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53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和转录调节因子在控制细胞周期、凋亡和DNA修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53蛋白的稳定性和转录激活活性的调节主要依赖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等多种翻译后修饰。最近研究发现一些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可使P53蛋白C-端赖氨酸残基发生甲基化或去甲基化,调节P53蛋白的稳定性和转录激活活性。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与其它翻译后修饰相互作用构成“P53密码”调节P53蛋白功能。  相似文献   

2.
泛素在真核生物体内广泛存在,泛素化修饰是转录后的修饰方式之一;组蛋白是染色质的主要成分之一,与基因的表达有密切关系。组蛋白的泛素化修饰与经典的蛋白质的泛素调节途径不同,不会导致蛋白质的降解,但是能够招募核小体到染色体、参与X染色体的失活、影响组蛋白的甲基化和基因的转录。组蛋白的去泛素化修饰同样与染色质的结构及基因表达密切相关。组蛋白的泛素化和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修饰之间还存在协同和级联效应。  相似文献   

3.
核小体核心组蛋白尾部常常发生多种翻译后修饰,包括磷酸化、甲基化,乙酰化,泛素化及ADP核糖基化,这些修饰的多样性,整体性及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表明存在一种组蛋白密码,组蛋白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标志,与其他表现标志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组蛋白密码大大丰富了传统遗传密码的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4.
植物同源结构域(PHD结构域)——组蛋白密码的解读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同源结构域(plant homeodomain,PHD结构域),是真核生物中一种进化保守的锌指结构域.多种调控基因转录、细胞周期、凋亡的蛋白质含有PHD结构域.研究表明,PHD结构域涉及多种功能,包括蛋白质相互作用,特别是同核小体组蛋白的作用.目前认为,各种组蛋白修饰(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的模式和组合,调节染色质状态和基因转录活性,并提出了组蛋白密码理论.PHD指结构域能特异性识别组蛋白的甲基化(修饰)密码,可能是组蛋白密码的一种重要解读器.  相似文献   

5.
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的主要成分,组蛋白修饰(如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修饰中,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尤为重要.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可通过改变染色质周围电荷或参与染色质构型重建而影响基因表达;更重要的是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可形成一种特殊的“密码”,被其它蛋白质识别,影响多种蛋白质因子的活动或与其相互作用,参与到基因表达调控的整个网络中.  相似文献   

