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 ( Chrysolophus pictus)属鸡形目、雉科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雄鸟具金黄色丝状羽冠 ,后颈为橙色扇状披肩 ,羽缘蓝黑色 ;上背浓绿色 ;下背、腰及尾上覆羽金黄色 ,部分尾上复羽较长 ,具黑褐色斜纹 ,端部深红色 ;尾长 ,中央尾羽土黄具黑褐色斜纹 ;喉锈红色 ;胸、腹部红色。雌鸟无羽冠和披肩 ;体羽大致为褐色 ,杂以黑斑 ;脸部裸皮淡黄 ;胸部棕黄。常栖息于海拔 2 0 0 0 m左右的针阔混交林的开阔地带。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分布于我国中部、西北及西南山区 (留鸟 )红腹锦鸡@郭玉明$大庆经济学校!黑龙江大庆163411…  相似文献   

2.
笼养环颈雉性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颈雉求偶炫耀有四种常见类型,即点头炫耀,侧炫耀,振翅鸣叫和追逐,各种类型求偶活动的强度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剪尾和缩短距长都可使雄鸟的求偶频率下降,雌雉选择配偶受雄鸟所在笼舍条件及雄鸟某些身体特征的影响,条件较好的笼舍中的雄鸟往往具有较多的配偶,剪短雉鸟的尾羽对雌鸟的配偶选择无明显影响,而缩短距长则对雌鸟的择偶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导致雄鸟配偶数的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3.
血雉     
血雉 Ithaginis cruentus( Blood Pheasant) ,又称血鸡、太白鸡 ,隶属于鸡形目 ( Galliformes)雉科( Phasianidae)血雉属 ( Ithaginis)。属国家 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中部至西藏高原、尼泊尔、印度东北部。雄鸟体长约 4 6cm,背部灰褐色 ,并杂有许多白色细纹 ,胸部有绿色 ,尾羽的侧缘绯红色。全身具矛状长羽 ,冠羽蓬松 ,脸、腿猩红色。雌鸟体长近4 0 cm,体羽以暗褐色为主。本种共有 14个亚种 ,各个亚种在体色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血雉栖息于海拔 2 0 0 0~ 4 5 0 0 m针、阔叶混交林内 ,以绿色植物及其种子为食 ,如苔藓、莎草科…  相似文献   

4.
卧龙血雉繁殖期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 995年 4~ 6月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地区 ,采用无线电追踪技术结合野外行为观察 ,对血雉繁殖期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繁殖前期雄鸟在警戒行为的频次及持续时间上均显著地高于雌鸟 (T test,频次 ,t=-4 73 ,P <0 0 1 ;时间 ,t=-2 80 ,P <0 0 5 ) ;孵卵期 ,雄鸟在警戒行为的总持续时间上显著地高于雌鸟 (T test,t=-4 75 ,P <0 0 1 ) ,雌鸟在取食行为的总持续时间上显著地高于雄鸟 (T test,t=3 41 ,P <0 0 5 ) ;对雌雄个体行为同时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 ,雌鸟维持行为的时间与雄鸟警戒行为的时间显著正相关 (Y =49 68+0 2 693X ,r=0 71 79,P =0 0 0 2 6)。繁殖前期和孵卵期雄鸟的警戒行为可以提高雌鸟用于取食、理羽、沙浴的时间 ,而减少用于警戒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绿翅鸭     
正绿翅鸭(Anas crecca)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小型鸭类,体长30~35厘米,雌雄异色。雄鸟头颈暗栗色,自眼至上颈具紫黑色金属光泽。头侧具一条辉绿色带斑,自眼周延至后颈,带斑上下缘有棕白色狭纹。下体棕白,胸部缀有黑色斑点,颏及尾下覆羽黑色。雌鸟背棕黑色有棕黄V形斑,羽的外缘肉黄色。下体与雄鸟相似,嘴黑色,腿棕褐色。在我国境内基本上是旅鸟和冬候鸟,8月下旬迁往南方越冬,次年3—4月北返。迁飞时常集结为成千上万的大群,  相似文献   

