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生物学杂志》2009,(3):96-96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食品工程研究室是从事食品微生物研究与应用、食品加工技术、农产品深加工、微生物酶转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专业性研究单位。作为省内相关企业的技术后盾,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成为食品领域研究与应用人才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2.
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杜巍 《生物技术通讯》2006,17(2):296-298
基因芯片技术是鉴别微生物和转基因成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全面、快速、准确地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阐明了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微生物、食品转基因成分等检测研究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并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基因芯片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十几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大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就该技术在转基因食品、食品中的微生物、食品原料、食品中营养成分检测中的应用做一全面的回顾,因其快速、准确、高通量的特点,今后必将成为食品检测的主要方法,促进食品检测的发展,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保证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食品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食品微生物发酵过程和机制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食品微生物生理功能、代谢能力和进化的研究以及食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等方面。另外,通过对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和元基因组进行数据分析,也对食品发酵过程优化、微生物功能改造、食源性微生物疾病预防和控制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食品微生物基因组和元基因组进行测序的研究,并探讨了测序技术的发展对食品微生物研究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微量分析技术。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分类,并深入讨论了该技术在食品安全、营养、加工和风味等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有害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转基因食品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等的检测,营养物质和功能成分的分析鉴定,食品工艺参数的调控以及食品风味成分的检测,展望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学报》2006,46(5):855-855
本书分二十三章,90余万字,概括介绍了食品科学研究领域,主要内容有食品科学及冥发展、食物成分与营养、食品与健康、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加工技术、果品蔬菜贮藏保鲜、食品微生物与发酵、食品腐败与保藏、食品卫生与安全、食品添加剂、食用菌生产与加工、食品感官评价与伪劣食品鉴别、食品包装、食品科学研究方法、食品加工高新技术、食品标准与法规。本书收集了大量的文稿、图片和资料,内容基本涵盖了食品科学与技术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食品微生物研究的逐步深入,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和知识,且以不同的数据格式分布在各种数据库中。为了更好地支持食品微生物的相关研究,从各种分布式、异构的数据和知识中,进行数据提取与转换,并形成一个整合的数据平台显得尤为重要。FoodMicrobes数据库利用语义网技术,建立了一个食品微生物的整合型数据平台。该平台从各种开放的公共数据库,提取了与食品微生物相关的基因、基因组、基因功能、蛋白质序列与结构、代谢途径、文献、专利等信息,利用RDF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转换,并建立了数据之间的关联,实现了数据整合,是目前在食品微生物领域以语义网方式建立的第一个数据库。在该平台中,实现了将食品微生物的物种、菌株层面的宏观信息与基因组、蛋白质、代谢与功能等微观层面信息的贯通,并通过友好的数据检索界面,为用户进行食品微生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AFLP技术是一项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它是在PCR技术的基础上,扩增了基因组DNA限制性片段,先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基因组DNA,在接着将双链接头与DNA片段的末端相连接,接头序列和相邻的限制性位点序列,作为印务结合位点。这种AFLP技术结合了RT-PCR和AFIP技术,与RFLP相比较,AFLP具有在一个实验中可以同时观察到大量的限制性片段的优点。本文阐述了AFLP技术的基本原理,并研究了AFLP技术在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以及探讨在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华  王静 《生物信息学》2004,2(3):43-48
生物芯片检测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微量分析技术。生物芯片基本技术包括方阵构建、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结果检测 ;生物芯片技术在食品微生物领域、食品毒理学、营养学、转基因产品检测中均有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芯片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芯片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分析技术,因具有准确、快速、信息量大等特点而发展迅速。简要介绍了生物芯片的基本原理、种类及其X-作原理与应用前景,并深入探讨了生物芯片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对转基因食品、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成分、食品原料等的检测;对现今生物芯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食品生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食品发酵工程技术不断升级,在传统发酵食品的菌种、发酵过程、产品品质得到改善的同时,生物制造的功能食品组分、未来食品等新型产品也应运而生。首先概述了由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食品发酵研究手段与生产方式的多层面变革,并重点阐释了利用食品合成生物学设计构建细胞工厂的思路和方法,以及食品生物工程在微生物分析、过程工程和分离工程方面的智能化进程。其次,介绍了现代食品生物工程技术在改善传统发酵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生产功能食品组分、添加剂和酶制剂、创制未来食品和开发新型益生食品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对全球和我国食品发酵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食品发酵的技术革新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食品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及时、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食品病原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因其特异性和灵敏性而备受瞩目。我们主要介绍了基因探针检测法、PCR检测法和基因芯片检测法的原理、开发及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许喜林  石英  吴晖  黎锡流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2):121-122
食品微生物学在理论上属于微生物学范畴,但它又是一fi广泛地涉及生物学领域和食品工程学范畴的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应用科学,尊重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和生物学特性。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对食品加工和食品的质量控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如何搞好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为国家输送合格的从事食品工程研究和生产的技术人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就食品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的教学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微生物的教学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培养学生对食品微生物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  相似文献   

14.