6.
组蛋白密码学说提出后,大大丰富了人们对遗传信息的认识,使得组蛋白修饰的研究备受瞩目.近年来包括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在内的多种共价化学修饰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机制逐渐被阐明,组蛋白各种修饰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着研究的深入,将加快组蛋白密码的破译,帮助我们认清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组蛋白是染色质中主要的蛋白质组分,经过复杂的翻译后修饰,主要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和ADP-核糖基化后,会改变染色质的结构及功能特性。组蛋白H3的磷酸化是高度保守的,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特定的时期和染色体部位。在真核生物的不同物种中,组蛋白的磷酸化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起始时期是不同的,但常在中期磷酸化水平达到最高。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将结束的时候,H3普遍发生去磷酸化现象。不同组蛋白的共价修饰有不同的表观遗传学效应。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主要包括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以及甲基化,在调节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上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对于蛋白质甲基化研究最多的是组蛋白甲基化。除了组蛋白,赖氨酸、精氨酸甲基化也发生在非组蛋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组蛋白甲基化被发现,非组蛋白甲基化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此方面的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组蛋白乙酰化与癌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由于组蛋白被修饰所引起的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修饰主要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其中组蛋白乙酰化尤为重要.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参与决定组蛋白乙酰化状态.HAT通常作为多亚基辅激活物复合体的一部分,催化组蛋白乙酰化,导致染色质结构的松散、激活转录;而HDAC是多亚基辅抑制物复合体的一部分,使组蛋白去乙酰化,导致染色质集缩,并抑制基因的转录. 编码这些酶的基因染色体易位易于导致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已经确定了一些乙酰化修饰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它们尤其倾向定位于染色体的断裂处.综述了HAT和HDAC参与的组蛋白乙酰化与癌症发生之间关系的最新进展,以期进一步阐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酶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它们在癌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组蛋白修饰与基因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因表达是一个受多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组蛋白是染色体基本结构-核小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N-末端氨基酸残基可发生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多聚ADP糖基化等多种共价修饰作用,组蛋白的修饰可通过影响组蛋白与DNA双链的亲性,从而改变染色质的疏松或凝集状态,或通过影响其它转录因子与结构基因启动子的亲和性来发挥基因调控作用,组蛋白修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有类似DNA遗传密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表观遗传学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组蛋白甲基化作为组蛋白修饰中的一种重要修饰,在植物体的发育和环境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蛋白甲基化主要发生在赖氨酸残基上,同时根据不同的赖氨酸位点和每个赖氨酸位点甲基化程度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赖氨酸甲基化修饰。根据对基因的不同功能,通常将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分为2大类:(1)能够促进基因表达的,如H3K4me3和H3K36me3;(2)能够抑制基因表达的,如H3K9me2和H3K27me3。不同的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去甲基化过程需要相应的阅读(reader)、书写(writer)和擦除(eraser)3种蛋白。同时,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的遗传性质目前还不是很清楚。综述了植物中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建立与去除过程,以及对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可遗传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组蛋白甲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蛋白甲基化是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中的一种,参与异染色质形成、基因印记、X染色体失活和基因转录调控.组蛋白甲基化过程的异常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既往认为组蛋白甲基化是稳定的表观遗传标记,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发现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组蛋白修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酵母模式生物研究表观遗传调控基因组稳定性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碧薇  陈建强  雷秉坤  潘贤  吕红 《遗传》2010,32(8):799-807
基因组的遗传稳定性是维持正常的细胞复制、增殖和分化的关键。外源因素和内源因素造成的DNA损伤及其修复失败, 是各种遗传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表观遗传调控(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在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也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基础。酵母作为单细胞真核生物, 是最早开展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物种之一, 特别是在DNA损伤修复和异染色质形成等方面的研究, 为揭示遗传稳定性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国际上前期以酵母为模式生物研究表观遗传学的报道主要集中于组蛋白修饰领域; 近期利用裂殖酵母作为模式生物研究RNAi指导的组蛋白修饰也有了一定的进展。文章以酵母作为模式生物, 论述了表观遗传修饰在维持基因组遗传稳定性中的研究进展、作用机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表观遗传学: 生物细胞非编码RNA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红 《遗传》2009,31(11):1077-1086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 而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一门生物学分支, 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表观遗传学的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新近发现的非编码RNA。非编码RNA 是指不能翻译为蛋白的功能性RNA分子, 其中常见的具调控作用的非编码RNA包括小干涉RNA、miRNA、piRNA 以及长链非编码RNA。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表观遗传学的调控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生物细胞非编码RNA调控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以有助于理解哺乳动物细胞中非编码RNA及其调控机制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修饰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杰 《生命科学》2008,20(3):442-446
对组蛋白甲基化修饰认识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直到最近几年由于组蛋白甲基化修饰酶的发现才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组蛋白甲基化修饰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像异染色质形成、X染色体失活、转录调节、干细胞的维持和分化等,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改变与某些人类疾病和肿瘤也有一定关系。组蛋白修饰是可逆性的,这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Global alterations in epigenetic landscape are now recognized as a hallmark of cancer. Epigenetic mechanismssuch as DNA methylation,histone modifications,nucleosome positioning and non-coding RNAs are proven to have strong association with cancer. In particular,covalent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of histone proteins are know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romatin remodeling and thereby in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Further,histone modifications have also been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aspects of carcinogenesis and have been studied for their role in the better management of cancer patients. In this review,we will explore and discuss how histone modifications are involved in cancer diagnosis,prognosis and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N-terminal modifications of nucleosomal core histones are involved in gene regulation, DNA repair and recombination as well as in chromatin modeling. The degree of individual histone modifications may vary between specific chromatin domains and throughout the cell cycle. We have studied the nuclear patterns of histone H3 and H4 acetylation and of H3 methylation in Arabidopsis. A replication-linked increase of acetylation only occurred at H4 lysine 16 (not for lysines 5 and 12) and at H3 lysine 18. The last was not observed in other plants. Strong methylation at H3 lysine 4 was restricted to euchromatin, while strong methylation at H3 lysine 9 occurred preferentially in heterochromatic chromocenters of Arabidopsis nuclei. Chromocenter appearance, DNA methylation and histone modification patterns were similar in nuclei of wild-type and kryptonite mutant (which lacks H3 lysine 9-specific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except that methylation at H3 lysine 9 in heterochromatic chromocenters was reduced to the same low level as in euchromatin. Thus, a high level of H3methylK9 is apparently not necessary to maintain chromocenter structure and does not prevent methylation of H3 lysine 4 within Arabidopsis chromocenters.  相似文献   

19.
Dynamic regulation of chromatin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for balancing the pluripotency and cell fate decision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Indeed ESCs are characterized by unusual chromatin packaging, and a wide variety of chromatin regulator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control of pluripotency and differentiation. Genome-wide maps of epigenetic factors have revealed a unique epigenetic signature in pluripotent ESCs and have contributed models to explain their plasticity. In addition to the well known epigenetic regulation through DNA methylation, histon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chromatin remodeling, and non-coding RNA, histone variants are emerging as important regulators of ESC identity.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and discuss the recent progress that has highlighted the central role of histone variants in ESC pluripotency and ESC fate, focusing, in particular, on H1 variants, H2A variants H2A.X, H2A.Z and macroH2A and H3 variant H3.3.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