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豆蟹科Pinnotheridae是一个包括许多小形蟹类的大科,其中绝大部分的种类与某些无脊椎动物,如腔肠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以及环节动物等共栖或共生,不少种类则演变成半寄生性,因而在整个蟹类的系统发育中,这一类群的蟹类已演化成另一种特殊而有趣的区系类型。 其中以豆蟹亚科Pinnotherinae包括的种类最多,至目前为止,世界上已发现170余种  相似文献   

2.
我国常见的蟹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蟹珠科(Thomisidae)是农田、花草丛、果园中常见的一类蜘蛛。这一科蜘蛛的多数种类身体短宽,八足左右伸展,能横行或倒退,宛如螃蟹,故名蟹蛛。蟹蛛的侧眼常位于隆起的眼丘上,多数种类的前两对步足较后两对粗而长,常向上举起作探索状。不结网。一般在地面或植物上捕食害虫,也有生活在树皮下。体色与环  相似文献   

3.
尾甲螨总科Crotonioidea多数种类栖居于枯枝落叶或土壤的表层,取食菌类或分解的高等植物;也有些种类生活于特定的小生态环境,如树木、沼泽或泉水。该总科已知种类约400种,隶属于9科、32属。 尾甲螨的种类和分布在古北区的欧洲和苏联地区了解较详尽(Karppinen等1982;Golosova等1983),而中国的尾甲螨未曾报道过。本文报道中国的尾甲螨6科、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一龄早熟和二龄成熟家系生长规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绒螯蟹(Eridcheir sinensis)1龄性早熟是扣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尚不清楚1龄性早熟和2龄正常性成熟后代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构建1龄性早熟和正常性成熟中华绒螯蟹家系,综合比较了单养条件下两种家系子一代(以下简称早熟F1和正常F1)在扣蟹和成蟹阶段的生长蜕壳规律、雌蟹腹脐覆盖腹甲宽度比例、成熟后的性腺指数(GSI)和肝胰腺指数(HSI)。结果显示:(1)早熟F1雄体在第1、2次和第7、8次蜕壳后的体重显著大于正常F1雄体(P0.05);而早熟F1雌体在第1~5次和第7次蜕壳后的体重显著大于正常F1雌体(P0.05);(2)第1和2次蜕壳后早熟F1的增重率较高,正常F1在第3~8次蜕壳后的增重率略高于早熟F1,两群体在扣蟹阶段的特定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且正常F1高于早熟F1,其中雌雄个体在第3~4次蜕壳后的特定生长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早熟F1在第1~5次蜕壳间隔较长,而第6~8次蜕壳间隔较短;两种家系在扣蟹养殖阶段蜕壳4~6次,成蟹养殖阶段蜕壳2~4次,其中早熟F1在扣蟹阶段的平均蜕壳次数低于正常F1,而在成蟹阶段的平均蜕壳次数高于正常F1;(4)早熟F1腹脐覆盖腹甲宽度比例一直高于正常F1,但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5)无论雌体还是雄体,早熟F1和正常F1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单养条件下性腺均可发育成熟(P0.05)。综上,单养条件下,中华绒螯蟹早熟F1和正常F1的生长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两者都可以完成生殖蜕壳和性腺发育成熟,这为今后深入研究中华绒螯蟹个体生物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岩蟹属甲壳纲(Crustacea)歪尾类(Anomura)寄居蟹总科(Paguroidea)岩蟹科(Lithodidae)。特征是头胸甲蟹形,腹部折向下面,螯足发达,第1—3对步足亚圆柱形,第四对步足细小,折向鳃间,雄性无腹肢,雌性渐减少,无尾肢,东海水产研究所采得岩蟹亚科不少,特征是头胸甲呈圆三角形,额角显著,刺状或较钝,腹部平坦,有3—5腹节。此亚科多在深海冷水中居住,大西洋、太平洋及远东诸海皆有分布。苏联(1938)报道在欧洲、美洲及亚洲沿海有7属12种,日本酒井恒(1976)报道日本有5属14种,三宅贞祥(1978)报道有6属15种。我们在东海采得3属:1.仿岩蟹属Paralomis White,1858,已知5种,采得3种。2.岩蟹属Lithodes Latvielle,1806,已知5种,采得2种。3.新岩蟹属Neolithodes A.Milne-Edwards,1894,已知4种,采得1种。酒井恒记述有3种是日本地方种,而我们在东海采到了,计有6种,其中一种以前未见报道,定为新种,模式标本存杭州大学生物系及东海水产研究所。今记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石蟹为石蟹科Lithodidae的统称,隶属于甲壳动物十足目Decapoda歪尾次目Anomura寄居蟹总科Paguroidae。日本及苏联已大量采捕石蟹类,很多的可供人民食用。中国已报道七种,今另采得一新纪录种,共八种,即:一、长刺石蟹Lithodes longispina二、塔形石蟹Lithodes turritus三、日本新石蟹Neolit-hodes nipponensis四、栗刺仿石蟹Paralomis hustrix五、多突仿石蟹Paralomis dofleini六、异突仿石蟹Paralomis heterotuberculata七、锯足软腹蟹Hapalogaster dentata八、无刺肿颚蟹Oedignathus inermis现将所采一新纪录种简述并附图如下:无刺肿颚…  相似文献   

