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乏体力活动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运动能够显著改善心血管代谢和功能,降低多种危险因素,防治心血管疾病,且简单易行、身心愉悦.运动裨益心血管健康是一种全身系统性效应,其主要机制包括减轻氧化应激及慢性炎症状态,激活Akt-eNOS为主的"生存信号"改善心血管胰岛素敏感性和机体代谢,促进干细胞动员,增强自噬及心肌线...  相似文献   

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呼吸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神经科、心血管科、血液内科等多学科的疾病.在心血管疾病方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关系密切;在内分泌系统疾病方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肥胖、糖尿病、甲状腺系统疾病等的相互联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各疾病相互作用机制十分复杂,目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已成为研究热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对于今后防御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重大意义.这里主要关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相关受体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饮酒与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录一、饮酒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一)饮酒习惯与心血管疾病 (二)饮酒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 (三)酒的种类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心血管疾病在全球死亡病因和疾病负担中位列首位,冠心病、脑卒中等重大心血管疾病在我国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国内外基因组学研究已经鉴定了心血管疾病及血压和血脂等表型的遗传特征谱,为多组学大数据整合、精准医疗及个性化防治奠定了基础.通过长期、大规模队列和人群防治研究,明确了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创建了适于国人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当今,国家高度重视并实施健康战略,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的病因探索和防控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政策引领、"互联网+"健康产业的发展、创新性研究与人群防治,都将助力心血管疾病防控,促进国人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早期准确评价这一器官功能很有临床价值.目前临床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血浆中释放血浆标志物、通过影像学检测血管舒张功能、循环内皮相关细胞计数.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本文就此三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研究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祖文 《蛇志》2002,14(2):56-59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已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而逐年增加 ,成为人群健康的一大危害。尤其是冠心病 (CHD)更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目前认为 ,冠心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缺血性心脏病 ,随着人们对 CHD危险因素深入研究 ,已发现许多危险因素与 CHD有关 ,本文对目前研究比较确切的几种主要危险因素作一综述。1 血浆纤维蛋白原  血流动力学的异常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 ,血浆纤维蛋白原 (Fg)水平升高被视为与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 (LDL )一样成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甚至…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致病因素多样、病理机制复杂的心血管疾病。近年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调节脂代谢、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参与血管内皮功能、血管新生、免疫炎症等病理机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进程。本文就长链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现状,综述其对疾病危险因素及病理机制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在维护人类的健康以及在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对肠道菌群的逐步了解,人们发现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例如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脂多糖的增多被认为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本文将阐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心血管-肠道-肠道菌群"的角度,为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辨证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血管衰老是高血压、冠心病、主动脉夹层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衰老则是血管衰老的细胞学基础.本文主要讨论了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衰老的形态学特征、分子标志物以及衰老的机制;阐述了单细胞测序、细胞衰老清理(senolytics)技术和遗传在血管细胞衰老及老年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最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人群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922名,收集整理上述人群的基本临床资料。通过检测其清晨尿样,分析UACR在老年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及和其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①问卷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所有老年人中,有68名为健康人群,有724名为具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人群。78.52%的老年人存在至少1个或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众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患病率排在前三位的是: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2)UACR检测结果:健康人群中,男性UACR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人群的UACR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UACR)与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检测患者的UACR,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衰老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Sirtuin蛋白家族(SIRT1-7)是一组与衰老和寿命密切相关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饮食限制和运动等情况下可被激活,以维持代谢稳态,保护心血管疾病。SIRT6作为该家族相对新成员,可参与多种基因表达、DNA损伤修复等过程的调控,被认为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和促进长寿的正向调节因子,但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尚未被完全揭示。近年来,有研究显示SIRT6可延缓与年龄相关的心血管疾病进程,具有发展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的潜力。本文现就SIRT6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吸烟与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之间的相关性尚未完全明确。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吸烟可能是血管钙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尼古丁在血管钙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应得到重视和阐明。本文就吸烟与血管钙化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简要作一综述,以期通过戒烟宣传防治血管钙化相关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3.
炎症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白细胞数量增多的患者更容易患上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冠状动脉等疾病.对临床上白细胞数量高的数据与疾病预测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可能有几种机制.测量白细胞的数量和亚群可能是区分急性血管疾病患者危险程度的一种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并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但对于牙周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论,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牙周病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早期损害、血小板聚集反应等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本文就牙周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心病风险呈负相关,低HDL-C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升高HDL-C水平的药物治疗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获益,没有起到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期效果,因此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比HDL-C水平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HDL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脂蛋白,由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HDL蛋白质成分被发现,除了传统的载脂蛋白、酶类,还包括脂质转移蛋白、急性期反应蛋白、补体成分、蛋白酶抑制剂,HDL的功能也从脂质转运扩展到感染免疫、急性期反应、补体激活、离子结合等,不仅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在终末期肾病、糖尿病等高心血管风险疾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DL蛋白质成分、功能及在冠心病和高心血管风险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与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综述尿酸的代谢及生理病理意义,尿酸代谢失衡与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肥胖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关联以及尿酸代谢失衡的药物干预与心血管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诱发的进行性心肌重塑是导致心功能逐步恶化的关键因素。新近发现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能够调控AngⅡ、IGF-1、TGF-β1、ACh等信号分子表达,进而影响PI3K-Akt、TAK1/Smads、JAK-STAT等重塑相关信号通路,在心肌重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概括介绍病理条件下心肌重塑的分子调节机制和新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是传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肥胖也会增加患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脂肪组织与血小板反应性增加和高凝状态形成以及纤溶功能降低等存在着重要联系.脂肪组织还是一个高度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其表达和分泌具有重要功能的脂肪因子和脂质代谢物参与调控全身代谢.深入地了解脂肪组织的内分...  相似文献   

19.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已成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病和致死原因。国内外报道,透析患者CVD的发生率较同龄一般人群高5~8倍,表明透析患者可能具有一些不同于一般人群的促进CVD发生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性激素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伴发心血管疾病与无伴发心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男性患者相比,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显著上升,全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已成为是中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1].众所周知,脂代谢异常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质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习惯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亦呈逐渐增加趋势.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