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荣成大天鹅自然保护区泻湖湿地植物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4—2007年每年的7—9月4次实地调查及参考相关资料基础上,分析了山东荣成大天鹅自然保护区湿地植物区系的特征。区系中有单细胞浮游藻类59属192种,底栖多细胞大型海藻58属74种,维管束植物55科134属194种。区系中的单细胞浮游藻类包括近岸广布种116种、近岸暖水种31种、近岸温带种26种;维管束植物被划分为6大生态类群,包括盐生植物24种、水生植物22种、湿生植物35种、中生植物103种、旱生植物6种、沙生植物4种,保护区内湿地植被的建群种、优势种均为水生植物、湿生植物或盐生植物,反映了湿地植被的隐域性;维管束植物按照生活型划分,有20种高位芽植物、4种地上芽植物、54种地面芽植物、48种地下芽植物和68种1年生植物,其中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占区系植物总种数的比例较高,占52.58%,反映冷湿气候和局部低洼积水环境对区系的形成起较重要作用。维管束植物属有14个地理分布区类型,包括世界分布属42属、温带分布属55属、热带分布属30属、古地中海属2属、东亚分布属4属、中国特有分布属1属,其中世界分布属和温带分布属分别占区系维管束植物总属数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1.34%和41.04%,反映了湿地植被的隐域性和冷湿气候对湿地植被发育、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云南临沧中寨晚中新世邦卖组植物群总计37科59属71种(含37新种)。其中,蕨类植物仅有1科1属1种(新种);裸子植物有2科2属2种;被子植物有34科55属67种[其中双子叶植物32科53属65种(含35新种)和单子叶植物2科2属2种];另有分类位置不明的果实1属1种(新种)。这个植物群属于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它...  相似文献   

3.
谭仲明 《植物研究》1995,15(4):523-531
四川牛儿苗科植物共3属、53种、2变种, 其中老鹳草属Geranium49种, 2变种, 牛儿苗属Erodium2种, 熏倒牛属Biebersteinia2种。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别为世界分布, 地中海区至温带、热带亚洲、大洋洲至南美洲间断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研究了本科植物在四川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水平分布方面, 在东部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分布着老鹳属1属、23种、2变种, 占四川本科种数的43%。在西部, 川西南河谷山原地区分布着老鹳草属植物32种, 占四川儿苗科植物总数的60%, 是四川老鹳草属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川西北随着地理纬度的升高, 属的数目逐渐增加, 到最北面, 3属均产, 但老鹳草属植物的种类则逐渐减少。垂直分布方面, I、川东盆地及川西南山 地常绿阔叶林地带有老鹳草属1属、44种、2变种, 占四川供牛儿苗科植物总数 83%, 主要分布在川西南河谷山原植被地区。П、川西高山峡谷山原针叶林地带, 分布着老鹳草属和优牛儿苗属植物25种, 占四川本科植物的47%, 主要分布在川西 高山峡谷区。III、四川北高山灌丛、草甸地带, 分布着老鹳草属、狀牛儿苗属和熏 倒牛属植物12种。熏倒牛属在四川仅分布在这一地带内。  相似文献   

4.
张红梅  陈浒  陈静  郭城  黄菊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0):1768-1777
为了明确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特征,该研究于2018年、2019年分别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研究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同时通过标本采集、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研究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进行分析,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总计133科438属721种,其中蕨类10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7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16科417属695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5科75属121种,双子叶植物101科342属574种;珍稀濒危植物共35种,隶属于14科24属。(2)资源植物分类中,药用类植物121科339属516种,蜜源植物74科180属333种,食用类植物37科60属75种,观赏类植物75科146属209种,纤维类植物42科82属89种,淀粉和糖料类植物21科37属59种,芳香油类植物25科88属132种,油脂类植物63科117属144种,树脂及树胶类植物17科17属22种,鞣料类38科63属87种,其他植物资源合计68科128属155种。(3)植物区系上蕨类植物的科、属区系分化小,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9个亚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级水平上共15个分布区类型、20个亚型,属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优势。研究表明,研究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具有温带和热带双重性质和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吉林龙井渐新世三合植物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描述三合植物群24种(归17科22属),其中17已知种,1新种(Zizyphus orbitofolia)和6未定种。此化石植物群包含蕨类植物1种1种,裸子植物5属5种,被子植物16属18种,其中有2形态属,其余全归现代属。这个植物群的物种数量虽不多,但其多样性是很明显的。植物群中壳斗科有3属5种,是属种最多的科。其次杉科有3属3种,豆科2属2种,其余14科仅有1属1种。植物群中只有Sequoia、Fukienia和Palaeocarya是常绿植物,其余均属落叶植物,是一个针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三合植物群的成分与朝鲜北部咸镜北道会宁植物群类似,属于渐新世。  相似文献   

6.