7.
城口华溪蟹Sinopotamon chengkuense Huang,LuoLiu,1986隶属于溪蟹科Potamidae Ortmann,1896华溪蟹属Sinopotamon Bott,1967。因其模式标本遗失,本文为该物种指定新模,并对其头胸甲、第三颚足、雄性腹部、雄性第一和第二腹肢,以及雌性生殖孔等形态特征予以描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方蟹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蟹科(Grapsidae)包括一些头胸甲呈方形,额缘较宽而眼柄较短的蟹类。这个类群的蟹类绝大部分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沿海潮间带地区,如岩滩石缝中,泥涂的洞穴里,有些可以生活在江湾、河口的咸淡水区,甚至进入到纯淡水中,少数种类则分布离海岸有相当距离的潮湿处、沼泽区营半陆生生活,部分生活在海洋中的个体也都是在水草里或堆积物中活动,个别属的种类如漂泊蟹(Planes)、弓蟹(Varuna)习惯于生活在大洋中漂浮物体上,适应了漂浮性生活。可见方蟹科里不同种的生境及习性的变异很大,适应幅度较为广  相似文献   

9.
在检查我国南海蛛形蟹科Latreillidae的标本时,发现仿蛛形蟹属Latreillopsis Hen-derson,1888中有两个雌性成体与所有已知种明显不同,确定为一新种,报道如下:四刺仿蛛形蟹Latreillopsis tetraspinosa,新种(图1—5) 正模:1,南海,1960,Ⅳ—Ⅴ;副模:1(抱卵),海南岛(新村),1955,Ⅻ,4。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头胸甲近长方形,表面较光滑,分区沟明显。额缘中部伸出呈刺形,斜弯向下方。背眼窝刺约当额刺长的1.4倍,斜指向上方,稍分离。肝区甚为肿胀,共具4刺,以背侧缘的第1刺最长,但短于额刺,腹侧面的第1刺次之,背侧缘的第2刺较短。腹侧面的第2刺短  相似文献   

10.
三疣梭子蟹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渤海南岸自5月底前后孵出的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经约15—18天的培育,发育成第1期幼蟹,在20°—31℃的水温条件下,再经过约3个月的室内水池培养,到8月底前后,即开始陆续成熟。梭子蟹自第Ⅰ期幼蟹到达性成熟,雄蟹蜕壳8—10次,大部分为8次,成熟个体的体重达5.54—176.4克;雌蟹蜕壳9—10次,大部分为9次,成熟个体的体重达83.0—176.9克。第8次蜕壳的雄蟹交尾以后,当年还可以蜕壳一次。因此,当年长成的同一批梭子蟹群体中,雌雄个体的大小并无多大差异。 2.三疣梭子蟹每相邻两次蜕壳的间隔时间,随着龄期数的增加而渐趋拉长。如一般第Ⅰ期幼蟹前后蜕壳间隔为3—4天;第Ⅴ期为7—10天,第Ⅸ期为22天左右。但因其自身因素及环境因子的影响,其间隔时间也可能延长或缩短。 3.梭子蟹蜕壳多在夜间进行,通过对第7到第10次蜕壳活动的观察,自开始蜕壳到新个体脱离旧壳,一般需15—30分钟。 4.梭子蟹甲长、甲宽及体重的增长是不均匀、不连续的,随着蜕壳而产生的阶梯式的上升。蜕壳前后甲长和甲宽可增加30%左右,而体重则可成倍地增加。两次蜕壳之间,甲长与甲宽基本上无变化,鲜重略有增加,而干重的增加较为显著。 5.从室内池养群体抽样测定的结果分析,梭子蟹甲长与甲宽、甲长与体重和甲宽与体重之间,皆存在幂函数关系,其回归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整理、鉴定山西省叩甲科种类时,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种,兹报道如下:虎斑叩甲Selatosomusonerosus(Lewis,1894)(图1) Corymbites onerosus Lewis,1894:Ann.Mag.nat.Hist.(6)13:260. 体中型,被灰白色细毛。头黑色,扁平。额前缘中部无额脊,不与唇基相分离。额、上唇、唇基几乎呈一平面。触角黑褐色,第  相似文献   