6.
红腹锦鸡     
正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隶属鸡形目锦鸡属鸟类,单型种,无亚种分化。体长60~100 mm,体重450~750 g,为中等体型雉类。嘴黄色。雄鸟头部具金黄色丝状羽冠;脸、喉锈红色;后颈为金棕色带蓝黑色斑的扇形羽毛围成。上背深绿色,羽缘黑色;下背到尾上覆羽为金黄色。下体深红色。肩  相似文献   

7.
四川瓦屋山金色林鸲的繁殖生态及孵卵节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 0 3年 4~ 7月 ,在四川省瓦屋山自然保护区对金色林鸲 (Tarsigerchrysaeus)的繁殖生态和孵卵节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金色林鸲营巢期从 4月下旬~ 6月中旬 ,孵卵期一般为 1 6~ 1 7d,育雏期为1 6d。窝卵数一般为 3~ 4枚 ,平均为 (3 . 75± 0. 45 )枚 (n =1 2 ) ,孵化率为 60 0 % ,育雏成功率为 85 2 %。仅雌鸟孵卵 ,根据对 3巢的监测 ,发现雌鸟早晨 6:0 0时左右首次离巢 ,晚上 2 0 :0 0时左右回到巢中 ,每天出巢次数 1 8~ 1 9次。孵卵雌鸟每次出巢时间一般少于 2 0min ,异常离巢时最长达到 65 6min。雌鸟出巢时间的长度和环境温度呈明显的正相关 (Spearman,r=0 . 1 1 8,P =0 . 0 0 7,n =5 3 1 )。金色林鸲雄鸟存在羽毛延迟成熟现象 ,亚成体雄鸟可以繁殖。  相似文献   

8.
白腹短翅鸲雄鸟的羽毛延迟成熟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 0 3年 6月 ,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观察到白腹短翅鸲 (Hodgsoniusphaenicuroides)雄鸟的羽毛延迟成熟现象。研究发现 ,亚成体雄鸟体羽暗淡 ,为似雌鸟样的褐色 ,但仍然可以繁殖。声谱分析表明 ,成体雄鸟与亚成体雄鸟的鸣声结构非常相似 ,而且两者在巢址、巢材、窝卵数、卵色、卵大小等巢卵特征上也非常一致。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1 1 7只白腹短翅鸲雄鸟标本的测量 ,发现成体雄鸟的翅长和尾长明显大于亚成体 (t 检验 ,P <0. 0 0 1 )。在 1 93 0年北平东陵同一繁殖季节采集的 1 0 8只雄鸟标本中 ,亚成体雄鸟所占的比例为 1 9%。  相似文献   

9.
圈养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多为一雄配多雌,但由于雄鸟更换,雌鸟产蛋期交错,且无特定产蛋位,导致亲子关系难以确认。本研究从绿尾虹雉基因组中广泛筛选微卫星位点,得到13对引物。采用微卫星PCR引物特异性鉴定程序(SPE)对引物序列进行评估,排除1例PCR产物长度相近的特殊多位点扩增。利用获得的12个微卫星标记在18份绿尾虹雉蛋壳/羽毛DNA样品中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以其中15份蛋壳样品(2018—2019年搜集)为检材,进行了亲缘(同胞)关系鉴定。结果表明,这12个微卫星标记可用于绿尾虹雉亲缘关系的鉴定,对提高小种群的维持能力,保持种群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3月9日,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德兴乡那尔东村(29°21'16.84″N,95°8'39.98″E,海拔1 874 m)观察到雌、雄山椒鸟各1只,该鸟体长18~25 cm,雄鸟、雌鸟头部均为灰色。雄鸟背部亮黑色,腰、尾、胸部覆羽及下体呈朱红色,翅黑色,具一大一小2道"7"字形朱红色翼斑;中央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基部黑色,端部红色。雌鸟胸部及整个下体均为黄色,腰和尾上覆羽亦为黄色,翅和尾为黄色,颜色分布与雄鸟大致相似(图1),经鉴定为灰喉山椒鸟Pericrocotus solaris。虽然MacK innon等(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