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左经会  林长松  田应洲   《广西植物》2006,26(4):434-440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西部的六盘水市水城县南部。根据多年的考察、鉴定、资料整理和统计,有种子植物122科373属923种。通过对该区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析结果:有14个分布区类型17个变型。热带分布属105属,占总属数的30.97%,温带分布属223属,占总属数的65.78%。显示了该区温带成分的特性。植物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分布有许多单型属和古老的孑遗植物,共有珍稀植物1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8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3种,尚未列入保护等级的有6种。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 Orchidaceae)植物区系特征,在充分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2个岛屿兰科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和分布区类型进行分析,并对这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和周边国家兰科植物的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2个岛屿的兰科植物共有146属639种,其中,台湾岛有107属446种,海南岛有96属302种。2个岛屿树兰亚科( Subfam. Epidendroideae)的属和种比例均最高;原始的拟兰亚科( Subfam. Apostasioideae)在台湾岛无分布,而在海南岛分布有2属4种。从属和种的数量看,含1种和2~5种的属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兰科植物总属数的43.9%和36.4%,占海南岛兰科植物总属数的45.8%和40.6%;且包含种数多的属的比例较低。从生活型看,2个岛屿地生兰和附生兰的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52.7%和34.3%,占海南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7.1%和55.3%。从分布区类型看,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兰科植物分别可划分为11和10个分布区类型,且均以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型属和种的比例最高,热带亚洲分布型属和种的比例也较高。从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数量比(R/T)看,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植物属的R/T值分别为3.6和3.3,种的R/T值分别为10.9和11.9,说明2个岛屿的兰科植物均以热带成分为主,台湾岛还包含一定的温带成分。从共有属和共有种看,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属均约占各自兰科植物总属数的90.7%,其中,三地共有属有66属;台湾岛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低(46.2%),而海南岛与大陆陆地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高(74.9%),说明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兰科植物属的同源性较高,且海南岛兰科植物的大陆性特征更明显。与周边国家相比,2个岛屿与越南的兰科植物共有种比例较高,分别占台湾岛和海南岛兰科植物总种数的33.9%和75.2%。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台湾岛和海南岛的兰科植物种类丰富,生活型齐全,且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台湾岛的兰科植物还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质;2个岛屿与大陆陆地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但台湾岛兰科植物的特有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钠猪毛菜、准噶尔猪毛菜、小药猪毛菜和薄翅猪毛菜等4种新疆猪毛菜属植物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并对已报道的12种新疆猪毛菜属植物核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钠猪毛菜体细胞染色体数2n=2x=18=12m+6sm,准噶尔猪毛菜、小药猪毛菜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18=18m,该3种均属于1A型;薄翅猪毛菜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54=50m+2sm+2st,属2A型;(2)12种新疆猪毛菜属植物核型比较结果证明,猪毛菜属植物的染色体基数为9,钠猪毛菜、准噶尔猪毛菜和小药猪毛菜均为二倍体,薄翅猪毛菜为六倍体,钠猪毛菜和准噶尔猪毛菜具有随体.准噶尔猪毛菜、小药猪毛菜、薄翅猪毛菜属植物的核型均属于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香港瓮缸群岛共有维管植物166种,隶属于69个科138个属,其中蕨类植物7科8属10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60科128属154种。瓮缸群岛为香港著名离岛,植被生境无人为干扰,野生植物资源利用度较低,本文通过对瓮缸群岛的植被类型和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岛可供利用的植物资源共10类,分别为:药用植物103种、观赏植物107种、食用植物21种、牧草及饲用植物23种、材用植物17种、油脂植物22种、芳香精油植物25种、纤维植物13种、鞣料植物11种、有毒植物26种等,都有很高的开发利用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育及开发利用建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该群岛的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张淑梅  李微  李丁男 《生物多样性》2022,30(6):22038-192