12.
苗春生  董慈祥 《蛛形学报》1997,6(2):102-106
经15年来的调查,已明确河北省和山东省的棉蚜天敌蜘蛛种类,计11科、59种,即:(1)隐石蛛科1种,(2)卷叶蛛科2种,(3)园蛛科5种,(4)肖蛸科6种,(5)球腹蛛科5种,(6)皿蛛科7种.(7)狼蛛科7种,(8)管巢蛛科8种,(9)蟹蛛科13种,(10)逍遥蛛科2种,(11)跳蛛科3种。同时明确其天敌河北省为11科、51种,山东省为11科、50种。  相似文献   

13.
化学通讯是蜘蛛最基础和最普遍的种内及种间通讯方式之一,蜘蛛体表的味觉毛能够接触性地或者近距离地感知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但味觉毛的相关研究仅在少数几种蜘蛛中有过报道。我们通过扫描电镜分别对幽灵蛛科(Pholcidae)、弱蛛科(Leptonetidae)、泰莱蛛科(Telemidae)、蟹蛛科(Thomisidae)和球蛛科(Theridiidae)共5科32种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蜘蛛味觉毛一般呈"S"形或弧形;毛根部与体表形成较大角度,末端开口。一般分布在步足的跗节和后跗节,一些种类在步足胫节亦有味觉毛分布。所观察的蜘蛛中绝大部分种类在触肢上未发现味觉毛,仅有2种蟹蛛即角红蟹蛛(Thomisus labefactus)和膨胀微蟹蛛(Lysiteles inflatus)以及1种球蛛即鼬形微姬蛛(Phycosomamustelinum)在触肢上有味觉毛。味觉毛的数量在不同蜘蛛种类中有较大差异,从十几根到上百根不等。蜘蛛味觉毛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等特征除了与遗传相关外,亦有可能与其生境和生活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长肛棒(虫脩)属一新种(竹节虫目:(虫脩)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椿 《昆虫学报》1986,(4):401-404
长肛棒螩属Entoria由stl氏建立于1873年,模式种是E.denticornts.Stl。 本属特点是两性均无翅。多数种类的头部具刺或带有颗粒,少数不明显或无。胸部稍隆起。中节(第一腹节)明显短于后胸背板。足短,后足股节不超过第五腹节,股节内中和后面亚钝形。雄虫臀节(第十腹节)分裂,基部宽至端部渐狭,下生殖板甚短。雌虫臀节后缘有凹缘,肛上板向后延伸,喙状,但与臀节不相愈合。下生殖板尖形,或呈舟形。本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日本和中国南方等地。  相似文献   

15.
由张广学院士、乔格侠、钟铁森、张万玉编著的《中国动物志·昆虫纲第 14卷同翅目纩蚜科和瘿绵蚜科》一书于 1992年 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6开本 ,精装 ,380页共 4 9.4万字。该书是张广学院士对 50年来绵蚜类研究的全面总结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纩蚜科和瘿绵蚜科以及这两科蚜虫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关系的重要专著 ,包括蚜虫的系统发育、生物学特性、地理分布、系统分类、种类记述等 5章。该书有以下 4大特点。1 系统而全面。全书共记述中国两科 30属 131种 ,是当今中国唯一一卷有关这两科蚜虫系统研究的专著 ,是中国这一领域各有关方面研…  相似文献   