毛友辉  朱薇  邓放明  蒋瑜  陈勇 《生物磁学》2011,(20):3978-3980,3977
益生菌是一类能够促进宿主肠内微生物菌群的生态平衡,对宿主健康和/或生理功能产生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本文就益生茸概念的发展演变、益生菌种类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读者提供益生菌在食品领域研究应用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食品微生物不但影响着食物的质量、口感,还关系着食品安全。一般情况下包括食品的微生物发酵(如蒸馒头)和食品中微生物的检验(如菌落种数、治病微生物检验等)。对于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是不容忽视,必须有一种严谨、认真、细心的检验心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亦应如此。做好微生物微观领域的研究,为人类提供更营养、更安全的食品。这就是食品微生物研究的目的,也是食品微生物检验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的若干实验的总结,阐述了如何做好食品微生物的检验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益生菌是一类能够促进宿主肠内微生物菌群的生态平衡,对宿主健康和/或生理功能产生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本文就益生菌概念的发展演变、益生菌种类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读者提供益生菌在食品领域研究应用的基本情况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是理想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具有安全、无毒、高效、无副作用的特点,符合未来食品防腐的发展与使用要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文对天然微生物源防腐剂的来源分类、抑菌特性、抑菌机理及适用范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与论述.有针对性地对目前两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予以介绍,同时对微生物源天然防腐剂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对天然防腐剂的应用与发展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的普遍应用使得其在食品中广泛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用于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较多,微生物法是常用的筛选方法之一,具有简便、经济、高通量、特异性及灵敏度好等优点。本研究综述了微生物法在检测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等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多重PCR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食品行业,有很多有害的微生物严重危害食品的品质和人们的健康,甚至会引起一些严重的疾病。食品安全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到伤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安全急需一些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以及时发现致病菌,控制污染及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多重PCR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微量等优点,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检测时间较长等缺点,目前正在被应用于微生物致病菌,转基因产品以及肉类品种的鉴定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是介绍了多重PCR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原理和应用,以期望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提出基于冰温技术的新型陆军军用食品保鲜方法。首先,通过对陆军军用食品的研究,分析其中的人造营养食品、自行加热食品以及超高压食品的应用现状。其次,研究冰温技术对军用食品所含蛋白质、微生物的影响。然后,在这两种研究的基础上,将冰温技术应用于不同陆军军用食品保鲜中的冰温贮藏、食品加工、冻结点调节贮藏等过程中。最后,采用超冰温技术调节军用食品冷却速度,使温度处于冻结点以下的军用食品仍然可以维持过冷状态不冻结;从提高融霜补充盘管的自动化水平、降低融霜和添加空气处理机组实行四周环相送风和两侧送风模式、实现均匀送风两个方面,改进冰温贮藏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提高陆军军用食品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