为给辽宁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 更准确地评价植物濒危及保护等级, 以及更好地给农学、林学、生态学、系统学等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性数据, 本文首次将几代人在辽宁境内发现的高等植物进行汇总、编目, 包括苔藓植物和维管束植物。苔藓植物根据正式发表的文献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生物标本馆(IFP)馆藏采自辽宁省全域的苔藓植物标本编制。维管束植物主要根据5个方面的信息整理: 作者多年野外调查的一手资料、文献、同行交流、公众提供信息、标本等。编目内容包括辽宁省高等植物总名录、辽宁省栽培植物名录、辽宁省外来植物名录、辽宁省仅有栽培植物的科属目录、辽宁省仅有外来植物的科属目录; 编目中涉及的物种均有科属地位、中文名、拉丁名、生境、产地(县级), 总名录中附有每个物种的信息凭证, 包括标本信息、文献信息或照片依据。本编目共计收录植物254科1,176属3,241种73亚种447变种119变型。其中, 苔藓植物为辽宁地区首次披露名录信息, 计83科205属491种4亚种7变种(含藓类52科156属373种1亚种5变种, 苔类29科46属114种3亚种2变种, 角苔类2科3属4种)。维管束植物虽非首次披露名录信息, 但与以往发布的维管束植物名录相比, 本次收录的种类数最多, 计171科971属2,750种69亚种440变种119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5科19属47种1亚种13变种2变型, 被子植物147科910属2,607种66亚种420变种117变型)。经统计, 辽宁省所有苔藓植物均为本土野生植物。维管束植物中, 野生植物计149科741属2,077种62亚种378变种93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4科8属12种6变种1变型, 被子植物145科133属1,969种60亚种365变种92变型), 栽培植物计104科390属673种7亚种62变种26变型(含裸子植物5科17属35种1亚种7变种1变型, 被子植物99科373属638种6亚种55变种25变型); 本土植物计158科796属2,235种65亚种421变种116变型(含石松类植物2科3属13种, 蕨类植物17科39属83种2亚种7变种, 裸子植物5科14属29种12变种2变型, 被子植物134科740属2,110种63亚种402变种114变型), 外来植物计88科316属515种4亚种19变种3变型(含裸子植物3科10属18种1亚种1变种, 被子植物85科306属497种3亚种18变种3变型)。本编目仅是辽宁省高等植物的阶段性汇总, 尚需要根据野外工作的拓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相关报道与文献,发现一些入侵植物的学名使用比较混乱: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作者在报道同一外来物种时使用不同的学名,或因中文名相近,而将其他植物作为外来入侵植物报道。依据最新资料,对国内报道的16种外来入侵植物学名进行了考证,包括中文名、英文名、异名、原产地及其在国内外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东亚粗叶木属(茜草科)植物纪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朱华 《云南植物研究》1998,20(2):149-159
修订了东亚茜草科粗叶木属植物,新归并11个种名及2个变种名,建立1个新变种,3个新组合变种和1个新等级亚种。报道2个中国分布新记录种。讨论了一些易于混淆种的界限,以及探讨了一些种的植物地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报道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文献众多,然而不少物种的学名使用混乱。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不同作者在报道同一物种时,使用不同的学名,或因中文名相近,将其他物种作为外来入侵植物报道,从而给入侵植物的研究造成混乱。依据最新植物志等权威资料,对国内文献报道的20种入侵植物的学名进行了考证,包括中名、异名,原产地及其在国内外的扩散情况以及必要的讨论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红菇属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的文献收集,汇总了中国红菇属(Russula Pers.)真菌的179个名称记录,并对其生境、用途及分布或分类进行了简述。文献调查表明,红菇属种类广泛分布于中国30个省区。在已报道的红菇属名称记录中,有效名称有159个,包括148种、9变种和2变型,其中新名称1个、新拟汉名8个,无效或不合格名称10个,错拼名称8个,存疑种3个,中国特有种13种,一些种类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鳞伞属(广义)已知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中国鳞伞属 (PholiotaKummer)真菌进行了整理、修订 ,并对有关分类学问题进行了扼要讨论。我国文献记载该属有 74个名称 ,分布于 2 7个省区。其中 ,有效名称 63种 (新拟中文名称 1种 )和 2变种 ,而主张转移到其他属的有 3种 ,错拼名称有 3种 ,另有存疑种 3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虫草属已知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国虫草属(Cordyceps(Fr.)Link)真菌进行了整理、修订,对有关分类学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文献记载我国该属有139个名称,分布于29个省区。其中,有效名称130个(包括125种、3变种和2变型),无效或不合格名称3种,错拼名称2种,存疑种4种,有无性型报道的种类38种,中国特有种46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口蘑属种类名录(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系统的文献收集 ,汇总了口蘑属 (Tricholoma)在中国的 91个名称记录 ,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分布进行了简述。文献调查结果表明 ,口蘑属种类广泛分布于中国的 2 7个省区 ,其中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贵州、四川、云南、西藏 ,青海、甘肃、河北、山西和陕西等地的报道较多 ,其他地区如台湾、香港、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山东、新疆 ,浙江也有一些报道。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真菌、地衣汉语学名命名法规》 ,作者订正了中文文献中的一些拉丁和汉语学名 ,同时对形态描述和鉴定等方面的问题也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在已报道的口蘑属名称记录中 ,能够得到承认的本属名称有 43个种和 3个变种 ,属内其他种类名称的异名有 8个 ,而已经转移到其他属的有 3 0个 ,在命名法上模糊不清名称有 3个 ,错拼名称有 2个 ,另有未定名种 2个。目前能够承认的名称是酸涩口蘑 (T .acerbum)、白棕口蘑 (T .albobrunneum)、白口蘑(T .album)、银盖口蘑 (T .argyraceum)、黑鳞口蘑 (T .atrosquamosum)、橙柄口蘑 (T.aurantiipes)、金黄褶口蘑 (T .auratum)、傻松口蘑 (T .bakamatsutake)、欧洲口蘑 (T .caligatum)、灰环口蘑 (T.cingulatum)、银白口蘑 (T .colum betta)、油口蘑 (T .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22个省区的裸伞属(GymnopilusP.Karst.)27个已知名称进行了整理和修订,并描述了1个中国大陆新记录种———藏花黄褶裸伞[Gymnopilus crociphyllus(Cooke&Massee)Pegler]。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