16.
作者在进行中国广西大明山无脊椎动物资源调查研究时,发现了蜘蛛目蟹蛛科绿蟹蛛属1新种,命名为饼绿蟹蛛Oxytate placentiformis sp.nov..所有标本均保存在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文中测量单位为mm.饼绿蟹蛛,新种Oxytate placentiformis sp.nov.(图1~6)正模♂,广西南宁大明山自然保护区浣纱瀑布,2011-05-23,王英楠采.鉴别特征 在分布于亚洲大陆的本属种类中,本新种与冲绳绿蟹蛛O.hoshizuna Ono,1978,钳绿蟹蛛O.forcipata Zhang&Yin,1998和小头绿蟹蛛O.capitulata Tang&Li,2009外形和触肢器十分相似,但具有以下不同:本种触肢胫节突长,端部弯曲呈"7"字形,而冲绳绿蟹蛛O.hoshizuna的胫节突末端强烈弯曲呈钩状,钳绿蟹蛛O.forcipata胫节突末端呈钳状,小头绿蟹蛛O.capitulata Tang&Li,2009胫节突末端弯曲呈鸟头状.词源学 本新种以雄蛛背甲的形状而拟定.正模 雄蛛体长7.75:头胸部长2.81,宽2.40; 腹部长5.20,宽1.38.背甲黄褐色,中窝纵向线状,颈沟和放射沟不明显; 背甲圆形,头区轻微隆起.8眼2列,背面观两眼列均后凹,后眼列较宽,前侧眼和后侧眼突出; 前中眼直径0.08,前侧眼直径0.10,后中眼直径0.08,后侧眼直径0.10;前中眼距0.13,前中侧眼距0.10,后中眼距0.10,后中侧眼距0.30; 中眼域梯形,前边大于后边(0.30:0.25).螯肢黄褐色,前后齿堤无齿.颚叶黄色,边缘有浓厚的长毛.胸板淡黄色,长大于宽.步足黄褐色,步足测量:Ⅰ 12.40 (3.83+1.38+3.42+2.60+1.17),Ⅱ 12.60 (3.88+1.38+3.57+2.60+1.17),Ⅲ 6.80 (2.09+0.77+1.79+1.33+0.82),Ⅳ7.05 (2.40+0.71+1.79+1.33+0.82); 足式:2143.腹部十分窄长,淡黄色,被有黑色长毛; 腹部背面前端有2对明显的肌痕,腹部后部有横纹,似分节状.触肢胫节腹突拇指状; 外侧突较长,末端骨化程度高,弯曲呈"7"字形状; 生殖球简单,内侧具亚盾板; 插入器刺状,末端较钝.分布:广西.  相似文献   

17.
正黄缘闭壳龟,又称黄缘盒龟,属淡水龟科,闭壳龟属。其背甲隆起,呈深褐色,具一浅棕色明显脊棱。头部颜色呈黄绿色,眼睛后方有一条鲜艳的黄色纵带。腹甲平,呈棕黑色。四肢略扁,具钝爪。尾短,尾基及股后有疣粒。夏季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隐蔽于阴凉处。当气温低于10℃时,进入冬眠。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8.
中国鲎幼体阶段(黄皮鲎)的形态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研究发现,中国鲎幼体阶段(黄皮鲎)生殖盖板中叶不长于侧叶,尾呈三角形,上有一列小刺,腹甲后端尾上有三个棘突,尾两个侧边无小刺,腹甲背面无小刺分布,但其头胸甲和腹甲背面棘突较长,明显呈幼体状,中国鲎的胚后幼体发育从小到大,身体背部颜色处于黑色→土黄色→褐色的一种渐变过程,当中国鲎幼体头胸甲宽度处于10-25cm时,也就是胚后发育的第12至第16次蜕皮期间时,其体色呈土黄色,在粤西、海南、北部湾一带俗称“黄皮鲎”。所以,黄皮鲎为中国鲎一定阶段未成熟的幼体,而不是一个新种或亚种。标本采自广东省湛江市,保存于湛江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蚜虫社会行为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学  乔格侠 《昆虫知识》1997,34(3):174-178
社会性昆虫是指在种群生命活动过程中有职能分工的一类昆虫,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有蜜蜂、蚂蚁等类群。以种群为单位生存的蚜虫,在有些类群中也发现了社会性昆虫所具有的某些行为特征,种群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异和社会职能分工。(1)有些种类产生了真正的兵蚜,具有真正的社会性,如扁蚜科(Hormaphididae)的坚蚜亚科(Cerataphidinae)和疫绵蚜科(Pemphigidae)的瘦绵蚜亚科(hahiginae)等;(2)有些种类在形态上虽没有差异,但有些类型的个体具有与真正兵蚜相似的功能,如瘦绵蚜科和扁蚜科的部分种类,这类被称为具有“前社…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整理研究浙江和北京两地蜘蛛的过程中,先后发现了蟹蛛科双孔花蟹蛛和东方峭腹蛛的雌蛛以及管巢蛛科皮雄红螯蛛的雄蛛。这三种蜘蛛最初都是申克尔在1963年根据单个标本发表的我国种类,其配对的雌蛛或雄蛛迄今尚无记载,故有必要作一报道。因为蜘蛛中某些类群的外雌器形状类似,仅根据其外面观难以鉴别,故文内一并附以外雌器内面观图。 1.双孔花蟹蛛Xysticus lesserti Schenkel(图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