒提高了线虫群落中优势类群 (即食细菌线虫 )的比例 ,而使弱势类群的比例下降 ,这表明土壤线虫的弱势类群对化学熏蒸剂更加敏感。两番茄品种小区中土壤食细菌、食真菌线虫数量与微生物量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的消长受土壤消毒措施的影响 ,同时也证实了上述两营养类群线虫与土壤微生物间的食物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寄生于福建省经济作物的8种根结线虫(约占全世界已报告种类的1/4),发现寄主植物多达58种,其中36种寄主为新记录(作*号),国内虫种新记录有4种(作☆号),对2种根结线虫作了雌虫会阴花纹的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18.
1983年,从陕西省户县1只秃鹫腺胃粘膜下的肌层检获四稜线虫包囊121个;每个包囊内包含1条雌虫和1条,有时2条或3条雄虫。经鉴定为四稜科(Tetrameridae Travassos,1914)、四稜属(Tetrameres Creplin,1846)的共囊亚属(Gynaecophila,Gubanov,1950)一新种线虫,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武扬  张燕  鄢小宁  郑经武 《动物学报》2007,53(1):167-174
通过对国内14省(市)1599份土壤样品的分离及鉴定,在北京、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四川、浙江、福建、海南、重庆等10个省区的样品中发现63个标明剑线虫群体,占检测到剑线虫属群体总数的19.0%,表明该线虫为中国剑线虫属的优势种群之一,其中海南省为标明剑线虫新记录省。通过对采自海南、山东、四川、浙江四省份的标明剑线虫代表性群体的形态测量值比较,明确了标明剑线虫的雌虫齿针长、尾长、V值等主要形态测量值在种内群体间甚至群体内存在较大的变异范围,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重叠,但相互之间没有相关性。否认了将标明剑线虫分为二型(印度型和标明型)的说法。从杭州的一个标明剑线虫群体中发现了所有的四个幼虫龄期标本,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测量,其中有关该线虫的一龄幼虫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细胞调亡是半胱天冬酶参与的复杂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发现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的CED蛋白与哺乳动物的白介素-1β转换酶(ICE)有相似作用以来[1],已有13种半胱天冬酶家族成员先后被发现或克隆[2](表1).半胱天冬酶(caspase)分为启动型和执行型,前者接受死亡信号、启动凋亡或激活下游的分子,后者则降解细胞骨架、蛋白质、核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